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直击人性 > 第15章 爱演的人,总是风生水起

直击人性 第15章 爱演的人,总是风生水起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9 04:54:21 来源:小说旗

在生活的纷繁舞台上,总有那么一类爱演的人,他们就像技艺精湛却走偏了路的演员,将“表演”演绎成了令人反感的做作与虚伪,活脱脱是两面三刀的角色,让人一旦看透,便心生厌恶,如同那阳光下无所遁形的阴影。

这类人仿佛生来就手握伪装的“剧本”,时刻戴着面具穿梭在生活的各个场景中,将真实的自己深深地掩埋起来,只展现出他们想让别人看到的那一面。

就曾有这么一位自称高位截瘫的“神人”出现在众人视野中,那故事乍一听,简直就是励志传奇,让人既惊叹又佩服。

据说她宣称自己因为意外导致高位截瘫后,并没有自怨自艾,反而开启了一段令人咋舌的“逆袭”之路。

她对外宣称自己自学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课程,每天都在病床前,靠着顽强的毅力,一点点啃书本、做笔记,硬是把各个学科的知识装进了脑袋里。邻里们听闻后,纷纷夸赞。

有人好奇地问她:“姑娘呀,这小学到大学的课程可不少呢,你学起来得多难呀,快给我们讲讲你是咋坚持下来的呀?”

她便一脸坚毅地回应:“哎呀,没办法呀,我虽然身体瘫了,可脑子不能瘫呀,我就想着不能这么荒废下去,每天给自己定计划,一点点学呗,熬了不知道多少个日夜呢。”

而且,她还说自己掌握了多国语言呢。在和一些来访的人聊天时,时不时就蹦出几句流利的英语、法语或者日语,把大家唬得一愣一愣的。

有人惊叹地说:“哇,你这太厉害了呀,高位截瘫还能把外语学得这么好,你是咋学的呀?”

她则故作谦虚地笑道:“就是跟着那些外语教材、音频学的呀,多听多说就慢慢会了呗,我想着多学门语言,也能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呢。”

更神奇的是,她声称自己还精通针灸救人呢。有邻居身体不舒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找她,她就煞有介事地拿出针灸工具,一边比划着,一边说着穴位和针法,还念叨着:“我这都是自己钻研出来的呢,之前看了好多中医的书,又跟着网上的视频学,慢慢就会了,你放心啊,我肯定尽力帮你调理调理。”那邻居被她这专业的架势弄得深信不疑,连连道谢。

而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她居然说自己会开车,还能跷二郎腿。有人亲眼看到她坐在驾驶位上,像模像样地摆弄着方向盘,还笑着说:“看,虽然我身体这样了,但我可没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呀,开车出去兜兜风,感觉也挺自在的呢。”

至于跷二郎腿,每次有人来看她,她还故意展示一下这个动作,旁人看了都觉得太神奇了,想着这高位截瘫还能做到这样,简直就是奇迹呀。

可实际上呢,随着时间推移,真相慢慢浮出水面。原来,她那些所谓的自学课程,不过是偶尔翻翻书做做样子,好多知识都是一知半解,只是靠着一些皮毛在人前卖弄罢了。

那些流利的外语,也只是会几句简单的日常用语,都是提前背好的,真要是深入交流,立马就露馅了。

有一回,一个懂外语的朋友试着用比较专业的内容和她对话,她就开始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最后只能尴尬地笑笑说:“哎呀,好久没说了,有点生疏了。”

而她所谓的针灸救人,更是瞎糊弄。有次那位被她针灸过的邻居病情不但没好,反而加重了,去医院一检查,才发现穴位扎得根本不对,差点就出大问题了。

人家找上门来质问,她还狡辩说:“这中医嘛,有时候就是起效慢,可能还得多扎几次才行呀,我也是好心帮忙呢。”

至于开车和跷二郎腿,那更是她精心编造的谎言了。有人偶然发现她其实根本没有高位截瘫,都是装出来的,开车也是在没人的时候偷偷练习,就是为了营造出那种励志又神奇的形象,好让大家都围着她转,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获取别人的夸赞和关注。

在职场这片竞争激烈的“舞台”上,这类爱演的人“演技”也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就拿公司的重要会议来说吧,当领导提出一个方案时,他们瞬间就像被注入了无限活力,立刻双眼放光,身子前倾,迫不及待地抢先发言。那声音洪亮又充满激情,用尽各种华丽的辞藻去夸赞这个方案的精妙之处,仿佛这个方案就是他们心中梦寐以求、无可挑剔的绝佳创意,没有丝毫瑕疵可寻。

他们一边说着,还一边不住地点头,那幅度恰到好处,配合着自然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手势,眼神中满是对领导的钦佩,生生把周围的同事都衬托得好像思维迟钝、跟不上节奏了些。

会后,为了能让领导更深刻地记住自己的“拥护”,他们还会特意找机会,拿着方案里的一些细节去领导办公室,佯装自己深入研究后又有了新的感悟,继续对领导进行一番夸赞。

一进领导办公室,便满脸堆笑,声音里都透着讨好的意味,说道:“领导,我回去又仔细琢磨了下,您这思路真是太超前了,就拿这个小点来说,要是实施起来,那对咱们整个项目的推动作用可太大了,我越想越佩服您呀。”

领导笑着回应:“哈哈,你有心了啊,看来你对这方案挺上心的嘛。”

他们赶忙接着说,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语速也加快了几分:“那必须的呀,领导您提出的方案,那都是值得我们好好钻研学习的,我就盼着能跟着您多学点东西,让自己也提升提升呢。您看啊,这方案里的这个环节,我又琢磨出几种不同的执行思路,我觉得要是结合着来做,效果说不定会更好呢,您给指点指点呗。”说着,还把自己提前准备好的笔记递了过去,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一些看似很专业的想法,其实大多都是些东拼西凑、没多少实际价值的内容。

而此时在他们心里,却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暗自思忖着:“哼,这方案到底咋样我才不管呢,先把领导哄好了,让领导觉得我和他想法一致,这可是在领导那儿刷好感的好机会呀,日后升职加薪说不定就有我的份了。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说过,‘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世人都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我这不就是利用这一点,在领导面前好好表现一番嘛。”

在和同事们日常相处时,要是谁取得了一点小成绩,他们马上就会凑上前去,脸上瞬间绽放出比那获奖者还要灿烂的笑容,又是热情的拥抱,又是一连串的溢美之词,那真诚劲儿,任谁看了都会觉得他们是真心为对方高兴,是最靠谱的好同事。

比如同事小李拿下了一个重要项目,他们立马迎上去,那热情的样子就像自己中了大奖一样,大声说道:“哎呀,小李啊,你可太厉害了呀!这项目难度那么大,你都能拿下,真不愧是咱们部门的骨干啊,我可得向你好好学习学习呢。你快给我讲讲,你当时是怎么想到那个绝妙的点子的呀,我都好奇死了。”

小李笑着回应:“哪里哪里,也是运气好,大家也都帮了不少忙呢。”

他们赶紧摆摆手,眼睛瞪得大大的,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说道:“可别谦虚了,这就是你能力强呀,你看这思路、这执行,哪样不是你一手把控的呀,我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就说你那个和客户沟通的技巧吧,我听说可巧妙了,把客户拿捏得死死的,你快给我透露透露呗,让我也跟着涨涨见识呀。”边说还边拉着小李的胳膊,显得格外亲昵。

可一旦有合作项目的机会,他们就会想尽办法在其中凸显自己,把别人的功劳往自己身上揽。

在共同完成一个策划案后,向领导汇报时,他们会巧妙地把自己描述成主导者,说:“领导,这次策划案能这么顺利,主要还是我这边把控了整体方向,从构思到细节完善,我都全程跟进,当然其他同事也帮了点小忙。您看啊,最开始定主题的时候,大家都没什么头绪,还是我提出了那个关键的想法,一下子就把方向给明确了,后面的执行也都是按照我的规划来走的呀。”

旁边的同事小王忍不住小声嘀咕,皱着眉头,一脸不满地对身边人说:“哼,明明大家都出了不少力,怎么就成他主导了呀,真够可以的。当时讨论主题的时候,大家可是各抒己见,他那想法也是在大家的启发下才完善的,现在倒好,全成他一个人的功劳了,脸皮可真够厚的。”

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却是:“不就是这点小成绩嘛,我先捧着你,让大家都觉得我这人特友善、特大气,回头找机会还得暗暗压你一头呢,可不能让你风头太盛了,毕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可不能让你挡了我的道,我得慢慢成为这众人瞩目的焦点才行。

巴尔扎克也曾讲过,‘谄媚从来不会出自伟大的心灵’,我这般逢迎,也不过是为了自己的私利罢了。”

然而,一旦转身到了人后,到了那些他们自认为可以无所顾忌的“鬼前”,那副嘴脸可就彻底变了样,好似川剧里瞬间变脸的绝技被他们运用得炉火纯青。

他们会把之前对别人的夸赞瞬间换成尖酸刻薄的诋毁,刚刚还满脸笑意地与之称兄道弟,这会儿就在背地里编排着对方的不是,挑着各种毛病,甚至添油加醋地传播一些莫须有的坏话,那言语之恶毒,与之前的和善模样简直判若两人。

会议结束后,他们就会和几个看似关系密切的人聚在一起,压低声音开始吐槽领导提出的方案,说这方案这里不实际,那里漏洞百出,还嘲笑领导的眼光不过如此。

其中一人小声说:“哎,你们觉得领导那方案真有那么好吗?我怎么觉得好多地方都不靠谱呢。”

他们立马接话道,脸上带着一丝不屑,撇着嘴说:“就是啊,我刚刚在会上那都是装的,不然能怎么办呀。你们看那一点,根本就不符合咱们现在的实际情况嘛,真不知道领导咋想的,还在那说得头头是道呢。我当时在会上都强忍着没把心里话说出来,要我说呀,这方案要是真实施了,指不定出多少问题呢,咱们还得跟着遭殃。”

另一个人附和着,同样满脸质疑的神情,说道:“对对对,我也觉得,这方案里好些细节都没考虑周全呢,感觉就是领导一时心血来潮想出来的,也没好好调研调研市场情况,唉,咱们到时候还得费劲去补救呢。”

他们一边说着,一边还带着那种自以为洞察一切的得意神情,心里想着:“哼,刚刚在会上那都是装的,现在反正没领导在,可劲儿说说也无妨,反正别人也不知道我心里到底咋想的,这样还能显得我多有见解似的。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说谎很容易,但是要想圆谎却很困难’。

而对于同事取得的成绩,他们在背地里则会酸溜溜地说那不过是运气好罢了,或者暗指别人是靠不正当手段才获得的,全然忘了自己人前那副热情祝贺的样子。

要是听到别人在讨论那位同事的优秀表现,他们还会在旁边阴阳怪气地插上几句。

有人说:“小李这次那个项目完成得真棒啊,确实有本事。”

他们便撇撇嘴,不屑地说:“哟,那谁呀,估计就是这次运气好呗,指不定下次就不行了呢。再说了,谁知道他背后用了啥手段呀,这事儿啊,可不好说呢。我听说啊,他为了拿下那个项目,可没少在客户那边献殷勤呢,也不知道使了什么小手段,哼,这种靠歪门邪道得来的成绩,有啥好炫耀的呀。”

旁人听了,有的露出惊讶的表情,有的则半信半疑,小声议论着。

他们心里嘀咕着:“凭什么他就能出风头啊,我得把他名声搞坏点,这样大家就不会光盯着他了,我才能更突出呢。‘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可不管什么君子之道了,只要能达到我的目的就行。法国思想家拉罗什富科说过,‘伪善是一种投资,魔鬼要来偿还的’,我现在的这些小手段,说不定以后都会付出代价呢,可当下哪顾得上那么多呀。”

在社交场合,那更是他们尽情“表演”的大舞台。参加聚会时,他们刚踏入场地,就如同社交达人一般,热情地和每个人打招呼,那声音大得仿佛要让全场都注意到他们的到来。

主动参与到各个小圈子的聊天中,不管聊什么话题,他们都能接上话,还总能把话题巧妙地引向自己,讲述一些看似精彩又引人注目的经历,把自己塑造得无比高大上,仿佛他们就是那历经千帆、满身故事的传奇人物,让旁人都对他们投来羡慕的目光,仿佛他们就是这聚会的焦点所在。

聚会上,有人聊起旅游的话题,他们马上接口道,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手还在空中比划着:“哎呀,说起旅游啊,我可太有发言权了。我之前去那个欧洲呀,那一路上的见闻可太有意思了。我去了好多小众又美的地方,一般游客都找不到呢,我记得有个小镇,在深山里头,那建筑风格独特极了,就跟童话里的城堡似的,而且啊,当地的人都特别淳朴热情,我刚到那儿,就被邀请到一户人家家里做客呢,一起品尝他们自家酿的美酒,那味道,至今我都忘不了。还有啊,我还跟当地的一些艺术家成了好朋友,一起探讨艺术,那感觉,真的太难忘了。我还跟着他们学画画呢,他们都夸我有天赋,说不定我以后都能成个业余画家了呢,哈哈。”

旁人好奇地问:“哇,那你快说说都去了哪些地方呀?”

他们却含糊其辞地说:“哎呀,那些地方名字太拗口了,我一时还真说不上来呢,反正就是特别美的小镇呀,那种韵味,只有亲身去了才能体会到呢。再说了,那都是当地的土叫法,翻译过来也没那个味儿了呀,等下次有机会,我带你们一起去感受感受就知道了呀。”

旁人虽然有些疑惑,但也不多追问,只能附和着夸赞几句。

可等聚会结束,和身边亲近的人说起那些刚认识的人时,他们又会不屑地评价这个没品味,那个太虚荣,把别人贬得一文不值。

而且要是在聚会上看到有人比自己更受欢迎,他们心里就会暗暗较劲,之后找机会在别的场合散布关于那个人的负面传闻。

他们对朋友说:“哎,你知道上次聚会上那个小张吗?看着挺风光的,其实啊,我听说他私生活可乱了呢,那些表面上的风光都是装出来的,哼,也就是骗骗那些不了解他的人罢了。我还听说啊,他那工作上的成绩也都是靠走后门得来的,根本就没什么真本事,就是会在人前显摆而已。”

朋友惊讶地说:“啊?真的假的呀,看着不像那样的人啊。”

他们便笃定地说:“哎呀,我还能骗你呀,这都是我听可靠消息说的,反正你以后跟他打交道可得小心着点呢。我跟你说啊,这种人,就是喜欢把自己包装得高大上,其实内里啊,一塌糊涂呢,咱可别被他那表象给糊弄了呀。”

他们心里暗自得意:“哈哈,那些人还真以为我和他们多投缘呢,我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这样我在社交场上才能吃得开呀,管他们怎么想呢。‘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我这聪明的做法,他们估计都还蒙在鼓里呢,我只要维持好我这表面的风光就行。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不要对一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谨慎而坚定’,我这般虚伪待人,估计迟早也会被别人谨慎对待吧。”

在家庭聚会中,面对长辈,他们也是一副乖巧孝顺、懂事听话的模样。吃饭时,不停地给长辈夹菜,嘴里说着各种贴心的话语,像“爷爷奶奶,你们多吃点这个,对身体好呀,我平常都惦记着呢”,把长辈哄得乐呵呵的。

长辈笑着说:“哎呀,这孩子,真懂事,太贴心了呀。”

他们还会接着说,脸上满是乖巧的神情,语气里透着浓浓的关切:“那必须的呀,爷爷奶奶你们辛苦一辈子了,我就盼着能多孝顺孝顺你们呢,只要你们身体健健康康的,我就开心啦。你们要是缺啥少啥了,或者有啥想做的事儿,可一定要跟我说呀,我就是你们的跑腿儿的,随叫随到呢。”

可一旦长辈不在场,涉及到分家产或者一些利益相关的事儿,他们就立马换了副态度,和兄弟姐妹争得面红耳赤,全然不顾亲情,还会在背后说些难听的话。

他们对着自己的伴侣抱怨,眉头紧皱,满脸怨气他们对着自己的伴侣抱怨,眉头紧皱,满脸怨气地说:“哼,平时就属老三最会装孝顺了,现在还想多分,没门儿!每次在长辈面前就他表现得最积极,其实心里那点小算盘打得可精了,净想着怎么哄得长辈开心,好给自己多捞点好处呢。你看看他,每次都是那些花言巧语,我都听腻了,真不知道长辈们怎么就吃他那一套呢。咱可不能让他得逞啊,这家产本来就该咱们公平分配嘛,他凭什么想多占呀。”

伴侣无奈地说:“哎呀,都是一家人,这么争来争去也不好吧。”

他们却气呼呼地说:“一家人怎么了,这涉及到切身利益呢,我可不能吃这个亏,他那副假惺惺的样子,我早就看不顺眼了。再说了,我平时对长辈也不差呀,凭什么好处都让他给占了去,不行,我得找机会跟其他兄弟姐妹好好说说,不能让他这么得逞了,得让大家都看清他的真面目才行呢。”

于是,他们便开始在兄弟姐妹之间搬弄是非,找各种机会说老三的坏话。

有一回家庭聚会结束后,趁着几个兄弟姐妹闲聊,他们故作神秘地凑过去说:“你们发现没呀,老三每次给长辈买东西,那都是挑最便宜的买,然后在长辈面前把价格说得老高,就为了显得自己多舍得花钱似的,这种小心思,你们可得多留意留意啊。”

其他兄弟姐妹听了,有的半信半疑,有的则皱起了眉头,觉得这事不太靠谱,但也不好当面反驳。

而他们看着大家的反应,还以为自己的话起了作用,心里暗自窃喜,想着这下老三的形象可算是被自己抹黑了一些,瓜分家产的时候自己就更有优势了。

不仅如此,在邻里之间,他们也是如此这般“表演”着。平日里见到邻居,总是热情洋溢地嘘寒问暖,主动帮忙拎个东西,或者分享一些自己所谓的“独家生活小妙招”,那热心肠的样子,让邻居们都觉得他们是难得的好相处之人。

邻居张大妈提着菜回来,他们赶忙迎上去,脸上堆满笑容,热情地伸出手说:“张大妈,您这买菜去啦,哎呦,挺沉的吧,我来帮您拎着吧。”

张大妈笑着说:“哎呀,谢谢你啊,你这孩子就是热心肠。”

他们笑着回应:“不客气不客气,都是邻居嘛,互相帮忙是应该的呀。对了,张大妈,我跟您说啊,我最近发现个特别好用的清洁小妙招,用白醋和小苏打混合着擦厨房的油污,一擦就干净呢,您回头可以试试呀。我自己试过好几次了,效果那叫一个好,之前我家厨房的抽油烟机脏得不行了,用了好多清洁剂都不管用,就用这个办法,几下就擦得干干净净的,跟新的一样呢。”

张大妈连连点头,称赞道:“哎呀,那可真好啊,你这孩子就是细心,还想着跟我们分享这些小妙招呢,真是个热心肠呀。”

可一旦涉及到一些利益相关的事儿,比如小区里评选优秀住户之类的活动,他们就开始在背后搞小动作,偷偷散播其他候选人的不利消息,妄图通过这种不正当的手段来为自己赢得优势,心里想着:“哼,平时那些友善都是做给大家看的,关键时刻可不能让别人占了便宜,我得想尽办法让自己胜出啊,毕竟这荣誉到手了,那在小区里可就更有面子了。

当小区组织志愿者活动时,他们会在一开始就积极报名,在活动现场也是表现得特别卖力,又是帮着搬东西,又是热情地给居民讲解活动内容,吸引了不少人的夸赞和目光。

旁边的居民夸赞道:“哟,你看人家,多积极呀,真是个热心肠的好邻居呢。”

他们笑着回应:“哈哈,应该的应该的,咱们小区就是个大家庭嘛,能出份力我也开心呀。我觉得这志愿者活动可太有意义了,能帮助到大家,自己心里也舒坦呀,以后有这样的活动,我还得积极参加呢。”

可活动结束后,后续需要持续跟进一些收尾工作或者总结反馈时,他们却找各种借口推脱,把责任都甩给那些实实在在做事的邻居,自己则躲在一边继续享受着之前营造出的好名声带来的好处。

邻居老李找到他们说:“哎,之前志愿者活动那收尾的事儿,还得咱们一起再处理处理呀,你看你啥时候有空啊?”

他们面露难色,推脱道:“哎呀,老李啊,实在不好意思,我这最近工作太忙了,抽不出空来呀,你看你先帮忙弄着呗,辛苦你了啊。”

老李无奈地走了后,他们还暗自庆幸:“哼,还好糊弄过去了,反正这事儿又不是非我不可,我可不想再费那劲儿了,就让他们去忙吧,我这好名声已经有了,也不影响啥。”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他们这些虚伪的行径慢慢地开始被身边的人察觉。

那位自称高位截瘫的“神人”,因为有一次在假装高位截瘫却又不小心露出破绽的场景被人拍了下来,视频在小区里传开了,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她之前那些所谓的励志故事全是编造出来的呀,顿时对她指指点点,之前对她的那些夸赞也都变成了嘲讽和鄙夷。

在职场中,他们在领导面前过度“表演”,却总是拿不出实际的成果,时间久了,领导也看出了他们的心思,对他们越发失望,原本期待的升职加薪自然也没了下文。而且同事们也都渐渐看清了他们两面三刀的本质,开始疏远他们,工作上有合作项目也都不太愿意和他们一组了,他们在公司里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尴尬。

在社交场合,他们那些吹嘘的经历被人一一戳破后,大家都觉得他们就是个爱说谎、爱显摆的人,慢慢地都不再愿意和他们打交道了,以往那些聚会邀请也越来越少,他们彻底成了别人眼中的笑柄。

在家庭里,兄弟姐妹经过一番查证,发现他们之前说老三的坏话全是无中生有,对他们的做法很是气愤,和他们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家庭聚会时气氛都变得格外压抑。长辈们知道了这件事,也对他们的行为感到失望,原本的疼爱也少了几分。

在邻里之间,大家看清了他们的真面目后,再也不觉得他们热心肠了,平时见面也只是礼貌性地点点头,再也没有了以往的热络。小区评选优秀住户之类的活动,即便他们再怎么耍手段,大家也都不会把票投给他们了,他们苦心经营的好形象彻底崩塌了。

他们的爱演,不是出于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表达,而纯粹是一种自私自利的手段。用虚假的言行去蒙蔽他人的双眼,以为这样就能在生活里混得如鱼得水。

可实际上,时间久了,大家总会看清他们的真面目,看穿那做作背后的虚伪本质。他们或许能得逞一时,但终究难以收获真正的情谊和长久的安稳,那所谓的“风生水起”也不过是建立在谎言之上的泡沫,一戳就破,徒留他人对其鄙夷的目光。

正如古人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无论他们的“演技”多么高超,最终也逃不过被人识破的结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