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蒙古远征基辅罗斯,大军入侵欧陆,同时,蒙哥大汉因为蜀地攻取艰难,再向川蜀增兵,10多万三阶骑兵的蒙古精锐从襄阳前线调离,转向川蜀。
同时,李铠之修建钓鱼城等多座堡垒,亲自坐镇,背靠长江构成后勤防线,山地与平原城堡相互结合,阻拦蒙古骑兵的冲锋步伐。
大军压境,宋庭支持,派遣数百儒士进入蜀地,听从李凯之调遣,分驻各城,增设防御。
在【蒙古西征】主要分为两种体系,一种是以南宋和金为主的逐渐衰落的【儒道】体系;一种是以新兴蒙古为代表的【气血】体系。
所谓儒道体系,是自晚唐【大衰落】之后,由韩愈为鼻祖,翻译仿照大汉文士传承,掀起了一股文艺复兴。
依靠圣贤之道,凝聚浩然文气,从政可是一方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从军可使行阵规整,士气不衰,从武可撰文作书,放法咒,固阵型,巩城防。
二阶起步,三阶转职为儒生,四阶可称儒士,五阶可为儒师,六阶可称:宗,七阶可称为:贤
【儒道】传承中,有八大家最为有名,皆可为“贤人”,留传承与世间。
在北宋达到巅峰,八大家除韩愈,柳宗元外,全部出于北宋。
自第二次【大衰落】之后,北宋灭亡,文脉被斩断,北方传承尽失,特别是先贤孔家南北分裂,大儒为异族辨经,儒道气节消散。
早先贤人少,宗人却达数百,“理学”兴起之时,洛阳之地,二程立书,构建新儒宗。
直到南宋,贤人不见,宗师难寻,只见儒士儒师,参军从政,不复当时之威。
恰逢此时,北方以辽为初始,自金人铁骑开发发展,时至蒙古,气血之道崛起。
所谓气血,效仿先唐之武道,精于锻体,炼体破九层之后可达“三阶”,可凝练气血,强化躯体,武力超常人十倍有余。
而后入“勇”达到四阶,可化血为“气”凝成血气,内化为罡,外化为刃,威能狂暴,气力不凡。
再升为“蛮”可达五阶,可化血气为蛮气,气与体相互融合,再练自身,身躯成“蛮”,勇力可为当世之先。
“蛮”之上可为“王”;“王”之上可为“皇”。
自七阶“皇”之后,再无他人。
当今蒙古,炼体之士几十万有余,勇者数万,蛮兵数千,有席卷天下之威。
如今10多万精锐,皆在此蜀地,可这个世界级秘境中最为发达的大宋帝国,展开最终角逐。
蜀地地处长江上游,自古得蜀地便可顺江南下,呈泰山压顶之势。
蒙古骑着精锐蒙马,背上挂着重弓,手中持着弯刀,在一座座丘陵中穿行,平原野战,其可凝聚一处,血气凝练,一“王”带领,万兵冲锋,所向无敌。
丘陵攻坚,其又能化整为零,分派散兵,收割包围,突进穿插,利用俘虏士兵上前消耗,又用回回炮等武器攻破城墙。
无论是攻金还是攻夏,乃或是更为顺畅的西征,蒙古大军攻城拔寨,基本没有遭受过像样的抵抗,往往大军一到,城中守将就主动打开城门。
所谓各国精锐有些许锋芒,集结大军想要野战,往往其所谓骑士,炼体者甚少,勇者蛮兵更不必说。
蒙古人更是轻松,或是拿起弯刀肆意杀戮冲锋,或是骑马绕行,利用重弓远射,最多百人伤亡,敌军便全部溃散。
哪怕是精锐重骑,也往往马力不足,被其层层消耗,进也不得,退也不能。
可轮到宋国,蒙古人却是头疼起来。
早先攻破金国,蒙古大军气势威猛,想要一举兼并华夏,入主中原,却被阻拦于襄阳城外。
那一日,蒙哥大汗才真正的见识到了,所谓儒道,究竟是什么:
撰文法咒,巩固城墙,纵使是皇者携诸王亲自率领上千勇者冲锋,却不能攻克其城墙。
那些身穿长袍的儒生,神色傲然,手中羽扇轻挥,刹那间天雷地火生起,虽说对炼体者伤害不大,却足以让前冲俘虏兵损失惨重。
蒙古人如此金贵,自身不能直接攻城,一时间坚城护卫,十年为曾攻克。
而这次南征,蒙哥大汗将目标放到了川蜀之地。
果然相比襄阳,此地防守不算严密,先破大散关入汉中,而后八百蛮兵破了那剑门关。
大军进入蜀中,宋**团野战自是节节败退,确实向前,蒙哥大汗心中越是激动。
谁都明白宋国富庶,蒙古人心中,这天下西部皆为蛮族,只有这宋国才称得上些许文明,如今攻下宋国,大蒙古自是天下第一。
可现在,他却傻了眼,各处堡垒,呈掎角之势。
大军一如丘陵,粮草便被断绝,近乎找不到什么地方下手。
大汗裹着头巾,大胡须,眼睛很大,身材虽不似其它人魁梧,却让人感受到凶杀之气,充满了力量。
如今他亲赴前线视察,一眼望去,竟然也是无奈了。
“这宋国守将为谁?”
他一时好奇询问。
旁边汉人向导答道:
“是宋国新任的四川转运使李凯之,前来蜀地两三年,一直备战,方有此成就。”
蒙哥大汗听后,只是点点头,而后便让大军先行撤回,商议战法。
首先肯定就是老招数:
“派遣使者将此送给那李凯之,只要他愿意投降,放开四川门户,他还是他的四川转运使,我等也能不屠戮四川百姓。”
很快,信件送到了这位中年大叔手中。
李凯之看后,只是笑着摇摇头,让人前去回应,如今的他怎么可能会投降蒙古人?
正当此时,军部通讯接通,面前是张道北身影。
“凯之,导弹部队已经集结完毕,只要需要随时可以投入,只不过需要我们先释放高空卫星定位,瞄准地形。”
李凯之听后,面带笑意,心中也轻松了些许:
“山地地形复杂,绝对不能让我们的战士过来,我只需要导弹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