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九曜书 > 第129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九曜书 第129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作者:Citagugu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8 10:52:31 来源:小说旗

在完成对汉军的初步筛选与整合后,韩信将目光投向了至关重要的战略行动 —— 进军关中。彼时,项羽分封诸侯,将刘邦封于偏远的汉中,意图困其于此。为了阻止刘邦东进,项羽还在关中安排了章邯等三位秦朝降将,史称 “三秦”,严密防范刘邦的动向。

韩信经过深思熟虑,制定了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这一奇谋。他先派出了大量的士兵,前往褒斜道,佯装开始修复被刘邦入汉中时烧毁的栈道。栈道依山而建,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地势险要,修复工作极为艰难。士兵们每日在山间忙碌,搬运巨石、砍伐木材,叮叮当当的劳作声响彻山谷。为了营造出大规模施工的假象,韩信特意安排了旌旗招展,让远远观望的敌军能清晰看到汉军修复栈道的场景。

消息很快传到了 “三秦” 将领章邯耳中。章邯听闻汉军在修复栈道,不禁冷笑一声,心中暗自思忖:“这栈道修复谈何容易,刘邦此举,不过是自不量力。当年他们烧毁栈道,如今又想修复,没个一年半载,根本无法完工。” 他一边想着,一边加强了对褒斜道的监视,以防汉军趁机突袭。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只是韩信的障眼法。

在明修栈道吸引敌军注意力的同时,韩信亲率汉军主力,悄悄向西北方向进发,目标直指陈仓。陈仓地处关中平原西部,地势险要,是进出关中的重要通道。为了确保行动的隐秘性,韩信挑选了熟悉地形的向导,带领大军沿着崎岖的小路前行。行军途中,道路崎岖难行,士兵们需穿越茂密的山林,攀爬陡峭的山坡,不少人脚底磨出了血泡,却依旧咬牙坚持。夜晚,为了避免暴露行踪,大军不敢生火,士兵们只能在寒风中忍饥挨饿,相互依偎取暖。

经过数日艰苦的行军,汉军主力终于抵达陈仓附近。此时,驻守陈仓的秦军还沉浸在对汉军修复栈道的监视中,对汉军主力的到来毫无察觉。韩信抓住时机,迅速下令对陈仓发起突袭。一时间,汉军如猛虎下山,喊杀声震天。秦军仓促应战,阵脚大乱,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陈仓城很快便被汉军攻破,汉军顺势长驱直入,迅速向关中腹地推进。

章邯得知陈仓失陷的消息后,大惊失色,这才意识到自己中了韩信的计谋。他急忙调集兵力,企图挽回败局,然而为时已晚。汉军士气高涨,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克多座城池,关中各地纷纷望风归降。短短数月之间,刘邦便在韩信的辅佐下,成功占据关中大片土地,为日后与项羽争夺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这一奇谋,也成为了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被后世广为传颂。

当时刘邦被项羽分封到汉中,处于相对劣势和被动的地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这一计策完全出乎项羽和 “三秦” 诸侯的意料,使刘邦集团迅速从被压制的态势中摆脱出来,出其不意地进入关中,为日后的楚汉相争赢得了战略主动权,改变了整个楚汉战争的战略格局,为刘邦逐鹿天下创造了有利条件。

陈仓是关中的战略要地,韩信此计成功夺取陈仓,进而占领关中大片土地。关中有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人口,为刘邦提供了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成为刘邦与项羽长期对抗的坚实后方和战略支撑点,为后续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坚实基础。

“明修栈道” 作为虚招,吸引了敌军的注意力,让章邯等将领误以为汉军会从栈道出兵,将防御重点都放在了栈道方向。而 “暗渡陈仓” 作为实招,汉军主力秘密绕到陈仓发动突袭,这种虚实结合的战术运用,使敌军完全被误导,防线出现巨大漏洞,汉军得以轻松突破,取得战术上的重大胜利。

韩信根据当时的地理环境和敌军部署,巧妙地制定了这一计策。利用褒斜道的险峻和修复栈道的难度,故意制造汉军行动迟缓、按部就班的假象,同时又精准地找到了陈仓这个关键突破口,率领大军迅速通过不易被察觉的路线进军,充分展现了韩信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战术指挥能力。

此计的成功实施,让敌军在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恐慌和混乱。“三秦” 军队原本以为凭借栈道的天险和自身的防御可以高枕无忧,却被汉军突然出现在陈仓的事实打得措手不及,军心大乱。而对于汉军来说,这一胜利极大地提振了士气,让士兵们对韩信的指挥才能充满信心,也让刘邦集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显着提升,激发了汉军将士在后续战争中的斗志。

韩信通过这一奇计,迅速在诸侯中树立了威名。其他诸侯看到韩信的军事才能和汉军的强大战斗力,对刘邦集团不敢小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诸侯之间的力量对比和心理态势,为刘邦在后续的战争中争取到了更多的政治资本和战略空间,使得一些诸侯在楚汉相争中不敢轻易站在项羽一方与刘邦为敌。

在韩信横空出世之前,战争的形态较为传统,千百年间,人们大多遵循着实打实地正面交锋模式。双方列阵对峙,比拼兵力、武器与将士的勇猛,战争走向似乎在一开始便由双方的实力对比大致决定。那时的将领们,更多依赖军队数量的优势与士兵的悍勇,以堂堂之阵冲锋陷阵,追求正面战场上的直接胜利。

然而,韩信的出现,宛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彻底搅乱了旧有的战争格局。他的军事思想,并非源于对前人兵书的简单照搬,即便孙武的《孙子兵法》闻名遐迩,韩信也绝非亦步亦趋地模仿学习,而是凭借自身卓越的天赋与深刻的领悟,开辟出一条全新的军事道路。

韩信提出的奇正相生、声东击西等军事思想,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了传统战争思维的夜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便是其经典实践。他不再将目光局限于正面战场的硬碰硬,而是巧妙运用虚实结合的策略。表面上大张旗鼓地修复栈道,摆出从栈道进军的架势,吸引敌军全部注意力,此为 “正”;暗地里却亲率主力,秘密绕到陈仓突袭,出其不意给予敌人致命一击,此为 “奇”。这种思维的转变,让敌军防不胜防,彻底打破了以往正面战场的沉闷与可预测性。

在当时,这种全新的军事理念对传统正面作战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以往那种单纯依靠正面冲锋、拼杀的打法,在韩信的奇谋面前显得笨拙而被动。敌军再也无法凭借简单的兵力部署和常规防御来应对汉军的进攻,因为他们永远无法知晓韩信的下一招会从何处袭来。

更为深远的是,韩信的这些军事思想,改变了未来数千年的战争思维。后世将领们在面对战争时,开始意识到战争并非只有正面决战这一种方式,声东击西、奇正结合等策略逐渐被广泛运用。无论是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诸多奇谋,还是后世无数战役中的虚实变换,都能看到韩信军事思想的影子。他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战争哲学,让人们认识到战争不仅是力量的较量,更是智慧与谋略的博弈,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战争的艺术形式,为后世军事发展打开了一扇充满无限可能的大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