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 第50章 拓跋焘计破北凉城 北凉余孽终被平灭

魏帝在西郊整军备战,那场面,真是壮观极了,军队浩浩荡荡,气势如虹。

他下了一道诏书,说要亲自出征打仗。

这消息一传出来,全国上下都轰动了。

大家都知道,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是个有胆有识的君主。

原来,拓跋焘得知北凉主沮渠牧犍心里藏着小算盘,就决定给他来个突然袭击,趁他还没准备好,一举攻下北凉。

六月里,拓跋焘从平城出发了。

走之前,他把朝廷的大事交给了侍中、宜都王穆寿和太子拓跋晃,让他们辅佐朝政。

穆寿和拓跋晃都知道这是个重要的任务,一点都不敢懈怠。

拓跋焘想得还挺周全,他怕柔然趁火打劫,就命令大将军、长乐王嵇敬和辅国大将军、建宁王拓跋崇领兵2万,屯驻在漠南,严防柔然来犯。

这样一来,北魏的防线就稳固多了。

同时,拓跋焘也没闲着,他让公卿们起草了一份檄文,列数了沮渠牧犍的12项罪状,劝他识时务者为俊杰,亲自带着群臣远迎魏军。

那檄文写得铿锵有力,看得人都热血沸腾。

转眼间就到了七月,拓跋焘率军从云中渡过黄河,抵达了上郡属国城。

他一到那里,就开始部署分派各军,那指挥若定的样子,真是让人佩服。

他派拓跋健、拓跋素和刘絜为前锋,分两路同时进发,这战略部署,真是妙极了。

拓跋焘还命令拓跋丕和杜超为后备军,平西将军源贺为向导。

源贺这个人可不简单,他是南凉宗室后裔,在姑臧附近相当有影响力。

他一听拓跋焘要攻北凉,就主动请缨,表示愿意为拓跋焘去招降姑臧附近的四个鲜卑族部落。

拓跋焘一听,高兴得不得了,当即就答应了。

八月里,北魏的前锋部队进展顺利,拓跋健更是缴获了北凉牲畜共二十余万头。

这消息一传回来,全军上下都欢呼雀跃,士气高涨。北凉主沮渠牧犍一看形势不妙,就派出他的弟弟沮渠董率领一万人马,在城南出城迎战北魏军。

可是呢,北凉军一看北魏军那阵仗,心里就慌了神,望风而溃。

沮渠董一看大势已去,就逃进姑臧城躲了起来。

这时候,刘絜却犯了个糊涂。他听信了占卜人的预言,说继续追击会有不祥之兆,就召回军队没有乘胜追击。

这可把拓跋焘气得不轻,但他也没多说什么,毕竟大战在即,不能因小失大。

没过多久,沮渠牧犍的侄儿沮渠祖竟然翻越城墙投降了北魏军。

这可真是意外之喜啊!

沮渠祖一投降,就把沮渠牧犍的底细都向拓跋焘汇报了个一清二楚。

拓跋焘一听,心里更有底了。

再说源贺,他也没闲着,成功招抚了他祖父的旧部。

这样一来,北魏的势力就更壮大了。拓跋焘看时机成熟,就集中全力攻城。

那攻城战打得叫一个激烈啊,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终于,到了九月,沮渠牧犍的另一个侄儿沮渠万年也率领自己的部众投降了北魏。

这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沮渠牧犍一看这形势,心里就彻底凉了半截。

姑臧随即被北魏拿下,沮渠牧犍也被俘虏了。

拓跋焘下令解开沮渠牧犍的绳索,还以礼相待。

这举动可让不少人感到意外,但拓跋焘心里明白,他这么做是有原因的。

他要用自己的仁德来感化北凉的百姓和将士,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归顺北魏。

拿下姑臧后,拓跋焘下令向地方各郡宣布消息。

这消息一传开,各族胡人投降北魏的又有几十万。

他们一看北魏这么强大,又这么仁德,都纷纷表示愿意归顺。

虽然北凉地方实力犹在,但那些势力都是各自为政,形不成合力。

拓跋焘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他命令北魏的将士们乘胜追击,把这些势力一一拔除。

北凉基本宣告灭亡了。

拓跋焘站在姑臧的城头上,望着这片曾经属于北凉的土地,心里感慨万千。

他转身对一位将领说:“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

将领想了想,问道:“陛下,是先安抚百姓,还是直接整顿吏治?”

拓跋焘沉思了一会儿,说:“我们要先安抚百姓,让他们感受到北魏的仁德。

然后,再逐步整顿吏治,选拔贤能之士来治理这片土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巩固这场战争的胜利果实。”

将领们一听,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知道,拓跋焘是个有远见卓识的君主,他说的话一定是有道理的。

在姑臧城内,拓跋焘召集了北凉的原官员和将领们开会。

他看着他们,语气平和地说:“我知道,你们中有些人心里可能还有顾虑,担心北魏会对你们不利。

但我要告诉你们,北魏是个包容的国度,我们欢迎所有愿意归顺的人。

只要你们诚心诚意地为北魏效力,我拓跋焘绝不会亏待你们。”

一位原北凉的官员站出来,有些犹豫地说:“陛下,我们北凉和北魏的风俗习惯不同,我们担心会难以适应。”

拓跋焘笑了笑,说:“这你们就不用担心了。

北魏是个多元文化的国度,我们尊重各地的风俗习惯。

只要你们不违反北魏的法律,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按照你们自己的方式来。

而且,我还会派一些官员来帮助你们,让你们更快地适应北魏的生活方式。”

将领们一听,都松了一口气。

他们知道,拓跋焘是个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人。

他既然放出了话,那肯定是说到做到,绝不含糊。

且说沮渠牧犍的那几个弟弟,无讳、宜得、安周,原先各自守着沙州、酒泉、张掖这些地盘,小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可魏军一来,就像一阵狂风扫过,他们吓得跟丢了魂似的,四处逃窜。

要说这无讳,还算有点骨气,他收拢了一些残兵败将,又回到酒泉,打算跟魏军再拼一拼。

魏国皇帝听说了,哼,你小子还挺有种,行,那就再派永昌王健带兵去会会你。

无讳一看,魏军大军压境,心里也犯嘀咕,这仗怎么打?

想来想去,还是投降算了,保命要紧。

魏国皇帝也挺大度,封无讳为征西大将军,还给了他个酒泉王的帽子戴戴。

另外,那个万年小子也被封为张掖王,算是皆大欢喜。

本以为这事就这么定了,大家相安无事。

可谁知道无讳心里又起了小算盘,开始不老实了。

魏国一看,你这家伙,刚给了你甜头,你就又想搞事?

行,那就再派镇南将军尉眷去收拾你。

无讳这回是真没办法了,粮食都吃光了,士兵们也饿得前胸贴后背。

没办法,只好跟弟弟安周一起跑,一直跑到了鄯善。

鄯善王比龙一看这架势,吓得腿都软了,心想:这哪是来打仗的,简直就是来抢地盘的。

连城都不要了,撒腿就跑。

无讳兄弟俩就这么轻轻松松地占了鄯善的城,心里那个美呀。

后来,无讳和安周又转悠到了高昌,还派手下汜隽去宋朝上表,想求得宋朝的支持。

宋朝一看,行,你小子还挺会找靠山的,那就封你个征西大将军、河州刺史、河西王,还让你都督凉、河、沙三州的军事。

这封赐可够丰厚的,无讳心里那个乐呵。

可谁知道,无讳这家伙命不长,没多久就病倒了,一病不起,最后撒手人寰。

他弟弟安周就接了他的班,继续享受宋朝的封赐。

但好景不长,后来柔然一来,就像一股狂风卷过,把他们给吞并了。

安周心里那个苦啊,但也没办法,只能认命。

再说万年,他后来被调到冀、定二州当刺史,本想着能好好干一番事业,结果却因为谋反的罪名,被赐死了。

这人生啊,真是无常,昨天还是风光无限的刺史,今天就成了阶下囚,最后还丢了性命。

说到牧犍父子,他们留在平城,本来挺老实的,规规矩矩地过日子。

可谁知道突然被魏人告发了,说他们私藏毒药,意图不轨。

这罪名一扣,那可就完了。

魏国皇帝一听,大怒,立即派司徒崔浩去赐死牧犍。

沮渠氏宗族几百人就这么被诛杀了,真是惨啊。

魏国皇帝已经灭掉了北凉,黄河南北都归魏国所有。

只剩下一个氐王杨难当还占据着上邽这一小块地方,但看他那架势,也免不了最终灭亡的命运。

这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谁又能说得准呢?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