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建出来,就没有空着的道理,刘小冬心里的打算可多了。
原本她想把最后一排房子建个两层,结果被祖父刘振以超了规格给否了。
但刘小冬能让自己的计划落空吗?那指定不会。于是,刘家的房子整体都比较大,比较高,最后一排的房子,还是偷偷摸摸地建了个二楼,廊檐拉得较长,从外面看,看不出明显的二层楼。
而且后院的房子刘小冬设计了外两层门窗,中间有一层类似阳台的区域,舍去了前院的那种走廊模式。
这样的阳台一包围,任谁都看不出这是个两层楼房。
建房子的一众人对这种设计啧啧称奇,都说好的很,冬天保暖,夏天隔热。
三月底,白天的天气已经很暖和了,麦子开始疯狂积蓄能量,绿油油地长了起来。刘小冬家房子建成的那天,全村人在一起办了个集体乔迁宴。各家把自家的亲家亲戚都请了过来,于是家家户户都热闹的不像话。
刘小夏的外祖父,两个舅舅,一个大姨都过来了,全家拖家带口地拎着东西上门。
刘小冬这才知道把刘小夏外祖家人认完,年初二刘树送刘小夏和刘小月回他们外祖家拜年的时候,回来偷偷跟王冬麦吐槽,这两个舅舅有点太小心眼了。
房家洼穷是公认的,可是穷归穷,却没有一家人家去占别村的便宜。每年刘小夏回去拜年,他 两个舅舅都明里暗里地说吃自家饭了,舅妈就在一旁附和,说,哎呀,你舅一看两个外甥来了,就让我烧什么什么菜,两个外甥果然爱吃,吃的干干净净。
一开始刘小夏小,听不明白,后来说多了,他就有些吃味,拜年的时候只匆匆去看一眼外祖,也不留下吃饭就回来了。
父母相继去世后,去外祖家后,这话更是变本加厉。
这就导致刘小夏渐渐地就不喜欢去外祖加了。
今年拜年的时候,他带着刘小月把两包点心和一包糖送给外祖后就准备回来,但却被两个舅舅破天荒地留下吃饭。
他们也知道了房家洼人年前赚到钱的事了,所以想从外甥这个嘴里打听打听。
哪知道刘小夏一问三不知,就说自己每天只跟着祖父干活,也不太清楚。
说到最后,两个舅舅脸色都变了,还是外祖喊着赶紧吃饭,这才作罢。
匆匆吃完饭,刘小夏带着小妹刘小月逃似的就回来了,回家就把舅舅问的话给祖父和二叔说了。
要说,赚钱这事能不能瞒住,可以,但在这个时代的农村,不行。
大家一样穷的时候,人都是一样的面容。但你有钱后,肯定会吃的好,穿的好,再住的好。于是就显而易见了。
当然,你要是偷偷有钱,然后彻底离开,那还是可以瞒得住的。
可房家洼人并不打算走,他们已经重新建新房子了。
刘小夏外祖这边来的大人小孩十几个,刘小冬嫌人多烦,就一个人在后院躲清净,还把后往后院来的门锁的铁紧。
她自己不擅长家长里短,尤其这个时候,从大人嘴里问不出话的时候,就有可能逮着小孩子套话。
她可太烦这种了。
十一户的房子全部建好,天也渐渐暖了起来。
她要准备建村私塾了。
也是两进的院子,前院用来上课,后院就留给夫子或家人住。
房家洼房屋建设者们修行了两天,又来盖房子了。
老刘头早已经说好村里有钱了就要建村中心和私塾。
村中心打算建在村子的靠南部分,私塾就在后面,靠近石头山的山脚下,这样环境幽静,适合安心读书。
为了建房子,每家都花去了十几两左右的银子。不过现在的房家洼人拿得出来这个钱,也非常乐意把钱花在建房子上面。
建房的木料砖瓦是提前算好用料统一购买,所以是各家花各家钱,不是平摊。但村私塾和村活动中心就得平摊了。
不过刘小冬算过,平摊到每家头上也就不过二两银子不到。
这对盖房花了五十多两的刘家来说,简直是洒洒水的存在。
私塾和村中心在还在建设中,刘小冬去了一趟县城,两个月前,她托宋若梅给她介绍的夫子,和从北地买的一些菜种粮种现在应该有了消息。
正月,刘家去给杜庭和宋若梅拜年,期间说了准备建村私塾的事,而夫子就让杜庭帮忙找。
夫子不好找,好夫子更难找,刘小冬只能求助杜家。
私塾和村中心建完之后,艳阳的天就变得阴沉,没过两天,就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
一直下了五六天才停。
雨一停,这眼前的地就像睡醒了一样,花草树木都开始冒绿尖。
老刘头把提前泡发芽的水稻倒出来,准备跟儿子和孙子拿出去育苗。
这种旱育法是孙女刘小冬提议的。
往年种水稻都会在四月底谷雨前后直接撒到水田里,水田里的水保持刚淹没水稻种子为好,这样水稻发芽后就继续生长,一直到秋天收割。
今年,刘小冬说提前育苗,使用插秧法,就是提前在清明前几天把泡发芽的水稻育在翻耕整齐施肥得当的地里,浇水后,覆盖芦苇,保持水湿正常。等到水稻在地里扎根,就在上面搭芦苇暖棚,白天掀开让稻秧接受充足阳光,夜晚把芦苇盖起来,保持温度,这样就助长稻秧发育。
等半个月左右,把这些秧苗连土铲下,一块一块地移到整理好的水田里。
这个时候还没有好,需要等到秧苗长到近两尺时,才是插秧的时候。
整个两次育苗的过程大概在一个月左右,正好在端阳节之前插秧。
刘振种了一辈子地,没做过两次育苗的水稻种植法,不过自己孙女说可以试一试,于是就做了起来。
于是双管齐下,这里提前育苗,那里也留了一些直接撒种的水稻,而且撒种的水稻种也提前泡发好了。
村里人自从跟刘家学做柿饼赚到了钱盖了房子之后,就对刘家人的一些做事行为和习惯进行跟随。
于是房家洼子家家户户的水稻都使用了两种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