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冷了,房家洼的男人们把在水里沤得所有麻剥了之后,全部洗好晾晒起来,剥下来的麻杆子就留在大当河的河堤上摊开晾晒。
等晒干后做烧火的柴禾,这种麻杆可是上好的柴禾啊,易燃火力还足。
房家洼人在进村的那条路上搭上许多木头架子,用来晒麻。
麻终于被搞定了,接下来就是搭建牛棚。
之前买的两头牛,四头驴,一直都在临时搭建的茅草屋里过夜,因为那会子大家都太忙了,没时间照顾这几个小可爱们,平常就让赵小狼主要负责喂食喂水,后来连赵小狼都跟着村里人一起做事,这喂牛喂驴的事就交给了村里的两个老头子。
现在村里人一忙定,第一时间就是给它们盖棚子。
棚子就盖在今年种麻的地里,这块地是去年底今年初开荒出来的,种了一年地,夏天到目前为止,开荒地又在此基础上往南扩了十几丈远。
恰好这块地最靠近作坊,又靠近进村的那条大路,所以全村人商量之后就定在这里。
这棚子打算长期住,并且以后还会陆续添加牛,驴,羊等一系列牲畜。
刘礼夏这段时间都在带着赵小狼清洁鸭绒鹅绒,建棚子的事就交给了陈二郎负责。
反正盖房需要的木头,砖头石灰等,直接就能叫人送来,连工人也是一句话的事。
毕竟是给房家洼做事,不计较活,还拿钱爽快,大家都干出经验来了。
牛棚盖的是半敞口的草房子,里面是牛和驴睡觉的地方,外头敞开的是平时清扫牛粪的地方。
以后照顾牛的活就交给了之前照顾它们的两个老头子,每人每月会有报酬。
现在冬天,棚内的睡觉区域,地上要铺上干芦苇,每天检查一次,若是有牛屎牛尿之类,这草就会清扫走,再换新的草。
又趁事在牛棚前面打了一口水井,赶不上村里的深水井,只有两丈不到,不过这里地处洼地,常年不缺水,这一口井里的水,完全够它们几个喝和清洁棚子用了。
盖棚子比盖房子快多了,没两天,棚子盖好,当天晚上,两头牛,六头大小驴就全部住了进去,每人一间小房子,房子里铺满干草,还有一木盆的水和一木盆斩碎的拌草料。
因为每天都会磨豆腐做豆腐,剩下来的一些豆渣,基本都拌在了它们的饲料里。
所以房家洼不光是人吃的好,连牲口吃的都好一些。
吃的好的刘小冬,这两天没事在鼓捣新点心呢。
自上回做白糖失败后,她就用红糖做了不少焦糖类的点心。
尤其是焦糖核桃酥,家里人吃了都觉得不错。
还有焦糖烤鸭,这个除了火候太大把鸭皮烤苦了之外,一点毛病都没有。
上回那些鸭子和鹅,刘小冬试做了好几种吃法,最终定下来卤鸭和盐水鹅,其余的全部写下来送给了宋若梅,让她给府城的宋家酒楼尝试做一下,看能不能开发一些新品吃食出来。
这几天,因为羽绒作坊的筹备,陈氏和秦红花隔几天就会杀好几只鸭子和鹅送过来,一起送来的还有绒子。
刘小冬就拿这些新鲜的鸭子和鹅再次试验了几种吃法。
村里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挂满了腊肉腊肠腊鸭腊鹅和削了皮的柿子。
第一批柿子已经快要捂出白霜,不要几天就能上市了,目前晒着的柿子,不要几天也能继续捂了。
后面再做一批,留着到年后卖柿饼,剩下的柿子就留着红着吃。
今年房家洼做到柿饼是去年的三倍多,倒不是山上的柿子长得多,而是他们和商队出去买得多。
附近的村镇农户和有田庄的地主们,今年因为卖柿子,卖乌桕子,很是得了一笔外财,从上到下都高兴不已,这段时间,也是拿着这些钱来买买买。
房家洼出去的腐乳,变蛋,蜡烛,不光是紧俏货,就连平常买不起的点心,现在也开始频繁购买了。
尤其是那些里正啊,小地主们,以及富户们。
所以,县城里秦悦棉的干果铺,过水镇的陈氏干果铺,秦红花的杂货铺子,因为这几样货,也大赚了一笔。
不过腐乳和变蛋的大头利润在商队那里,毕竟商队每一次进货,都是二十坛子起步。
倒是点心,只供应她们几家的干果铺子。
现在刘小冬只有一个烤窑,她教会了王冬麦和秦容两个人,趁着她上课的间隙,让她娘跟她舅妈来做点心,这段时间,就是靠着她俩的手艺,供应了秦悦棉陈氏和秦红花的铺子呢。
糕点生意火爆,是在刘小冬的预料之中的,她在考虑,明年要不要把这手艺教给秦悦棉。
要不然就是在村里选几个大点的姑娘来当点心娘子,以后专门来做这类面点。
毕竟有了成熟的老面酵在,她还想做更多的面点和甜点。
到时候,再开一个房家洼品牌的点心作坊,也不是不可以。
她把这个想法跟杜冬云商量了一下,毕竟,杜冬云明年是要在府城开点心铺子的,就是靠着刘小冬的这个手艺呢。
杜冬云想了半天,觉得这个方法可以,毕竟,她没打算在县城开点心铺子的想法,而刘小冬一看就是不想抛头露面的,房家洼众人在村里就有忙不完的事,也分不开身去开铺子。
只能把这方子卖给秦悦棉,或者秦红花了。
杜贞念知道后,没同意直接卖方子,而是让刘小冬自己招几个点心娘子培养出来,让她们在房家洼做点心,秦悦棉陈氏和秦红花自己来提货,到时候继续和三家分成。
这样既能保证自己做出来的点心的品质,又能时时上新品,还能跟三家长期保持良好联系,最主要是方子攥在自己手里可以长期做下去。
杜贞念的这一建议,跟刘小冬想的自己培养点心娘子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她跟杜冬云就定下了这个决定。
至于找人学做点心,这事要推迟到明年了。
眼下年前大家都挺忙的。
而且私塾里的学生,也要迎来第一年的年末考,刘小冬虽然不在乎自己的成绩,但也不想自己垫底,于是忙着做吃的时候,也不忘温习课业,手上的字也没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