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梭机故障,滞留古代当农民 > 第89章 近水楼台,千里资源一线牵

房家洼今年一年的生活都着急忙慌的。

盖房子,开荒,建私塾,请夫子;插秧,种豆,种麻,种菜,打井,建作坊。

晚课识字,加工腐乳,腌变蛋;收割,丰收。

这段时间又在蜡烛作坊赶工。

中间还穿插着种小麦,外出买货源。

现在小麦已经冒出浓密的绿芽,腐乳和变蛋生意已经变成了商队自己上门提货。

全房家洼的人,这几天是轻易不出门。

上次砍麻后在水里沤的那些麻,早已经能捞出来剥麻了,但是几个作坊总是有事忙,一一直拖到了现在。

蜡烛作坊目前还剩最后一批存货,石小年盘点后确认还有六千支。

杜贞念和刘礼秋决定这批货跟后续买回来的乌桕子,再做出来的蜡烛一起卖,不过得等到年后了。

刘礼秋带着石小年俩人把蜡烛作坊的账盘算了一下,最后算出,一共卖了九万根蜡烛,过水镇商队来回拿货四次,加上秦红花和秦悦棉两人的几次,蜡烛作坊在短短一个半月之间,营业额超过了三十万文钱。

也就是三百两银子。

这还只是批发价。

县城的蜡烛作坊比房家洼卖货早,规模又大,而且乌桕子货源极其充裕,每天都有别的府城的不同商队来进货批发。

杜贞念给刘小冬透露过,按她的估计,今年她爹能靠蜡烛一个作坊,进项超过两千两银子。

刘小冬内心:啊!这闪闪亮的大银子啊,我可太喜欢了!!!

不过既然是作坊,那就要考虑成本们虽然这个时代,很多作坊或商家的成本几乎不计,因为这些干活的人要么是自家人,要么是签了死契卖给他们的下人。

像杜庭这种,找自个县衙六房的人来当作坊员工,可想而知,工作酬劳就极有可能不按水平发放。

好吧,其实,目前整个大周,还没有完整的工作薪酬体系。

不过杜庭既然在做事之前就把话放了出去,奖励自是不可能少的。

房家洼的作坊也是如此。

不过这里的薪酬体系就相对完善很多。

刘小冬简化了现代企业里的一些冗杂的项目,非常简单粗暴的制定了一个工资标准。

按蜡烛作坊的活计来算,基本都是轻松工种,每个步骤每个人都能独立完成,且不存在做不好的情况,于是就按每人每天做满三个半时辰为标准,一天三十文报酬。

一个月按最低工作日二十一天算,超过二十一天按每天六十文工资。

一个多月下来,蜡烛作坊里的所有妇人每个人都拿到了一两多的工资。

这还没完,由于蜡烛卖得太火爆,按蜡烛出货量和销售量两项统计,每个人又可以各多得三两和四两的奖励。

这一下子就挣了近九两的银钱。

刨除这些固定工人的报酬,村里男人组成的外出采购队和制作蜡烛所需要的一切工具,例如铸磨。

还有作坊建设的成本,等等。

把这些成本减去之后,三百多两的营业额,最终还得两百一十两银子。

然后按原先契约好的分成,三成给刘家,其余的房家洼各家平分。

不过杜贞念和刘小冬都觉得,这钱不能一下子全部分完,作坊要持续建设,所以这些利润里还留了八十两用来继续开支。

年前,蜡烛作坊可以暂时封存,不过蜡烛虽然不卖了,但作坊不停工。

刘礼夏和赵小狼子开始一人一锅,用来蒸洗羽绒,目前是一个人清洁鸭绒一个人清洁鹅绒。

俩人对处理绒子已经非常熟练了。

村里大部分男人,现在开始捞水里沤的麻来剥麻。

而妇人们,尤其是针线活好的,都被秦容和王冬麦找去学缝羽绒服的两个活动外衣去了。

这个随时可以拆卸清洗的外衣,不需要多好的做工,不像制作羽绒服,要均匀铺开绒子,还要估计到穿上身之后绒子堆积到底部,造成衣服走形。

对于这个,刘小冬自然有方法,羽绒内胆做成小小的纱布包形状,每个布包两寸见方,铺满羽绒后,布包封口,再在两寸见方的布包上四角交叉走线。

这样,羽绒就会被彻底固定,留给绒子活动的空间就非常狭窄。

这些工作,都是陈氏和秦红花找来的专业绣娘们来做的,这群绣娘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自然对羽绒服的制作是一点就通。

甚至还会自己绣出不同的花样。

刘小冬超级满意。

陈氏和秦红花说了,她们找的这群绣娘不光绣工了得,人品更是有保障,对于在房家洼学到的羽绒服制作方法,坚决不会外传。

好吧,其实是杜贞念和刘礼秋提前跟这群绣娘签了一个契书。

对于然后用人,杜贞念自有一套法子,目前,刘礼秋已经得了她八成的功夫。

这群绣娘虽然好奇羽绒服的制作方法,但一看到那么丰厚的报酬,立马心思都在好好做羽绒服身上了。

毕竟在这里做一件羽绒内胆,比在外头做八件成衣,三件棉袄的价格还高。

而且房家洼还管人两顿饭,祖宗啊,这是何等的好事!

且不说,现下普通人家里一天也就两顿饭,来这里做工后,不光能吃到饱饭,还能吃到肉。

还有一个没见过的馒头,说是发面馒头,比她们平常吃到的面饼可好吃一万倍不止。

这群绣娘恨不得这个冬天一直来房家洼做羽绒服。

但是实际情况是,预计腊八之前,羽绒服就会全部做出来。

刘小冬是打算在这之前,就把这批试验品拿出去对口售卖掉,等后续的鸭绒鹅绒陆续到来,再把作坊开起来。

清洗绒毛的作坊目前就跟蜡烛作坊共用。

缝制作坊现在是在村长石大和王冬粮还有陈大郎家的空余厢房里做的。

这羽绒服虽然是季节性的服装,但却可以反季节制作。

她想培养一批自己的绣娘,从纺织到成衣全部囊括其中。

不过这事要和陈氏商量一下,看她能不能把她娘家兄弟挖过来,这样懂行的人才好管理纺织作坊。

而且有了陈家,四宝县的陈家这根线所扯上的所有资源,房家洼应该都能近水楼台!

这对房家洼的纺织事业和羽绒事业,可谓是强有力得添砖加瓦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