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驻村第一书记林小满 > 第17章 “小满,咱们一定要想办法把村里的文化传承下去。”

第十七回 产业拓展促繁荣,文化传承润乡风

青山村小学在林小满和苏雨桐的不懈努力下,已然旧貌换新颜。曾经斑驳的墙壁被粉刷得洁白如新,陈旧的课桌椅也已被崭新的桌椅所替代,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更是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孩子们每天都能在这明亮且温馨的教室里,尽情地汲取知识的养分,那朗朗的读书声,如同美妙的乐章,在村庄的上空悠悠回荡,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蓬勃朝气。

而此刻,青山村的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工作,也在林小满和苏雨桐的精心谋划下,被郑重地提上了至关重要的日程。

清晨,柔和的阳光透过窗户,肆意地洒落在村委会办公室的会议桌上。林小满和苏雨桐正与村里一众产业带头人围坐在一起,热烈地商讨着生态茶园的未来发展方向。

“咱们的茶叶这几年在市场上的销量还算不错,可如今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得开拓思路,拓展新的产业。”林小满的目光紧紧盯着手中那份详实的市场调研报告,神情专注而坚定,话语中满是对产业发展的担忧与期待。

苏雨桐用力地点点头,对林小满的观点表示由衷的赞同,紧接着有条不紊地阐述起自己的想法:“小满,我深思熟虑后觉得,我们可以充分围绕茶叶做文章,开发一系列周边产品,像茶枕、茶皂这类,在市场上还是有一定需求空间的。除此之外,我们还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茶园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完全可以借此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如此一来,游客来到咱们这儿,不仅能够亲身参与采茶制茶的乐趣,深度体验茶文化的魅力,还能惬意地住下来,沉浸式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众人听后,顿时你一言我一语地热烈讨论起来。茶叶加工厂的李厂长率先打破讨论的节奏,他微微皱着眉头,一脸认真地说道:“开发周边产品,技术层面我们可以聘请专业的专家来进行指导,问题不大。但目前最关键的,还是资金的筹备和销售渠道的拓展,这两大难题不解决,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

林小满闻言,陷入了短暂的沉思。片刻后,他抬起头,眼神中透露出自信与决心,沉稳地说道:“资金这一块,大家不必过于担忧。一方面,我会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全力争取产业扶持资金;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发动村民,以入股的形式筹集一部分资金,让大家都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至于销售渠道,就交给我来想办法。我会尽快联系一些知名的电商平台和大型超市,向他们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咱们青山村茶叶及周边产品的独特优势和品质保障,努力拓宽销路。”

会议结束后,林小满和苏雨桐片刻都不敢耽搁,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中。

林小满每日四处奔波,不辞辛劳地穿梭于各个政府部门之间,为申请产业扶持资金而努力周旋。他详细地向工作人员阐述青山村产业发展的规划与前景,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同时,他还积极主动地联系电商平台和超市的采购负责人,通过电话、邮件以及面对面交流等多种方式,热情洋溢地向他们介绍青山村的茶叶及周边产品,耐心解答对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苏雨桐则带领着村民们紧锣密鼓地进行民宿的规划与改造工作。她特意邀请了专业的设计师,为每一户民宿量身定制设计方案。

在设计过程中,她反复与设计师沟通,力求在保留乡村原汁原味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满足游客对于舒适和便捷的需求。她穿梭在各个民宿改造现场,仔细检查每一个施工细节,及时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改造工程能够顺利推进。

然而,在民宿改造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各种各样的难题接踵而至。部分村民对改造所需的投入心存顾虑,他们担心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后,却无法获得理想的收益,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

苏雨桐和林小满得知这一情况后,毫不犹豫地挨家挨户进行走访。他们坐在村民家中,与村民们促膝长谈,耐心细致地向村民解释民宿产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和清晰的收益模式。

“大叔,您看啊,现在咱们青山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来这儿旅游的人也是越来越多。根据我们的市场调研和分析,民宿在未来肯定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您家的房子要是按照我们的规划改造后,不仅能大幅增加家庭收入,还能让家里的居住环境焕然一新,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啊。”苏雨桐坐在一位大叔家中,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语重心长地说道。

经过他们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和耐心细致的讲解,村民们终于消除了心中的顾虑,纷纷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民宿改造的工作中。与此同时,林小满也凭借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出色的沟通能力,成功申请到了产业扶持资金,并与多家知名电商平台和大型超市达成了合作意向。

随着茶叶周边产品的成功开发和民宿产业的蓬勃兴起,青山村变得愈发热闹非凡。

游客们纷至沓来,一踏入这片土地,便能品尝到香气四溢、香醇可口的茶叶,还能亲自动手,体验制作茶枕、茶皂的无穷乐趣。到了晚上,他们可以入住充满浓郁乡村风情的民宿,在宁静祥和的氛围中,伴着轻柔的晚风,感受乡村夜晚的独特魅力。

在全力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林小满和苏雨桐也始终牢记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青山村历史悠久,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然而,随着时间的无情流逝,一些珍贵的传统习俗和技艺正逐渐被人们遗忘,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小满,咱们一定要想办法把村里的文化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根,是青山村的灵魂所在。”苏雨桐站在村里那座古老的戏台前,望着那略显破旧但却承载着无数回忆的建筑,心中感慨万千,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林小满顺着苏雨桐的目光望去,凝视着老戏台,眼中同样满是坚定与执着:“你说得对,雨桐。我们不能让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在我们手中消失。我想,我们可以组织一场盛大的民俗文化节,邀请村里的老艺人出山,展示他们的传统技艺,像木雕、竹编这些,都是咱们村的文化瑰宝。同时,还可以举办精彩的戏曲表演,让年轻人近距离接触和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重新唤起他们对这些古老技艺的兴趣和热爱。”

于是,两人说干就干,立刻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民俗文化节。他们不辞辛劳地走访村里的每一位老艺人,真诚地邀请他们参与文化节的展示和表演。

老艺人们听说要举办民俗文化节,个个都激动不已,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他们纷纷拿出自己压箱底的看家本领,精心准备,希望能在文化节上一展风采,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

文化节当天,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之中。老戏台前早早地围满了村民和游客,大家翘首以盼,期待着精彩表演的开始。

随着激昂的锣鼓声响起,戏曲表演正式拉开帷幕。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粉墨登场,他们精湛的演技、婉转的唱腔,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在民俗展示区,木雕、竹编等传统手工艺品琳琅满目,件件都凝聚着老艺人的心血与智慧。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他们驻足欣赏,对其赞不绝口,纷纷解囊购买,想要将这份独特的文化记忆带回家中。

“这个木雕太漂亮了,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我要带回去给家人看看,让他们也感受一下这里的传统文化魅力。”一位游客手捧着刚购买的木雕,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满足的笑容,激动地说道。

通过这场民俗文化节,青山村的传统文化不仅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也为村子带来了新的旅游亮点,吸引了更多游客慕名前来观光体验。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让青山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漫长过程中,林小满和苏雨桐也在不断地成长和进步。他们携手并肩,相互支持,共同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和严峻挑战。每一次克服困难后的喜悦,都让他们的感情愈发深厚,如同陈酿的美酒,越久越香醇。

一天傍晚,忙碌了一整天的林小满和苏雨桐,拖着略显疲惫但却充满成就感的身躯,来到茶园散步。夕阳的余晖如同金色的纱幔,轻柔地洒在他们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交织在一起。

“雨桐,看着青山村在我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好,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林小满轻轻握住苏雨桐的手,那双手因为整日的操劳而略显粗糙,但在他心中,却是最温暖、最有力的依靠。他深情地凝视着苏雨桐的眼睛,眼中满是幸福与满足。

苏雨桐微微靠在林小满的肩头,感受着他身上的温度和力量,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轻声说道:“是啊,小满,我们会一直这样走下去,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放弃。我们要让青山村变得更加美好,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在这片充满希望与梦想的土地上,林小满和苏雨桐用辛勤的汗水和无穷的智慧,一笔一划地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他们的故事,如同一束明亮的火把,激励着青山村的每一个人奋勇前行;又似一盏熠熠生辉的明灯,为其他乡村的发展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而青山村,正迈着坚定而有力的步伐,向着更加繁荣昌盛、美好和谐的未来大步迈进,逐渐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一颗耀眼夺目的璀璨明珠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