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段尘又专门前去寻找张明阳,仔细讨论的一些教育的方案,早先势力并不稳固,想要搞这些内政是有些勉强的。
如今正好他有了时间,内部吏治也已经成了体系,自然是可以安排了。
“明阳啊,各地的学堂扩建事宜必须得尽快安排妥当。
咱们不仅要在城市里大力兴办公家学堂,还要积极与农村的世家大族商议,看能否举办一些族学或者私学。
这些事情至关重要,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岔子,所以这就需要咱们自己信得过的人手去盯着、管着。
你呢,抽个空跟华夏那边深入地交流探讨一下具体该怎么做。”
段尘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张明阳,见他连连点头应承下来后,稍作停顿,紧接着追问道: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什么困难之处吗?”
张明阳略微思索了片刻,然后一脸凝重地回答道:
“主公,依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想要顺利完成所有学堂的扩建工作,那么在资源预算方面恐怕至少要提高 50%以上才行!毕竟像主要的学院建设所需的各类耗材数量巨大呀。”
段尘闻言毫不犹豫地大手一挥说道:
“仅仅提高 50%哪够啊!这样吧,我直接给你增加一倍的资源预算。这件事情意义非凡,无论如何也要把它办好喽!”
听到这话,张明阳顿时精神一振,连忙抱拳行礼高声应道:
“主公放心,末将定当不辱使命!”
此时,段尘的心中暗自思忖起来:
一所书院、一座军校再加上一所工业大学……
嗯,或许是时候开始推行短期的义务教育制度。
如今辽东这边的各项布局已然铺展得相当宏大辽阔,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更是刻不容缓。
想到这里,段尘转头看向张明阳再次吩咐道:
“明阳,关于义务教育这件事儿,你回头也派人去仔细调查研究一番,跟大家共同商讨一下究竟设定几年的义务教育比较合适。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培养出一大批识文断字的人才来。”
“是,主公。”
张明阳拿出纸笔将段尘所说的话一一记下。
“对了!”
段尘指了指自己的头:
“这里,学生的培养你应该是懂得的,但还是需要一批专家过来,这点你和华夏提便是,辽东这边拿不出来。”
张明阳有些迟疑,同样指着自己的头问道:
“主公想要什么样的呢?”
这句话一出,倒真是把段尘给问住了。
他心里暗自琢磨着,总不能生搬硬套华夏的培养方案吧,那肯定是行不通的。
思索片刻后,段尘开口说道:
“这样吧,我们得让学生们清楚地知道是谁给予了他们上学的机会,是谁能够保障他们过上安稳日子,以及将来应该向谁尽忠效力,但也不必过于直白。”
毕竟在这个时代,忠君爱国的思想始终占据主流地位,段尘可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学子成为他方势力的爪牙。
所以,一些基本的观念还是必须灌输给他们的,至少要让他们有个正确的取向和立场。
张明阳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主公的意思,并接着问道:
“关于义务教育这件事,我目前初步设想是实行三年学制,后续再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延长。此外,主公您觉得现在是不是适合推行简体字和标点符号呢?”
听到这话,段尘缓缓地坐到了主座上,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之中。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来说道:
“简体字嘛,暂时就先不要急于推广了。但是拼音和标点符号倒是可以着手尝试一下。至于具体该如何推行,还需要安排专人进行试验观察,等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和反馈之后,再作进一步的决策。”
文字可是一个非常敏感且重要的领域,它几乎关乎着整个文士体系的根基。
任何一点细微的改动都可能引发轩然大波,因此必须谨慎行事,经过深入研究和充分论证之后才能最终拍板定案。
·········
辽东书院建成,第一批学子也开始入学,书院中各个教室也都招录完毕,其中不少都是高学问的专业文士。
平时段尘麾下的文士也会前去进行客座演讲,算是丰富学生的思路,给学生提供一批资源来。
从书院往东走十多里,便来到了最繁华的昌黎城区当中。
如今的中心城区,一片繁荣昌盛之景。
放眼望去,街道两旁皆是鳞次栉比的官办商铺,不仅如此,更有规模宏大的联合商场拔地而起,吸引着城中的世家豪族以及工人们纷至沓来。
段尘每一次去往秘境满载而归后,都会将所获的各类奇珍异宝带到此处出售。
与此同时,还大量引进来自华夏大地的各种精美工业品,这些物品一经亮相,便迅速成为众人追捧的珍稀资源。
除了琳琅满目的商场之外,城中心更是遍布着各式各样的酒馆、茶楼和酒店等高档消费场所。
夜幕降临之时,昌黎城与中原其他大多数城市截然不同,并未实施夜禁政策。
相反,整夜通明的路灯照亮了大街小巷,宛如一条条蜿蜒的光带。
此外,经过专业训练的警务士兵们有条不紊地巡逻执勤,维护着这座城市的治安秩序。
在这片灯火辉煌的夜色之下,各地的夜市如繁花绽放,好不热闹。
各类精彩纷呈的文艺活动纷纷登场,令人目不暇接。
正值夏季,气温逐渐回暖,白天变得愈发漫长。
即便已至深夜时分,昌黎城内依然车水马龙,喧嚣声不绝于耳。
尤其是今天,恰逢城中大部分工人休假之日,夜晚的氛围更是被推向了**,欢笑声、吆喝声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