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共赴富裕新征程,齐心擘画振兴图
在青山村的田埂上,微风轻柔地拂过,新翻的泥土散发着质朴而清新的气息,混合着田间作物淡淡的甜香。林小满和苏雨桐并肩徐行,他们的目光扫过眼前忙碌的村民,以及那片被阳光眷顾、生机勃勃的田野。然而,两人的脸上不见丝毫懈怠后的轻松,反而满是沉思与凝重。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至今,村子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智慧农业蓬勃发展,田间的传感器和无人机有序运作,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乡村旅游日渐火爆,游客们穿梭在古朴的街巷与美丽的田园间,为村子带来了人气与活力。可林小满和苏雨桐深知,真正严峻的考验才刚刚拉开帷幕。
“雨桐,这几年咱们带着大伙拼搏,村子确实富起来一些了,”林小满眉头微微蹙起,眼中满是忧虑,“但还有部分村民没能跟上发展的步伐,贫富差距仍是横在眼前的大问题。”
苏雨桐轻轻点头,目光不自觉地落在远处几户略显破旧的农舍上。那几座农舍在周围焕然一新的建筑映衬下,显得格外突兀。“是啊,小满。咱们绝不能让任何一个村民掉队,必须想办法让大家都能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发展成果,稳稳地踏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两人正说着,迎面走来了王婶。王婶身材瘦小,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她手里拎着一篮刚从地里摘的蔬菜,篮中的蔬菜还带着清晨的露珠,鲜嫩欲滴。她脸上带着朴实的笑容,只是笑容里隐隐透着几分生活的疲惫。
“林局长,苏支书,又来田里看啦。多亏了你们,我家今年蔬菜收成不错,”王婶的声音里带着感激,却又话锋一转,“就是销路还不太稳定,价格也不太理想。”王婶的丈夫身体不好,一家人的生计主要落在她一人肩上,每日起早贪黑,日子依旧过得紧巴巴的。
林小满赶忙上前,神色关切地安慰道:“王婶,您别着急,我们正琢磨着办法呢,肯定会帮您把蔬菜卖个好价钱,让您的辛苦不白费。”
回到村委会,屋内灯光昏黄,林小满和苏雨桐召集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大家围坐在略显陈旧的会议桌前,桌上堆满了文件和笔记本,商讨着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宏大而又艰巨的目标。
“我觉得咱们得先摸清村里低收入家庭的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才能对症下药。”苏雨桐率先发言,她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她这段时间走访村民的情况,每一页都承载着村民们的生活百态与期望。
一位年轻的村干部推了推眼镜,接着说:“对,像村里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他们缺乏劳动能力,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些特殊的帮扶政策,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最终决定先对村里的低收入家庭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建立详细的档案。林小满和苏雨桐带着村干部们挨家挨户走访,乡间的小路崎岖不平,他们的鞋子沾满了泥土。每到一户,他们都详细了解家庭人口、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情况,耐心倾听村民们的心声与诉求。
在走访过程中,他们来到了李大爷和张奶奶家。这是一座老旧的小院,院墙有些斑驳,院子里种着几株瘦弱的蔬菜。李大爷和张奶奶两位老人,子女都在外打工,一年到头难得回来几次,家里只剩下他们俩相互扶持。老人身体不好,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生活比较困难。
“李大爷,张奶奶,我们来看你们啦。”林小满和苏雨桐提着生活用品走进老人的院子,声音里满是关切。
李大爷听到声音,连忙迎出来,他的脚步有些蹒跚,脸上带着惊喜:“哎呀,林局长,苏支书,你们工作那么忙,还惦记着我们两个老家伙。”
苏雨桐快步上前,拉着张奶奶的手,扶着她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关切地问:“奶奶,最近身体怎么样?生活上有啥困难,您尽管跟我们说,别见外。”
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林小满和苏雨桐当场商量,决定为老人申请农村低保,让他们的生活有基本保障。同时,还联系了村里热心的志愿者,定期来帮助老人打扫卫生、采购生活用品,让老人不再为生活琐事发愁。
解决了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后,林小满和苏雨桐马不停蹄,开始思考如何帮助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村民增收。他们精心组织了一场村民大会,宽敞的晒场上挤满了村民,大家满怀期待。林小满特意邀请农业专家和致富能手来分享经验,希望能为村民们打开新思路。
“乡亲们,今天请大家来,是想一起探讨怎么让大家的钱包更鼓。咱们村的农产品品质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林小满站在临时搭建的讲台上,声音洪亮,眼神坚定,“可有的乡亲销售渠道窄,好东西卖不上好价钱。我们打算成立一个农产品销售合作社,大家把农产品集中起来,统一销售,这样就能提高议价能力,卖出好价钱。”
台下的村民们顿时纷纷议论起来,有的兴奋地交头接耳,对未来充满期待;有的则面露犹豫之色,心中仍有疑虑。“这能行吗?我们把农产品都交出去,要是卖不出去咋办?”一位中年村民站起来,声音里带着担忧。
苏雨桐走上前,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耐心地解释道:“大家放心,我们已经和好几家大型超市、电商平台谈好了合作,销路有保障。而且合作社还会有专业的销售团队,帮大家把农产品推广出去,把品牌打响。”
经过一番细致的解释和热情的动员,大部分村民都被说服,同意加入合作社。在林小满和苏雨桐的带领下,农产品销售合作社很快成立起来。他们为村里的农产品设计了统一的品牌和精美的包装,上面印着青山村的标志性风景和绿色生态的理念。销售渠道也在不断拓展,农产品不仅走进了城市的大型超市,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除了农产品销售,林小满和苏雨桐还积极鼓励村民发展特色养殖和手工副业。他们邀请技术人员来村里举办培训班,教室里坐满了求知若渴的村民。技术人员带来了先进的养殖设备和精美的手工艺品样品,一边展示,一边讲解。
“大家看,这种养殖方法能提高家禽的免疫力,减少疾病,增加产量。”技术人员在培训班上一边讲解,一边熟练地操作着养殖设备,展示着科学养殖的要点。
村民们认真地听着,不时提出问题,有的还拿出小本子,快速记录关键信息。王婶也积极参加了养殖培训班,在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下,她养的家禽长得又肥又壮,收入也大幅提高。她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随着一系列帮扶措施的稳步实施,村里的贫富差距逐渐缩小,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曾经破旧的农舍逐渐翻新,崭新的家电走进了村民家中,孩子们的书包里多了崭新的文具。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林小满和苏雨桐再次来到村里。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暖融融的。他们看到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有的在新修的广场上悠闲地聊天,有的在自家院子里忙碌而满足。看到这一幕,林小满和苏雨桐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小满,看到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我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了。”苏雨桐靠在林小满的肩头,感慨地说,眼中闪烁着泪光。
林小满轻轻握住苏雨桐的手,手心里满是温暖与力量,他坚定地说:“这只是个开始,雨桐。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让农村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希望,让所有村民都能过上富足美满的生活。”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林小满和苏雨桐将继续携手前行,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不懈奋斗,让青山村成为共同富裕的典范,让更多乡村看到希望的曙光,引领广袤乡村迈向繁荣富强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