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九曜书 > 第126章 汉中对

九曜书 第126章 汉中对

作者:Citagugu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8 10:52:31 来源:小说旗

那日,刘邦正于营帐中审阅军报,忽闻帐外一阵骚乱。未等他开口询问,一名士兵神色慌张地冲进来,禀报道:“汉王,大事不好!萧丞相不见了,他的营帐中空无一人,马匹也不知所踪!” 刘邦听闻,手中的竹简 “啪” 地掉落,整个人如遭雷击,瞬间呆立当场。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刘邦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声音都不自觉地颤抖起来。士兵吓得扑通跪地,又重复了一遍。刘邦只觉一阵天旋地转,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绝望。在他心中,萧何不仅仅是得力的助手,更是一路走来风雨同舟的挚友,是汉军不可或缺的支柱。如今萧何突然消失,刘邦只觉得自己仿佛被抽去了脊梁,未来的道路瞬间被黑暗笼罩。

刘邦缓缓坐下,眼神空洞,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他喃喃自语:“萧何啊萧何,为何连你也要弃我而去?难道我刘邦真的注定无法成就大业……” 一时间,悲伤与无助充斥着整个营帐。

直到第二日傍晚,刘邦依旧沉浸在消沉之中,对军政事务全然无心过问。这时,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汉王,臣萧何回来了!” 刘邦猛地抬起头,眼中瞬间燃起希望的光芒,他顾不得仪态,几步冲至帐口,只见萧何风尘仆仆,满脸疲惫却又带着几分欣喜。

刘邦又惊又喜,眼眶再度泛红,声音带着哭腔:“萧何,你这是去了何处?为何不辞而别,你可把我急死了!” 萧何赶忙跪地请罪:“汉王恕罪!臣并非有意离去,实是听闻韩信逃走,心急如焚,未及向汉王禀报,便连夜追他去了。” 刘邦一听,先是一愣,随即破涕为笑,一边扶起萧何,一边说道:“你这萧何,可把我吓得不轻!我当是你也离我而去了。快起来,快与我说说,这韩信是怎么回事?为何值得你如此大费周章去追?”

萧何见刘邦情绪稍缓,赶忙趁热打铁,再次郑重其事地说道:“汉王,这韩信绝非一般人,他的才能举世罕见。这段时日,他在治粟都尉任上,将粮草事务打理得仅仅有条,账目清晰、调度得当,已足见其非凡之处。但他真正的本事,远不止于此。韩信精通兵法,对天下局势的洞察入木三分,行军作战、排兵布阵皆有独到见解,实乃我军梦寐以求的帅才。臣敢以项上人头担保,若能拜韩信为大将军,汉军定能如虎添翼,霸业可期!”

刘邦听着萧何这番言辞恳切的举荐,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萧何向来沉稳,能让他如此极力保荐之人,必定有过人之处。况且,这段时间韩信在治粟都尉一职上的表现,也确实可圈可点。思索良久,刘邦微微点头,缓缓说道:“既然你如此坚信,那我便信你这一回。封韩信为大将军之事,就依你所言。”

萧何闻言,大喜过望,连忙跪地谢恩:“汉王英明!韩信定不会辜负您的信任,必将为汉军立下赫赫战功!”

刘邦摆了摆手,接着说道:“不过,我也得亲自试探一番。你去告知韩信,让他今晚来我帐中,我要与他好好谈谈。”

萧何领命,心中暗自为韩信高兴,同时也期待着韩信能在今晚的交谈中,彻底折服刘邦。

夜幕降临,月色如水,洒在汉军营地。韩信身着一袭朴素却整洁的衣衫,神色镇定,稳步走向刘邦的营帐。帐外守卫见是韩信,微微点头示意,随即撩开帐帘。韩信深吸一口气,昂首踏入营帐,一场决定他命运,也关乎汉军未来走向的对话,即将拉开帷幕 。

营帐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帐壁上肆意舞动。刘邦端坐在案几之后,身姿沉稳如山岳。多年的浴血厮杀,在他身上沉淀出一种令人胆寒的气质。他的眼神深邃幽冷,仿若寒夜中的深潭,暗藏着无尽的肃杀之意。此刻,他正紧紧盯着帐口,等待着韩信的到来。

当韩信踏入营帐的瞬间,刘邦的目光如同一把锐利的匕首,直直刺向韩信。他并未言语,只是凭借着自身散发的强大气场,试图震慑眼前这个年轻人。一时间,营帐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压抑的氛围让人喘不过气来。

然而,韩信却仿若未觉。他身姿挺拔,傲然挺立,宛如一棵苍松,在狂风中屹立不倒。他的面容平静如水,没有丝毫的慌乱与怯懦,眼神坚定而自信,坦然地迎着刘邦那如刀的目光。那平静的面容,恰似一汪深邃的平湖,任外界风云变幻,湖面始终波澜不惊。

营帐内,烛火幽微,光晕在营帐四壁投下诡谲的暗影。刘邦手持一支小蜡烛,烛火在他粗糙的指尖跳跃。他并未言语,身姿沉稳地从案几后起身,迈着缓慢而沉重的步伐,朝着韩信走去。

多年的戎马生涯,让刘邦周身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威慑力,每一步落下,都仿若带着千钧之力。他径直走到韩信身前,两人之间的距离近得能感受到彼此的呼吸。刘邦微微侧身,举起蜡烛,开始绕着韩信缓缓踱步,那如炬的目光,透过摇曳的烛火,一寸一寸地打量着韩信,不放过他身上任何一个细节。

摇曳的烛光在韩信脸上忽明忽暗地闪烁,映出他轮廓分明的面庞。韩信身形笔直,如同一杆标枪牢牢扎在原地,双脚稳稳站立,身姿纹丝不动。他的眼神平视前方,既未因刘邦的这般审视而慌乱闪避,也没有刻意迎合,只是静静地伫立着,任由刘邦打量。四周安静得可怕,唯有刘邦缓慢的踱步声与烛火偶尔的 “噼啪” 爆裂声。

刘邦绕着韩信转了一圈又一圈,目光始终紧紧锁定在他身上,试图从他的神态、举止中探寻出哪怕一丝的破绽或心虚。然而,韩信始终不为所动,面容平静得如同寒夜的深潭,没有丝毫波澜。良久,刘邦终于停下脚步,站定在韩信面前,烛火在两人之间晃动,映照着他们截然不同却同样坚毅的面容 。

刘邦停下脚步,目光如炬地盯着韩信,沉默片刻后,突然开口,声音低沉且带着几分试探:“六十三,八十一,五百六十七。四十八,五十二,然后呢?”

这一连串看似毫无关联的数字,突兀地在营帐内响起,打破了长久以来的寂静。刘邦抛出这个问题,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想借此考验韩信的应变能力与思维敏捷度。在他看来,行军打仗,瞬息万变,作为一军统帅,需具备快速分析复杂局势、精准做出判断的能力,这数字谜题,便是他对韩信的首轮试炼。

韩信听闻,目光微微一凝,脑海中如闪电般飞速运转。不过刹那间,他脱口而出:“六百二十四。” 声音沉稳有力,在营帐内清晰回荡。回答之际,他神色镇定自若,眼神中透着自信与从容,仿佛这复杂的数字推理对他而言,不过是轻而易举之事。

刘邦闻言,心中猛地一震,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他原本以为,这刁钻的问题足以让韩信陷入短暂的思索,却没想到对方竟能如此迅速且准确地给出答案。

这一细节,让刘邦对韩信的能力有了新的认知,也在心底悄然对这个年轻人多了几分赏识。

但他并未表露出来,依旧面沉如水,紧接着又抛出下一个问题:“你且说说,得出这答案的缘由。”

韩信神色沉稳,目光坦然,不疾不徐地说道:“汉王,依我观之,这组数字与军队整编之理相通。以六十三为例,可看作一支由若干小股兵力整合而成的队伍,每股兵力的人数及组合方式,恰似这数字的构成因子。同理,八十一所代表的队伍,其兵力结构与六十三有所不同。当需将这两国队伍协同作战,统一调度时,便要依据彼此特性,找到一个能让二者完美融合的规模。”

他微微停顿,见刘邦神色专注,若有所思,便接着说道:“就如我方有一支六十三人一队的小队,擅长山地作战,另一支八十一人一队的队伍,长于平原冲锋。

若要将他们合为一股力量,发挥最大战力,就得考量如何编排。经反复思量、实战磨合,发现五百六十七人规模时,能让各小队优势互补,发挥出最佳协同效果,这便如同找到了一个契合点,让不同队伍融为一体。

至于四十八与五十二所代表的队伍,亦是如此。经过对他们作战特点、人员配置的深入分析,最终得出,当整合为六百二十四人规模的部队时,无论是指挥调度,还是战术执行,都能达到最佳状态,发挥出远超各自为战时的强大力量。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精准调配兵力,如同巧妙编排数字,唯有如此,方能在交锋中占据主动,克敌制胜。”

刘邦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难得的笑意,赞叹道:“韩信,你这军事才能着实不凡!我在这汉军之中,历经无数战事,麾下谋士将领众多,可这道题,从来也没人能答上来。也许是我没读过什么兵法吧,只是我的一点野路子兵法。”

韩信闻言,神色恭敬,微微欠身说道:“汉王过谦了!您从沛县起事,一路披荆斩棘,历经无数硬仗,能在乱世中闯出这般天地,所积累的实战智慧,绝非寻常兵法所能比拟。这等从血与火中淬炼出的经验,才是真正宝贵的财富。”

他稍作停顿,目光坚定地望向刘邦,继续说道:“我虽研习过一些兵书,知晓些理论,可深知唯有结合实际战事,才能让这些知识发挥效用。就如今日这数字与兵力调配的问题,若没有对军队的深入了解,没有实战中对各类状况的应对经验,纵有再多理论,也是纸上谈兵。汉王您多年征战,对军队的每一处细节,从士兵习性到将领特质,都了若指掌,这是旁人难以企及的优势。我不过是借所学,试着将一些潜在规律梳理出来,而真正能将这些运用到极致,在战场上决胜千里的,还得靠汉王您的英明决策与指挥。”

刘邦听后,爽朗地大笑起来,眼中满是欣赏,指着韩信说道:“你这小子,也不呆啊,这不是挺会说话来事的吗?” 他的笑声在营帐内回荡,驱散了先前的严肃氛围。

笑罢,刘邦收了收神色,饶有兴致地继续打量着韩信:“不过我知道,你可不是只会阿谀奉承之人。若没真本事,光靠嘴皮子,可在我这汉军里混不下去。今日你对这数字的解读,让我看到了你的能耐。”

刘邦缓缓踱步,一边走一边说:“我这一路,见过太多夸夸其谈之辈,真正能在战场上派上用场的没几个。你既有这般对军事的独到见解,又懂得分寸,不卑不亢,倒是让我愈发好奇,你若为大将军,还能给我带来哪些惊喜。” 他停下脚步,目光紧紧锁住韩信,眼神中既有期待,也带着一丝审视:“说说吧,除了今日这兵力调配,你对眼下局势有何高见?咱们该如何应对项羽,夺得天下?”

韩信神色一凛,表情变得严肃而专注,拱手说道:“汉王,项羽虽貌似强大,实则弊病丛生。他为人刚愎自用,听不进良言,麾下众多谋士,如范增这般的大才,都难以施展其能,如此一来,项羽便如同盲人摸象,在决策上屡屡失误。”

“再者,项羽残暴不仁,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百姓对其怨声载道。就拿入关之后来说,他大肆屠戮,又火烧阿房宫,这般行径,早已失了民心。而汉王您入关时,约法三章,秋毫无犯,关中百姓无不盼着您能主政,民心所向,便是胜利的根基。”

“谈及战略,当下我军应先稳固关中。关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土地肥沃,粮草丰饶,可作为我们坚实的大后方。在此期间,大力发展生产,训练士卒,提升我军战力。同时,广纳天下贤才,充实我们的智囊团,为后续作战出谋划策。”

“对外,可派能言善辩之士,前往各方诸侯处,晓以利害,离间他们与项羽的关系。项羽分封诸侯时,厚此薄彼,诸侯们本就心怀不满,我们正好利用这一点,让他们与项羽离心离德。待时机成熟,我们便可东出,与项羽逐鹿中原。”

“届时,我军可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项羽勇猛有余,谋略不足,喜好强攻。我们便以逸待劳,避其锋芒,击其弱点。可多设伏兵,奇袭其粮草辎重,扰乱其军心。同时,联合那些被项羽压迫的诸侯,形成合围之势,逐步削弱项羽的势力。假以时日,必能战胜项羽,夺得天下!”

刘邦静静地听着韩信的阐述,表面上依旧保持着沉稳的神色,可内心却如同翻涌的波涛,久久不能平静。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韩信,眼中满是赞赏与认同,韩信对民心向背的深刻理解,与他内心深处的想法不谋而合。

他在心中暗自感慨,自己从沛县起兵以来,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深深明白百姓的支持对于成就大业的重要性。他想起自己初入关中时,与百姓约法三章,那是他赢得民心的关键一步,也是他一直以来坚守的信念。如今听到韩信如此透彻地分析民心的力量,以及项羽因失去民心而逐渐走向衰败的趋势,他更加坚信自己的道路是正确的。

刘邦听着韩信对民心力量鞭辟入里的分析,心中一动,他目光深邃地看着韩信,似是漫不经心地开口问道:“韩将军,方才听你对民心一说见解独到,想必对百姓生活也颇为了解。那你可知道什么是户口本?”

韩信微微一怔,他虽对兵法谋略、天下局势烂熟于心,可这 “户口本” 却是从未听闻过的词汇,一时竟不知如何作答。他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摇了摇头。

刘邦见状,脸上不动声色,接着又问:“那这种地之事,想来百姓皆会,你可晓得是怎么种的?从翻地、播种到灌溉、收割,其中的门道你能说出一二么?”

此刻面对刘邦的问题,他脑海中一片空白,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整个人像是被定住了一般,呆立在原地。

刘邦顿了顿,道:“我听说,你当年受过胯下之辱。出身从来都无人知晓。要是不出我所料的话,你是生在军营里的吧。”

韩信听到刘邦这番话,身子微微一颤,脸上的肌肉不易察觉地抽搐了一下,但很快他便恢复了镇定,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不甘,却也有一丝释然。他深吸一口气,缓缓抬起头,目光坦然地迎上刘邦的视线。

“汉王明察,” 韩信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信的确出身微末,自幼在军营中长大,不知农耕之事,也未闻‘户口本’为何物。至于胯下之辱,那是信年少时的一段经历,虽受尽屈辱,却也让信明白,一时之忍,方能成就大业。信虽生在军营,身世不为人知,甚至遭人耻笑,但心中的志向从未改变。”

韩信微微抱拳,向前一步,神色庄重地说:“信研习兵法多年,渴望能遇明主,一展所学。今幸得汉王垂青,给信一个机会。信不在乎出身被人知晓,只在乎能否为汉王效力,为汉军谋胜,为天下百姓谋太平。过往的经历,于信而言,不过是磨砺。还望汉王能信得过信的能力,信定不负所托。”

韩信微微垂首,平静作答。刘邦听闻,心中了然,韩信这番经历背后,藏着一段辛酸过往。韩信的母亲身为随军妓女,在军营这鱼龙混杂之地艰难维生。她孤苦伶仃,独自抚养韩信,生活的困苦超乎想象。在那动荡不安的岁月里,韩信从未见过父亲,自小在军营的喧嚣与混乱中成长,对寻常百姓家的户口本一无所知,更未曾涉足过田间劳作,这些寻常生活的印记,与他的成长轨迹全然绝缘 。

刘邦静静地看着眼前神色坚毅的韩信,听着他毫不避讳地坦诚过往,心中对韩信的经历已然明晰。他深知,一个人能在如此卑微且坎坷的出身中,坚守志向,钻研兵法,这份毅力与心气绝非常人所有。

回想起韩信对民心的深刻理解,对军事战略的精妙阐述,再结合他特殊的成长背景,刘邦愈发觉得韩信是个不可多得的奇才。他在心中暗自思忖,韩信在军营中摸爬滚打长大,见惯了生死与纷争,对军队的理解必然深刻,而那份能忍胯下之辱的坚韧,更铸就了他异于常人的心智。

刘邦的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而炽热,他相信,眼前的韩信,就是那个能带领汉军扭转局势、打败项羽的关键人物。他向前一步,重重地拍了拍韩信的肩膀,目光中满是信任与期许,沉声道:“韩将军,过往之事皆已过去。从今往后,我便将这军中重任托付于你。我坚信,有你相助,定能击败项羽,成就大业!”

韩信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与决然,抱拳道:“谢汉王信任,信定当肝脑涂地,不负所托!” 此刻,营帐内的气氛虽凝重,却也涌动着一股即将破局的希望与豪情。

刘邦目光炯炯地盯着韩信,刚刚还满是信任的神情此刻多了几分审视,话锋一转,开口问道:“韩将军,我信你之才,也敬你之志。可我心中仍有疑惑,这天下之大,能容你施展抱负者并非只有我刘邦一人,你为何偏偏选择助我?”

韩信微微一愣,旋即神色恢复平静,眼神中透着坚定与睿智,抱拳恭敬答道:“汉王,天下纷争,诸侯并起,然能成大业者,需有明主之风范。项羽刚愎自用,虽勇冠三军,却不懂用人之道,不听良言,失了民心;而汉王您,从沛县起事,便以仁义为本,约法三章,深得关中百姓之心。且您胸怀大志,求贤若渴,能不拘一格降人才,此乃成大事之气象。”

他微微停顿,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信出身低微,受尽冷眼,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幸得汉王赏识,给信机会,这份知遇之恩,信没齿难忘。再者,信观天下局势,唯有汉王您能顺应民心,推翻暴楚,还天下以太平。信愿追随汉王左右,效犬马之劳,助汉王成就千古霸业,也为自己博一个青史留名的机会。”

刘邦微微眯起双眼,似是陷入了某种深沉的思索,半晌,他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与坚定:“其实我觉得吧,这世道不应该是这样的。”

他微微抬起头,望向营帐之外,仿佛透过那层层帐幕,看到了天下苍生的疾苦。“这些年,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饱受战乱之苦。项羽那厮,只知恃强凌弱,烧杀抢掠,置百姓生死于不顾。”

刘邦顿了顿,收回目光,看向韩信,目光中满是期许:“我自沛县起兵,本就为了还天下一个太平,让百姓能安居乐业。可如今这天下,依旧是诸侯纷争,百姓难有宁日。”

“我想建立一个新的世道,一个没有战乱,没有苛政,百姓能安稳耕种,孩童能快乐成长的世道。让这天下,真正成为百姓的天下。” 刘邦的声音低沉却有力,字字句句,都透露出他的宏愿。

韩信听闻,脸上依旧波澜不惊,目光沉稳地回视刘邦,拱手道:“汉王,恕信愚钝,确未完全领会您的深意。”

刘邦目光如炬,紧紧盯着韩信,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韩将军,我便与你说得明白些。待咱们打败项羽,这天下初定之时,我不会允许任何一个新立的大功臣裂土封王,拥兵自重。昔日六国贵族,相互征伐,致使百姓深陷水火,受尽苦难,我绝不能让这乱象重演。”

他微微握拳,神情愈发决绝:“我要的,是这天下唯有我一个王,不是朝代更迭,这个王换成那个王。我要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王朝,我要做这天下独一无二的皇帝,将这江山牢牢掌控在手中,让百姓能在太平盛世里休养生息,不再受战乱之苦。”

说罢,刘邦凝视着韩信,似要将他的心思看穿,缓声道:“韩将军,你如今可懂了我的心思?”

韩信听闻刘邦这番直言,心中猛地一震,着实未曾料到刘邦竟如此自信且深谋远虑,此刻便已开始筹谋击败项羽之后的天下格局,甚至已然以 “将军” 相称,这般信任与器重,让他内心波澜翻涌。韩信自恃才高,往昔虽出身低贱微末,却向来心高气傲,白起、王翦、项羽等名将,在他眼中亦不过如此,一直笃定自己才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英雄。然而今日,亲见刘邦举手投足间展露的王者神威,聆听其壮志凌云的宏伟构想,方知往昔那些称王称霸、猖狂一时的人物,不过是过眼云烟,不值一提。秦始皇凭借六世积累的余威,也仅仅成就了百年霸业,可眼前的刘邦,其雄心壮志远超常人,他所谋划的 “汉”,在未来定将绽放出无与伦比的光芒。

韩信内心感动得几欲热泪盈眶,可多年磨砺出的沉稳让他依旧面不改色,神色庄重地抱拳朗声道:“韩信出身卑微,却从未将白起、王翦、项羽等名将放在眼里,始终坚信自己才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真英雄。直至今日得见汉王神威,才惊觉往昔那些称王十载便不可一世的人物,不过是跳梁小丑。秦始皇依仗六世余烈,亦不过成就百年王业,而汉王今日所谋之‘汉’,在未来必将永恒不灭,传承千年万年!信愿倾尽毕生所学,为汉王效犬马之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刘邦凝视着韩信,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韩信的这番话,既诚挚地表露了忠心,又巧妙地盛赞了自己,这般聪慧与识趣,令刘邦心中极为受用。

“韩将军,你能透彻领会我的心思,甚好。这天下,不久之后必归我刘邦,亦有你韩将军的一份。” 刘邦微微仰头,语气中满是舍我其谁的豪迈,“待覆灭项羽,咱们携手共创这千古未有之盛世。”

韩信再次抱拳,恭恭敬敬道:“信定当竭尽全力,辅佐汉王。愿为汉王披荆斩棘,扫平一切阻碍,让汉家的威名,如日中天,传遍四海八荒,威震天下!”

营帐内,气氛热烈而凝重。此刻,刘邦与韩信仿佛已然透过重重迷雾,清晰地看到了那未来的无上辉煌。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一统王朝,正徐徐拉开波澜壮阔的帷幕。在这乱世洪流之中,他们因共同的目标与抱负紧紧相依,携手踏上这条充满艰难险阻却又满含希望的征程,向着那至高无上的荣耀巅峰与天下太平的理想彼岸奋力奔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