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梭机故障,滞留古代当农民 > 第111章 合理安排,人人手中有活计

一说到个子,刘小冬又犯愁了,这房家洼吧,全村成年人都找不出一个超过一米五的大个子,她很为自己将来的身高担忧。

更忧愁的是村里的男孩子们。

一个个都只有一米七的个子,这可怎么办啊。

不过光忧愁也没办法,她只能从饮食结构上带头做示范。

从去年一开始来到这里为了自己吃饱吃好,到现在天天跟村里一起上学的同学们洗脑要长高就多吃饭多吃肉多吃蛋。

好在房家洼目前家家都有些银钱,在吃上一直向刘家看齐,今年后半年,村里各家的伙食质量翻了一倍还多。

刘小冬家上半年就开始天天吃白米饭了,村里其他人是在秋收后听到免粮税后才开始吃白米饭的。

现在又跟赵来英学了用老面酵做馒头包子,伙食花样是多了不少。

作坊不停,各家做的柿饼又开卖,今年保守估计,每家都能再攒了几十两银子出来。

然后就更加注重孩子们的吃喝了。

而且县令大人也说,吃的好,不光能长个子,身体也强壮一些。

身体强壮了,那就不容易生病。

这生病,可是全大周人民最头疼的大事。

不如在房家洼,以前要是有人生了病,一靠熬,二靠求祖宗。

熬过去了,活下来了,是祖宗开眼。

熬过去了,活下来了,落下病根,是祖宗保佑。

熬不过去,死了,是祖宗也无能为力。

要说找大夫看病,没钱,看不起,人命一点都不值钱。

所以刘小冬跟一众私塾的同学科普了吃不好饭,身体差导致生病的缘由后,各个学生现在全都开始注重吃喝,并且每天早上到私塾练拳。

这拳还是杜贞念的两个武婢教的,现在村里的小孩子们已经把这个习惯保留了下来。

宋夫子也觉得此法子好,不光可以强身健体,还能在早上开阔思想,清明脑袋,他准备回家后也把这个方法传给族中子弟。

这半年来,房家洼的小孩子们,肉眼可见地长了个子,脸色也开始转为红润白皙居多。

所以头两天一起去挖荠菜的时候才会显然到被别人针对。

眼下过水镇法治文化广场就在距离房家洼南边两里多地的当河河堤下开建,他们村的小孩子以后再也不会被如此针对了。

听说这几天端王儿子要来跟杜贞念相亲,刘小冬看热闹之余还有点小小的紧张。

虽然这事知道的就几个人,但对于“皇家”这个身份的好奇,刘小冬估计比在场的所有人兴趣都要高好几十倍。

她是真的非常好奇皇家人的气质跟长相。

好奇之余,她也在有条不紊地做自己的事情。

烤点心!!!

备年货的事,主要是王冬麦和赵来英在做,婆媳俩这段时间做了不少吃的,腊肉腊肠,腊鹅腊鸭,酥鱼咸鱼。试炸的烫面糖油糕,馓子,哦,不对,做失败成了小麻花。

腌菜也没有放弃,韭菜,蒜头,蕻菜这类常吃的是必须要有的,今年有了作坊的腐乳和变蛋,能吃的菜就多了不少,所以这些腌菜做得比以往少了一些。

王冬麦今天准备再炸一次馓子,同时还准备用之前磨出来的糯米面来做一个包糖糍粑。

刘小冬说,这糯米面可以直接搓圆了煮汤圆,也可以包荠菜肉馅或糖做咸汤圆甜汤圆,也可以滚油炒成外面焦脆的炸圆子。

王冬麦还准备试做一下,用萝卜和面粉加肉做出来的萝卜肉圆。

她一边做这些看起来非常稀奇的吃的,一边在心里吐槽自家女儿上辈子一定是个富家小姐,不然这些吃的,她怎么会记得这么清楚呢。

跟她说的时候,她听得都有点流口水了,这些全是她都没吃过的啊。

刘小冬做了一个五根超大型的蜡烛,原本想在后院搭一个草棚,用这些蜡烛来做一个暖房捂绿豆芽的,但想到端王妃跟她儿子要来,就把这个计划推迟了。

可杜冬云听说以后立马就催促她赶快把暖房搞出来,因为她想看,等她姐杜贞念相亲结束,她也就要回家了,刘小冬再建暖房,她可就看不到了呀。

刘小冬只得宠她,把搁置的暖房提上日程。

说是暖房,其实非常简陋,草棚就搭在烤窑附近,也是为了借烤窑的火力。

原本她想用一间厢房来做暖房的,但考虑到白天的暖房有可能需要太阳晒,就准备搭一个简易的草棚子。

草棚三面固定,一面活动的当做进出的门,同时留有小窗,棚顶也是活动的,盖在上面的草垫子可以随时掀开盖上。

四周和中间用来点蜡烛。

没错,就是那几个超大蜡烛。

反正暖棚不大,也就五六步见方,一人高而已,况且她也只准备捂点豆芽出来,最主要还是练手而已。

这里的冬天,蔬菜种类太少了,刘小冬天天吃白菜,和葱炒鸡蛋都吃腻了,腌菜就米饭又不好吃,太咸了,她不得不自己想办法种点蔬菜出来。

最简单的就是豆芽了。

反正现在她家豆类都非常多,平时做红豆绿豆酥就备了不少豆子,绿豆芽是最方便的了。

泡好绿豆,准备好纱布和竹筐,点上蜡烛,把草棚的门一关,这豆芽就捂上了。

杜冬云有点不敢置信,就这么简单吗?

刘小冬也有点不太确定,她也不知道捂豆芽是不是这么个步骤,但是催芽需要泡水,保持绿豆湿度并保持棚内温度,绿豆芽肯定能长出来。

至于长得多好,这就要看造化了。

没有温度计,她没法确定温度,只能凭感觉和运气了。

一下子捂了三筐豆芽,就算失败了,这点豆子也不算可惜,还能给牛和驴子们开小灶。

要是成功了,那她这一整个冬天就会时不时捂一点豆芽来改善伙食。

等到开年,就把这手艺传出去,让宋若梅教给宋家酒楼的大厨。

豆芽捂上了,糕点做起来了,柿饼每天都在卖,秦红花也来拉了一车回去。

刘小冬看天气好,准备在村里晃荡一下,顺便看看她哥刘礼夏招的这群同学切割组。

现在房家洼用纸量需求比较大,蜡烛用去一大半,柿饼再一上,上回做的纸直接见底了。

这些都是差一些的芦苇纸,构树皮做的纸质量太好,没舍得用。

这两天,刘礼夏不用处理羽绒,就带着赵小狼加班加点地做芦苇纸。

但是之前几个月提前准备的备料都用完了,现在要再准备,刘礼夏就找了放假在家的同学帮他割芦苇,切芦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