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直击人性 > 第70章 穷人没有话语权

直击人性 第70章 穷人没有话语权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9 04:54:21 来源:小说旗

在社会这幅宏大且复杂的画卷中,穷人宛如被置于边缘的黯淡剪影。他们的声音,恰似狂风中摇曳不定的微弱烛火,随时可能被无情扑灭。话语权,这一能够改变命运轨迹、争取正当权益的有力武器,对穷人而言,却如同高悬天际、遥不可及的星辰。

在生活的诸多场景下,穷人不仅发声艰难,更常常陷入“说多错多”的无奈困境,这背后,是无尽的心酸与悲哀。

八月的城市建筑工地,烈日高悬,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将整个工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蒸笼。工人们在脚手架上如蝼蚁般攀爬忙碌,脚下的脚手板被晒得滚烫,他们的鞋底与脚手板接触时,似乎都能闻到微微的焦糊味。沉重的砖石在他们肩头来回搬运,每一步都伴随着沉重的喘息。

老李穿梭在工地中,安全帽下的额头满是细密汗珠,眉头紧紧拧成一个“川”字。他刚巡查完工地,发现安全防护措施存在严重漏洞,这让他忧心忡忡。

午休时间,工友们都在阴凉处抓紧时间休息,老李却径直走向工头。此时,工头正坐在工地临时搭建的棚子里,大口灌着矿泉水,看到老李过来,不耐烦地抹了把嘴。

“工头,这脚手架的防护网好多地方都破了,咱们是不是该赶紧修修,这要是出了事可不得了。”老李满脸焦急,语气诚恳,眼中满是对工友安危的担忧。

工头却不耐烦地瞥了他一眼,啐了口唾沫,骂道:“就你事儿多,这么多人都没说啥,就你发现问题了?能干就干,不能干滚蛋!再废话,这个月奖金别想要了。”

老李看着工头的背影,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原本挺直的腰杆,也微微弯了下去。从那以后,老李只能将担忧默默埋在心底,每天在危险的环境中继续工作。

过了几天,厄运还是降临了。那天,工地上像往常一样忙碌,老张正在脚手架上进行高空作业。突然,只听一声惨叫,老李听到声音,心猛地一沉,扔下手中工具就往那边跑。只见老张因为防护网的破洞,一脚踩空,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

老李和其他工友迅速将老张送往医院,一路上,老张疼得脸色煞白,紧咬着牙,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

医院里,刺鼻的消毒水味弥漫在空气中。医生严肃地告知众人,老张的伤势严重,不仅腿部骨折,还有多处软组织挫伤,需要长时间住院治疗,后续的康复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老李看着躺在病床上痛苦呻吟的老张,心中充满了愤怒与自责。

他决定再次向工头讨个说法。这次,他拉上了几个平日里关系不错的工友壮胆。他们来到工头的办公室,办公室里弥漫着一股闷热的气息,桌上堆满了文件。

老李深吸一口气,说道:“工头,这次老张受伤,就是因为防护网没及时修。咱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必须把安全措施做好,不然还会有人出事。而且老张现在躺在医院,后续的治疗费用怎么办?”

工头却恼羞成怒,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文件都跟着震了一下:“你们几个想造反?这是在威胁我吗?老张受伤是他自己不小心,跟防护网有什么关系。你们要是再闹,就别想在这个工地干了。至于他的医药费,那是他自己的事!”

工友小赵听了,面露犹豫,拉了拉老李的衣角,小声地说:“要不咱们就算了吧,得罪了工头,以后可不好混。而且咱们也没什么证据证明是防护网的问题。”

老李看着退缩的工友,心中一阵悲凉,但仍不甘心:“工头,安全是大事,不能就这么算了。我们只是希望大家能安全工作。老张受伤,工地难道一点责任都没有吗?”

“少废话,出去!”工头指着门口,大声吼道。最终,大家在工头的威胁下,无奈地离开了。

但老李始终咽不下这口气,他决定去找工地的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办公室在工地旁边的写字楼里,宽敞明亮,空调吹出的冷风让人倍感舒适。办公桌前,精致的茶具摆得整整齐齐,项目经理正悠然自得地喝着茶。

老李站在门口,有些局促,搓了搓手,鼓起勇气说道:“经理,我们工地的安全防护真的太不到位了,老张都因为这受伤了。您看能不能赶紧安排人修修防护网,保障大家的安全啊。现在老张在医院,家里条件不好,根本负担不起高额的治疗费用,工地是不是能给想想办法?”

项目经理皱了皱眉头,放下茶杯,不紧不慢地说:“安全问题我们一直很重视,防护网的事我们已经记录了,会安排的,你先回去吧。至于老张的医药费,这不属于工地的责任范围,我们也没办法。”

老李以为事情有了转机,满心期待地回到工地。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防护网依旧破破烂烂,没有任何修缮的迹象。老李再次找到项目经理时,却被秘书挡在了门外。

“经理说了,这事儿已经在处理了,让你别再来打扰。”秘书冷漠地说道。

“都这么久了,一点动静都没有,这怎么行啊,万一再出事故怎么办?而且老张还在医院等着钱治疗呢!”老李焦急地解释。

“我只是传达经理的话,你别为难我,赶紧走吧。”秘书说完,便关上了门。

老李站在门口,拳头攥得紧紧的,却又无可奈何。

将目光转向热闹的菜市场,清晨五点,天边刚泛起鱼肚白,王大妈就已经推着她那辆破旧的三轮车,来到了批发市场。昏暗的灯光下,她穿梭在一堆堆蔬菜中间,眼神中满是挑剔,仔细地挑选着最新鲜、价格又合适的菜品。为了能多赚几毛钱,她和批发商讨价还价,磨破了嘴皮。

“老板,你这菜看着不错,可这价也太高了,再便宜点吧,我这小本生意,赚不了几个钱。”王大妈满脸堆笑,语气中带着几分哀求。

“不行不行,就这个价,爱要不要,我这菜不愁卖。”批发商不耐烦地回道。

经过一番软磨硬泡,王大妈终于以稍低的价格进了货。回到菜市场,她又忙着摆放、整理菜品,等待顾客上门。

一天,市场管理员突然通知要提高摊位费,涨幅之大,让王大妈难以承受。

王大妈试图和管理员理论,“小伙子,这摊位费一下涨这么多,我们小本生意实在赚不了钱啊。你看能不能少涨点,大家都不容易。我每天天不亮就去进货,就赚这点辛苦钱,这摊位费一涨,我这日子可怎么过呀。”

管理员却一脸冷漠,双手抱在胸前,说道:“上面的规定,你要是不接受,这摊位就别要了。有的是人想租。”

“小伙子,能不能再跟上面说说,我们这些小摊贩,赚的都是辛苦钱,这一下涨这么多,真的没法活了。我家里还有老人孩子要养呢。”王大妈眼中满是哀求,声音也微微颤抖。

“别啰嗦,我只是按规定办事。”管理员不耐烦地转身离开,只留下王大妈无奈地站在原地。

王大妈心有不甘,她知道如果摊位费真的大幅上涨,自己辛苦经营的菜摊很可能就要关门大吉了。于是,她联合了几个菜摊的摊主,一起去找市场的负责人。

市场负责人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翘着二郎腿,听着王大妈等人的诉求。等王大妈说完,他不屑地笑了笑,“你们知道运营这个市场要花多少钱吗?涨这点摊位费算什么。你们要是觉得贵,可以去别的地方摆摊。”

王大妈急切地说:“我们在这卖了这么多年菜,周围的顾客都熟悉了。去别的地方,根本没生意啊。而且我们都是靠着这个摊位维持生计,您就可怜可怜我们吧。”

负责人却不耐烦地挥挥手,“行了行了,别啰嗦了,就这样定了。”

王大妈仍不死心:“您就再考虑考虑吧,我们真的没办法了。您看能不能稍微降低点涨幅,我们咬咬牙还能坚持。”

“出去出去,别影响我工作。”负责人叫来保安,将王大妈等人推出了办公室。他们站在市场门口,满脸的无助与失落。

王大妈并未就此放弃,她发动大家一起联名写了一封请愿书,希望能递到市场管理公司高层的手中。她们四处打听管理公司的地址,辗转找到了公司大楼。然而,刚到门口,就被保安拦住。

“你们是干什么的?”保安警惕地问道。

王大妈连忙解释:“我们是菜市场的摊主,想找领导反映一下摊位费的问题。这是我们大家联名写的请愿书,希望领导能听听我们的难处。”

保安冷笑一声,“这里是你们能随便进的吗?赶紧走,别在这闹事。”

王大妈拿出请愿书,“我们不是闹事,我们只是想讨个说法,让领导知道我们的生活有多艰难。”

保安却不为所动,直接打电话叫来了更多保安,将她们强行驱离。

“你们怎么能这样,我们只是想讨个说法!”王大妈愤怒地喊道。

“再不走,就把你们抓起来!”保安恶狠狠地回应。

王大妈和其他摊主们站在路边,看着手中被揉皱的请愿书,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在一些偏远山区的学校,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十分突出。年轻的支教老师小张看到孩子们在破旧的教室里学习,没有像样的教学设备,心里很不是滋味。教室里,窗户破了几个洞,寒风呼呼地灌进来,孩子们冻得瑟瑟发抖,却还在认真听讲。黑板斑驳,写上去的字都看不太清。

他向当地部门反映情况,希望能得到改善。

“领导,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条件太艰苦了。能不能给学校拨点款,修缮一下教室,添置些教学用具。冬天马上就要到了,孩子们在这样的教室里会冻坏的。”小张诚恳地说。

一位领导靠在椅背上,不以为然地说:“教育资源分配是个复杂的问题,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你还是把心思多放在教学上吧。每年申请教育经费的学校那么多,哪有那么多钱给你们。”

“可是领导,孩子们现在连基本的学习条件都没有,这怎么能行呢?他们都很努力,也很渴望学习,我们不能让他们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学习啊。”小张焦急地比划着。

“好了好了,我们会研究的,你先回去吧。”领导敷衍地打发他。

小张通过网络,将孩子们的情况发布到了一些公益平台上,希望能引起社会的关注。很快,有一些爱心人士表示愿意捐赠物资。然而,当地部门得知此事后,却认为小张的做法是在给他们抹黑。

一位领导找到小张,严肃地说:“谁让你擅自把学校的情况发到网上去的?你这是自作主张,破坏了我们的工作安排。你知道这样做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麻烦吗?”

小张解释道:“我只是想为孩子们做点实事,让他们能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希望能引起社会对山区教育的关注,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帮助。”

领导却不听他的解释,严厉地说:“以后再有这种事,必须先向我们汇报。不然,你就别在这里支教了。你这是破坏规矩,损害了我们部门的形象。”

即便如此,小张还是想为孩子们争取最后的希望。他联系了几家媒体,希望能通过媒体的报道,引起更多人对山区教育的关注。媒体记者来到学校进行采访,这让当地部门十分恼火。

在采访结束后,部门的领导再次找到小张,怒不可遏地说:“你这是故意和我们作对是吧?你这样的人,根本不适合在这里支教。我们会联系你的支教组织,让他们把你调走。你这是自毁前程,别再求情了。”

小张苦苦哀求,“我真的只是为了孩子们,求您再给我一次机会。孩子们需要我,我也想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情。”

但领导毫不留情地转身离开,小张知道,自己为孩子们改善教育环境的努力,很可能就要以失败告终了。

穷人不是不想发声,而是在一次次的碰壁中,学会了沉默。他们深知,自己的话语在权势和利益面前,往往得不到重视,甚至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这种“说多错多”的困境,让他们选择将委屈、诉求和梦想深埋心底。而这,不仅仅是穷人个体的悲哀,更是整个社会需要反思的问题。

当社会的弱势群体无法发出声音,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又如何能真正实现?我们必须倾听他们的声音,赋予他们应有的话语权,让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能被公平与正义的阳光照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