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38章 我还是杂项专家?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第38章 我还是杂项专家?

作者:眀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8 17:07: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牛仔长裤变成了五分裤,林思成一手牵狗,一手拎着用剪下来的裤腿裹着的狗盆。

郝钧和关兴民跟在后面,瞄一眼狗,再瞄一眼林思成手里的狗盆。

“老关,那什么东西?”

“看着像搪瓷盆?”

郝钧翻了个白眼:“这不扯蛋?”

搪瓷盆值得林思成花两千块买条狗?

甚至不惜把裤子剪了,也要把沾满狗屎的狗盆带走?

“那你说那是什么?”

郝钧噎了一下:他看着……也像搪瓷盆?

但肯定不是搪瓷盆。

林思成又不是钱多的烧手?

正胡乱猜着,林思成停了下来,左右瞅了瞅。

刚出北巷,对面是马路,旁边就是洒金桥。

路边停满了车,常春藤爬满栏杆,草丛里的喷头“兹兹”的冒水。

把狗绳往栏杆上一绕,林思成跨进绿化带。三两下拆开牛仔布,照着喷头就呲。

郝钧和关兴民对视一眼,伸长了脖子。

盆很脏,还不是一般的脏,黑色的泥浆裹着乱七八糟的东西,一层一层的被冲了下来。

林思成也不嫌弃,拿着牛仔布轻轻的抹。动作很慢,也很小心。

然后一遍,两遍,三遍……狗盆越来越干净,渐渐的露出原本的颜色。

郝钧和关兴民的眼睛越睁越大,越睁越大。

先是盆边,凸一块凹一块,七坑八洼,破落狼籍。

瓷已不剩几块,残留着搪瓷被磕碎掉落后独有的水滴纹,像极了瞬间炸裂的雨点。

但怪的是,裸露的边缘并非搪瓷器掉瓷后,氧化而变黑的低碳钢,而是红的,且红中透紫?

这什么,铜?

郝钧和关兴民精神一振:严格来说,凡是外包珐琅的金属器都属于搪瓷。但因为原材料稀缺,以及工业水平的原因,工业化量产的铜搪瓷基本绝迹。

既便有,也是纯手工。而且时间足够早,至少也是建国前。

所以,这是一只民国时期的珐琅铜盆?

哈哈,就知道林思成不可能两千块钱买条狗。照现在看,这盆抵两千绝无问题,等于狗白送?

暗暗琢磨,郝钧又往前凑了一点,但随即,他就跟冻住了一样。

不是,怎么就成了蓝的?

就盆边,随着林思成的冲洗,慢慢的露出外瓷完好的部分。一抹幽蓝映入眼帘。

还以为自己眼花了,郝钧用力的眨了一下眼睛,睁看后再看,瞳孔一点一点的缩了起来。

青如炉火,洗如碧空,亮如天穹……孔雀蓝?

但这不是重点,而是盆底渐渐被洗出来的花纹:

两条三尾金鱼,鱼身的瓷基本掉光,只有鱼尾釉色尚存:一尾粉红,一尾金黄。

两条鱼中间及外周的荇叶基本完好,乍一眼:粉是粉,金是金,绿是绿,釉色均而肥,色彩润而丽。

最关键的是,鱼身掉瓷部分的工艺痕迹:明显是铜丝掐累,珐琅点色后入炉,烧结后出炉磨平再点色,再入炉,再再点色,再再入炉……

点了多少遍色,入了多少次炉,郝钧不好推断,但他至少敢断定,这不是普通的珐琅铜盆,而是掐丝珐琅。

官称景泰蓝,明朝及清朝初期被内府垄断。直到光绪时,因财力不足加技术断代,才转为“官设民烧”式的合营方式。

照此推断,既便这只盆是民国时期,既便出自民间作坊,至少也是大清时的皇商老字号。

如果非要估个价格,至少也值十条金毛。

啧,林思成这运气?

正暗暗惊奇,关兴民捅了他一下:“老郝,快看!”

“不用看,景泰蓝!”

“我还不知道这是景泰蓝?我让你看款……”

“啥东西?”

郝钧猛的回过头:林思成已经洗完了盆里,正在洗盆外。一如之前,釉色湛蓝,晶莹肥润。

洗到盆底时,随着污垢被冲开,一方约摸啤酒瓶盖大小,里外浑圆,颜色更深更蓝,接近藏青色的印戳显露出来。

字为楷体,印迹浓淡如一,笔画间疏有致,粗细均匀。

可惜,只剩下的一半:倒座……倒座什么?

没什么印象,但不妨碍这盆的价格翻着跟头的往上涨。

没款十条金毛,但要是有款,哪怕不见史传,价格至少也得翻一番。

他下意识的看了看拴在栏杆边的狗子:这算什么,狗屎运?

不一会儿,洗了个七七八八,林思成刚迈出栏杆,关兴民手一伸:“拿来我瞅瞅!”

郝钧“呵呵”一笑:“你不嫌脏?”

“脏?你往茅坑里丢个三五八万,你看我捞不捞?”

“废话!”

郝钧怼了一句,也凑了上去。

但只是一眼,两人猛的一怔愣。

隔着远处看是一回事,凑到眼前看又是另外一回事。

先看器形:口沿位置是被磕过没错,但更多的是人为:七处凹进,呈波浪线起伏,再配合腹部的直线,咋看咋像一朵花。

所以,这哪是什么盆,这分明就是葵口盘。

再看盆底上的一圈绿叶,和中间的两条鱼:铜胎薄如纸页,铜丝细如蚕丝,厚度一般无二,粗细一般均匀。

只看这精致而又严格到极点的工艺,感觉这盆……哦不,这盘,不像是民间作坊能做出来的东西?

再看釉色:明明是天蓝色,但稍稍一侧光,竟然透出一层淡淡的紫晕。

下意识的,两人就想起那只泛蓝的紫砂壶。

景泰蓝确实会产生窑变,但这只盆绝对不是。之所以会是这种釉色,只因为点蓝(烧前上色)时,用的是回青。

关键的是,这玩意贵的离谱,明清两代只供皇室。

民国更不可能,那时烧瓷也罢,烧珐琅也罢,一律用的从欧州进口,且更为便宜的洋蓝。

也别说民国,到同治左右,回青料就基本绝迹了。

再结合“乾隆后不烧珐琅彩”,这盆只可能出自清中时期或更早……但话又说回来了:清中哪来的民间作坊?

郝钧眼皮一跳,把盆翻了过来:款虽只剩一半,但能看出印是内外双圈。字体稍有些软,略带点草体痕迹……

但恰恰好,正因为有点软,才极具辩识度:雍正早期的官窑款,就是这种风格。

他娘的简直了,老子还是杂项专家?

郝钧盯着懒洋洋的卧在栏杆下的金毛,不知道该说点什么的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