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戏说封神榜 > 第十一回 羑里城囚西伯侯(下)

戏说封神榜 第十一回 羑里城囚西伯侯(下)

作者:阿尼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8 17:08:26 来源:小说旗

姬昌稳稳地骑坐在马背上,心中却犹如一团乱麻般纠结不已,暗自思忖道:“想我先前精心卜卦,明明推算出自身将遭遇长达七年之久的灾厄。然而,方才眼看着就要安然无恙地回归故国了啊。莫非是我方才那一番言辞出现了纰漏,从而招惹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此事恐怕远未了结呐!”他一边如此这般思量着,一边心不在焉地前行着。

就在这时,姬昌突然瞥见前方道路之上,一人骑着骏马如离弦之箭一般疾驰而来。待到那人奔至近前,姬昌定睛一瞧,来人竟然是晁田。只见晁田面色焦急,扯起嗓子高声呼喊:“姬伯!天子有旨,命您速速返回!”

听到这句话,姬昌心头猛地“咯噔”一声,仿佛瞬间坠入无底深渊。但他毕竟久经风雨、见识不凡,表面上依旧保持着镇定自若的神态,不慌不忙地回应道:“晁将军,其实对于此番变故,本侯早有预料。只是不知天子此番传召所为何事啊?”

姬昌转过头,对着家将们说:“我这灾难算是躲不过去了,你们赶紧回去吧。七年之后,我肯定能平平安安回西岐。告诉伯邑考,听他母亲的话,跟兄弟们好好相处,西岐的规矩可不能改。没啥别的交代了,你们快走吧!” 家将们听了,眼泪止不住地流,只好洒泪回西岐去了。姬昌呢,就跟着晁田回朝歌。

这事儿啊,就像诗里写的:

在那长达十里的长亭之中,众人摆下了丰盛的酒宴,只为送别即将远行之人。然而,这饯别的氛围却显得有些凝重和尴尬,只因有人直言不讳,说话欠缺了些许婉转之辞。

若是没有上天注定的命运安排,又怎会让他被困于羑里之地?可也正是这段被困的经历,使得他有机会深入思考天地之道、人伦之理,并最终领悟出许多深刻的智慧。正因如此,后来才有了姬侯对伏羲的由衷称赞。想当年,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而这位被困者,竟能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实在令人钦佩不已。

话说姬昌和晁田往午门走,就有小兵跟一阵风似的,飞奔着给黄飞虎报信。黄飞虎一听,吓了一跳,心说:“这咋回事啊,去了咋又回来了?该不会是费仲、尤浑那两个坏家伙陷害姬昌吧!” 他赶紧叫来周纪,说:“快,赶紧去请各位老殿下,麻溜儿地到午门集合!” 周纪领命跑了。黄飞虎自己也骑上坐骑,火急火燎地赶到午门。

这时候,姬昌已经在午门等着旨意呢。黄飞虎着急地问:“贤侯,你咋去了又回来啊?” 姬昌无奈地说:“圣上叫我回去,我也不知道为啥。”

这边晁田进宫见了纣王,回完旨。纣王一听,气得脸都绿了,大喊:“快,把姬昌给我叫来!”

姬昌到了大殿,“扑通”一声跪下,上奏说:“承蒙圣上恩典,放我回国,现在又把我叫回来,不知道圣上啥意思啊?”

纣王指着姬昌的鼻子大骂:“你个老匹夫!我放你回去,你不感恩,还敢侮辱我,今天你必须给我个说法!”

姬昌赶紧解释:“陛下,我就算再笨,也知道天在上,地在下,中间有君主,生我养我的是父母,教我道理的是师长,这‘天、地、君、亲、师’,我时刻都记在心里,哪敢侮辱陛下啊,我就是有一万个胆子也不敢啊!”

纣王根本不听,还是发火:“你少在这儿狡辩!你算什么先天数,竟敢辱骂我,你这罪可不能饶!”

姬昌赶忙说:“陛下,先天数是神农、伏羲演算出来的八卦,用来定人事吉凶祸福的,可不是我瞎编的。我就是照着卦数说,哪敢随便议论是非啊。”

纣王眼睛一瞪,说:“那你再给我算算,看看这天下以后咋样?”

姬昌回答:“之前我给陛下算过,卦象不吉利,所以就跟费仲、尤浑二位大夫说了。我只是说那天不吉利,可没敢议论别的是非啊,我真不敢乱说。”

纣王“噌”地一下站起来,大声吼道:“你说我不能善终,还自夸能寿终正寝,这不是侮辱我是什么!你这就是妖言惑众,以后肯定会搞出乱子!我今天就先让你的先天数不准,让你也不能善终!” 说完,就传旨:“把姬昌拉出去,在午门斩首,以正国法!”

左右的侍卫刚要上前动手,就听见殿外有人大声喊:“陛下!姬昌不能斩!我们有谏章上奏!” 纣王一瞧,原来是黄飞虎、微子等七位大臣进殿,“扑通”一声跪下,上奏说:“陛下,上天都赦免姬昌回国了,臣民们对您感恩戴德。而且姬昌算的先天数,是伏羲先圣演算的,不是他瞎编的。要是不准,那也是按卦数推算的;要是准了,那姬昌就是个直言的君子,不是小人。陛下,您就饶了他这点小错吧。”

纣王皱着眉头说:“他显摆自己的妖术,还说君主不行,这能赦免吗?”

比干赶紧说:“陛下,我们不是为了姬昌,是为了国家啊。现在陛下斩姬昌是小事,可国家安危才是大事。姬昌一直名声很好,诸侯都敬仰他,军民也都钦佩他。而且他算的先天数,是按道理推算的,不是瞎编的。陛下要是不信,可以让姬昌算一算眼下的吉凶。要是准了,就赦免他;要是不准,再治他捏造妖言的罪。”

纣王看大臣们这么坚持,没办法,只好答应了,命令姬昌算眼下的吉凶。姬昌拿出算卦用的金钱,摇了一摇,脸色大变,喊道:“陛下,明天太庙要着火,赶紧把宗社神主移开,不然社稷根本就要毁了!”

纣王有点慌了,问:“卦数说明天,具体啥时候着火?” 姬昌说:“午时。”

纣王想了想,说:“行,那就先把姬昌关到监狱里,等明天看看是不是真的。”

众官出了午门。姬昌赶紧感谢七位殿下。黄飞虎说:“贤侯,明天可危险了,你得好好想想办法!” 姬昌叹了口气说:“只能看老天爷咋安排了。” 众官这才散去。这事儿先不说了。

且说纣王转过头,对费仲说:“姬昌说明天太庙要着火,要是真应验了,可咋办?” 尤浑在旁边赶紧说:“陛下,咱传旨,让看守太庙的宫官明天仔细防范,别焚香,看这火还能从哪儿冒出来。” 纣王一听,觉得有理,说:“这话不错。” 然后天子回宫了,费仲、尤浑也出朝了。这事儿啊,咱也先不说了。

阴阳官扯着嗓子喊:“禀报各位老爷,正到午时啦!” 众人眼睛瞪得像铜铃,死死盯着太庙的方向,可半天也没见起火,正纳闷呢,突然,半空中“轰隆”一声霹雳,震得山河都抖三抖。

还没等大家缓过神,阴阳官又急匆匆跑来:“各位老爷,不好啦,太庙真起火啦!”

比干瞅着那冲天的火光,忍不住长叹一声:“太庙都出这事儿了,成汤的天下怕是要凉啊!”

众人一听,赶紧一起跑出王府去看火。好家伙,这火着得那叫一个猛:

这火就像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猛兽,威风凛凛,在离地东南的位置烧得正旺,那火势,就跟要把丹砂九鼎都给吞了似的。想当年燧人氏,刻木钻金,弄出了火,这才扭转乾坤。在八卦里,火可是威风得很,在五行中,它又无情得很。早上在东南升起,把万物都照得明晃晃;傍晚在西北落下,整个世界就变得乌漆嘛黑。火起的时候,闪电跟飞镖似的乱窜;冒烟的时候,黑沉沉的烟雾把天都给遮住了。看那高低起伏的火势,就像有百丈雷声在轰鸣;听那远近的动静,跟放了三千火炮似的。黑烟铺了一地,就像有万道金蛇在急跑;红焰直冲云霄,瞬间就出现千团火块。狂风来凑热闹,那些金钉珠户一下子就没了影;恶火到处乱窜,碧瓦雕檐眨眼间就被烧没了。火起千条焰,星洒满天红。都城的人都大声呼喊,把万民都惊得不行。

算卦可别瞎猜,成汤的宗庙这下全成灰了。老天早就定好了兴衰,人再怎么算计也白搭。

话说纣王正在龙德殿,跟文武百官凑一块儿讨论这事儿呢,奉御官慌慌张张跑进来:“陛下,午时太庙真的起火啦!” 纣王一听,吓得差点魂儿都飞了,费仲、尤浑那两个奸臣,更是吓得肝胆俱裂。纣王一拍大腿:“姬昌还真是个神人啊!大夫们,这事儿咋处理?”

费仲、尤浑眼珠子一转,赶紧上奏:“陛下,虽说姬昌这卦数凑巧应验了,那也是赶巧了。哪能就这么轻易放他回国呢!陛下,您就怕众大臣阻拦,想赦免释放姬昌,咱得这么这么办,既能让天下安定,又不怕那些有实力的臣子搞事儿。这可都是为了四海百姓的福气啊。”

纣王一听,连连点头:“嗯,说得在理。” 话还没说完,微子、比干、黄飞虎等人就来朝见了。

比干上前一步,上奏道:“陛下,今天太庙火灾,姬昌的卦数果然应验了。希望您能赦免姬昌直言的罪过。”

纣王皱了皱眉,想了想:“姬昌的卦数确实应验了,死罪就免了,但不能放他回国。先让他在羑里住着,等以后国家太平了,再考虑让他回去。”

比干等人谢恩后,都来到午门。比干找到姬昌,说:“贤侯啊,我们特意为你上奏天子,好不容易争取到赦免你的死罪,不过暂时还不能让你回国,得在羑里住上一个多月。你就先忍耐忍耐,等天子回心转意,肯定能风风光光地回到故土。”

姬昌赶紧叩头谢恩:“今天天子能把我囚禁在羑里,这已经是天大的恩德了,我哪敢违抗啊?”

黄飞虎也在一旁说:“贤侯,你也就暂时住一个多月,我们肯定会瞅准机会,想办法把你弄出来,绝对不会让你一直被关在这儿。”

姬昌又谢过众人,在午门朝着宫殿的方向谢恩,然后就跟着押送官前往羑里。

到了羑里,好家伙,军民父老们那叫一个热情,牵着羊、担着酒,把道路两旁挤得水泄不通,都跪着迎接姬昌。父老们激动地说:“羑里今天迎来了圣人,万物都沾光啦!” 欢呼声震得地动山摇,鼓乐声更是响破天,热热闹闹地把姬昌迎进了城中。

押送官看着这场景,忍不住感叹:“圣人的心就像太阳月亮,到处都能照亮。今天看百姓这么欢迎姬伯,就知道他根本没啥罪过。”

姬昌进了府宅,押送官就回都城复旨去了。这事儿咱先按下不表。

且说姬昌一到羑里,就开始搞起教化,把这儿治理得井井有条,军民们都过得开开心心。他闲下来没事儿,就琢磨伏羲八卦,翻来覆去地研究,结果把八卦变成了六十四卦,还分出三百八十爻象。他就老老实实地在这儿住着,心里一点都不怨恨君主。后人还写诗夸他呢:

七年艰难在羑里城,卦爻一个个变得分明。玄机参透先天的秘密,万古流传大圣的名声。

再说纣王,囚禁了大臣,一点都不收敛。有一天,消息传到了元戎府。黄飞虎一看报告,好家伙,东伯侯姜文焕造反了,带着四十万人马,正攻打游魂关呢;南伯侯鄂顺也反了,率领二十万人马攻打三山关;天下已经有四百镇诸侯跟着造反了。

黄飞虎长叹一声:“两镇起兵,天下可就乱套了,老百姓啥时候能过上安稳日子啊!” 他赶紧发令箭,命令将士们死死守住关隘。这事儿咱也不说了。

且说干元山金光洞的太乙真人,因为神仙们一千五百年就会犯杀戒,经过这么多年积累,天下马上要大乱一场,然后才能平定。一方面姜子牙该斩将封神了,成汤的天下也该玩儿完了,周室就要崛起。所以太乙真人在玉虚宫讲道呢。

这天,太乙真人在洞里闲坐着,突然听到昆仑山玉虚宫的白鹤童子拿着玉札来了。太乙真人接过玉札,朝着玉虚宫拜了又拜。白鹤童子说:“姜子牙不久就要下山了,请师叔把灵珠子送下山去。”

太乙真人点点头:“我知道了。” 白鹤童子就回去了。这事儿咱也不说了。太乙真人马上要送一位老爷下山啦。至于后面会发生啥事儿,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