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九曜书 > 第76章 夺沛县

九曜书 第76章 夺沛县

作者:Citagugu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8 10:52:31 来源:小说旗

随着黎明的曙光照亮芒砀山的山峦,刘季带着一支渐渐壮大的队伍踏上了回沛县的征途。山路崎岖,队伍行进得不快,步伐沉稳而有力。每个士兵都佩戴着简陋但经过多次强化的防具,肩上背负着兵器,铁锹、斧头、弓箭、刀剑,所有能找到的武器都被利用起来,虽然并不精良,却展现出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

刘季走在队伍前方,背负着长剑,目光沉静,脸上没有一丝多余的表情。尽管眼前是熟悉的道路,但此时的他,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这一路的艰难,磨砺了他的力量,也让他更加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远比以往更加沉重。

队伍中的人渐渐多了,背后不再只是几个苦行者,而是一股有规模的反抗力量。随着队伍进入沛县的边缘,远远望去,沛县的城门已经隐约可见。刘季抬头望去,只见远处的县城渐渐变得清晰,街道两旁的房屋像一座座死气沉沉的监牢,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而那股压迫感,不仅来自于眼前的县城,更来自于周围百姓的视线。从乡间到城市,许多人低头避让,不敢与他们对视,仿佛这一股浩浩荡荡的队伍带着某种无法言喻的威慑力。刘季能感受到百姓心中的恐惧,恐怕他们只知道这是反叛之军,却并不知道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战。

风中带着些许寒意,刘季深吸一口气,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不管前路如何艰难,他都必须为百姓争得一线生机。

虽然这支队伍的装备显得简陋、粗糙,但士气却异常高涨。几年来,刘季积累了不少兵器与防具。他通过收集废弃的武器、兵器和盔甲,再加上对手下不断训练,终于让这支原本几乎一无所有的队伍拥有了一些基本的作战能力。手中的武器虽然不如秦军的精良,但对于这些农民与流亡者来说,足以让他们自信地应对眼前的挑战。

每一个士兵脸上都写着坚决和不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曾是贫苦百姓,甚至没有一副好的盔甲,而如今,他们手中的武器和防具虽然简单,却充满了他们的希望与力量。几年前的他们或许只会耕种或做小买卖,但如今的他们早已在训练中学会了如何打仗,如何在这乱世中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刘季知道,这些年虽然艰辛,但他们也学会了如何生存,如何在乱世中屹立。他们的眼神中,不再仅仅是求生的渴望,还有一种对未来的期待,那就是推翻暴政,重建一个更加公正的世界。

队伍行至沛县城门口时,天空依旧阴沉,周围的空气显得沉闷且压抑。沛县的街道两旁依旧是那些肃静的房屋,百姓低头匆匆走过,仿佛生怕触及到这支带着“反叛”之气的队伍。

每个人似乎都在为自己的生计而忙碌,没人愿意在此时抬头看一眼刘季的队伍。

刘季看着越来越庞大的队伍,心中渐渐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那些苦苦压抑的百姓。无论秦朝如何压迫,沛县如何看待,他们终究有一天会看到,刘季不是那个逃亡的亭长,而是能够为百姓争取未来的英雄。

沛县的街道上,风沙轻扬,刘季站在县衙的大门前,身后是乌压压的一千多名士兵,人人手持兵器,个个精神焕发。尽管这些兵器大多数并不精良,但无论从人数、气势还是气氛上,都足以给这座他曾经生活的城市带来不小的震动。

刘季目光冷冽,背负长剑,站在众人前方,他的眼神如同刀锋一般锐利,扫视着周围的士兵与城门上的守卫。随着他的命令,队伍缓缓停下,气氛愈加紧张,空气中仿佛弥漫着某种即将爆发的力量。

他深吸了一口气,高声喝道:“沛县县令开门!出来见我。”

他的声音高亢激昂,带着无可忽视的威慑力。此时,城门口的守卫犹豫了片刻,看着这支突如其来的队伍,他们也感受到了来自刘季的压力。虽说刘季带来的不是正规的军队,但这股气势与人数,已足以让任何人心生忌惮。

几名守卫互相对视,最终,他们还是决定暂时回去向县令报告。

城门外的气氛却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压抑。县令站在高处的城门上,看到刘季带来的庞大队伍,脸色一变,心中涌现出一股深深的恐惧。

虽然他身为沛县的县令,但他深知自己只是一个外来者,手中的权力并不稳固,县中的大多数人都对他心存戒备。

面对刘季带来的这股力量,他瞬间意识到,自己若是拒绝打开城门,或许会导致整个沛县的动乱,甚至可能身败名裂,命运无常。

眼见着刘季队伍的压迫感,王直还是下意识地犹豫了。他站在城门前,原本的冷静和威严瞬间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强烈的恐惧感。

尽管他心中清楚刘季的队伍并不完全是有组织的正规军,但他知道,一旦开门,这支队伍就将涌入沛县,随时可能掀起一场无法控制的风暴。

在这种恐惧的情绪中,县令的理智开始慢慢消失,他的声音有些颤抖:“刘季,你带来这么多人,这是要做什么?你、你这是威胁我吗?!”

刘季听到这话,心底升起一股轻蔑,县令应该是想通过拒绝和反抗来挽回一点面子和控制权。

但是刘季可是在芒砀山里憋了几个月,心里全是火气,现在只想入城。

不过,刘季眼睛一眯,心思如电一般划过,理清了县令的目的。

他冷冷地一笑,目光如刀般锋利,直直地锁定着县令:“老子手底下就这么多人。这些人,里面可有你城里百姓的儿子、父亲呢。老子们就入个城回家,又不是入你妈?“

话音未落,刘季的脸上露出了讥讽的笑容,继续说道:“怎么,你个王八操的,是不是觉得自己官大一点,就能随便压人?老子倒要看看,沛县的百姓是跟我一起,还是跟你这个窝里横的县令站一起!”

刘季的每个字都像重锤砸在王直的心头,震得他几乎站不稳。他只觉得一阵眩晕,眼前的刘季像是从地狱里走出来的幽灵,带着无情的气势,直指他的软肋——他的弱点就在这些百姓之中。

县令的脸色如同死灰,嘴唇微微发抖,浑身冷汗直流。他知道刘季说的并不只是威胁,而是事实。沛县的百姓早已忍无可忍,若是他此时不做出让步,恐怕连命都保不住。他这时开始觉得,自己竟然低估了刘季的决心和手下的力量,也低估了这些百姓对于暴政的厌恶。

他勉强站稳,声音几乎要哽咽:“你……你要做什么?”他脸色变得苍白无力,仿佛一息之间,所有的气焰都被刘季的气势压得无地自容。

“开门!”

县令此时真切地感受到了刘季那股凛冽的气势,他的眼中没有惧怕,只有决绝。县令猛地发现,自己不过是站在一张纸上摇摇欲坠的破船,而刘季,正是那头吞噬船只的海怪。

县令站在城楼上,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犹豫,但最终,他的决心还是没有动摇。他深知,这一时刻关乎他的命运——他不能让刘季的队伍轻易闯入城中,更不能让刘季掌握沛县的控制权。尽管心中充满恐惧,王直仍然强行压下内心的动摇,大声对守卫们命令道:

“死守城门!不许开门!”

他的声音充满了决绝和愤怒,仿佛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最后的控制力。王直的目光死死盯着刘季,眼中透着一种强烈的求生**。尽管刘季的气势已经让他感到无比恐惧,他仍然无法让自己完全放弃抵抗。

他回头一看,周围的守卫和侍卫们显然也有些动摇,但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咬牙道:“让百姓保持冷静,随时准备应对城门的压力。我立即去联系秦朝的上级,要求援兵!”

王直知道,在沛县这样的地方,他不可能单凭一己之力扭转局势。秦朝的军队或许能为他带来最后一线生机。

只要能够联系到秦朝上级,他便有机会获得支援,从而将刘季的队伍绞杀在城门之外。

至于刘季,他并不认为自己能够轻易被击败,觉得刘季不过是一个不得已而起的流亡之人,最终注定要败北。

”兄弟们,咱们先撤!“刘季抬手挥剑,众人纷纷退后待命。

与此同时,沛县城内的气氛也变得愈发紧张,街道上的百姓纷纷避开,官员们也在议论纷纷。萧何和曹参心中都明白,这一刻的变局已经无可回避。

原本在县令的麾下任职的两人,在内心深处早就对这位外来县令产生了不满,他们同样看出了沛县这座城市将被卷入一场巨大的变革之中。

县令的做法,尤其是拒绝打开城门,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甚至可能彻底破坏他们原本的计划。

萧何与曹参站在一处隐秘的角落,注视着眼前的局势。

萧何心中各自都有一个强烈的疑虑:王直的举动并不完全是出于恐惧,他显然是在有意识地引导局势走向一条对自己有利的道路。

“曹参,我看王直此时的表现,实在不像是一个纯粹被逼急的县令。”萧何低声说道,目光沉凝,“他不愿开门,反而死守,这分明是想将我们逼到死角,给他一个理由去请求秦军支援,借此将刘季的队伍一网打尽,顺便顺水推舟,提升自己的功劳。”

曹参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是啊,这样的举动实在太过明显。如果王直真的害怕刘季的兵力,他怎么可能这么轻率地拒绝开门,死守城门?这种行为无疑是在故意挑起冲突,把我们推向反叛的深渊。秦军一旦进驻沛县,他必然能够借此机会赢得皇帝的奖赏,保住自己的官位。”

萧何眉头紧锁,心中暗暗计算:“如果秦军支援到来,县令借此机会捞取功劳,恐怕不仅刘季的队伍会陷入危险,沛县的百姓也会陷入血腥的厮杀之中。我们无法忽视这一点。更重要的是,我们二人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反叛意图,若不出城,我们极有可能成为秦军的目标,陷入困境。”

两人心知肚明,当前局势已变得复杂且危险。若秦军的援兵赶来,局势将变得完全不同。县令的举动无疑是在为自己的地位铺路,而他所希望的结果,就是借由这一场冲突,摧毁刘季的势力,同时保持自己的权力。对于萧何和曹参来说,若不果断行动,恐怕会连累百姓,甚至连自己也会陷入危机之中。

曹参沉声说道:“我们不能再等待,若继续留在这里,只会被局势推向更为危险的深渊。无论如何,我们得趁着王直没有向秦朝求援之前,先行撤出沛县。”

萧何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目光闪过一丝坚定:“是的,若秦兵真的进驻沛县,我们的反叛行为暴露,百姓死伤将无法避免。我们现在必须出城,迅速寻找安全的地方,不然一旦局势失控,我们再想逃也难。”

两人简单商议了一番,迅速决定出城。因为他们已经无法再留在沛县,继续与刘季并肩作战。作为反叛的策划者之一,他们已经无路可退,必须避免被秦朝的军队抓住反叛的把柄,免得让整个局势失控。

萧何与曹参私下商议了一番,他们知道,如果继续与县令合作,最终可能会成为被历史抛弃的一方,甚至会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结局。

于是,他们做出了一个艰难但果敢的决定——脱离县令,与刘季秘密会合,帮助他一同推翻暴政。

夜幕降临,萧何与曹参没有再犹豫,悄悄动身。为了避免引起县令的怀疑,他们没有选择大路,而是沿着隐蔽的小道行进,躲避着县衙和兵营的巡逻。两人心中清楚,沛县一旦发生动乱,百姓便会陷入困境。尽管他们已经不再直接参与刘季的起义,但依旧心系百姓的安危。

萧何和曹参没有带太多人,只是带着最亲近的几位信任的随行士兵,动作轻巧地穿过了县城外围的小巷,直至离开了沛县的边界。

他们深知,县令此举并非单纯的因刘季的威胁而产生的恐慌,而是已经在为自己谋取功名,而刘季的队伍无疑成了他出卖百姓的跳板。

两人离开沛县时,心中并无欢喜,更多的是沉重与忧虑——他们不仅要面对秦朝的军队,还要应对已经逐渐浮现的内忧外患。

走出沛县,萧何回望了一眼那座沉默的城市,目光中透出一丝无奈:“这场动乱,终究会给沛县百姓带来极大的痛苦。若县令与秦兵汇合,恐怕没有人能够从中生还。”

在沛县的城外,黑夜降临,篝火的火光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刘季独自坐在篝火旁,双手交叉,目光有些空洞,仿佛在沉思着什么重要的事情。他穿着简朴的铠甲,身上满是经过长途跋涉的疲惫,但此刻,他却异常冷静,似乎等待着什么。

刘季早已预料到,萧何和曹参在看到局势不妙时会选择出城。他们虽然看似和县令一块,但在实际行动中,他们并未真正站在县令这一边。而且,刘季也知道,萧何与曹参的智慧与谋略必定能帮助自己度过这场难关,尤其是在城门地形对己方不利的情况下。

他不急不躁,只是静静地守在城门外,等待着兄弟们的到来。风吹动着篝火,火光在黑夜中跳跃,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变得缓慢。

就在刘季发呆的时候,远处的路上传来了马蹄声,逐渐接近,带着一股急促的气息。萧何与曹参终于带着几名随行的士兵悄悄出现。他们没有声张,而是轻巧地绕过了城门,悄然进入了刘季的视线范围。

刘季微微抬头,看到两位熟悉的身影走向他时,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没有更多的言语,萧何与曹参走近,便直奔刘季身边,站定。萧何轻声说道:“刘季,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复杂。王直已经死守城门,打算请求秦兵支援,我们来得正是时候。”

刘季点了点头,嘴角勾起一丝淡淡的笑意,这种情况他预想过,见到城门迟迟不开他就有了心理准备。

“幸好你们来告诉我了。”刘季慷慨一笑,眼含深深热情。

萧何和曹参都没有说话,他们已经看出,刘季在这场局势变化中无疑占据了上风。他们身后,随着几匹马匹的疾驰,几名驿站的车夫和壮丁也陆续到达。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夏侯婴,那个曾经在沛县驿站做车夫的壮汉。他脸上带着一抹微笑,见到刘季时,立刻上前行礼:“刘大哥,您一切安好吗?”

刘季微微一笑,摆摆手:“夏侯婴,不用客气,大家都辛苦了。怎么,在沛县过得如何?”

夏侯婴低声道:“刘大哥放心。我们在驿站的职务让我们免去了那次徭役,县令不敢太过于为难我们。所以这次,才顺利带着这几位兄弟前来支援。”

随行的几名壮丁也纷纷上前,与刘季打招呼,他们大多曾是监狱中的狱卒或驿站中的工作人员,和刘季在过去的岁月中有过一些接触。

这些人虽然在县令的体制内有职务,但实际上早已厌烦了秦朝的压迫与**,对刘季有着深厚的忠诚与支持。

其中一位狱卒低声说道:“季哥,我们在监狱里做了些手脚,提前带来了一些消息。王直现在虽死守城门,但他心中清楚,如果秦军真的调来援兵,沛县会被彻底撕裂。我们帮他是害了百姓,反而该帮你。”

刘季感激地点了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决心:“多谢你们了,大家在这里休息一会,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县令知道,他做得一切都只是徒劳。”

随着萧何、曹参的到来,以及夏侯婴和那些曾在沛县担任职务的壮丁加入,刘季的力量再次得到了扩展。刘季心中已有了决定,接下来的行动至关重要,他必须利用这股力量快速占据沛县周边的要道,确保沛县的控制权在自己的手中。

刘季看向萧何与曹参,轻声说道:“县令已向秦朝请求援兵,我们的时间不多,必须立刻行动,确保控制住沛县的所有出入口,并做好打完这仗迎接秦军的准备。”

夜色依旧深沉,风吹动着沛县城外的干草与枯枝,营地中的篝火映照出一片片摇曳的阴影。

刘季站在篝火旁,目光凝重,深思着接下来的行动。他明白,这场战斗的成败不仅关乎他的未来,还关系到沛县百姓的生死存亡。

县令在城内的阴谋越发明显,若不速战速决,恐怕会被秦朝援兵扼杀在萌芽之中。

刘季决定,必须要最大程度保持有生力量,同时利用民愤引爆城内的暴动,让县令的阴谋暴露于百姓之前,从而动摇其在百姓心中的威信。

“县令密谋引秦兵入城,企图以援兵之力绞杀反秦之军。

若不及时揭露,沛县百姓将被牺牲。

明日午时暴动,速行反抗!”

这段话简洁有力,揭露了县令的阴谋,也明确了暴动的时间点。

刘季的计划是,在城门前发动猛攻,今天晚上将这封信绑在箭上,用箭射入城中,引发百姓的愤怒和反抗。

刘季一条条地写完,迅速将它们绑在箭上,稳稳地将箭矢搭在弓上,瞄准了城墙上的缝隙。几支箭同时射出,迅速划破了夜空,带着布条飞入了城内。

箭矢飞进城中的瞬间,整个沛县的气氛似乎微微一震。箭矢在城墙上发出的尖锐声音,不仅让守卫紧张,也让百姓们的耳朵微微竖起。在这压抑的气氛下,那些传入城中的字句,逐渐成为了风暴的起点。

随着箭矢飞入城中,布条落在了沛县城内的不同地方。一些正在街头打扫的百姓、一些闲散的民兵、甚至那些早已失去希望的普通人,都捡起了这些飞来的布条。

一位正在夜晚巡逻的民兵捡起了一张纸条,眼睛快速扫过上面的字句,面色瞬间变得愕然。他低声念着:“县令勾结秦朝?引秦兵来镇压百姓?”他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心跳急促。周围的一些百姓见状,纷纷凑了过来,读到纸上的内容时,他们的眼神开始变得混乱和震惊。

“不可能吧,县令真的勾结秦朝?”一位中年男子低声道,目光中带着难以置信。

然而,随着更多的纸条被拾起,城内的气氛迅速变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集聚,看到相同的内容,他们的眼神逐渐从震惊转为愤怒。百姓们开始交头接耳,讨论着纸条上的内容:“如果真是这样,县令和朝廷联合,那我们就被出卖了!”

就在这时,几位原本在城中工作、与刘季有过接触的驿站员工和监狱的狱卒也从暗处走出,他们低声对百姓们说道:“这是真的,刘季确实是在为百姓着想。他已经准备好起义,反对县令与秦朝的统治,大家必须赶紧行动!”

百姓们的情绪逐渐高涨,愤怒的声音开始响起:“我们不能再受压迫!如果王县令真的这样做,我们要反抗!”

与此同时,另一支箭矢射入了城门附近,一位年轻的妇人捡起纸条,快速地扫视了一遍内容。她猛地站起身,脸上浮现出一丝激动的神情:“刘季起义了!他要救我们,救我们这些受苦的百姓!”

随着她的话语,更多的百姓开始加入到这股情绪中,周围的人们纷纷表示:“不能再忍了!县令把我们卖了,我们要做出反应!”

纸条的传递与百姓的情绪迅速传播,城内的一部分百姓已经意识到,刘季所说的并非空穴来风。几名曾在沛县任职的民兵也开始动摇,他们曾为秦朝效力,但如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真相,他们也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

这一夜,众人无眠,终于等到了布条上约定的时间。

刘季带领几名精干的战士,依靠身高优势,持剑迅速爬上了城墙,来到高处。他紧握着自己的赤霄剑,目光锐利,低沉地命令道:“借着这道缝隙,找机会动手!”

他凭借赤霄剑的锋利,眼疾手快地从高处刺入城门上的门闩,一剑切入门闩的中心,准确地穿透了那块厚重的木材。

“轰!”随着一声巨响,刘季用力挑动门闩,随即用力一挑,城门外的巨大木闩应声松动,产生了一个足以让人通过的缺口。他朝着手下示意:“冲!”

手下几名训练有素的战士迅速赶到门口,用力推开了沉重的城门。随着门缝逐渐增大,刘季的队伍趁机冲入城内。与此同时,城内的百姓也在这突如其来的骚动中纷纷起义,随着刘季的指示,暴动的气氛一触即发。百姓们举起工具,砸向那些不愿加入暴动的士兵,喊着反抗暴政的口号,整个城内的空气充满了紧张与愤怒。

城内的民兵看着这突如其来的局面,显得犹豫不决。他们举起盾牌防守,但面对愤怒的百姓和刘季的队伍,心中充满了动摇。刘季看准了这个时机,提着赤霄剑指向民兵,冷冷地说道:“放下武器,投降吧。”

民兵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随后其中一名较为年长的民兵低声说道:“我们并不愿意屠杀百姓,若能避免杀戮,我们也愿意投降。”其他民兵随之放下武器,纷纷表示愿意投降。

其中一个小兵干脆直接来帮刘季把城门打开。

刘季看着这些人,沉声道:“你们投降没有错,放下武器,跟随我们一同反抗暴政,沛县才会有未来。”他挥了挥手示意,民兵们没有再抵抗,迅速向刘季的队伍靠拢。

而王直此时依旧坐在县衙内,丝毫没有察觉到百姓的愤怒与行动。他紧张地等待秦朝的援兵,以为自己的谋划已经稳操胜券,完全忽视了沛县内那股不断膨胀的反叛力量。

当刘季一行人突破县衙的防线,闯入王直的办公室时,王直坐在办公桌前,脸色苍白,双手紧紧抓住桌面,似乎在寻找一丝最后的逃脱机会。但他知道,这一切已经结束。

“今日你该为你的一切所作所为付出代价。”刘季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他举起赤霄剑,带着冷酷的决心,一剑刺入王直的胸膛。

县令没有再发出一丝声音,眼中满是惊愕与悔恨,最终倒下,死于非命。

当刘季带着那支队伍闯入县衙,县令的心底生出了从未有过的惊讶。他没有想到,刘季反应如此迅速,竟能在短短的时间内集结这么多百姓与兵力。他本以为,刘季不过是一个流亡的小亭长,凭借他那几百人便能在沛县周围制造些许骚乱,但他万万没料到,这个年轻的男人,竟能在他的策划还未完全实施之前,便将一切扭转过来。

更让县令感到震惊的是,那些曾经是自己手下的,曾经信誓旦旦效忠于他的谋士和兵员——萧何、曹参——竟然也出现在刘季的阵营中。两位原本属于自己阵营的人,现在却站在了刘季的身后,这让县令的内心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恐惧和背叛。

";这些年,我一直信任他们,把他们视为能依赖的核心力量,结果...他们背叛了我,站到了刘季的那一边。"; 县令心中苦涩一笑,似乎才刚意识到,自己从一开始就被这场棋局给算计了。

他不禁回想起之前自己与刘季几次的交锋,那个年轻的流亡者总是冷静、决绝、敏锐。他总是能够迅速抓住机会,让一切变得有利于自己。而现在,刘季不仅占据了沛县的门口,还顺利地拉拢了那么多百姓与民兵,势如破竹地推进县衙。他的眼中没有丝毫犹豫与动摇,那股气度,那种从容不迫的态度,仿佛与生俱来,像是一个天命所归的王者。

那一刻,他感觉到刘季身上散发出的气质,那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王者之气,似乎天生注定要坐上这片土地的王位。

他终于明白,自己一直以来的选择和决策,都在刘季的眼中裸露,像是微不足道的棋子。

“或许,” 县令闭上眼,心中泛起一丝哀叹,“我从一开始就应该放下那些权谋,去顺应刘季的脚步。可惜,为时已晚。”

当刘季走进县衙,剑指着他的时候,县令的内心终于彻底崩溃。他明白,这个从未显现过软弱的男人,早已注定要替代他的位置,成为这座城市的新主宰。而自己,不过是被历史淘汰的旧角色。

而此时,沛县的暴动已完全爆发,城内的百姓开始重新拥立刘季,成为他坚定的支持者。在没有任何伤亡的情况下,刘季凭借无畏的决心和赤霄剑的锋利,成功地推翻了县令,重新掌握了沛县的控制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