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戏说封神榜 > 第十八家回 子牙谏主隐磻溪(下)

戏说封神榜 第十八家回 子牙谏主隐磻溪(下)

作者:阿尼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8 17:08:26 来源:小说旗

姜子牙告别宋家庄后,踏上了前往孟津的路。他一路过关斩将,渡过黄河,朝着渑池县进发,目标直指临潼关。

走着走着,姜子牙发现前方路上乱哄哄的,一大群人哭哭啼啼。走近一看,原来是七八百号从朝歌逃出来的老百姓。这些人啊,有的是父亲拉着儿子,哭得稀里哗啦;有的是弟弟为哥哥抹眼泪,满脸悲戚;还有夫妻二人抱头痛哭,那场面,简直是人间惨剧,悲哭的声音在整条路上回荡。

姜子牙心里一紧,赶忙上前询问:“你们是朝歌的百姓吗?咋都跑这儿来了,发生啥事儿了?”

人群里有几个眼尖的,认出了姜子牙,一下子激动起来,大喊道:“姜老爷!真的是您啊!我们是朝歌的百姓。纣王要建鹿台,派崇侯虎那个大坏蛋去监督。这坏蛋可坏透了,每三个男丁就得抓走两个去干活,就算是家里的独苗也不放过。有钱的人家还能花钱买个清闲,可没钱的人,就只能在那儿累死累活。听说已经有好几万人累死了,尸体都被填到鹿台下面去了。这工程日夜不停,我们实在受不了这苦,就想着逃出五关,找条活路。可没想到,临潼关的总兵张老爷不让我们出关。要是被抓回去,那肯定是死路一条啊,所以我们才这么伤心地哭。”

姜子牙听了,眉头紧皱,一脸心疼地说:“大家别慌,先别急着哭。我去见见张总兵,跟他讲讲道理,替你们求求情,让他放你们出关。”

众人一听,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道谢:“姜老爷,您这可真是大好人啊!您的恩情就像天上的甘露,能让枯骨都重新焕发生机!”

姜子牙把行囊交给大家保管,然后独自朝着张总兵府走去。到了门口,总兵府的家人拦住他,问道:“你从哪儿来的?找我们老爷有啥事?”

姜子牙客客气气地说:“麻烦您通报一声,商都的下大夫姜尚前来拜见总兵大人。”

家人一听,赶紧进去通报:“老爷,商都的下大夫姜尚来拜访您啦。”

张凤一听,心里琢磨:“下大夫姜尚来拜访我……他是文官,我是武官;他在朝廷附近当官,我在这关隘驻守,以后说不定很多事儿还得麻烦他呢。”想到这儿,他连忙对左右说:“快,请他进来。”

姜子牙穿着一身道家打扮,没穿官服,直接走进府里,见到了张凤。张凤一看姜子牙这穿着,心里有点疑惑,坐在那儿问道:“来者何人?”

姜子牙回答:“我是下大夫姜尚。”

张凤接着问:“姜大夫,你怎么穿着道服就来了?这是为啥呀?”

姜子牙一脸严肃地说:“张总兵,我这次来,不为别的事儿,就是为了那些受苦的老百姓。您也知道,天子不太贤明,听了妲己的妖言,非要搞什么大规模土木工程,兴建鹿台,还让崇侯虎去监督工程。可崇侯虎那家伙,简直不是人,为了自己的私利,坑害万民,收受贿赂,一点都不把老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现在四方战事还没结束,上天也不停地示警,又是水灾又是旱灾的,老百姓根本没法好好生活,对朝廷失望透顶。可怜那些累死的军民,都被填到鹿台里了。纣王荒淫无度,奸臣们在一旁煽风点火,妲己那狐媚的手段,把圣上的脑子都给迷惑了。之前纣王还命令我去监督建造鹿台,我怎么能做那种欺骗君主、误国害民、浪费钱财的事儿呢?所以我就直言劝谏。结果天子不但不听,还想给我用刑。我本想着以死报答朝廷给我的爵禄之恩,可老天爷不让我死啊,承蒙天子赦免,放我回乡。这不,我走到您管辖的地方,看到好多百姓,拖家带口,哭哭啼啼,那场面太凄惨了。要是把他们抓回去,肯定会遭受炮烙、虿盆这些残酷刑罚,到时候肢体残缺,魂飞魄散。他们都是无辜的老百姓啊,我实在不忍心看到他们受苦,所以厚着脸皮来求您,希望您能放这些百姓出关,让他们从死里逃生。您要是答应了,那可是天大的恩情,就像上天有好生之德一样。”

张凤听完,不但不同情,反而大怒,吼道:“你就是个江湖术士,好不容易当了官,富贵了,不想着报答君主的恩情,反倒想用这些花言巧语来迷惑我。那些逃民都是不忠诚的人,我要是听了你的话,放他们出关,那我不就成了不义之人了吗?我受命掌管这关隘,自然要尽到臣子的职责。逃民们违反了国法,不遵守国家规定,就应该被抓起来,押解到朝歌去。我本来想着,只要不让他们出关,他们自己就会回去,已经算是给他们留了条活路。要是按照国法,连你都得一起押解回朝歌,来端正国法。不过咱们初次见面,我就暂且饶了你。”说完,他对着两边的人喝道:“把姜尚给我叉出去!”

众人得令,一声吆喝,就把姜子牙给推了出去。姜子牙被推出来的时候,满脸羞愧,心里别提多憋屈了。

那些百姓眼巴巴地看着姜子牙回来,赶紧围上去问:“姜老爷,张老爷答应放我们出关了吗?”

姜子牙无奈地说:“张总兵不但不放你们,还说要把我也抓到朝歌城去。不过我已经把该说的都说了。”

众人一听,齐声叫苦,七八百号人瞬间号啕大哭起来,那哭声在旷野里传得老远老远。

姜子牙看着他们,心里实在不忍,咬咬牙说:“大家别再哭了,我一定会送你们出五关。”

有些不懂事的百姓,以为姜子牙在说大话,安慰他们呢,就嘟囔着说:“老爷,您自己都出不去,怎么救我们啊?这不是哄我们吗?”

不过也有明白事理的人,连忙哀求道:“老爷,您要是肯救我们,那可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我们的命可就全指望您了。”

姜子牙说:“大家听好了,你们想出五关的话,到黄昏的时候,我叫你们闭眼,你们就赶紧闭眼。要是听到耳朵里有风响,千万不要睁眼。要是睁开了,摔出个好歹来,可别怪我没提醒你们。”

众人听了,虽然半信半疑,但也只能答应下来。

到了一更天的时候,姜子牙来到空旷的地方,朝着昆仑山下拜,嘴里念念有词,像是在念什么咒语。突然,“轰隆”一声,只见姜子牙施展起土遁之术。

这一会儿,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众人只听到耳边风声飒飒作响,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不一会儿,就走过了四百里的路程,接连出了临潼关、潼关、穿云关、界牌关、汜水关,直接到了金鸡岭。

姜子牙收了土遁之术,对众人说:“大家可以睁眼啦!”

众人小心翼翼地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已经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姜子牙说:“这里就是汜水关外的金鸡岭,属于西岐州的地界。你们安全啦,赶紧去找个安身的地方吧!”

众人一听,激动得“扑通”一声全都跪下,叩头道谢:“姜老爷,您就是我们的大恩人啊!您就像上天降下的甘露,普度众生。您这份恩情,我们这辈子都不知道该怎么报答!”

众人拜别姜子牙,各自散去。咱先不说他们。

且说姜子牙,救完百姓后,决定前往磻溪隐居。有诗为这件事点赞:抛弃朝歌远离尘世,施展土遁拯救百姓,闲居渭水垂竿等待,只等风云际会的缘分。武吉的灾殃作为引导,飞熊的吉兆主上求贤。八十岁才遇到圣明君主,方才建立周朝八百年。

话说那些百姓等到天亮,仔细一看,发现真的到了西岐的地界。他们过了金鸡岭,又到了首阳山;接着走过燕山,经过白柳村,前面就到了西岐山;再走七十里,终于到了西岐城。

众人走进西岐城,四处打量,发现这里和朝歌完全不一样。百姓们生活富裕,物产丰富,街上的行人互相让路,老人小孩都和和睦睦,市井之间一片谦和。大家都感叹,这里简直就是传说中的尧天舜日,别有一番美好的风景。

这些百姓一商量,决定写了一个手本,投递到上大夫府。上大夫散宜生收到手本后,仔细看了看。

第二天,伯邑考得知此事,传令道:“既然这些朝歌的逃民是因为纣王失政,才来归附我们的土地,那咱们可不能亏待他们。那些没有妻子的,给他们银子让他们娶妻。再给些银子,让大家租房子住下来,安顿好生活。鳏寡孤独的人,让他们到三济仓登记名字,以后可以自己去领取口粮。”

散宜生领命而去。伯邑考接着说:“父王被囚禁在羑里都七年了,我心里实在难受,想着自己亲自前往朝歌,代替父亲赎罪。你们觉得怎么样?”

散宜生赶忙上奏说:“公子,主公临走的时候说过,‘七年的厄运已满,灾难结束苦难足够,自然会回国。’咱们可不能轻率行事,违背主公的话。要是公子您实在不放心,可以派个士卒前去问候,这样也能尽到儿子的孝道。何必亲自骑马奔波,去那危险的朝歌呢?”

伯邑考听了,叹了口气说:“父王有难,在异乡被囚禁了七年,举目无亲。我作为儿子,心里怎么能忍心呢?咱们建立国家、建立家庭,要是连父亲都救不出来,那还有什么意义呢?我有九十九个兄弟,可在这个时候,却感觉什么用都没有。我决定自己带着祖传的三件宝贝,前往朝歌进贡,一定要赎回父亲的自由。”

伯邑考这次去朝歌,到底是凶是吉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