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 第79章 宋军败退失徐兖 魏势嚣张扰青冀

话说辅国将军刘勔(miǎn),率领大军将寿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从春到冬,四季更迭,寿阳城却像块啃不动的硬骨头。

宋国皇帝刘彧急了,命令中书省起草诏书,想招降城里的守将殷琰。

尚书蔡兴宗听说后,急忙进宫见皇帝,说:“皇上,如今天下大局已定,殷琰心里应该清楚。

他若知错能改,自然会害怕。

您只需亲手写封信给他,他定会投降。

若用中书省的诏书,他反而会起疑心,怕是刘勔的诡计,这可不是好办法!”

皇帝却没听蔡兴宗的,诏书还是发出去了。

殷琰接到诏书,心里犯嘀咕:“这不会是刘勔的诡计吧?”

他没敢出城投降。

这时,城里将领杜叔宝瞒住了寻阳战败的消息,反而加强了防守。

过了一段时间,皇帝刘彧又想了个招儿。

他让从寻阳俘虏过来的士兵到寿阳城下,和城里的士兵聊天。

城里的士兵一听寻阳败了,心里开始动摇。

殷琰一看,也慌了神,想:“要不我投降北魏算了?”

主簿夏侯详赶紧劝他:“将军,千万别这么想!

咱们还是跟刘勔谈谈,看看能不能有条活路。”

殷琰觉得夏侯详说得有理,就让夏侯详出城见刘勔。

夏侯详见了刘勔,客气地说:“将军,您看城里的兵民,明知被围困,还死守着。

其实就是怕您进城后,把我们都杀了。

您若逼得太紧,我们就只能投降北魏了。

您不如放宽政策,赦免我们的罪过,给我们一条生路。

这样一来,大家还不都争先恐后地来投降您吗?”

刘勔一听,觉得在理,就爽快地答应了。

他让夏侯详回到城下,冲着城上的将士大喊,传达他的意思。

殷琰听了,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带着手下的将领们,一个个把自己捆起来,出城投降了。

刘勔见了,赶紧上前安慰他们:“大家别害怕,我保证一个也不杀。”

他进城后,还严格约束士兵,不许抢老百姓的东西。

城里头的老百姓都高兴坏了。

宋主下诏赦免了殷琰。

他回到都城后,又重新被任命为镇南谘议参军,最后官至少府才终老。

北路的事也算尘埃落定了。

这时,兖州刺史毕众敬、豫章太守殷孚、汝南太守常珍奇等人,他们之前都曾响应过子勋的叛乱。

但现在都纷纷上表表示诚心归顺,希望能赎回以前的过错。

宋主看叛乱已平息,想在淮北再显示一下威风。

于是特别任命张永为镇军将军,沈攸之为中领军,率领十五万甲士,去攻打徐州刺史薛安都。

消息一出,蔡兴宗赶忙来谏阻:“薛安都已经归顺,只需派个使者去传信,就能把他召来,何必兴师动众发这么多兵呢?

这样做反而会让他心生疑虑!

如果说叛臣罪重,非杀不可,也应该在赦免他们之前,就早做处置。

现在已经加恩宽宥了他们,却又逼得他们再次反叛,去招引北方的敌人,这恐怕是想得益反受损啊!

朝廷又何必为此日夜忧虑,忙得连饭都吃不安稳呢!”

蔡兴宗句句肺腑之言,见解也确实独到。

可宋主却听不进去,又去征求问萧道成的意见。

萧道成也说派兵不太妥当。

宋主却不以为然,说:“我们的军队勇猛精锐,走到哪里都能取胜,你们也未免太过虑了!”

宋主意已决,根本没把蔡兴宗和萧道成的话放在心上,立刻下令让张永和沈攸之率军北行。

薛安都听说大军要来,心里又疑又怕,赶紧把儿子送到魏国朝廷当人质,求魏国出兵帮忙。

汝南太守常珍奇也怕得不行,生怕被牵连杀了头,干脆举着悬瓠城就投降了魏国。

咱们说说这魏国的主儿。

魏主弘,他是拓跋浚的长子。

拓跋浚在位十四年,一朝病逝,皇位就传给了弘。

巧的是,他和宋朝的皇帝刘彧是同一年登基的。

拓跋浚死后被尊为文成皇帝。

弘那时才十二岁,国家大事都由丞相太原王乙浑说了算。

乙浑权力大了心就野了。

过了一年,竟然想谋反。

太后冯氏可不是吃素的。

她悄悄定下计策,一举把乙浑给收拾了。

冯氏是弘的亲妈,又聪明又能干。

乙浑一倒,她就临朝听政,掌握了大权。

说来也巧,这时薛安都和常珍奇的求救信就到了。

冯氏和中书令高允一商量,决定出兵相助。

立刻派镇南大将军尉元、镇东将军孔伯恭,带着一万骑兵,往东去救彭城;

又派镇西大将军西河公拓跋石,和都督荆豫南雍州诸军事的张穷奇,领着一万步兵,往西去救悬瓠(hu)。

南朝时,皇帝授薛安都为镇南将军,还让他兼任徐州刺史,并封为河东公。

同时,常珍奇被授为平南将军,领豫州刺史,封为河内公。

这一下子,两人都算是位高权重了。

兖州刺史毕众敬和薛安都不是一路人。

毕众敬对建康朝廷忠心耿耿。

他看薛安都这势头不对,就写了封奏折,打算送到建康去,请求朝廷讨伐薛安都。

奏折还在路上呢,毕众敬突然得到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他的儿子元宾因为犯了罪,被朝廷杀了。

毕众敬一听,火气“噌”一下就上来了,拔出腰间的刀,照着柱子就砍了下去。

他一边砍一边喊:“我都这把年纪了,就这么一个儿子,现在他在都城里被杀了,我还活着干什么!”

说完,又气又恨,眼泪都下来了。

但话说回来,儿子背叛君王,这理儿也不对啊。

毕众敬这气还没顺呢,魏军就打到瑕邱来了。

毕众敬一看这架势,心里害怕了,赶紧派人去向魏军乞降。

魏将尉元一听,乐了,立马派部队跟着那人进了兖州城。

这一进城,尉元可就不客气了,直接把城池给占了,连主持的机会都不给毕众敬留。

毕众敬这下子是后悔莫及,他没想到自己一时冲动,竟然落得如此下场。

接下来好几天,他饭也不吃,水也不喝,就那么在屋里憋着。

可后悔药哪儿买去啊,这事儿已经没法挽回了。

再说另一边,魏国的西河公拓跋石也带着军队到了上蔡。

他和尉元是一伙儿的,俩人早就商量好了。

等常珍奇出城来迎接的时候,拓跋石一挥手,让部下们冲进城里去。

这一进城,拓跋石可不含糊,直接把城里的管钥都勒令交了出来,仓库也都据为己有。

常珍奇一看这情形,心里也后悔了。

他本来没想投靠魏军的,这下可好,被人家给算计了。

他想再变变主意,可拓跋石防备得那叫一个严密,他根本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没办法,常珍奇只能憋着这口气,刻意侍奉拓跋石,就这么一天天地蹉跎过去。

这天,常珍奇和手下几个心腹在一起,唉声叹气的。

一个手下说:“大人,咱们当初就不该放魏军进城,这简直就是引狼入室啊。”

常珍奇叹了口气,说:“唉,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呢。

引狼入室,应有此遇,这都是我自作自受啊。”

薛安都这时候还不知道两边的战况呢。

他就听说张永、沈攸之已经打到了下磕,心里一急,赶紧派人去催魏军快来支援。

这边尉元带着魏军一路飞奔到了彭城。

他看到薛安都开门迎接,心里挺满意,就派了部将李璨跟着安都进城,也把仓库的钥匙都收了起来。

还特地让孔伯恭带了两千精兵,把城里城外守得严严实实的,这才放心地进了府署。

一进府署,尉元就大大咧咧地坐上了高堂,让薛安都下阶来参见他。

那架势就像上司对下属一样。

薛安都一看,心里那个火啊,但面上还得忍着。

退下来跟部众一商量,想着要不干脆再叛魏归宋算了。

结果这事儿又被尉元知道了,把薛安都叫进署里,说话间带着几分讥讽。

薛安都又愧又怕,没办法,只好把自己私藏的钱财拿出来,重重地贿赂尉元。

还把罪都推到了自己女婿裴祖隆身上,把他给杀了。

你说这女婿招谁惹谁了,就这么丢了脑袋?

那女儿又何错之有,年纪轻轻就守了寡?

为了保命贪财,薛安都竟然做到了这种地步。

尉元收了钱,也就不再多说什么,让李璨负责守城,薛安都呢,就给他当个副手帮忙看着。

尉元自己则带着一队人马,悄悄地去偷袭张永的粮道。

张永那边,派了羽林监王穆之,领着五千兵马,在武原那地方守着堆得像山一样的军需物资。

可谁曾想,魏国的军队就像突然从地里冒出来的一样,杀了过来。

王穆之完全没防备,吓得魂都没了,只好扔下那些辎重,拼命地往张永的营地跑。

这时候,张永正带着大军往彭城攻打呢。

突然,他看到王穆之慌慌张张、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大喊着:“辎重都被抢了!”

张永一听,心里咯噔一下。

再加上这时候正是冬春交替,雨雪交加,天气冷得要命,知道自己这边也坚持不下去了,干脆就决定放弃营地,往回撤。

可倒霉的是,泗水这时候结冰了,船都走不了,只好又把那些冰船都扔了,踩着冰往南跑。

士兵们冻得瑟瑟发抖,牙齿直打颤,很多人都在路上冻死了。

好不容易渡过了南岸,走到吕梁附近。

突然,又冒出了一队魏军,领头的还是那个尉元。

原来啊,尉元抢了王穆之的辎重之后,就绕到张永营地的后面去了。

他心里盘算着,张永的军队没了粮食,肯定得往回跑,所以就跑到淮河南边等着,准备给张永来个迎头痛击。

张永这时候哪还有心思打仗啊,心里只想着赶紧逃跑。

可遇到魏军了,也只好硬着头皮上。

谁知道,刚跟魏军交上手,后面又传来了鼓声。

张永回头一看,原来是薛安都带着兵追过来了,想趁着这个机会捞点功劳。

张永心里那个气啊,心想:“这薛安也真是,之前不帮忙,现在来凑热闹!”

张永前后都被敌人围着,这可怎么办呢?

他急得满头大汗,赶紧命令沈攸之去抵挡后面的追兵,自己则带着兵往前冲。

那仗打得叫一个惨烈,好不容易杀出一条血路。

张永自己的脚趾头却被伤了,疼得他龇牙咧嘴的,但还是忍着疼逃了出来。

沈攸之也是拼了命才保住了性命,身上到处都是伤口。

部下的士兵死了一万多,尸体横七竖八地躺了满地。

一眼望去,足足有六十里地那么长。

所有的军资器械,也都丢得差不多了。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京城。

宋主听到战败消息,心里后悔不已,早知道就听蔡兴宗的话了。

他赶紧把蔡兴宗叫来,垂头丧气地说:“朕没听你的话,结果徐、兖两地都丢了,现在都没脸见你了。”

蔡兴宗叹了口气,说:“徐、兖已经丢了,青、冀两地也危险了,得赶紧去安抚一下才好啊!”

宋主一听,觉得蔡兴宗说得有道理,就派了沈文秀的弟弟沈文炳,拿着诏书去安抚青、冀两地的官员和百姓。

为了保险起见,又派了辅国将军刘怀珍,和沈文炳一起去。

他们两个人走在路上,就听说青、冀两地果然出事了,魏军正在那边闹得厉害呢。

刘怀珍一听,心急如焚,赶紧催着马队加快速度,往那边赶。

他一路上那是英勇无比,连续平定了好几个城池,把魏军打得落花流水。

青州刺史沈文秀,冀州刺史崔道固,一看这架势,心里那个慌啊,赶紧断绝和魏国的联系,又归顺了宋朝。

他们心里都清楚,这时候不归顺宋朝,那可就是真没活路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