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驻村第一书记林小满 > 第37章 “咱祖祖辈辈都是靠经验种地,这高科技咱能学会吗?”

第三十七回 智启农途破万难,携手并进谱新篇

在传统农业文化与现代科技成功交融,为农产品铸就独特竞争力之后,林小满和苏雨桐站在农业发展的全新十字路口,凭借着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清晰地意识到智慧农业技术已然成为推动农业突破发展瓶颈、迈向更高峰的核心驱动力。

林小满坐在被各类文件层层堆砌的办公桌前,灯光昏黄,映照着他专注的面庞。手中那份最新的农业发展报告,每一页都承载着智慧农业在各地创造的显着成果,一个个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资源利用的鲜活案例,深深吸引着他,也让他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此刻,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全县各个乡村的农田景象,思索着如何将这些先进技术引入本地,让农业生产迎来质的飞跃。

与此同时,苏雨桐身处青山村的广袤田间,目光追随着辛勤劳作的村民身影,烈日高悬,汗水从村民们的额头不断滑落,浸湿了衣衫。

这幅场景让苏雨桐心中五味杂陈,她深切地盼望着能借助科技的强大力量,让村民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同时大幅提升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

夜幕如墨,缓缓落下,林小满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

一推开门,熟悉的饭菜香扑鼻而来,苏雨桐早已准备好了温馨的晚餐。林雨晴像一只欢快的小鹿,蹦蹦跳跳地扑到爸爸怀里,亲昵地撒着娇。一家人围坐在暖色调灯光笼罩的餐桌旁,尽管温馨的氛围弥漫在四周,但林小满和苏雨桐的脸上,那若有所思的神情依旧清晰可见。

“小满,我今天在村里想了很久,”苏雨桐率先打破平静,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咱们要是能引入智慧农业技术,村民们就不用这么辛苦了,而且产量和质量肯定还能再上一个台阶。”说着,她轻轻放下手中的筷子,目光专注地看向林小满。

林小满微微颔首,放下碗筷,认真回应道:“我也在琢磨这个事儿,雨桐。智慧农业可不单单是提升生产效率,还能巧妙解决农产品销售和市场对接的难题。不过,要引入这套系统,前路肯定布满荆棘。”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仿佛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

两人经过一番深入探讨,一致决定先对智慧农业系统展开全面且深入的了解。

次日清晨,阳光刚刚洒进窗户,林小满便迅速行动起来,四处拨打电话,联系智慧农业领域的权威专家以及行业内知名企业。他言辞恳切,诚挚邀请他们前来县里,进行深入的交流与详细的方案演示。

与此同时,苏雨桐在村里组织村民召开座谈会,宽敞的会议室里坐满了村民,大家脸上带着好奇与疑惑。

苏雨桐站在台上,耐心地向大家介绍智慧农业的概念和优势,她的声音清晰而有力:“乡亲们,现在有一种新的技术,叫智慧农业。通过传感器、无人机这些高科技,咱们不用天天往地里跑,就能精准掌握庄稼的情况,浇水、施肥都能更科学、更精准。”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村民皱着眉头,满脸担忧地问道:“苏支书,这能行吗?咱祖祖辈辈都是靠经验种地,这高科技咱能学会吗?”

苏雨桐脸上绽放出温暖的笑容,温和地说:“大爷,您放心。到时候会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手把手教咱们,肯定能学会。而且学会了这个,以后种地就轻松多了,收入也能更高,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林小满这边,在与多家智慧农业企业进行多轮深入沟通后,终于邀请到一家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企业来县里进行实地考察,共同商讨制定专属的智慧农业系统引入方案。

考察当天,林小满早早来到约定地点等候,见到企业负责人陈总后,他热情地迎上去,诚恳地说道:“陈总,我们县的农业基础扎实,村民们对发展的渴望也十分强烈,真心希望贵公司能为我们量身打造一套实用、高效的智慧农业系统。”

陈总微笑着点头回应:“林局长,我们一定会派出专业团队进行全面调研,结合贵县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最贴合需求的方案。不过,林局长,引入智慧农业系统,前期的资金投入会比较大,后期的维护和技术更新也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这方面还得提前做好规划。”

林小满深知资金问题是横亘在面前的一座大山,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之意,迅速开始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专项扶持资金。

他多次前往上级单位,详细汇报县里的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引入智慧农业系统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争取政策支持。

同时,他还马不停蹄地发动本地企业进行投资,一家一家地拜访,耐心讲解智慧农业带来的长远效益,寻求合作机会。

在全力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林小满和苏雨桐也深知技术培训和人才储备的重要性,开始提前布局。他们与当地的职业院校展开紧密合作,共同开设智慧农业技术培训班。

林小满亲自前往职业院校,与王校长协商合作事宜:“王校长,希望贵校能为我们培养一批懂智慧农业技术的专业人才,这对我们县的农业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王校长爽快地答应:“林局长放心,我们一定会安排学校最专业的师资力量,精心制定针对性强的课程,为乡村振兴培养出一批批实用型人才。”

然而,现实总是充满挑战,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在智慧农业系统引入的关键阶段,技术适配难题接踵而至。

由于县里的农业种植品种丰富多样,地形复杂多变,部分智慧农业设备在实际应用中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在一片果园里,安装的传感器无法准确识别不同果树的营养需求;在山区的农田,无人机受地形影响,飞行稳定性和数据采集精度大打折扣。而且,在与市场对接的过程中,农产品的标准化问题也成为了阻碍销售的拦路虎。不同农户种植的同一种农产品,在大小、品质上存在差异,难以满足市场统一的标准要求。

面对这些棘手的新挑战,林小满和苏雨桐没有丝毫畏惧与退缩。他们迅速再次召集专家、企业代表和相关部门人员,紧急召开商讨会议。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林小满神情严肃,目光坚定地说道:“各位,目前遇到的技术适配和农产品标准化问题,直接关系到智慧农业系统能否成功落地,以及农产品能否顺利打开市场。我们必须齐心协力、集思广益,尽快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专家们经过几天几夜的深入研究和激烈讨论,提出了对智慧农业系统进行定制化改造的方案。针对不同的种植品种和地形条件,精准调整设备参数和技术应用。在果园里,采用多光谱传感器,结合大数据分析,实现对不同果树营养状况的精确监测;在山区,利用卫星定位和地形匹配技术,优化无人机的飞行路径和数据采集方式。对于农产品标准化问题,制定了详细、严格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检测体系。从种子选择、种植过程到收获储存,每个环节都明确规范,确保农产品符合市场需求。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不懈努力,智慧农业系统终于在青山村和其他试点乡村成功落地。走进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只见传感器整齐地分布在田间,实时监测土壤湿度、肥力和气象数据,将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输到控制中心;无人机在空中有序飞行,进行病虫害监测和农药喷洒,动作精准流畅。通过智慧农业平台,农产品实现了与市场的高效、精准对接,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订单源源不断地涌入。

在一个阳光明媚、微风轻拂的日子里,林小满和苏雨桐携手来到青山村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眼前,智能化设备有序运转,发出轻微的嗡嗡声;村民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设备,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看着这一幕,林小满和苏雨桐的心中满是成就感。

“小满,我们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苏雨桐靠在林小满的肩头,感慨万千,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林小满轻轻搂住她,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是啊,雨桐。未来的农业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我们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就一定能让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乡村振兴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在智慧农业的有力助推下,林小满和苏雨桐将继续勇立潮头,引领乡村振兴的澎湃浪潮,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坚定而自信地奋勇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