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 第5章 刘牢之优柔失兵权 机灵人定计挽狂澜

话说元兴元年正月,东晋朝廷之内,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那骠骑将军司马元显,年轻气盛,胸怀大志,眼瞅着荆州刺史桓玄日益做大,心中很是不爽。

原来,这司马元显乃是晋安帝的堂弟,与桓玄素来不合,两人之间的矛盾,那可是由来已久。

一日,司马元显在朝堂之上,拍案而起,大声说道:“桓玄那厮,竟敢起兵造反,还让卢循当了永嘉太守,做他的帮凶。我意已决,定要西伐桓玄,还朝廷一个安宁!”

众大臣一听,纷纷议论,有支持的,也有担忧的。但司马元显主意已定,谁也劝不动。

且说这卢循,乃是孙恩的妹夫,生得一表人才,孙恩兵败身亡后,手下便推他做了领袖。

如今桓玄为了搞叛乱,竟把这位起义军的领袖也拉了过来,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桓玄闻讯,也不慌张,立即率领荆楚大军,浩浩荡荡地东下,誓要讨伐司马元显。

元显见状,急忙派遣镇北将军刘牢之前去抵御桓玄。

大军行至漂洲,扎下营寨。

那刘裕,英勇善战,智勇双全,被元显任命为中兵参军,参与刘牢之的军事行动。

他站在营前,望着江面波涛汹涌,心中暗自思量:“此番对峙,关乎东晋安危,我定要全力以赴。”

不日,桓玄大军压境,气势汹汹。

刘裕见状,心中焦急,对刘牢之说道:“将军,桓玄虽势大,但我军亦非弱旅。

若此时出击,定能挫其锐气。”

刘牢之闻言,眉头紧皱,心中犹豫不决。

他心想:“桓玄兵强马壮,我若贸然出击,恐有不测。”

刘裕见刘牢之犹豫不决,心中一急,连忙劝道:“将军,桓玄野心勃勃,求和只是权宜之计。

若等他站稳脚跟,我军将陷入被动。请将军三思!”

何无忌,刘牢之的外甥,亦在一旁附和道:“舅舅,刘裕兄弟所言极是,不可犹豫啊!”

然而,刘牢之心意已决,不听二人之劝,执意派儿子刘敬宣前往桓玄营中求和。

刘敬宣带着投降书,投奔桓玄的军营去了。

桓玄一见,大喜过望,立即接收了投降的刘牢之,然后带着军队进军建康。

司马元显束手无策,只能跑到东府去,任由桓玄的军队进城。

桓玄一进城,便派兵抓住了司马元显,还有他的党羽庾楷、张法顺,以及谯王尚之,一并给杀了。

桓玄让刘牢之当会稽内史,实际上是夺了他的兵权。

刘牢之这才吓了一跳,说道:“桓玄一进京城,就夺了我的兵权,我恐怕是祸在旦夕了!”

唉,后悔也来不及了。

刘敬宣见父亲如此狼狈,便劝道:“父亲,不如我们偷袭桓玄,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刘牢之摇了摇头,担忧地说:“我兵力不够,如何偷袭?”

说罢,他把刘裕叫来商量。

刘裕一听,叹了口气,说道:“将军,你后悔没听我的话,现在被桓玄给卖了。

我宁愿辞职回京口,也不忍心看着将军你孤立无援啊。”说完,转身就走。

刘牢之又把手下的官僚幕僚们都召集起来,商量着要守住江北,发布檄文讨伐桓玄。

但这些官僚幕僚们因为刘牢之反复无常,心中都有了离开的念头。

当面虽然勉强表示赞成,但等到刘牢之准备出发的时候,他们就陆续都散了。

就连何无忌也不愿意跟着刘牢之了,他和刘裕悄悄商量着该怎么办。

刘裕对他说:“我看将军这次肯定是难逃一劫了,你可以跟着我回京口。

如果桓玄能守住做臣子的本分,那我和你就不妨在他手下干事;

如果他不行,咱们再想办法除掉这个奸贼,也不晚!”

何无忌点头说好,也没跟刘牢之告别,就跟着刘裕一起回京口了。

刘牢之带着几个心腹,趁着夜色悄悄离开了军营。

然而,他心中惶恐不安,总觉得桓玄的追兵就在身后。

他一路狂奔,直至一处树林中,终于停下了脚步。

此时,刘牢之心中绝望至极。

他望着天空,长叹一声,说道:“我刘牢之一生英勇善战,却落得如此下场。罢了吧,我何不就此了断,免得受那桓玄之辱。”

说罢,他解下腰带,在一棵树上吊死了自己。

何无忌闻讯赶来,只见刘牢之的尸体悬挂在树上,心中悲痛欲绝。

他转身对刘裕说道:“镇北将军已去,我该如何是好?”

刘裕闻言,心中沉痛,但强忍悲痛,安慰何无忌道:“无忌兄,此时非伤心之时,我们当以大局为重,先回京口,再图后计。”

且说桓玄,他夺取京邑后,自封为大将军,总揽朝政。

他深知刘牢之已死,心中大喜。

然而,他亦知刘裕等人英勇善战,不可小觑。

于是,他表面上对刘裕等人礼遇有加,暗中却派人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

京口的徐兖刺史桓修召见了刘裕,让他当中书参军。

这时候,永嘉太守卢循表面上接受了桓玄的命令,但暗地里还是在抢掠。

他偷偷派了自己的心腹徐道覆去攻打东阳。

刘裕打探到了这个消息,就领兵去拦截。

他把徐道覆打败之后,才带着军队回来了。

桓玄见刘裕如此能干,心中虽有忌惮,但表面却更加赏识他。

后来,桓玄篡夺了皇位,把晋安帝废为平固王,赶到寻阳去住,把国号改成楚,年号定为永始。

桓修作为桓玄的堂兄,被征召进京朝见。

桓修赶紧跑到建业去,刘裕也跟着他一起去了。

那时候,他们寄人篱下,只能低头顺从,不得不跟着桓修一起去拜见桓玄。

桓玄和颜悦色地接见了他们,慰问得特别周到,还跟司徒王谧说:“刘裕这个人气质不凡,确实是当今的杰出人才啊。”

王谧趁机讨好桓玄,只说刘裕是天生的人才,能辅佐新朝。

桓玄听了更是高兴,每次宴会,都一定要叫刘裕来坐,热情地招待他,赏赐的东西也很多。

只有桓玄的妻子刘氏,她是晋朝前尚书令刘耽的女儿,一向聪明有见识。

她曾经在屏风后面偷看,看到刘裕长得高大魁梧,相貌不凡,就知道他不是个普通人。

于是她就找机会跟桓玄说:“刘裕走起路来像龙行虎步,神态不一般,朝廷里的大臣,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你可得多加小心,提前防备啊!”

桓玄回答说:“我的想法跟你一样,所以我才特别优待他,让他感激我,为我所用。”

刘氏说:“我看他气度深沉,未必会一直甘居人下,不如趁早除掉他,免得养虎为患!”

桓玄慢悠悠地说:“我正准备平定中原,非刘裕不可,等关陇地区平定了,再商量也不迟。”

刘氏说:“恐怕到了那时候,就来不及了!”

桓玄始终不听她的,还是让桓修回丹徒去镇守。

桓修邀请刘裕一起回去,刘裕借口说伤口突然发作,不能走路跟随。

于是,他就和何无忌同坐一条船,一起返回京口。

在船上,他们秘密商量着讨伐叛军的事情,制定好了计划。

船到京口靠岸后,何无忌就去找沛县人刘毅,和他商量恢复国家的大事。

刘毅说:“咱们以正义之师讨伐叛逆,怎么可能不成功呢?只可惜还没有找到个合适的主帅!”

何无忌没直接提刘裕,只是试着说:“你也太小看天下人了,难道民间就一定没有英雄吗?”

刘毅坚定地回答:“依我看,只有一个刘下邳!”

何无忌笑着没说话,回去告诉了刘裕。

刘裕一听,心中大喜,知道刘毅也是个有志之士。

这时候,青州的主簿孟昶因为有事去都城,回来时路过京口,和刘裕聊了聊,两人聊得特别投机。

刘裕就问孟昶:“民间有没有英雄冒出来,你听说过吗?”

孟昶回答说:“现在的英雄,除了您,还能有谁呢?”

刘裕一听就笑了,于是就和孟昶一起商量讨伐叛军之事。

刘裕的弟弟刘道规在青州当中兵参军。

青州刺史桓弘是桓修的堂弟,刘裕就让孟昶回去告诉刘道规,一起商量怎么杀掉桓弘。

另外,刘裕又写信给建康的朋友王元德、辛扈兴、童厚之他们,让他们在里面接应。

自己和何无忌则计划着对付桓修,一步一步来。

至于刘裕是如何骗过桓修的,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