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梭机故障,滞留古代当农民 > 第109章 大方谈论,官家确有好本领

这驴车不是别人家的,正是秦悦棉家的。

她带着仆人来房家洼拉货的。

腐乳,变蛋,柿饼,点心这四样。

老四样,但年前这四样在县城都是走俏货。

李卓然让自家小叔将这些东西送给了在外县当主薄的李爹,李爹送人后,面子倍增,全都在问他要买这些东西。

于是上一次秦悦棉从这里拉的货,有七成都被公公婆婆卖出去了。

所以这才没过几天,就又来房家洼拉货了。

今年房家洼的柿饼做得非常多,加上宋若梅在县城和府城又自己做了一些,所以对附近的供应尤其是过水镇的商队供应,是绝对的货源充足。

蜡烛暂停售卖后,腐乳和变蛋也不多了,柿饼就成了销售大户。

不过,秦悦棉需要的腐乳和变蛋倒是还有一些,毕竟她的铺子针对的是县城,购买的人没有商队辐射的人多。

还有五六天,过水镇的商队就会归家,到时候回来等着过年再出去了。

而羽绒服,也会在这个时候大量上市,为此,陈力真和陈力张已经做好的十足的准备。

这一次,四宝县和端阳府将会是羽绒服的绝对销售市场。

秦悦棉也知道自家大舅和娘打算跟房家洼合作一个麻纺织作坊,。

杜贞念陪她去作坊里拿货,秦悦棉说道:“今年县城有县令大人的治理,我们这些商户的日子好过了不少。”

这话说得不假,杜庭一开始就免了入城费和流动小商贩的商业税,年底蜡烛作坊建成后,又减少了一部分商税。

目前整个当河县的商业活动越来越红火,无论商贩还是顾客都在夸杜庭的治理手段好。

免税减税后,当河县的城市环境也被清理了一番,往常那些容易乱摆摊,乱占道的情况已经没有了,人畜污物一类已经绝迹,城里四面八方建了六所新的公共茅坑,还雇佣了老人专门定期清理。

衙门的治安巡检会时不时的检查,只要逮到这些违反公告的人,就罚他们打扫三天茅厕。

这个惩罚可太恐怖了,没有人敢主动犯事。

蜡烛作坊吸引了周边府城县城非常多的商队,这些人的到来,给县城的酒楼,食铺,杂货铺都带来了不少生意。

毕竟是跑商的,每一趟都不会走空,虽然来当河县是批发货物,但每一次来都会带来不少外地的特产。

这里面有很多东西都是当河县不曾有的,还有一些是有但又非常少的,有了这些商队的每一次捎带,当河县的很多小商贩,比如秦悦棉这样的干果铺子,就基本不用出去进货,只需要跟往这里来的商队说一声,下一次想要的货必定就会有商队自动送到铺子门口。

秦悦棉这段时间操心的少了,但钱却赚得多了,这事说出去,她自己都有点不信。

当河县的商贩们私下对比过,这赚到的钱大概都是因为县令大人的政策和他开办的作坊的缘故。

而且,县令大人透露了,明年,这个作坊会扩大,到时候就会招正式的工人,衙门的人要回归自己的本职工作了。

这话一说的时候,不想退出的还是衙门这帮干活的。

原因就只有一个,退了作坊就没工钱拿了啊。

在六房当小吏拿的银钱哪里有在蜡烛作坊里挣得多啊。

而且作坊里的活又好做又轻松,还不用风吹日晒,别提有多舒服惬意了。

但县令大人显然不会答应,他这当河县的县衙还需要人运作呢,哪能就这么天天窝在作坊里躲清闲呢?

本末倒置了属于是。

不过,杜庭也说了,只要作坊一直在,衙门的所有人年节都会有银钱奖金的。

不来虚的,直接发钱。

这个奖励可谓深得人心,直中命门。

当河县从里到外一整个大变样,最受益的就是县城里的商贩们。

现在大家出门打招呼的笑声都多了一些,码头来往的货船客商们比往年多了四五倍还多。

这样的好事,隔壁的几个县令也都眼热,与杜庭的信件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了,于是杜庭在问他们要耕牛,要农具,要牲畜,要家禽的时候,才会相当容易。

想当初,当河县是梁阳府下所有县里最下等的县,人口少,农田少,粮食少,特产少,结果一年时间不到,就带动了周边所有县城的土特产流动不说,还开荒出来超过原有农田数的一倍半。

梁阳府代知府夸杜庭能干会干实干,但杜庭知道,主要还是老百姓们勤劳,加上大家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地,所以开荒起来极度拼命。

他告诉自己,这开荒是他照着房家洼的经验抛出去的承诺,所以就一定要让这些地留在开荒农户们的手里。

主薄为了这个事情,忙得眼睛都要快熬干了,终于把今年各村农户开荒出来的地登记好了。

就等着明年在这些地上种粮食呢。

杜贞念听秦悦棉聊到她爹,是那种真情实意地夸赞,也与有荣焉。

这都是她爹的政绩啊,是他爹想要平步青云的台阶,是她们家飞黄腾达的旗帜。

也有可能是她未来的仰仗和底气。

秦悦棉拿好需要的货,又在刘家说了一会话,刘小冬跟杜冬云在烤烧饼,她又吃了两块蘸了豆酱的烧饼。

到下午才回家。

宋若梅观察了几天绣娘们赶制羽绒服的场景,越发佩服刘小冬的天赋了。

她这个义女是真的不一样啊。

也非常庆幸自己早早就认她做义女,捡了一个天大的便宜女儿。

刘小冬烤烧饼的时候,宋若梅想把这个方子卖到县城或府城去,刘小冬想都不想就答应了。

于是刘礼秋写了好几种烤,贴,蒸等面食的做法,让宋若梅带回去先在酒楼和食铺里试做售卖一番后,再对外教授。

这种教授,一般都会以官府的名培育为主,旨在增加农户们的收入为主,基本不收方子费用。

当然,要是有大户人家或大型酒楼来学,他们也会酌情考虑收费教学,但也要约法三章,不可以独家垄断,拦了小商贩们的活路。

等到京中下发往各地老面酵子到各家手中,整个大周老百姓就都能吃到最完美的发面类食物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