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 第68章 诞据广陵谋叛乱 庆之讨逆建奇功

孝建元年那会儿,柳元景决定不再兼职管雍州的事儿了,他向皇帝推荐了武昌王浑去当雍州刺史。

武昌王浑年轻力壮,个子也高,足足有七尺呢。

他到任以后,跟身边的人闹着玩,写起文章檄文来,还自称楚王,年号都定好了,叫元光,还像模像样地设置了一整套百官。

这事儿可闹大了,长史王翼之赶紧上表给皇帝禀报。

皇帝一听,火冒三丈,立马下诏剥夺了浑的王爵,把他贬成了老百姓。

没过多久,又逼着他自杀了。

再来说说竟陵王诞。

他年纪比浑大多了,功劳也高。

讨伐刘劭的时候,他就加入了义师;

后来讨伐义宣,也是他主张出兵的。

因为他平定了三个重镇,所以被提拔为太子太傅,还兼着扬州刺史。

这竟陵王诞一得意,就开始大兴土木,造了好多亭台楼阁,那工巧程度,简直令人惊叹!

园子里的池塘也美得不得了,在当时那是数一数二的。

他还招募了一堆壮士当卫士,盔甲兵器都闪闪发亮,在京城附近那是威风凛凛,炫耀个不停。

宋主骏这个人啊,本来就多疑。

经过义宣那场乱子以后,他更是猜忌心重重。

他看到竟陵王诞这些举动,心里很不舒服。

但表面上却假装很推崇他,还给他加了司空的头衔,调他去当南徐州刺史,镇守京口。

可是京口离都城还是太近了,宋主骏不放心,又把竟陵王诞调到南兖州去当刺史。

另外派了右仆射刘延孙去镇守南徐,暗地里加强戒备。

这时候,朝廷里用了三个人,宋主骏把他们当心腹。

哪三个人呢?

就是两戴一巢。

两戴一个叫法兴,一个叫明宝,他们以前都是江州的记室。

宋主骏一即位,就把他们都提拔成了南台侍御史,还兼着中书通事舍人的职位。

一巢名叫尚之,他读书挺广,历史文学都有所涉猎,名声在外,官也当得不错,和两位姓戴的官员一起同朝为官。

时间一晃,到了孝建三年的冬天。

这“两戴一巢”给皇帝上书,那话里话外,全是拍马屁的词儿。

说什么天下百姓都服服帖帖的,远处近处的人都又怕又敬。

皇帝宋骏听了,心里头别提多得意了。

于是皇帝下令,把孝建四年元旦改成大明元年,并大赦天下。

又是庆祝又是施恩,搞得一片祥和,好像天下真的太平无事了一般。

可就在这时候,东平太守刘胡火急火燎地送来个消息,说北魏的军队打过来了。

宋军跟他们打了一仗,被打败了,请求皇帝赶紧发兵支援。

宋王骏一听,也慌了神,赶紧派薛安都等人去救急。

薛安都他们马不停蹄地赶到东平,结果北魏的兵已经撤了。

这事儿之后,国内国外算是暂时安定了下来。

一直到了第二年的秋天,南彭城那地方出了个妖民,叫高阇。

这家伙和和尚昙标等人一起谋划造反,还勾结了殿中将军苗允,打算里应外合,推高阇当皇帝。

幸好有人告密,提前把他们给抓了,一刀一个,都砍了脑袋,这事儿才算完。

说到这朝廷里头啊,有个中书令叫王僧达的。

他确实很有才能,但性格太直,说话不拐弯抹角,经常得罪人。

看到朝廷里有些事情做得不对,就忍不住要说出来,也不管皇帝高不高兴。

有一天,路太后的侄子去拜访王僧达,想拉拉关系。

可王僧达根本就不买他的账,觉得他没什么本事,还想靠太后的关系往上爬,心里头就瞧不起他。

于是,他叫人把路太后的侄子给扔出去了。

那路太后的侄子啊,也是个骄纵惯了的主儿,从来没受过这种气。

他回去之后,越想越生气,就跑到太后跟前哭诉去了。

他说:“姑妈啊,您可得给我做主啊!

那王僧达太过分了,我去拜访他,他不但不热情接待,还把我从榻上给抬出去扔了。

这哪是对待朝廷命官的态度啊?

简直就是侮辱我,也是侮辱咱们路家啊!”

路太后一听,眉头就皱起来了。

她心想:“这王僧达也太不像话了,怎么连我侄子都敢欺负?

我得跟皇帝说说,让他好好教训教训这家伙。”

于是,路太后就去找皇帝骏了。

她一见皇帝,把侄子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皇帝。

皇帝宋骏一听,心里头的火,“蹭”一下就上来了。

他本来就对王僧达不满意,觉得他老是说自己的坏话。

现在还敢欺负路太后的侄子,这不是明摆着跟自己过不去吗?

皇帝骏想了想,决定找个借口收拾王僧达。

他想起之前南彭城那事儿,就说:“这王僧达啊,跟高阇那帮人肯定是一伙儿的。

你看他平时就对朝政指指点点的,肯定是不怀好意。

这次高阇谋反,他肯定也参与了。

来人啊,把王僧达给我抓起来,赐死!”

就这样,王僧达被冤枉地赐死了。

可怜王僧达一世英才,就这么冤枉地死了。

不久,北魏的镇西将军封敕文,又带兵攻打清口。

这一次,他遇到了硬茬子,守将傅乾爱英勇善战,一番激战之后,封敕文被打得大败,只好灰溜溜地撤退了。

紧接着,魏征西将军皮豹子也不甘寂寞,率兵进犯青州。

不过,青、冀刺史颜师伯也不是吃素的,他率领将士们奋勇抵抗,最终也将皮豹子击退。

北魏军队索头军连战连败,只好相继退回本国。

这边,南兖州刺史竟陵王刘诞,却趁着这个机会,动起了歪心思。

他表面上说是要防备北魏入侵,实际上却是想趁机起兵,和宋主刘骏一决高下。

这刘诞啊,真是个痴人,也不想想自己有没有那个实力。

刘诞手下有个参军叫刘智渊,他眼光锐利,一眼就看穿了刘诞的阴谋。

刘智渊心里明白,跟着刘诞起兵,那肯定是死路一条。

于是,他找了个借口,请假回到都城,悄悄地把刘诞的情况报告给了宋主刘骏。

宋主刘骏听了刘智渊的报告,心里大吃一惊。

他没想到,自己的亲弟弟竟然会起这样的叛心。

不过,刘骏也是个有城府的人,他没有马上表露声色,而是任命刘智渊为中书侍郎,让他等刘诞起兵的时候,再出来声讨他。

说来也巧,就在这时候,吴郡的百姓刘成,还有豫章的百姓陈谈之,都上书告发刘诞。

刘成说刘诞私自制造皇帝乘坐的车舆,陈谈之说刘诞秘密进行巫盅迷信活动。

宋主刘骏一连收到两封告发信,心里更加确定了刘诞的叛心。

于是,刘骏召集台臣,让他们弹劾刘诞的罪恶,说应该把他收付廷尉治罪。

可是,等批答发出去的时候,刘骏却又犹豫了。

他想,刘诞毕竟是自己的亲弟弟,如果真的把他治罪,那自己岂不是要背上不仁不义的骂名?

于是,刘骏就援用了议亲议功的老规矩,把他的爵位降为侯,撤去了他南兖州刺史的职务,让他回到自己的封国去。

刘骏这样做,其实也是有他的打算的。

他怕把刘诞逼急了,真的会起兵造反。

所以,他想先稳住刘诞,然后再慢慢想办法对付他。

为了加强南兖州的防御,刘骏又提拔了义兴太守桓阆为兖州刺史,还拨给他一批羽林禁兵。

同时,刘骏还派了中书舍人戴明宝去给桓阆出谋划策,让他乘机袭击刘诞。

从阆地到广陵,那就是南兖州的治所所在地。

此时,广陵城里,守将刘诞过着悠哉游哉的日子,一点儿防备都没有。

而城里有个典签叫蒋成,他偷偷收到了戴明宝送来的密函,两人约定要里应外合,干一票大的。

蒋成心里明白,光靠自己一个人肯定不行,得找个帮手。

于是,他找到了府里的舍人许宗之,跟他商量这事儿。

许宗之表面上装出一副挺愿意帮忙的样子,其实心里另有打算。

那天晚上,月色黯淡,许宗之悄悄地溜进刘诞的卧室。

刘诞那会儿正躺在床上睡觉呢,被许宗之一阵密报给惊醒了。

他猛地坐起来,披上衣服,大喊一声:“来人!”

随即,左右的侍卫和平日里养着的那些食客,呼呼啦啦地来了好几百人。

刘诞指着蒋成说:“把他给我抓起来!”

抓完蒋成,刘诞还不放心,又命令士兵们登上城墙,全城进入戒备状态。

这一夜,广陵城里灯火通明,士兵们严阵以待。

天刚蒙蒙亮,就听见城外有人喊门,说是桓阆来了。

刘诞冷笑一声,心里早就有了计较。

他命令士兵把蒋成押到城墙上,一刀砍了,然后把脑袋扔下城去。

桓阆在城外等着,本以为一切顺利,没想到等来的却是蒋成的脑袋。

他心里咯噔一下,知道事情坏了,赶紧掉转马头想跑。

可这时候哪里还来得及啊,刘诞已经带着兵杀出来了。

刘诞的士兵们个个勇猛,桓阆的军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桓阆在乱军之中,左冲右突,想找个突破口逃出去。

可是,刘诞的士兵们紧紧咬住不放,眼看他就要被活捉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桓阆身边的一个亲兵大喊一声:“将军,快走!”

说着,他挺身而出,挡住了追兵。

桓阆趁机策马狂奔,可是已经太晚了。

刘诞的士兵一箭射来,正中桓阆要害,他应声落马,当场毙命。

这一场混战,桓阆的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

只有戴明宝,他机灵得很,一看形势不对,早就趁乱溜走了。

他一路狂奔,心里暗自庆幸:还好自己跑得快,不然也得跟桓阆一样,把命丢在这儿了。

宋主接到消息,心里头那个急啊。

他立马就任命始兴公沈庆之为车骑大将军,还让他兼着南兖州刺史的职,统率大军去讨伐刘诞。

这刘诞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他一听沈庆之大军要来,赶紧就把城外的城墙给拆了,把城外的老百姓都赶进城里,还四处发文书,想拉拢远近的人心。

不光如此,他还派人送了份表文到建康城外。

有人捡起那表文,一路小跑送进宫里。

宋主接过表文,急忙打开来看。

只见上面写着刘诞对朝廷的种种不满和抱怨,还有他对自己的忠心表白。

宋主看完后,心里五味杂陈,对刘诞的恨意又多了几分。

话说那刘诞的表文被特意记录下来,里面的话让人不禁感叹。

诞这家伙,其实也有他的苦衷,这表文算是揭开了宋主骏一些不义不友的秘密。

宋主骏看到这份表文,那怒火简直是冲天高啊!

他立马就派官员四处搜查,凡是和刘诞有亲戚朋友关系的,还有刘诞的同党以及他们的近亲,只要留在都城里的,不管他们有没有和刘诞勾结,一律砍头。

就这么一下子,死了上千人。这残忍的刑罚,真是让人心惊胆战。

宋主刘骏自己呢,则搬到了宣武堂去住,宫里宫外都戒严了。

此时,宋主骏还是赶紧催促沈庆之快点进军广陵,同时还命令豫州刺史宗悫、徐州刺史刘道隆,让他们一起会师广陵城下,限定时间要攻破城池。

说到这个宗悫,他是南阳人,字元干,从小就有大志向。

他的叔父宗炳是个高尚的人,不愿意做官。

宗炳曾经问宗悫:“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啊?”

宗悫回答说:“我要乘长风破万里浪!”

宗炳听了感叹道:“你要是不富贵,那我们家可就要被你给败了!”

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那天,晚上有盗贼闯进来。

那时候宗悫才十四岁,他挺身而出抵挡盗贼。

盗贼有十多个人呢,都被他吓得不敢进屋,宗悫的勇名就是这么传开的。

后来,宗悫跟着江夏王义恭,义恭派他去南征林邑,打了胜仗回来。

之后,他又做了随郡太守,还征服了雍州的那些蛮族。

元凶劭作乱的时候,宗悫跟着去讨伐,立了功,被封为左卫将军,还赐了洮阳侯的爵位。

宗悫这一家人,真是一代人杰啊。

现在话题再回到诞。

诞占据了广陵,完全不服从朝廷的命令,一副要与朝廷对抗到底的架势。

这时候,宗悫正好在豫州驻节。

他一听说诞在广陵作乱,立刻上表请求去讨伐诞。

表文一送上去,宗悫就骑着快马,风尘仆仆地进了都城,准备接受朝廷的节制。

宗悫这时候已经六十多岁了,但你看他,还是精神抖擞,顾盼之间,满是自豪。

他进了宫,见到宋主骏。

宋主骏一看他这精神头,心里头就挺高兴,连声嘉勉。

“宗悫啊,你这次去讨伐诞,可得给我好好干啊!”宋主骏拍着宗悫的肩膀说道。

宗悫拱手道:“陛下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宋主骏点点头,又说:“你这次去,归沈庆之节制,你们可得配合好啊!”

宗悫又拱手道:“臣明白,沈大将军是我国的栋梁,臣一定听从他的指挥。”

诞在广陵城里,一听宗悫来了,心里头那是真害怕。

但他面上却装得若无其事,还下令军中说:“宗悫是来帮我的,大家尽管放心!”

这话说得,他自己心里都没底,纯粹是自我安慰。

宗悫到了城下,一打听,城里头竟然传出这么一道伪令,说他是来助逆的。

宗悫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他索性就绕着城转了一圈,然后跃上马背,大声喊道:“我是宗悫!我只知道讨逆,不知道助逆!”

那声音,洪亮得跟钟似的,城里头的人都能听见。

诞在城楼上听得清清楚楚,心里头那个悔啊。

他暗想:“我这计策,可真是失算了。

这宗悫一来,我这广陵城怕是守不住了。”

他赶紧登上城楼,往下一望,正好看见沈庆之在指挥士兵,准备攻城。

诞心里一慌,就凄凄惨惨地喊道:“沈公啊沈公,你都快白头了,何苦来这儿受罪呢?”

沈庆之冷笑一声:“朝廷觉得你这家伙太狂太愚,不值得劳烦年轻力壮的将士,所以就派我这个老头子来了。

你以为你还能撑多久?”

这话说得,既显得沈庆之老当益壮,又讽刺了诞的不自量力。

诞一听,心里头更害怕了。

他连忙下城楼,整理了一下装备,然后留下中兵参军申灵赐守城,自己带着几百步骑兵,还有帐下的亲卒,借口说要出战,其实呢,是开门往北逃跑。

他们跑了十几里地,就看见后面尘土飞扬,料想是追兵来了。

众人一下子就慌了神,叽叽喳喳地喊道:“咱们还是回城吧,跟敌人拼也是拼,不如回城守着呢!”

诞皱着眉头问道:“我要是回城,你们能为我尽力吗?”

众人连连点头,都说愿意。

这时候,部将杨承伯拉住了诞的马,哭着说:“大将军,不管是生是死,咱们先回城守着。

快点回去,还能进城,晚了就怕来不及了!”

诞一听,觉得有道理,就掉头往回走。

刚走了没多远,就碰上了追军。

来将是个叫戴宝之的,他单骑直前,挺着槊就刺向诞。

那槊尖差点就刺到诞的咽喉了,亏得杨承伯眼疾手快,用刀一格,挡住了宝之的攻势,然后跟宝之打了起来。

其余的士兵呢,就拥着诞往前冲,杀开了一条血路,匆匆忙忙地回城了。

杨承伯一边打一边退。

宝之呢,因为他带的兵不多,也不敢追得太紧。

他看杨承伯这么勇猛,心里头也犯嘀咕:“这家伙,真是个硬茬子!”

就这么着,宝之也放杨承伯他们回城了。

诞进城后,心里头那个郁闷啊。

他想着自己刚才的狼狈样,又想着宗悫和沈庆之的威猛,知道广陵城是守不住了。

但他还是不甘心就这么投降,于是开始论功行赏,封官许愿,想以此激励将士们继续守城。

他先赐封申灵为骠骑府录事,提拔参军王屿之为中军长史,世子景粹就当中军将军,别驾范义也升为中军长史。

接着,诞还筑了个坛,歃血为盟,誓要众将士固守城池。

可是,这时候的广陵城已经是人心惶惶了。

将士们都知道,诞已经走投无路了,跟着他守城,只怕是死路一条。

所以,虽然诞封官许愿,但将士们的心思却已经不在守城上了。

这时候,诞想起了主簿刘琨之,想让他当中兵参军。

原来刘琨之是宋宗室将军刘遵考的儿子,那可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可刘琨之却不肯就职。

他一脸正色地对诞说:“大将军,忠孝不能两全。

我家里还有老父亲在都城呢,我可不敢奉命!”

诞一听,心里头那个火啊。

他没想到刘琨之竟然这么不给他面子,一怒之下,就把刘琨之囚在了监狱里。

刘琨之也是个硬骨头,宁死不屈,最后就被诞给害了。

再说那右卫将军垣护之,虎贲中郎将殷孝祖他们,之前曾经奉诏去防魏。

这时候,他们都回到了广陵,和沈庆之合军一起攻城。

诞呢,他想着跟沈庆之套套近乎,就遣人给庆之送去了食物。

沈庆之是什么人啊?

他可是一心为国,忠直无比。

他看都没看那些食物,直接就让手下给毁了。

诞还不死心,又在城上捧着一函表,想托庆之转达朝廷。

庆之连看都不看一眼,就直接对诞说:“我受诏讨贼,可不能为你送表。

你要是想归顺朝廷,那就开门遣使,我为你护送就是了!”

诞心里头郁闷到了极点,想来想去,还是想不出个好办法来。

最后,他决定遣将分出四门,去袭击宋营。

可他哪里知道,宋将们早就有防备了。

他们一出城,就被宋将们杀得落花流水。

最终诞何去何从,且待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