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今世,为生民立命,吾万死不辞! > 第63章 春耕

今世,为生民立命,吾万死不辞! 第63章 春耕

作者:所愿皆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8 20:41:25 来源:小说旗

春风渐暖,大地从沉睡中苏醒,一年一度的春耕时节即将来临。

杨家村里,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早早地将农具从仓库中取出,仔细地打磨着锄头和犁铧,让它们在新的一年里能够锋利如初。女人们则忙着准备干粮和茶水,为即将到来的繁重劳动提供充足的能量。

田野里,泥土散发着清新的气息。老牛在田边悠闲地吃草,时不时抬头哞叫一声,仿佛在为即将开始的劳作鼓劲。田埂上,嫩绿的草芽从土里探出脑袋,好奇地张望着这个热闹的世界。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农民们扛着农具,成群结队地走向田间。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期待和希望,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到了田里,有牛的村民家里男人熟练地套上老牛,拉起犁铧,开始翻耕土地。老牛吃力地前行,身后的泥土如浪花般翻滚开来,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女人们则跟在后面,平整着土地,动作熟练。

孩子们也来到田间,他们在田边奔跑嬉戏,为大人们带来了一丝欢乐。偶尔,他们也会帮忙递递工具,或者给劳作的人们擦擦汗,展现出懂事的一面。

中午时分,阳光炽热。人们在田边的树荫下短暂休息,吃着干粮,喝着茶水,交流着今年的耕种计划和丰收的期望。短暂的休息过后,他们又投入到紧张的劳作中。

夕阳西下,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在回家的路上。但他们的脸上依然带着满足的笑容,因为他们知道,今天的辛勤付出,将会换来秋天的丰收。

没有牛的村民,他们只能凭借自己的力气和毅力来翻耕土地。男人们弓着腰,双手紧握犁耙,奋力地插进坚硬的泥土中,然后一步步艰难地向前挪动。每一次的用力,都伴随着沉重的喘息和汗水的挥洒。女人们也不甘示弱,她们拿着锄头,仔细地敲碎土块,为播种做好准备。

孩子们跟在父母身后,用小小的双手帮忙捡走地里的石块和杂草。他们的脸上虽还带着稚气,但眼神中充满了对丰收的渴望。

中午时分,太阳高悬,热浪滚滚。没牛的村民们却无法像有牛的人家那样在树荫下享受片刻的清凉。他们匆匆咬几口干粮,喝几口水,就又投入到紧张的劳作中。

到了傍晚,别家有牛的田地已翻耕大半,而他们的进度却缓慢许多。但他们的目光中没有丝毫的气馁,只有不屈的坚韧。他们深知,只要坚持下去,这片土地终会给予他们回报。

整个杨家村沉浸在春耕的忙碌与希望之中。

曹逸在镇上学堂上学,每日刻苦攻读,一心想着学业有成,为家族争光。而曹帅则跟着祖父专心练武,风吹日晒从不间断。

春耕时节到了,家里的两头牛派上了大用场。父亲和大爷早早地起来,给牛套上犁具,准备去田里耕作。母亲和大娘则跟着去地里平土。

曹帅练武的间隙,也会来到田边,看看父兄们的劳作,为他们递上一壶水,擦一擦汗。虽然他的心思更多在武学上,但也深知农耕对于家庭的重要性。

大姐和二姐在家帮着母亲和大娘操持家务,洗衣做饭、打扫庭院,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小妹虽然年纪小,但也乖巧懂事,跟着姐姐们在一旁帮忙递递东西、跑跑腿。

小弟则跟着父兄们到了田里,他还没有足够的力气干活,就站在田埂上给大家加油鼓劲,偶尔帮忙捡捡遗漏在田边的农具。

到了傍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虽然每个人都很疲惫,但脸上都洋溢着充实和满足的笑容。姐姐们和小妹还会讲一些田间地头的趣事,让大家忘却一天的辛劳。

曹逸在春耕到来之时节,虽然身在镇上学堂,但心里一直牵挂着家里的农田。他想到育秧可以提高产量的法子,便一心想着在休假的那日回家告诉家里。

终于盼到了休沐日,曹逸迫不及待地往家赶。一路上,他满脑子都是如何向家人解释这个新方法。

到家后,他顾不上喝口水、歇歇脚,就直奔田间,找到正在劳作的父亲和大爷。

“父亲,大爷,我有个法子能让咱家粮食产量提高!”曹逸兴奋地喊道。

父亲直起腰,抹了把汗,疑惑地问:“啥法子?”

曹逸喘着气说:“我在书上看到,可以育秧!这样能让秧苗长得更壮,产量也就上去了。”

大爷皱了皱眉:“育秧?这能行?”

曹逸连忙解释道:“真的,父亲,大爷,书上说得很清楚,只要咱们按照步骤来,肯定没问题!”

父亲看着曹逸那坚定又充满期待的眼神,点了点头:“行,那咱就试试!”

曹逸清了清嗓子,开始详细讲述育秧步骤。

“父亲,大爷,首先得选一块肥沃、平坦且向阳的地作为秧田。然后把地细细地翻耕几遍,让土壤变得松软细碎。接着往田里灌满水,把水耙匀,让整个田面保持水平。”曹逸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

“之后,咱们把选好的优质稻种均匀地撒在秧田上。撒的时候要注意密度,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疏。撒完种子,再轻轻地撒上一层薄土,把种子覆盖住。”曹逸的眼神专注而认真。

“这期间,要时刻注意秧田的水分,不能让水干了,也不能积水太多。还要注意观察秧苗的生长情况,及时除草、施肥。等到秧苗长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移栽到大田里了。”曹逸说得头头是道。

父亲和大爷听得入神,不时地点点头。曹逸又强调道:“还有啊,施肥的时候要用腐熟的农家肥,这样既不会伤到秧苗,又能提供充足的养分。”

讲完这些,曹逸满怀期待地看着父亲和大爷:“只要咱们精心照料,这育秧一定能成功,产量肯定能提高不少!”

大爷和父亲皱着眉头,齐声问道:“逸儿,那这具体啥时候开始弄合适?还有那大田那边又该咋处理?”

曹逸思索片刻,认真地回答道:“父亲,大爷,育秧得赶在春分前后就得准备好秧田,播种最好在清明左右。至于大田,在育秧的同时就得翻耕好了,提前施上基肥,让土壤更肥沃。等秧苗长到差不多两叶一心的时候,就可以移栽到大田了。移栽前,大田要再耙平一次,保证水层适中。”

父亲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道:“那移栽的时候,秧苗间距多少合适?”

曹逸忙回道:“父亲,这个得根据咱家田的肥力来定。肥力好的,间距可以稍微大些,肥力差的就密一点。一般来说,大概七八寸左右就行。”

大爷在一旁插话道:“那这施肥浇水啥的,有没有啥特别要注意的?”

曹逸接着说:“大爷,施肥要少量多次,浇水要根据天气和土壤情况来。晴天多浇,雨天少浇,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大爷和父亲满脸不放心,忧心忡忡地问道:“逸儿,这行吗?和咱们原来的法子比起来如何?可别到头来还不如我们以前那样弄啊。”

曹逸看着他们担忧的神情,赶忙安慰道:“父亲,大爷,你们放心。这育秧的法子是经过很多地方实践验证有效的。虽然和咱们以前的方式不太一样,但合理得多。只要咱们认真照做,肯定会比以前的产量高。”

父亲还是有些犹豫,说:“逸儿啊,咱可不敢拿一年的收成冒险。万一这新法子不行,全家可都得饿肚子。”

大爷也附和道:“是啊,咱以前的法子虽说产量一般,但好歹心里有底。这新法子听着是不错,可真操作起来,谁知道会咋样呢。”

曹逸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父亲,大爷,我在学堂里学到了不少新知识,这育秧的法子有道理有依据。咱们不能总是守着老一套,得尝试新东西才有进步。相信我,不会有错的!”

大爷紧皱着眉头,声音里带着浓浓的担忧:“逸儿啊,不是大爷不信你,只是这新法子咱从来没试过,心里实在是没底啊。”

父亲也在一旁连连摇头,说道:“是啊,万一失败了,这一年的辛苦可就白费了。咱全家老小还指着这地里的收成过日子呢。”

曹逸急得满脸通红,大声说道:“父亲,大爷,你们怎么就这么不相信我呢?我也是为了咱家能多收点粮食,过上更好的日子。”

大爷叹了口气,拍了拍曹逸的肩膀:“孩子,不是我们不相信,只是这事儿太大了,容不得半点差错。”

父亲也跟着说道:“逸儿,要不咱还是再想想,或者先小范围试试?”

曹逸看着他们坚决又不安的样子,心中虽然着急,但也知道一时半会儿难以说服他们,只能无奈地说道:“那咱们就先小范围试种,父亲,大爷,这期间你们一定要做好记录,每一个步骤,秧苗的生长情况,还有天气变化对秧苗的影响,都要仔细记下来。”

父亲点了点头,应道:“逸儿,你放心,为父知道怎么做。”

大爷也说道:“对,咱们一定认真记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