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直击人性 > 第44章 学历不是金镶玉

直击人性 第44章 学历不是金镶玉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9 04:54:21 来源:小说旗

在当今社会,学历常常被视为一块耀眼的“金镶玉”,似乎拥有了高学历,便等同于握住了通往成功与美好生活的金钥匙。然而,学历从来都不是那块无坚不摧、价值永恒的金镶玉。

正如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历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人学习经历与知识储备的一种证明。通过多年的校园学习,获取不同层级的学历证书,意味着我们系统地掌握了相应阶段的专业知识,也经历了各种思维的锻炼。

从小学时的基础知识启蒙,到中学阶段的知识拓展,再到大学乃至更高学历阶段的专业深耕,每一步都在为我们的头脑“添砖加瓦”。凭借学历,许多人敲开了职场的大门,获得了初始的工作机会,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但在现实职场中,却不乏这样一些令人咋舌的现象。有一位毕业于三流学院的女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大家私下里都称她为“矮地瓜”。她虽生了一副好嘴,能说会道,但所说之话却尽是些阿谀奉承、搬弄是非的言辞,做事也毫无原则,专走歪门邪道。

进入公司后,她不思努力工作提升自己,反而妄图通过攀附关系来获取晋升捷径。她到处认亲戚,见谁都表现得格外亲昵,妄图营造出自己人脉广泛的假象。

更令人不齿的是,她吹嘘自己是研究生学历,还声称自己的男朋友是博士,试图以此来抬高自己的身价,在公司里耀武扬威。

初入公司时,她便盯上了部门经理。每次在电梯里偶遇经理,她都会满脸堆笑,用甜得发腻的声音打招呼,然后强行找话题攀谈,不管经理是否回应,她都能自顾自地说个不停,从天气到行业新闻,再到对经理决策的盲目夸赞,丝毫不觉尴尬。

在部门会议上,她更是积极表现,总是抢在别人前面发言,可内容却空洞无物,只是将一些从网上看来的流行概念拼凑在一起,再加上对领导的溢美之词。

“张经理,我觉得您提出的这个方案简直太有前瞻性了,就像我在研究生期间研究的课题方向一样,都是着眼于未来市场的深度挖掘。我当时的导师也特别强调这种创新思维,我相信在您的带领下,我们这个项目肯定能成为行业标杆,就像那些顶尖科研成果一样震撼。”可实际上,她连项目的基本数据都还没搞清楚。

有一次,公司组织团队聚餐,本是大家放松交流的机会,她却把这当成了自我吹嘘和拉关系的舞台。她端着酒杯,在餐桌间穿梭,逢人便说:“我男朋友最近在做一个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和好多行业大咖都有合作。等他忙完这阵,说要给我介绍一些人脉,到时候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跟我说。”

可当同事好奇地询问一些项目细节时,她却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

在日常工作中,她也总是想尽办法逃避实际任务。当同事们都在为项目加班加点时,她却躲在角落里玩手机,还时不时地抱怨工作太累。

一旦有功劳可抢,她就会立刻跳出来,把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有个新同事辛苦准备了一份策划案,她趁新同事去复印资料的间隙,偷偷将策划案拿给领导,还说是自己熬夜赶出来的。新同事回来后一脸茫然,她却在一旁得意洋洋。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谎言逐渐被揭穿。那次,公司与一个重要客户洽谈合作,需要专业知识扎实的人员参与。

领导以为她是研究生学历,便安排她参加。可在洽谈过程中,她对客户提出的专业问题一窍不通,前言不搭后语,让场面陷入了极度尴尬的境地。客户对公司的专业度产生了严重质疑,差点导致合作泡汤。

事后,领导对她的学历产生了怀疑,经过一番调查,发现她根本不是什么研究生。

同事们也逐渐看清了她的真面目,开始对她避而远之。以前那些被她阿谀奉承过的人,也都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不再与她有任何往来。

她在公司里逐渐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尽管她还在垂死挣扎,妄图用更多的谎言来掩盖之前的破绽,但一切都无济于事。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即便拥有名校学历,也并非就能高枕无忧。如今,许多名校毕业的高材生到了35岁以后同样面临被裁或者失业风险。

这些高材生曾凭借优异的学历和出色的学习能力,顺利进入知名企业,在职业生涯初期可谓一帆风顺。他们往往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在技术和理论层面有着深厚的积累。

例如,某知名互联网企业的一位技术骨干,毕业于顶尖名校计算机专业。他在公司曾主导开发过多个重要项目,凭借精湛的技术为公司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更新换代,新的编程语言和开发框架不断涌现。他由于长期专注于既有技术体系,且在家庭和生活琐事的压力下,学习新事物的速度逐渐放缓。

当公司进行业务转型,需要大量运用新兴技术时,他发现自己难以迅速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尽管他有着名校学历和辉煌的过往业绩,但在激烈的内部竞争和公司对未来发展的考量下,最终还是被列入了裁员名单。

失业后的他,仿佛一夜之间失去了生活的重心。每天早上,他依旧会在往常上班的时间醒来,习惯性地伸手去拿放在床边的手机,查看是否有工作消息,可映入眼帘的只有寥寥无几的广告推送和一些无关紧要的资讯。

他望着窗外那熟悉又陌生的街道,心中满是迷茫,曾经清晰的职业规划如今已化为泡影。他开始投递简历,然而,面对那些要求掌握新兴技术的岗位,他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

为了节省开支,他不得不忍痛卖掉了自己心爱的汽车,从原本宽敞舒适、充满温馨回忆的大房子搬到狭小逼仄、阴暗潮湿的出租屋。那出租屋的墙壁上斑驳陆离,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他如今的落魄。

夜晚,他躺在硬邦邦的床上,听着隔壁传来的嘈杂声,久久难以入眠,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自己在公司里意气风发的往昔,而如今却只能在这简陋的环境里独自叹息。

曾经的他,在朋友和家人眼中是成功的典范,如今却只能在电话里含糊其辞,不敢说出自己失业的真相,每当听到朋友提及工作上的成就或者邀请聚会时,他都借口推脱,自尊心遭受着巨大的打击,感觉自己像一只迷失在黑暗森林里的小鹿,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还有一位毕业于着名财经院校的高材生,在金融行业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投资分析经验和名校光环加持。但在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金融科技兴起,传统投资模式受到冲击时,他所在的公司进行战略调整,削减了大量传统业务岗位。

他虽然对金融市场有着深刻的理解,但对新兴的金融科技手段如大数据分析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掌握不足,在与年轻且精通新技术的同事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最终面临失业。

失业后,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拉上厚重的窗帘,让整个房间沉浸在昏暗的光线中,他对着电脑屏幕上不断波动的股市行情发呆,眼神空洞无神,试图从那一串串数字和曲线中寻找重新入行的机会。

他参加各种金融行业的研讨会和培训课程,可当他走进教室,看到那些年轻有活力、对新技术驾轻就熟的同行们自信满满地交流讨论时,他感到自己仿佛是一个来自上个世纪的古董,已经被时代淘汰。

他穿着皱巴巴的衬衫,头发凌乱,胡子拉碴,与曾经那个穿着笔挺西装、皮鞋锃亮,在金融大厦里穿梭忙碌的形象判若两人。

他的生活变得单调乏味,曾经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也逐渐减少,因为他害怕面对那些询问他工作情况的朋友和熟人,每次收到聚会邀请,他都会犹豫再三,最后还是选择拒绝,渐渐地,他与朋友们的联系越来越少,社交圈子也越来越小,只剩下无尽的孤独和对未来的焦虑相伴。

再看一位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工程师,他在一家制造企业工作。曾经,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设计出多款畅销产品,是公司的明星员工。

但随着智能化制造浪潮来袭,工厂开始引入大量自动化设备和智能管理系统。这位高材生习惯了传统的设计流程和生产模式,对新的智能化技术和工业互联网概念一知半解。

在企业升级改造过程中,他无法有效地与新的技术团队协作,提出的方案也不符合智能化生产的要求。渐渐地,他被边缘化,最终失去了工作。

之后,他尝试自己创业,开了一家小型的设计工作室。但由于缺乏对市场新需求的敏锐洞察力和现代化的运营管理经验,工作室的生意冷冷清清,入不敷出。

他每天早早地来到工作室,看着空荡荡的房间和积满灰尘的设备,心中满是无奈和苦涩。他不得不四处奔波,去拜访潜在客户,可大多数时候都被拒之门外,遭受着他人的冷眼和质疑。

他在炎炎烈日下挤着公交车,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那曾经在办公室里指点江山的自信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疲惫和焦虑,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仿佛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却始终找不到那一丝曙光。

更有一位毕业于顶尖学府生物专业的高材生,在科研机构工作多年,发表了不少有影响力的论文。但随着科研方向的转变以及资金的重新分配,他所在的项目组被解散,他也失去了工作。

失业后,他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去一些生物科技公司应聘基层岗位。然而,这些公司更倾向于招聘年轻且具有多学科交叉知识背景的人才。

他在面试中屡屡碰壁,尽管他试图强调自己丰富的科研经验,但在新的行业需求面前,这些经验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他穿着那身已经有些陈旧但依然整洁的西装,走进一家又一家公司的大门,每次都满怀希望地进去,却又垂头丧气地出来。

他开始怀疑自己多年的学习和研究是否只是一场空,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否定之中。回到家中,面对家人关切的目光,他无言以对,只能默默地躲进自己的房间,看着书架上那一摞摞专业书籍和曾经获得的荣誉证书,心中五味杂陈,仿佛曾经的辉煌都已成为遥远的过去,而现在的自己却被困在一个无法挣脱的困境里,不知道未来的路在何方。

这正应了那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固步自封必然会被淘汰,哪怕有着名校学历的光环。

这些事例都表明,学历并不能成为职场的“免死金牌”。相比之下,那些学历普通甚至没有耀眼学历光环的人,凭借着自身的钻研精神、强大的执行力以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闯出了一片广阔天地。

街边小吃摊的摊主,可能没有上过大学,但靠着对美食独特的理解和精湛的手艺,把小吃摊经营得红红火火,吸引着络绎不绝的食客。

工厂里的技术工人,也许只是职高毕业,但凭借日积月累的实操经验和不断探索的劲头,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题,成为行业里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真谛,告诉我们能力、毅力、创造力等诸多品质远比学历这块“招牌”更有分量。

而且,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行业、新的机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一些新兴领域,比如短视频创作、电商直播等,并没有对学历有着严苛的要求,更看重的是一个人能否敏锐捕捉市场需求、有无独特的创意以及能不能快速适应行业变化。

那些敢于尝试、敢于突破的人,即便学历平平,也能在这些新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再者说,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在人生道路上走得长远、走得顺遂的,是其内在的品德修养、持续学习的能力以及面对挫折时的坚韧心态等综合素质。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一个善良、诚信且善于学习的人,即便学历不高,也会在生活中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不断积累人脉和资源,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而一个徒有高学历却品德欠佳、缺乏进取之心的人,迟早会在时光的考验中暴露出自身的不足,逐渐失去优势。

所以,我们要明白,学历只是人生路上的一块垫脚石,它可以助力我们起步,但绝不是决定我们最终高度的金镶玉。

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学历,既不轻视它所蕴含的知识价值,也不过分高估它的作用,而是将重心放在培养自身全面的素养和能力上,用实际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让真正的“美玉”在岁月中绽放光彩,那便是我们由内而外散发的能力与品质之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