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24章 扯什么淡?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第24章 扯什么淡?

作者:眀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8 17:07: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满屋子的假古董,连老板都是假的,却冒出来了把真壶?

林思成觉得很是稀奇,看的格外认真。

没几眼,他算是知道,郝钧明知这把不可能是鸣远壶,为什么还带他来看?

一是仿真度。

比例与2015年保利拍卖,成交价3450的那把传香壶几乎是一比一。林思成敢保证,这一把,绝对是睁眼照着那把一点一点塑的泥胚。

怪的是,却不失自身特色?

塑中带镂,刚中显柔,肌理自然,既有鸣远壶“俯若同心,仰如鼎彝”的厚重感,亦有时壶(时大彬,明末清初紫砂名家)“银砂闪点,珠粒隐现”的夺目感。

但技法,却又偏重“杨氏曼生壶”崇尚自然,浑朴雅志的复古感。

乍一看,像是只大杂烩,却烩的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不分彼此。

只凭这一点,这把壶绝对出自大家之手。

更关键在于那句跋:字体清劲潇洒,奇崛老辣,必为书法大家。

再看刻工:深浅如一,挥洒自如,不拘痕迹,下刀之人也必为雕刻大家。

再看钤印:锋棱显露,古拙恣肆,苍茫浑厚……不是金石大家,刻不出这种水平的印来。

所以壶先按下不提,只说这字、这刻工、这篆印……如果让林思成说真心话:造诣与功力要比陈鸣远高的多的多。

也不算奇怪,所谓术业有专攻,你让陈鸣远画画,他只会画的更差。

林思成奇怪的是,这么多的家:紫砂名家、书法名家、雕刻名家、篆印名家……这人得多牛?

钟灵毓秀地,代有人才出,牛人多的是。但这一把肯定不是:这明显是紫砂名家塑胚,书法名家、篆刻名家负责刻写的合制壶。

两个名家……会是谁和谁?

林思成放下手电,又抱着壶,先是看内胎,而后底足,看完之后又摸。

确实是只老壶,但具体是谁塑的,他还真有些拿不准。

算了,看字和印吧。

但然并卵,知识储备的太多也不是好事:一瞬间,脑海中涌出的清中晚期的书法家、篆刻家足足好几十位。

他叹口气,摇头清空思绪,闭着眼睛,手指在壶身前虚画。

刻字起刀刚劲,收刀果断,切锋入泥,硬朗而有力。结构欹正相生,疏密有致。

虽是行楷,但灵动活泼,笔画之间呼应而自然,带有明显的“董体”风格。

篆印与书法如出一辄,明显出自同一人之手:笔画方折,自然随意,却又透尽锋利。

咦,陈鸿寿,曼生先生?

再看壶……哈哈,刚才说什么来着:这壶集各家之长,却又偏重杨氏曼生壶的复古感。

所以,这是陈曼生与杨彭年合制的曼生壶……哦不,二人合仿的传香壶。

陈鸿寿何其人?

西泠八家之一,诗人、书法家,画家,篆刻家。

其书、画、印被多家博物馆馆藏,其中有故宫、湾湾故宫、上博,浙博、苏博、南京……

还是清代五大紫砂名家之一,居于陈鸣远之下。

但这壶不是他塑的,而是杨彭年。

杨彭年也是紫砂名家,“五家”中排第三,但年轻时名声并不显。

直到陈鸿寿到溧阳(江苏南部,与宜兴接壤)任县令,时忙于政务,无瑕制壶,经人介绍从宜兴寻来杨氏兄妹,专为他塑壶。

塑的就是陈鸿寿亲手设计,流芳后世的“曼生十八式”。陈鸿寿逝世后,杨彭年以“曼生弟子”自居,自创彭年壶,声名渐隆,为“五家”之三。

所以,两百万,还真就值。

看看历年交易记录:

最高是2017年西泠印社拍卖,杨彭年制,陈曼生刻紫泥乳鼎壶,成交价1500万。

最低价是2012年嘉德拍卖,杨彭年制、陈曼生书,江听香铭石铫壶,成交价386万。

现在是2007年,价格还得再低一点,但再低,也不可能低过两百万。

林思成怀疑,老宋只是怀疑这把壶出自名家之手,但压根就没想到过什么陈曼生,杨彭年。不然开价绝对在千万以上,甚至不会把壶放在这里。

啧,郝师兄运气不错。

怕打了眼,林思成又抱起壶,仔仔细细的瞅了起来。

他一动不动,目不转睛,郝钧和老宋越看越奇怪。

起初,老宋还在想:郝钧好歹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却越活越回去了。你自己看不准无所谓,你带个行家来啊?

再看这小子:嘴上毛都没几根,有二十没有,你让他看?

别说,有模有样,装的倒是挺像?

之后,看着看着,林思成突然闭上眼睛,手指往空中一伸,来来回回的虚画,就跟画符似的。

老宋的眼珠子差点蹦出来:真就他娘的涨见识了,看个古玩,还带作法的?

看了好一阵,林思成又睁开眼睛。

不知道是光线和问题,还是角度的问题,感觉年轻人的那对眼睛在放光。老宋半是玩笑,半是调侃:“小伙子,要不要念句咒?”

念个毛线咒?

郝钧瞪了他一眼,又看着林思成:“怎么样?”

“还行!”林思成点点头,“仿的挺真。”

郝钧当然知道这是仿品,真的鸣远壶到不了这。

老宋也知道这是仿品,不然不会开价才开两百万。

他们也知道,这把壶绝对是老壶,看手艺,应该不是泛泛之辈,搞不好就是名家。

但也只是猜测,要说哪位名家,他们连点头绪都没有。

所以郝钧只出十五万,老宋还抱着一线希望,咬死三十万不松口。

郝钧点点头:“还有呢!”

“肯定是老壶,不为清中,既为清晚,不过并非宜兴壶,至少用的绝非宜兴紫砂泥。”

“啥?”

郝钧和老宋齐齐的一怔愣,然后,又齐齐的低下头:釉色紫黑,散光莹润,砂质明显,色泽古雅……

不论是色与光,还是质与理,都带有明显的宜兴窑的特点,但你说这不是宜兴壶?

老宋斜着眼睛:“小伙子,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

“我知道!”林思笑了笑,“这样,宋师傅,能不能用这壶泡壶茶?”

“当然!”

养壶养壶,不泡茶养什么紫砂壶?

所以每天一睁眼,老宋都会用这壶泡一壶红茶开胃。

动作也很麻利,用电壶烧了水,又拿了茶盒。

几分钟后,水烧开,筛茶、洗茶、冲泡,老宋一气呵成。

等了两分钟,林思成指了指壶身:“宋师傅,你先看看泥色!”

两人齐齐的凑了过来,一看就是好久:壶身褐红,泥色莹润。

挺对啊?

郝钧狐疑的抬起头。

林思成拿起手电,摁亮照向壶身,“唰”,一抹蓝光反射到陶钧的脸色。

怎么这么蓝?

他下意识的眯住眼,又猛的一怔愣:蓝色的紫砂壶……扯什么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