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首诗:“腾腾杀气滚征埃,隐隐红云映绿苔。十里止闻戈甲响,一座兵山出土来。” 瞧瞧,这诗里满满的都是热血沸腾的画面,今天咱就来讲讲闻太师在黄花山的奇遇。
话说闻太师带着大军离开了青龙关,这一路上那叫一个艰难。道路崎岖狭窄,就只能容一两个骑兵并排走,人马走起来特别费劲,跋山涉水的,险峻得不行。闻太师看着这路况,心里那叫一个后悔,直拍大腿:“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走五关呢,起码方便多了。这下可好,白白耽误行程!”
就这么磨磨蹭蹭的,一天,他们来到了黄花山。只见眼前一座大山,巍峨耸立,这山长得咋样呢?有赞为证:远看山,山青层叠翠色;近看山,翠色层叠青山。山青层叠翠色,参天松树婆娑弄影;翠色层叠青山,靠着峻岭逼陡悬崖。逼陡的山涧,绿色的桧树影摇动像玄豹尾;峻峭的悬崖,青松弯折像老龙腰。往上看,像梯子像石磴;往下看,像洞穴像坑洼。青山万丈连接云霄,山涧中鹰愁飞不过去。这座山啊,四季的景色都美得不像话。到春天像火像烟,到夏天像蓝像翠,到秋天像金像锦,到冬天像玉像银。
春天的时候,红灼灼的桃花喷火,绿依依的弱柳含烟,那场面,就像走进了一幅绝美的画卷,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感觉空气中都弥漫着春天的气息。夏天呢,雨来苍烟欲滴,月过岚气氤氲,雨一下,整个山都被一层薄薄的烟雾笼罩着,朦朦胧胧的,特别有诗意,晚上月亮一出来,那岚气在月光下飘来飘去,就像仙境一样。秋天,一攒攒,一簇簇,都是黄花吐瑞;一层层,一片片尽是红叶摇风,漫山遍野的黄花和红叶,简直就是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美得让人移不开眼。冬天,水晃晃冻成千块玉;雪蒙蒙堆积成一座银山,山上的水都结成了冰,像一块块美玉,雪下得厚厚的,就像一座银山,整个世界都变得洁白无瑕。
山径崎岖,难进难出;水流曲折,流去流来。树梢上鸟儿欢快地叫着,那声音清脆悦耳,韵致悠扬。这地方,真的是观赏不舍,乐而忘返。有诗为证:一山未过一山迎,千里全无半里平,莫道牧童遥指处,只看图画不堪行。
闻太师看着这山这么险恶,就下令安顿好人马,自己催开墨麒麟,慢悠悠地上山去观看。走着走着,看到有一处平坦之地,嘿,那地方看起来就像一个天然的战场。闻太师忍不住感叹道:“好一座山啊!要是朝歌安宁,我来这黄花山避静消闲,那该多快乐,每天看看风景,喝喝茶,简直美滋滋。” 又看见那依依翠竹,古木乔松,真的是赏玩不尽,心里别提多喜欢了。
正看得入神呢,忽然听到脑后一声锣响,闻太师急忙勒转坐骑。原来是山下有人在走阵,走的是长蛇阵。阵头有一将,那长相,真的是太有个性了。脸如蓝靛,头发似朱砂,上下獠牙,金甲红袍,坐下黑马,手使一柄开山斧,整个人看起来霸气十足。
闻太师一下子就被这走阵给吸引住了,贪看不走神,结果被山下的士卒发现了。士卒看到闻太师身穿红袍,骑着一只怪模怪样的兽,手里还拿着两根金鞭,在那儿偷看阵势,立马跑去报告主将:“启禀大王千岁,山上有一人窥探咱们巢穴。”
那主将一听,抬头一看,顿时火冒三丈,心想:“好家伙,竟然有人敢来窥探我们,这不是找死吗!” 立马速命退了阵,把马一磕,那马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上山来。
闻太师看见一将气势汹汹地飞来,心里不禁赞叹:“这人看起来好英雄,好勇猛啊!要是能收得此人,去讨伐西岐,那可真是如虎添翼,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啊。” 心里正这么琢磨着呢,那马已经到面前了。
只见来将大声吼道:“你是什么人?胆子也太大了吧!敢来探我山穴!” 闻太师不慌不忙地说:“贫道看此山幽静,就想在此结一茅庵,早晚诵读一二卷《黄庭》,修身养性,不知将军肯不肯行个方便?”
那人一听,更怒了,破口大骂:“好你个妖道,少在这儿装蒜!” 说着就催开马,摇着手中的斧,朝着闻太师飞过来,直接就砍。闻太师赶紧用金鞭招架迎战,鞭斧相交,两人就在这高山之上勇战起来。
闻太师征伐多年,什么豪杰没见过,一开始根本没把这人放在眼里。可打着打着,发现这将使斧还真有些本领,心里想:“看来我得认真对待了,收了此人,往西岐去,就算没有大成就,也能立个小功劳。” 这么想着,太师把坐骑一拨,往东就走。那人一看,以为闻太师怕了,在后面紧追不舍。
闻太师听脑后铃声响亮,知道那人追上来了,把金鞭一指,平地就现出一座金墙,把这一员大将围裹在内,然后用金遁把他给收了。收了人之后,太师依旧还往这山上,下了战骑,倚松靠石,优哉游哉地坐下了。太师看着这山中隐隐有几道杀气,心里默默不语,不知道在琢磨些什么。
咱再看看另一边,小校慌慌张张地跑上山来报告:“启禀二位千岁,有一穿红的道人,把大千岁引入一阵黄气之内,就不见了。” 二将一听,急忙问报事喽啰:“现在他人在哪里呢?” 小校回答说:“现在还在山上坐着呢。”
二将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心想:“这道人也太嚣张了,竟然敢在我们的地盘撒野!” 忙上马,拿起兵器,带着众喽啰齐声呐喊,气势汹汹地杀上山来。
闻太师看见他们来了,不紧不慢地慢慢地上了墨麒麟,把金鞭一指,大声喊道:“二将慢来!” 二将见闻太师是三只眼的道人,也都惊讶得不行,心想:“这人怎么长了三只眼,难道是什么厉害的角色?” 但还是上前喝道:“你是什么人,敢在此行凶,将我兄长摄到哪里去了?赶紧好好送还,饶你一命!”
闻太师不紧不慢地说:“方才那蓝脸的,太无知了,冒犯了我,被我一鞭打死了。你们二人又来做什么?我并非有别的意思,就是想化此黄花山修炼,你们二人肯吗?”
二将一听,气得不行,心想:“这道人杀了我们兄长,还在这儿说风凉话!” 把马催开,一个使枪就刺,一个使双锏打来。闻太师也不含糊,使开金鞭,和他们冲杀起来,三骑交错,打得那叫一个激烈。
闻太师打着打着,突然勒转墨麒麟,往南就走。二将一看,又以为闻太师怕了,在后面紧追不舍。太师把鞭一指,用水遁收了张天君,用木遁收了陶天君。这一回啊,就是闻太师收邓、辛、张、陶四天君的故事。收了两人之后,闻太师依旧还坐在山坡之上,就像什么事儿都没发生过一样。
且说喽啰又跑去报辛天君。辛天君正在山后收粮呢,忽然见小喽啰慌慌张张地跑过来报:“二千岁,祸事不小!” 辛环问:“到底有什么事啊,别慌慌张张的!” 小校说:“三位千岁,被一道人打死了。”
辛环一听,大叫一声:“气杀我也!” 这暴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忙提锤钻,将胁下双肉翅一夹,“嗖”的一下就飞起空中。一阵风响,只听得半空中声似雷鸣,他飞到山上,大声吼道:“好你个妖道!将我兄弟打死,我岂能让你独生!”
闻太师当中眼睁开看时,看到辛环这模样,心里不禁感叹:“哇,这长得也太凶恶了吧,不过看起来好厉害,双翅飞来,肯定不简单!” 只见辛环照闻太师顶上一锤打来。太师赶紧用鞭招架迎战,锤鞭相交,两人的杀法精妙奇特,打得难解难分。
太师打着打着,突然掩一鞭,望东便走。辛环一看,在后面大喊:“妖道哪里去?我来了!” 把双翅一夹,就像一阵风一样追到了闻太师顶上。他根本不知道闻太师有多大本领,就这么一股脑地任意行凶。
闻太师心里暗自思忖:“五遁之中,看来遁不了此人啊。” 眼睛一转,有了主意,且将金鞭照路旁一块山,连指两三指,对着黄巾力士喊道:“将此山石把这人压了!” 力士得了法旨,忙将此山石凭空飞起,“哐当”一下就把辛环挟腰压了下来。
这可真是玄中道术多奇异,倒海移山谈笑中。刚刚把辛环压住了,闻太师勒转墨麒麟,举鞭就照顶门上打来。辛环一看,吓得大叫道:“老师慈悲!弟子不识高明,冒犯天威,望老师救我。若能再生,我一定感恩非浅!”
太师把鞭放在辛环顶上,严肃地说:“你认不得我。我不是普通道者,我是朝歌闻太师是也。因征伐西岐,路过此地,你那蓝脸的兄弟,无故来伤我。你是想活?还是想死?”
辛环一听是闻太师,吓得脸都白了,赶紧大叫:“太师老爷!小的不知是太师路过此山,早知道,我肯定远远地就来迎接了。冒犯天颜,万望恕小人死罪。”
太师看着他,说:“你既然想活,我便赦你。只是你要在我门下,跟我去征伐西岐。要是立了功,以后少不了你的富贵之福。”
辛环一听,连忙说:“若是贵人肯提拔我,末将愿从麾下指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太师把鞭一指,黄巾力士将山石揭开。辛环被压得站不起来,过了半晌,才好不容易能站立,然后“扑通”一声拜倒在地。闻太师赶紧把他扶起。
太师收了辛环,才又倚松靠石坐下。辛环站在一旁,像个乖学生一样。闻太师问:“黄花山有多少人马?” 辛环赶紧回答说:“此山方圆有六十里,啸聚喽啰,一万有余,粮草也颇多。” 太师一听,不觉大喜,心想:“这下可真是收获不小啊。”
辛环又跪下哀告说:“前来的三将,望太师老爷一同慈悲赦免。若能复活,他们肯定也愿尽微薄之力,以报知遇之恩。” 闻太师道:“你还想要他们来?” 辛环说:“我们虽然各姓不同,但情同手足,不能丢下他们。”
闻太师听了,点点头说:“既然如此,你们也算是有义气的。站开了!” 太师出手,一声雷鸣,震动山岳。且说遁走的三将,突然感觉眼前一亮,邓天君不见了金墙;张天君不见了大海;陶荣不见了大林。三将骑马回山,只见辛环站在那穿红的道人旁边。
邓忠一看,大怒,声若巨雷,叫:“贤弟,与我拿住那妖道!” 话还没说完,张、陶二将也齐声叫:“拿妖道!” 这一下,可又热闹了,也不知道闻太师能不能应付得来,他的性命又会如何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