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64章 搬家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第64章 搬家

作者:眀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4 22:00: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什么是锔青漆?

专门用来修补青花瓷、景泰蓝的胶水和漆,出自内务府造办处杂工作。而在杂工作专门修补各种器物的工匠,就叫锔匠。

溥仪退位后尽数遣散,部分锔匠沦为京津两地的民间手工艺人,部分回到原籍。或是收徒传艺,或是自立门户。

其中不乏声名大燥,名振一时的高手:比如古铜张,比如彩瓷李,比如装池(字画)刘……

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文物局成立文物修复部门,又把这些人或这些人的后代和徒弟招募起来,对各地文博机构的重点文物进行专项修复和保护。

其中包括故宫、国博、兵马俑……

之后,西大率先与国家文物局、陕博合作,于1985年创建文物保护与修复课程,并于1989年正式设立文保专业。

因为侧重方向不同,北大稍晚一些,于1993年与故宫合作创建,98年才正立开设文保专业。

关键在于,这两所大学研究、教授的传统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大部分来自于这些民间手工艺人。所以林思成称王齐志师承“古铜张”,爷爷师承“彩瓷李”,并非牵强附会。

但老太太不认。

那她为什么非认林思成?

因为他指甲上的那点锔青漆。

民国初,专补青花和明瓷的这一派的传承就彻底断了。直到2020年,故宫造办处旧址改造,才从地底下挖出相关的工艺文献。

之后,故宫、国博、文物局相继研究。第二年,也就是2021年,相关工艺流程就上了各大院校的教科书。

但放在现在,却是正儿八经已失传的绝技……故宫和国博都没有。

试想一下,当老太太看到林思成指甲上的那点漆的时候,该有多激动:

能调漆,就肯定会调釉。会调釉,就肯定会复烧,会复烧,就意味着能把匣子里的那两只杯儿复原如初……搁谁不激动?

如此一来,逻辑完美闭环:因此才刚一见面,老太太就问他要不要拐棍上的古玉。之后又那么亲和,就跟失散多年的老奶奶见了亲孙子一样。

所以,送一方三百万的砚台算什么。这要放以前,信不信锔匠能问她要一半?

但林思成图的不是这个,他就是想试一试。

这可是鸡缸杯,真要能补好,信不信以后名字能上教科书?

想了好久,林思成呼了一口气,把匣子推了回去:“老人家,我以前没补过,回去后得先练练手!”

当然没补过,别说补了,谁敢说见过?

老太太露出牙床,又笑了起来:“对,先练练手,就拿这箱碎瓷练……要不够,俄们再找……”

林思成怔了怔:怪不得是一樽弘治斗彩和一樽娇黄釉?

弘治斗彩源自成化斗彩,相对而言,工艺更复杂。而娇黄釉又源于斗彩瓷,与之相比,施釉、控温要求更高。

能把这两件补好,再补鸡缸杯,基本十拿九稳。

林思成想了想,点了点头。

到这里,林思成已经没什么看东西的兴致了。而什么样的东西,又能抵得过鸡缸杯?

他起身告辞,赵修能喊出两个儿子,把那箱瓷片给他搬上车。

老太太让他把砚台带走,但林思成没要:等把杯子补好,再要也不迟。

一家五口,亲自把他送到了门口。临上车,林思成欲言又止,老太太笑了笑:“娃,俄懂!”

懂就好。

林思成上了车,又朝着老太太挥了挥手。

看着越野车拐出村口,渐行渐远,老太太露着牙床,无声的笑了起来。

赵修能站在身后,目露狐疑:“娘,这也太赶巧了……这伙人,会不会是埋地雷(做局)的?”

不怪他怀疑:老娘费尽功夫,想尽办法,寻了几十年都没找到。突然有一天,人就像是从天下掉下来的一样?

年轻不说,还什么都懂,感觉就没他不会的东西:掌眼(鉴定)、切口(行话)、袖里摸金、修复……别说二十,他六十了都没学这么全?

关键是眼睛太毒:先看的那只鸡油碗也就罢了,后面托上来那六件,每一件,那碎娃都只上了一遍手。

他扒散头扒了四十年,以补乱真卖出去的东西没上万也有大几千。也不是没被人看出来过,但什么时候有过让人瞄一眼就看穿的地步?

所以,赵修能越想,越觉得这伙人是故意设计好,跑来下套的。

老太太却摇了摇头:“谁知道俄们有杯子?”

赵修能噎了一下,说不出话来:别说鸡缸杯了,知道家里有澄泥砚和上方玉杯的,就只有他和老娘,连老婆和儿子都不知道。

既然不知道,那做局图什么?

想了好久,赵修能咬住牙根:“太怪了!”

老太太笑了笑:就是因为太怪,所以才不像。

作局的不会这么年轻:二十岁,这个岁数,大多数的城里娃都还上学哩。

而且,做局的不会这么惊讶:

第一次,看到她的脸和手。第二次,看到拐杖上的玉。第三次,看到老大补的那六件,第四次,看到那只鸡……

老太太活了八十岁,见过的人比见过的物件还多。那娃娃是真的吃惊,还是装出来的,她自认为绝不会看错。

再者,做局的肯定会下饵:其实双方都明白,那方砚就等于定金。连定金都不敢要,你怎么让我相信,你真有这个手艺?

连饵都不下,万一鱼脱钩了怎么办?

而这些都是其次,最关键的,还是指甲上的那点漆,以及那娃娃身上点蓝的味道。

点了几次,五次还是六次?

就凭这个,就敢赌一把……

老太太转过身,拐杖点的瓷砖上,发出“嗒嗒”的脆响。赵修能亦步亦趋,小心翼翼的护在身后。

“那娃的电话你存好没有?”

“存好了!”

“存好了就好,喊你婆姨,还有你娃收拾东西,搬家!”

啥东西,搬家?

赵修能愣住:“啊?”

“啊什么啊?”老太太顿顿拐杖,“一天迟马二愣地!”

被老娘一骂,赵修能才反应过来,临走时,那碎娃欲言又止,和老娘的那句“俄懂”是什么意思?

老话说的好,财不露白。如今露了个光,不搬家等着贼上门吗?

再都,前年之所以从京城搬回老宅,就是因为不远处主持发掘周公庙的既有社科院的专家,更有国博和北大的教授。

老娘一直指望着碰到个能人,把这两只杯子补好。甚至于,能打问到点有关明瓷锔匠传人的线索也行。

但住了两年,毛都没问到,反倒从天上掉下来了一个?

他忙点头:“好,听娘的:搬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