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21章 我就知道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第21章 我就知道

作者:眀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8 17:07: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很荣幸能邀请到各位老师,也很感谢各位老师对市文物交流中心、市民俗博物馆的大力支持……”

女领导侃侃而谈,林思成一心两用:原来请这么多专家过来,是化缘的?

大致就是十一期间,市民俗博物馆想借着黄金周旅游高峰期的便车,筹划办一期与西京市的民俗文化有关的展览活动。

但像秦腔、剪纸、腰鼓、皮影这些年年都宣传,且不止一家,大众已经有了审美疲劳。

所以兰处长别出新裁,准备以“三秦茶文化”为主题,以文物交流中心为依托,以“半展半鉴”的内容形式,在民俗博物馆筹办一期别开生面的文博展览会。

既然是文展会,展品必不可少。但民俗馆的馆藏远远不够,十一期间各馆都有类似的展会,临时借调不可能,兰处长就把主意打到这些专家身上。

一是鉴定把关:交流中心准备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突击征集,尽可能多的收集具有“茶文化”元素的文物。但因时间仓促,难免会有滥竽充数、以假乱真的现象。不想在展览会上闹笑话,就必须靠这些专家的慧眼。

一是向专家借调展品:都是本市有名的收藏家,谁手里没几件拿得出手的茶器?到时要是征集不够,就只能借用一下。

二是担任解说和鉴定嘉宾。一听有顶尖专家免费鉴定,那场面有多火热可想而知。

听到这里,林思成算是知道了,为什么那位兰处长天天给爷爷打电话?

老爷子是谁?本市有名的陶瓷研究专家、收藏家、鉴定专家。

不敢说第一,但在这个三个“家”中,哪个他都逃不过前三。也不管是征集把关、借调展品,还是现场鉴定,就没比他更全面,更合适的。

但不巧,偏偏住院了?

正乐呵呵的想着,“哗哗哗”的一阵,会议室内响起热烈的掌声。

林思成也跟着鼓掌。

兰处长讲完,又是两位副职领导,前后一个半小时,林思成差点睡着。

然后,中心领导邀请专家到展览室,对近期征集的展品集中鉴赏。

一群人又乌乌央央的往外走,林思成依旧跟在最后面。

刚出了门,耳边传来笑声:“林师弟~”

一听称呼就知道是郝钧,林思成忙转过身:“郝师兄,好巧!”

郝钧笑眯眯的点头:“确实挺巧。”

不是,巧就巧,你这什么眼神?

还有这语气,怎么这么酸?

郝钧格外的自来熟,拍了拍林思成的肩膀:“让你来签字领钱,你都能拖一星期,钱不想要了?”

他说的是佛像的尾款,整整二十多万,怎么可能不要?

林思成叹了一口气:“师兄对不住,我爷在住院,实在是没顾上!”

“和你开个玩笑,当然是正事要紧!”

郝钧压低声音,眼中浮出几丝钦佩,“事情我也听说了,你小子可以,要不是你,非整出一桩国际新闻出来!”

林思成惊了一下:案子还在侦办,消息都还在封锁状态,他怎么知道?

但随即,他又释然:荣宝斋分公司经理、北大资源文物鉴定学院驻西京分院教授……不管是哪个身份,都代表交游广阔,消息灵通。

十有**,公安机关请他了解过嫌疑人的身份。

林思成谦虚了一下:“没师兄说的那么夸张!”

郝钧:“呵呵!”

夸张吗,一点都不!

他可太清楚这里面道道了:为了那樽佛相,白宏费了多少周折?

所以既便林长青不签字,文物公司也必然会买那樽倒流壶。

到时候一看:哇噻,填补省内空白,代表耀州窑最高工艺水平……这样的政绩不宣传,还宣传哪个?

少不了会有领导来观摩,省里少说的也得来一半,市里的肯定得全部来。

更说不定,还会装模作样的上手摸一摸。

再之后,重点宣传,公开展览:供成千上万、十万、百万,乃至上千万的游客参观。

但突然有一天发现,这玩意竟然是放射源……哈哈,这他娘的何止是国际新闻?

不夸张,外媒机构知道后,保准能把嘴笑歪……那画面太美,郝钧都不敢想像。

所以,他不用猜都知道,这两天省里市里负责文博和宣传的领导有多后怕,有多庆幸。

继而,就有多感激林思成。

所以他才酸,这小子的命怎么就这么好?

郝钧又转转眼珠,又捅捅林思成:“在哪学的!”

林思成装没听明白:“什么?”

“还能是什么,铀那个!”

“噢,无意中翻到过几本杂志!”

“什么杂志,哪翻到的?”

“早忘了!”

你小子扯什么淡?

要有什么杂志,我能找不到?

关键的是,不管是碳14断代误导技术,还是干扰热释光测年技术,国外都还没怎么普及,国内都还没有着手研究。

所以,别说杂志了,连份相关的报导都没有。

知道他不想说,郝钧又呵呵一声。

两人嘀嘀咕咕,落在最后面,进了展览室,其它专家已经看了起来。

其中五六位,围着一座长台,好像碰到了什么新奇的东西。

郝钧小声给他介绍:“那位是省民艺协会副会长,从省馆退休的,和你爷爷关系不错。”

“还有那位,市局鉴证中心副主任,和你爷关系也不错。”

“鉴证中心,干公安的?”

“你以为!”

回了一句,郝钧又指:“他旁边那位,市字画收藏协会的丁会长,副的……和你爷爷不大对付!”

“为啥?”

“林教授在他手里捡过漏,以极低的价格买过一幅于佑任的字帖!”

谁,于佑任,民国草圣?

林思成愣了一下:我的爷,你厉害了!

能任字画协会会长,肯定是专家中的专家。但爷爷一个搞陶瓷研究的,从字画专家手里捡漏字帖,不就等于照着脸抽?

所以,这何止是不对付,这是血海深仇……

他当即摇头:“那我不过去了!”

“林教授何等风采,你有点出息行不行?”郝钧斜着眼睛:“再说了,其它关系都好,就他一个仇人,你怕什么?何况还有我……”

呵呵?

这死胖子看热闹不嫌事大。

就挺奇怪,他没来由的这份亲近,就挺突然?

正狐疑着,郝钧推了他一把,两人走向长案。

郝钧挨个介绍,林思成挨个问好,专家们乐呵呵的点头。

轮到那位丁会长,竟然眼都不带斜的,直接当林思成是空气。

他又不是聋子,郝钧说的清清楚楚:这是林长青的孙子,西大文博系大四,且青出于蓝。

真他娘的敢吹?

林思成也不在意,跟在郝钧身后,伸头看了一眼。

几个人围着一口竹筐,四四方方,口径约半米,深有六十公分左右。挺脏,应该是好些年头没打理过。偶有裸露的地方,能看到纵横编织,泛着漆光的蔑条。

筐里装的满满当当:有刻着字的四方木盒,有雕着花的葫芦瓢,有印着花的小碗,也有包着银片的桃木夹。

更有一只,像是现代的搅蛋器,但是由竹丝编成,已然破破烂烂的物件。

大唐二十四器?

当然是仿的,但挺巧。

瓷器之外的茶器少之又少,而这筐里头大部分都是竹木器,正好属于杂器的范畴。

恰恰好,在场的杂项类专家没几位不说,还就数郝钧来头最大,名头最响。

不过他没吱声,任由丁会长指指点点,唾沫星子乱飞:

“包浆太浅,蔑条太新,摆明是当代的物件。”

“做工一般,字也刻的很一般。”

“诗更是半文不文,半通不通,一看就知道作者没什么文化。”

“这样的东西,是怎么收进来的?”

其它几位没他这么犀利,但也都认为,这东西没什么价值。

议论了几句,有人邀请郝钧:“郝秘书长,你是杂项专家,你给看一看?”

郝钧点点头,捋起袖子,边看边点评:“虽然都是手工艺术品,但年头确实不长,顶多三四十年,构意倒是挺好,但太急太燥。”

稍一顿,他想了一下:“就像是赶工赶出来的一样?”

林思成暗暗一赞:郝师兄眼力还是相当厉害的,这套东西还真就是赶工赶出来的。

有一位指了指方盒上的两行诗:“郝秘书长,这诗有没有什么来历?”

郝钧仔仔细细的读了一遍:

西湖龙井世称珍,炒制精工其技神;

嫩绿微芽甘亦冽,香清味美引游人。

“抱歉,我对诗文和字画没什么研究,肯定不如丁会长。”

稍一顿,郝钧转转眼珠,朝林思成招招手:“来,你给掌掌眼!”

话音刚落,丁会长“呵”的一笑:“郝秘书长你别开玩笑,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你让他掌什么眼?”

“噌”一下,郝钧的眼睛就亮了,“丁会长别这么说,林教授知道了不好!”

“有什么不好的,老林当面我也这么说:那八百块就非挣不可?”

林思成叹了口气。

要问哪来的八百块?

有关部门的老传统了,有些活动要请专家,只要人来,就有红包,俗称车马费。

老爷子虽然没来,但林思成代表参会,有关部门不会这么短视,所以他最后肯定也有红包拿。

所以,丁会长的意思是:林长青穷疯了。

仇家没跑了。

但这胖子又是怎么回事,不停的拱火?

想暗暗猜着,郝钧又捅了捅他:“你行不行?反正你爷爷肯定能行……”

林思成暗暗的骂了一句,又吐口气:“庄晚芳!”

郝钧愣了一下:“什么芳?”

“当代茶圣,庄晚芳!”

“噌”一下,胖子的两只眼睛直放光:我就知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