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1937从北平到南京 > 一百四十一章 清凉寺

1937从北平到南京 一百四十一章 清凉寺

作者:半根烟火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8 10:52:46 来源:小说旗

看着系统对它的介绍,张强眼睛猛地一亮。这一刻张强恨不得说系统爸爸我爱你。这地脉灵球是法宝,虽说一次性用品,却能一次性打通地脉20公里。刹那间,一个想法在张强脑海中成型。南京城地下说不定有纵横交错的地下通道,用地脉灵球能更快的打通通道,要是没有地脉灵球打通的通道会比较小些,用地脉灵球打通的地下通道,把它变成隐秘的逃生通道,不就能悄无声息地把百姓救出去了吗?而且这20公里的长度,足够延伸到南京城郊外安全的地方。想到这里,张强不禁握紧了拳头,有了这个计划,那些百姓便有了生的希望,一定要尽快行动起来。

不过系统后面接着任务显示,拯救南京百姓,视拯救数量奖励,任务奖励未知,

看着这个说明张强陷入沉思,这南京难道练体八层都横扫不了吗?

此刻不容张强多想南京城的局势已到了千钧一发之际。

而张强脑海中又想出了另一套或许能拯救部分百姓的计划。

日军飞机场是他们在空中肆虐的关键所在,那些飞机就像盘旋在城市上空的恶鹰,随时可能扑下来给予无辜百姓致命一击;还有他们的炮弹储备,更是杀伤力巨大的恐怖存在。凭借练体八层赋予我的肉身强度和敏捷身手,潜入过程中,先解决掉那些关键位置的岗哨,让敌人无法察觉自己的行动。接着,要用最迅猛且高效的方式,破坏他们的飞机和炮弹。把飞机摧毁,让它们无法起飞;彻底削弱日军的火力和空中优势。

然后拿下中华门作为据点,对后续行动至关重要。凭借我练体八层的强大**防御,中华门这一隅便是自己坚守的阵地,设置一些简易却有效的防御工事,准备迎接日军的反扑。想法之前暂时,但时候实施的时候再看情况,当务之急就是把地脉灵球安置。

而要想成功带领百姓撤离,光靠自己一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尽快联系附近的龙党成员,他们有着坚定的抗日决心和丰富的斗争经验。只要与他们取得联系,良山镇老王应该安排妥当,见面再说明自己的身份,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龙党成员熟悉周边环境,他们可以组织人手,护送百姓他们安全撤离。

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吸引日军的火力和注意力,为百姓的撤离争取每一分每一秒。而且会时刻关注着撤退的进度,确保百姓们能安全地离开这片被战火和血腥笼罩的地狱。等龙党安排百姓都安全撤离后到达指定地方。那就成功改写了一部分历史。

现在回忆下史书说的龙党是否在浦口,自己去看下就知道是不是真的。

张强隐没在黑暗之中,基础步法急速赶路。可那传入耳中的声声惨叫、日军令人作呕的淫荡笑声以及尖锐的枪声,却如同重锤一般,一下又一下地撞击着我的神经。每一声惨叫,都像是一把利刃,刺痛着张强的心,那是无辜百姓在遭受日军的残害;每一阵淫荡笑声,都充满了日军的兽性与罪恶;每一声枪响,都意味着又一条生命可能消逝,这些声音不停的挑战我绪杀的底线。

双眼通红,可依然拼命克制着自己想要冲出去大开杀戒的冲动。此刻的鲁莽只会让之前为百姓撤离所做的努力功亏一篑,会让更多的人陷入危险。在心中不断告诫自己,要冷静,要以大局为重。等与龙党成员会合后,定能凝聚起更强大的力量。

阴影中赶路张强目光落在手中的地脉灵球上,先放置地脉灵球再去找龙党,那地脉灵球放在什么位置合适?

回忆史书北门那边防守相对薄弱,山脉众多,日军的兵力都分散在东,南,西门较多,用这地脉灵球在北门开辟逃生通道,或许真能行。它蕴含的修仙界神秘力量,说不定能创造出一条日军难以察觉的撤离路线,让更多百姓有机会逃出生天。

可这计划也充满风险,一旦被日军发现,百姓都会陷入绝境。得提前跟龙党成员取得联系,让他们帮忙组织人手,在两边都做好接应。在中华门这边,我会加大攻击力度,把日军主力吸引过来;北门那边则安排人悄悄引导百姓撤离。

那么放置地脉灵球在什么地方是一个问题,思来想去好几个地方被否定,最后想到了清凉寺。

清凉寺:未被日军占领,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历史书是这样写的,放置地脉灵球在此,应该行的通,但还得自己亲自去看看才放心。

一路上,张强把基础步法运转到了极致,身形如同一道清风,在街道屋顶快速穿梭。遇到日军巡逻的道路,像闪电般直接从日军身旁快速通过。那些日军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异常,纷纷警觉地四处张望,可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张强早已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

当张强赶到清凉寺时,眼前的景象让张强大吃一惊。本以为在这战火纷飞的乱世,寺庙会是一片寂静,可没想到竟人山人海。

密密麻麻的人群挤在寺庙内外,有满脸惊恐的老人,有怀中抱着孩子的妇女,还有眼神中透着迷茫与不安的年轻人。他们衣衫褴褛,许多人身上还带着伤,脸上满是疲惫与绝望。

人群中不时传来孩子的哭声、妇女的抽泣声,还有老人们的叹息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仿佛一首悲凉的乐章,诉说着战争给他们带来的苦难。

张强在人消无声息在人群外围,听到有人在低声议论:“不知道这寺庙还能保我们多久,日军会不会打过来啊?”“唉,能躲一时是一时吧,外面太可怕了,到处都是日军的暴行。”

张强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沉稳的声音,在安抚着慌乱的百姓。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灰色僧袍的老者,面容祥和,眼神中透着睿智与慈悲,正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寺内的僧人们安置难民。张强心中一动,猜测这位老者或许就是清凉寺的主持。

张强不禁想到历史书那个静波老和尚,法号清海,江苏盐城人士,俗姓陈,生于1865年,圆寂于1939年。清光绪十七年,即1891年,润田禅师以礼相邀,恭请静波老和尚担任清凉寺方丈一职。自此,老和尚便将心血倾注于清凉寺的发展。

在其主持清凉寺的岁月里,老和尚一心致力于寺院的恢复与振兴。他高瞻远瞩,在寺内创办了华严大学,后顺应时代发展,将其改为清凉佛学院,为培养佛教人才开辟了一方净土;同时,他还心系苍生,开办清凉小学,让更多孩子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1937年,南京城陷入了日军制造的人间炼狱,南京大屠杀的阴霾笼罩着每一寸土地。静波老和尚凭借自己的特殊身份,不顾个人安危,与穷凶极恶的日军巧妙周旋。他以无畏的勇气和慈悲的胸怀,在战火纷飞中奔走营救,无数鲜活的生命因此得以保全,成为了黑暗岁月里百姓心中的希望之光 ,当时南京很多寺庙都是很多主持庇护很多百姓。

要是那位在寺中安抚众人的高僧,正是静波和尚,那可真意外之喜。历史书听闻静波和尚在这乱世里,凭借一己之力与日军周旋,救下不少百姓性命,他的威望和能力,正是张强眼下最需要借助的。

不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还得去确认一番才行。我强压着内心的激动与期待,再次拨开人群,朝着那抹灰色僧袍的方向挤去。每一步都带着忐忑,既盼着他就是自己要找的静波和尚,又怕只是空欢喜一场。如果是静波和尚那么对于救人更是一大助力。

扒开人群,张强终于走到了静波和尚身旁。此时的我,满心紧张,脸上还带着奔波后的疲惫,抬手恭敬作揖,问道:“大师怎么称呼?”

静波和尚微微低头,目光落在我这个看起来不过8岁的小孩身上,又留意到我那剃得光溜溜的脑袋,还有一脸的风尘仆仆,眼中闪过一丝疑惑:“老衲法号清海,不知小施主找老衲何事?”

我,张强满心焦急期待站在法号清海的大师面前,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沉稳些:“清海大师,我有一事相求,不知可否借一步说话?”张强一边说着,一边用眼神示意周围拥挤嘈杂的人群,盼着能和大师找个相对安静私密的地方,好把撤离计划和地脉灵球的事情详细相告。

清海大师听闻,先是抬眼扫视了一圈这被难民挤得满满当当的寺庙。到处都是慌乱的人群,受伤的百姓在痛苦呻吟,孩子们在惊恐哭泣,僧人们正忙着安抚众人、分发食物和照顾伤者。大师的目光里满是慈悲与忧虑,他轻轻摇了摇头,脸上带着几分无奈与歉意,温和地说道:“小施主,实在对不住。你看这寺里的情形,老衲实在是暂时走不开。小施主若有什么事,就在这里说吧。”

张强心急如焚,见清海大师这般反应,只道他是把我当成了不懂事、说些无关紧要话的小孩,根本没把自己的求助当回事。大脑飞速运转间,突然想到了在北平曾掀起波澜的血影刀,或许提起它,能引起大师的重视。

张强定了定神:“大师,您知道血影刀吗?”说出这句话时,紧紧盯着大师的眼睛。

清海大师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疑惑,随后缓缓摇了摇头,语气里带着几分不耐:“老衲未曾听过。小施主,若是没事,还请不要打扰老衲。”说罢,他便要转身,继续去处理寺里的事务。

那一刻,张强的心猛地一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