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快穿:那个男人的百变人生 > 第396章 我在80年代“吃软饭”(13)

半日相安无事,晚上回到宿舍生好炉子,贺子锋坐在桌前给梁三雅写信。很长一段时间,习惯了手机、电话,此时拿起笔贺子锋倒是生出一种言不尽意的感觉。

这日,自行车清脆的铃声在门口不断的响,屋里正做活的梁三雅匆匆忙忙的放下手里的东西冲了出去。

“梁家丫头有你的信,临县来的。”天已渐冷,老邮差携风霜一路骑行而来,到村里时已经须发皆白。

“臧叔进屋喝口热水吧。”梁三雅接过厚厚的信,话音里都透着轻快。

“不了,不了。”臧群摆手拒绝,脸上却带上笑意。他就喜欢看人们收到信时的喜悦,这让他觉得哪怕是冰天雪地也不再寒冷。

“那我不留您了,臧叔您慢着点。”梁三雅知道他们时间紧也不再耽搁。

送走了臧群,梁三雅拿着信喜滋滋的回了屋,信纸展开贺子锋苍劲有力的字便映入眼帘。

“媳妇,见字如面。离家已有月余,现在我已经在临县政府任职,起居生活业也都安排妥当,你勿念!刚刚来此,接手的多是琐碎工作,也并没有太难的事,更没有人刻意刁难,你勿忧!来之前老师也为我打点过,我在这儿有他的旧友时时照拂指点,如今一切都好,你勿挂……”

贺子锋的信很厚,说的都是一些轻松的小事,字里行间都在宽梁三雅的心。可是放下信,梁三雅却愈发的担忧和思念远在临县的贺子锋,看着一旁放了假在家里整日傻玩的女儿,想去临县看丈夫的想法不断强烈起来。

……

三天过了的时候,贺子锋带着准备好的资料去给陶易复命。

“恩,思路不错。”陶易翻看着贺子锋的交上来的建议点头道。

“你的想法可以说跟蓝县长制定的方针不谋而合。”陶易肯定的说,可紧接着就话锋一转,“但是目前我们县的状况你应该也有所了解,光经费这一项就够县委挠头的。蓝县长不知道往市里跑了多少次,拨下来的那点钱依旧是杯水车薪。”

“要想富,先修路。”这话没错,但对于一个全省倒第一的贫困县来说,这修路的钱就是第一个拦路虎。

“主任,我这两天也去县城的市场逛了逛。咱们县虽然人多地少,但是这山上的自然资源却是不少,只是咱们这儿交通不便,大好的资源派不上用场。”贺子锋说。

临县多山,野生的果子、山楂还有各种野生的菌子不胜枚举,这些东西只要出了大山,经过深加工价格绝对翻上十倍不止,而现在普通百姓们拿来果腹都觉得吃不饱,毕竟这玩意不是粮食。

“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陶易无奈的说。

“可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上级拨款遥遥无期,本地财政年年赤字。”十余年来,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整体滞后,如今的烂摊子从上到下谁不挠头。

“主任,我听说咱们临县也有几个厂?”贺子锋故意问,他当然知道这些厂现在都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有的甚至已经关停。

果然,说起这个陶易就更头疼了,他来这半年光是接待这些厂员工的信访就不知道有多少次了。收入寥寥无几,支出一堆,厂子能活下去才怪,更别说让他们为财政做贡献了,他们不想法从财政抠钱都烧高香了。

“我记得毕业之前省城正在搞各大工厂的整合,主任,咱们不如借鉴一下。”贺子锋提议。

“整合?怎么整合?”陶易摇头。

人家整合那是几个厂子合到一起,效益好的带一带效益差的,这样大家都不至于饿死,而临县的这几个厂,全合到一起都不能自给自足。

“主任我就举一个简单点的例子。”贺子锋站到桌前顺手抽出一张纸,给陶易算了一笔账。

“就拿咱们县的这个糖厂为例,按照下面报上来的数据,当前这个糖厂是处于亏损的状态,不少员工现在每月只能发一半的工资,勉强糊口。”

“但是我问过咱们财政那边的同志,这个厂的产量其实不算低了,每个季度的产值能够达到600万。”

陶易看着这个数字也是唬了一跳,“有这么多?”

这么长时间以来陶易听的最多的就是企业的亏损,各厂的厂长过来哭穷,当然也看过他们的账,一笔笔的扣下去确实是收入大于支出,为此他确实没注意过厂里的产值。

“当然。”贺子锋肯定道。

“一季度600万还亏?”陶易皱了皱眉毛,下意识的就想到之前被查的那群人,这是都被贪了?

贺子锋一看就知道他想多了。

“我的主任您接着听我说啊。”贺子锋赶紧打断他的胡思乱想。

“其实不管是从产值还是原料成本看,厂子都不能亏损成这样。”贺子锋随即在纸上列出了一个数字,是原料成本。

“那是人工?”陶易糊涂了,工人待遇好也没好成这样吧。

“是人工也不是人工。”贺子锋说。

“这话怎么说?”陶易道。

“你有解决办法?”门外插进来一个声音。

二人看去,正是推门进来的蓝桂庭,这人淡定自若的走进来,丝毫没有偷听的自觉。

“接着说,多出来这些吃饭的嘴,你打算怎么处理?”见贺子锋不说话,蓝桂庭催促道。

贺子锋看着蓝桂庭面无表情的脸,轻咳一声把目光转到纸上继续刚才的话题,“根据我翻看历年的员工资料,我发现这几年在工人工资和企业福利上的支出基本上在呈几何式增长。”

“父母未到退休年龄提前退休,安排子女接班的事屡见不鲜。虽然我们对退休后的工资待遇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是不可否认,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用工成本。”贺子锋说。

“用工成本。”蓝桂庭重复了一下这几个字,虽然新鲜但是很好理解。

贺子锋顿了顿,还是真是说顺嘴了,要知道计划经济是没有用工成本这一说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