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直击人性 > 第53章 坏脾气带进家,好脾气却留给了外人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常常目睹这样令人唏嘘的场景:有些人在外界宛如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可一旦面对家人,却仿佛换了一副面孔。

正如马克·吐温所说:“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然而,人们往往在追求事业与外界认可时,却疏忽了对家人的态度。

就拿邻居小李来说,在公司里,他简直是公认的好脾气。有一回,同事小张负责的项目关键部分出了岔子,眼瞅着截止日期迫在眉睫,小张心急如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小李求助。

小张匆匆跑到小李的工位前,额头上满是汗珠,双手不停地搓着,满脸焦急,近乎哀求地说:“小李啊,这次我真的是掉进大坑里了,这个项目的核心模块我怎么都搞不定, deadline马上就到了,要是搞砸了,我估计得被领导批得狗血淋头,说不定饭碗都保不住。你能不能拉兄弟一把,就这一次,以后你有什么事儿,我绝对不含糊!”

小李手头的工作本就堆积如山,桌上堆满了文件,电脑屏幕上打开着好几个工作页面。他看着小张,微微皱了下眉,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但很快又恢复了温和,微笑着答应下来:“行吧,你也别太着急,咱们一起想想办法。你先跟我说说具体情况,是技术难题,还是时间安排上出了问题?”

正如孟子云:“敬人者,人恒敬之。”小李深知在工作场合友善互助的重要性,也明白团队协作对于职场发展的意义。

接下来的几天,小李每天都在办公室熬到深夜。公司大楼里寂静无声,只有他的工位还亮着灯。他双眼布满血丝,死死地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累了就靠在椅子上打个盹,脖子上因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酸痛不已,但他只是揉一揉,又继续投入工作。

最终,项目顺利完成,小张对他千恩万谢,非要拉着他去聚餐表示感谢,同事们也纷纷竖起大拇指,领导还在公司例会上表扬了小李的团队精神。

然而,疲惫不堪的小李回到家,母亲心疼地迎上来,关切地询问:“儿子,这么晚才回来,累坏了吧?饭都给你热着呢,赶紧吃点。今天在公司怎么样,还顺利吗?”

小李却像被点燃了导火索,不耐烦地吼道:“别问了行不行!我都快烦死了,没看我正闹心吗?工作的事儿你又不懂,问那么多干嘛!”

母亲愣在原地,手中的围裙不自觉地揪紧,眼中满是受伤与委屈,嘴唇微微颤抖着说:“我……我就是心疼你,怕你饿着,也想跟你说说话……”

小李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语气稍微缓和了些,但仍带着烦躁:“好了好了,我知道了,你别管了,我自己待会儿。今天实在太累了,心情不太好。”

母亲默默地转身走进厨房,背影显得格外落寞,脚步也变得迟缓,嘴里还小声嘟囔着:“我这不是关心你嘛……”

为何会出现这种反差呢?在外面的社交圈子里,人们深知维护形象、搞好关系的重要性,如同戴着一副精心雕琢的面具,将情绪小心翼翼地隐藏起来,展现出礼貌与和善。

而家,这个本应充满温馨与爱的地方,却被他们当成了可以肆意宣泄情绪的“安全区”。他们天真地以为,家人会无条件地包容自己的一切,却忽略了家人同样需要尊重与关爱。

“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 萧伯纳的这句话,深刻地道出了家的本质,不应成为坏情绪的出口。

把坏脾气留给家人,造成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还记得同事小张,他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格外看重,仿佛那就是衡量孩子价值的唯一标准。

有一次,孩子满心忐忑地拿着考砸的试卷回到家,一进门就看到父亲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孩子犹豫了一下,还是慢慢地走到父亲面前,嗫嚅着开口:“爸爸,这次考试……我考得不太好……”

话还没说完,小张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报纸“啪”地一下被拍到桌子上,怒火“噌”地一下就冒了上来,大声斥责道:“你怎么这么笨!天天在学校都学什么了?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门门功课都那么好,再看看你!这分数你怎么还有脸回来?你是不是天天在学校光知道玩了?”

孩子原本愧疚的眼神瞬间变得惊恐,小脸吓得煞白,身体微微颤抖,手中的试卷也被揉得皱巴巴,带着哭腔说:“爸爸,我……我已经很努力了,这次考试的题目太难了,好多题型都没见过,我真的不是贪玩……”

小张却不依不饶:“题目难?别人怎么就能考好?你就是不用心!从今天起,每天多做两套题,考不好就别想出去玩!周末也别想着休息,都用来学习!”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

可小张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显然背离了爱的真谛,只注重成绩,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努力。

从那以后,孩子变得越来越胆小怯懦,对学习产生了深深的恐惧与抗拒。每次考试前,孩子都会紧张得吃不下饭,晚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脑海里全是父亲愤怒的脸和严厉的斥责。亲子关系也变得如绷紧的弦,一触即发。

孩子不再愿意主动和父亲交流学校的事情,小张问一句,孩子就答一句,多一个字都不愿意说。

在夫妻关系中,这种伤害同样触目惊心。朋友小王和妻子曾是令人羡慕的一对,可不知从何时起,小王开始对妻子百般挑剔。

那天,妻子精心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桌上摆满了小王平时爱吃的菜,还点上了蜡烛,想给忙碌一周的丈夫一个惊喜。

小王下班回来,看到这一幕,不仅没有惊喜,反而嫌菜太咸,肉太腻,甚至将筷子一扔,抱怨道:“这做的什么玩意儿,还不如外卖好吃。你这厨艺真是越来越差了,花了这么多时间,就做出这种东西?”

妻子委屈地说:“我今天特意按照你喜欢的口味做的,每道菜都做了好久,怎么会不好吃呢?是不是太累了,心情不好呀?要不你先休息一下,我给你倒杯茶?”

小王却丝毫不领这份情,他眉头紧皱,满脸不耐烦地说道:“心情不好?哼!依我看啊,你纯粹就是不用心罢了!整日里就知道待在家里,也不知道究竟在瞎忙活些啥,就连一顿简简单单的饭都做不好!你瞧瞧人家那些个老婆,既能出去挣钱养家,还能够将家里头收拾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再瞅瞅你自己,你说说你到底能干点啥呀?”

妻子打扫完房间,他又挑剔角落没擦干净,地板还有头发丝。妻子无奈地说:“我都打扫好几遍了,怎么可能一点灰尘都没有呀,你就别挑刺了。我也忙了一天了,真的很累。”

小王却继续指责:“我这是挑刺吗?这是基本的卫生标准都没达到。你看看别人家,再看看咱们家。你要是不想做,就别做,别在这儿抱怨。”

起初,妻子还会耐心解释,试图和小王沟通,可每次都被小王的指责打断。后来便渐渐沉默,眼中的爱意也在一次次的指责中逐渐被失望取代。两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常常相对无言,即使坐在同一张沙发上,中间也仿佛隔着一堵无形的墙。感情出现了难以修复的裂痕,曾经的甜蜜温馨不复存在,只剩下无尽的冷漠与隔阂。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不恰当的情绪表达,往往就是家庭不幸的开端。

老人同样难以承受晚辈的坏脾气。邻居赵大爷,儿女都忙于工作,平日里难得有时间陪伴他。

一天,赵大爷在公园散步时,看到一群年轻人在排练戏曲,那熟悉的旋律勾起了他许多回忆。他想起小时候带着儿子去听戏,儿子骑在他的脖子上,兴奋地拍着小手的场景。回到家,他满心欢喜地想和儿子分享这份喜悦。

赵大爷满脸笑容,兴奋地说:“儿子,今天在公园看到有人唱戏,让我想起你小时候,咱们一起去听戏的事儿,那时候你可喜欢听了,还吵着要学呢。现在的年轻人能喜欢戏曲,真是难得啊。我还跟他们聊了几句,他们对戏曲的理解还挺深刻的,还说要找时间给我表演一段呢。”

儿子却头也不抬地盯着手机,敷衍地“嗯”了一声,继续刷着屏幕,手指不停地滑动着页面。

赵大爷顿了顿,又说:“我跟他们说我年轻的时候也是个戏迷,还给他们讲了一些以前听戏的趣事,他们听得可入迷了。现在的年轻人啊,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越来越少了,他们这样真的很难得……”

儿子不耐烦地打断:“爸,您说这些有什么用啊?我忙着呢,您自己找点儿别的事儿做吧。我现在哪有时间听您说这些,您就别啰嗦了。”

赵大爷的笑容瞬间僵在脸上,眼中的光芒渐渐黯淡,默默地转身回房,脚步迟缓而沉重,满心的失落如同潮水般将他淹没。

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常常在不经意间,忽视了老人渴望交流与陪伴的需求,等到意识到的时候,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真正明智的人,懂得珍惜家人的重要性。他们深知,家庭是心灵的避风港,家人是人生旅程中最坚实的依靠。

当父母关心我们时,我们可以微笑着回应:“妈,我吃了,您别操心,您也累了一天,快歇着吧。您最近身体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我给您买了些保健品,听朋友说效果挺好的,您记得吃。对了,我最近看到一个适合您这个年纪的锻炼方法,等会儿给您讲讲。”

面对孩子的小失误,温柔地鼓励:“宝贝,这次没做好没关系,咱们一起找找原因,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我相信你下次肯定能进步,你一直都是个聪明的孩子。你觉得是哪个知识点没掌握好呀?咱们一起研究研究。就像爱迪生说的,‘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这次的失败说不定能让你学到更多东西呢。”

伴侣为家庭付出时,真诚地表达感激:“亲爱的,你做的晚餐太好吃了,每一道菜都充满了爱的味道,辛苦啦。今天工作忙不忙?有没有遇到什么有趣的事儿?我跟你说,我今天在公司……”然后和伴侣分享工作中的点滴,倾听对方的喜怒哀乐,增进彼此的感情。

下次,当面对家人时,不妨先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收起那不该有的坏脾气。用温和的语气与家人交流,用理解的心态与家人相处。

当与家人意见不合时,不要急于反驳,而是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是我觉得……你看这样行不行?咱们一起商量商量。”

当家人犯错时,给予宽容与鼓励,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没关系,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下次注意就好了。我相信你下次肯定能做好。咱们一起想想办法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让家重新充满温暖与欢笑,而不是被争吵与泪水充斥。因为,家人,才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存在,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呵护。

正如纪伯伦所说:“我们走得太远,忘了出发的缘由。”别在忙碌与追逐中,忘却了对家人的爱与关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