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梭机故障,滞留古代当农民 > 第4章 徐氏

穿梭机故障,滞留古代当农民 第4章 徐氏

作者:一只九加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8 20:41:39 来源:小说旗

房家洼子地少的原因也在这里,因为湿滩地太多了,而且都是长满芦苇芦竹和其他草的地。

整个房家洼子的人家,靠着背后的石头山零星分布在大当河的下游。

山的名字就叫石头山,因为不能种粮食就被房家洼子的人喊做石头山。

大当河从石头山的最西边过来,一路蜿蜒着流到房家洼子,所以整个西边也就是大当河的上游全都是芦苇荡。

嗯,具体有多远,其实房家洼子村的人都没有亲眼看过,只能跟石头山的身躯大估摸着,可能有个一百多亩地吧。

石头山的后面也是连绵的山,没有人住,所以,这块湿滩地就这么一直处于这种原始状态。

房家洼子的东边和南边才是人们生活的地方,往东去是其他村子,往南三十多里路就是当河县城。

当河县,因大当河而得名。大当河在当河县汇入主流西大河,所以当河县有渡口。

越靠近南边当河县,地越多,人口也越多,房家洼子是当河县的最北地,也是最穷的地。

毕竟是安置村,有点门路的都往县城和其他村子里去了,留在房家洼的基本都是没有门路的。

而这一大块的湿滩地,显然,属于从未开发的地方,也是一眼望去就不好开荒的地区。

刘小冬有点难受,这里的生产条件太落后了,她想要的一些大型工具都没有。

虽然她早已放弃了诸如挖掘机之类的大型器械,但最基本的铁具,农用工具和生产工具都不齐全。

据他观察,她家只有一把铁锹,犁田耙地的犁子还是个木头的。

家里有两把用了十几年的镰刀,菜刀一把,铁锅一个。

这就是仅有的铁具。

好吧,忘了还有一把剪刀和几根针,这是王冬麦做针线活的必备品。

刘小冬觉得,房家洼子穷,除了地少之外,很可能还有两个原因,

一是其他村子的孤立打压,

二是本村人的胆小守成。

当河县可是有渡口的,在这个时代,有渡口就有漕运,应该不会太穷吧。

可这些也都是她的猜测,具体原因为何,刘小冬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她只能等着一点一点地打开这个豁口。

王冬麦的母亲也就是刘小冬的外祖母今天来她家了。

离老远,刘小秋就认出来了外祖母。

“娘,外祖祖来了。”刘小秋的语气有点激动。

王冬麦眯了眯眼,朝自家篱笆园内看去,果然看到门口坐着两个人。

刘小冬来这里二十多天,已经是第四次看着这位外祖母了。

每次来,都会带着十个左右的鸡蛋,说是给刘小冬补脑子的。

这次估计又是送鸡蛋来给她这个外孙女的。

“娘,你过来怎么不跟我说一声。”王冬麦走进篱笆院子,将一麻袋的芦苇花倒出来。

“外祖祖,”

“外祖祖。”

刘小秋刘小冬姐妹俩异口同声地叫人。

王母徐氏忙不迭“哎哎”两声,回应两个大孙女,对女儿王冬麦说:“几步路就过来了,有什么说头,况且我知道这几天你们都忙,还是不说的好,耽误你们事。”

徐氏和赵来英一对亲家坐在门口。

“我来这里跟来英姐一样说话。”徐氏说道。

徐氏是个爽朗的人,嗓门大,人瘦,但精神头十足,跟赵来英这个亲家完全不一样。

赵来英:“徐姐又送了十个鸡蛋过来。”

这句话显然是对儿媳妇王冬麦说的。

“娘,上回都说不要送了,冬丫头已经好了,再说,家里弟妹还怀着孕,这鸡蛋你得留着给你儿媳妇安胎用。”王冬麦就知道她娘过来肯定是送个小东小西的。

“家里还留着有呢,我能送来,也又你弟妹的意思,这鸡蛋是给冬丫头吃的,你别讲话。”说完,徐氏招手让刘小冬过去。

“来,冬丫,过来让外祖看看。”

刘小冬几步小跑嘴上甜甜地喊着“外祖祖”,一头砸进了徐氏的怀抱。

砸得徐氏咯咯直笑,说道:“冬丫头是个讨人欢喜的。”

“你弟妹月份大了,家里家外都仔细的很,所以就让我把这几个鸡蛋拿过来了。”徐氏抱着刘小冬对王冬麦说。

“她也是个憨的,就算自己不吃,肚子里的也要吃点吧,家里本来就没得吃,抠点鸡蛋还送过来,唉。”王冬麦叹息。

“家里还有,两只鸡都肯生,一天一个,天天吃也吃不完。这是这几天攒下来的。”徐氏忙解释。

王冬麦没再继续说,怕话说狠了自己娘下面子,又在自家婆婆面前这么强势,怕婆婆多心,只得忍下。

“我也不白给你鸡蛋的,刚才已经问来英姐讨了一份腌蒜。”徐氏说道。

赵来英会腌各种菜,吃起来不会太咸又爽口,徐氏儿媳妇怀孕嘴里没味,就有点好这口,所以每次送鸡蛋过来都会让自己婆婆从姑姐家讨点腌菜。

在农村,家家都会腌菜,但手艺各不同,甚至有的还会腌臭掉。

赵来英向来对腌菜这一手上颇有几分自己的本事,家里的雪菜、蒜头、韭菜、野葱,腌得是各有各的味道。

村里人吃过了没有说不好的。

“娘,家里腌菜还多吗?”王冬麦问赵来英。她想起来昨天晚上婆婆刚跟她说过这几天要腌韭菜,让她有时间买点盐。

“够两家吃的,能接得上。”赵来英搓着麻线,手上不停。

她每年腌菜的时候,基本都会多腌,就是预备着给徐氏这个亲家的。

在农村,缺菜的季节里,一碗腌菜不比一碗肉的含量低。

王冬麦没再说话,跟刘小秋翻着芦花。

徐氏跟刘小冬说了一会话,就端着一碗腌蒜回家了。

两家相隔不过两百米,见天的串门,况且家里还有个怀孕的儿媳,王冬麦就没留她娘在家吃饭。

中午一大家子喝了米汤,上头浇了一圈蛋花。

这是王冬麦自作主张的决定。

不过反正家里的饭都是她在做,做什么,怎么做,没人敢讲话。

王冬麦的性格有点像她娘徐氏,人爽朗,干脆,但比徐氏要恩怨分明一些。徐氏是个纯善的人。

喝了米汤,家里人便自顾自忙碌起来,刘小冬就在盘算着如何赚点钱。

想靠种田赚钱是万万不可能的,产量就不说了,就说每年交上去的粮税,那就直接把人给打骨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