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直击人性 > 第80章 拜佛若有用,人间便无疾苦

直击人性 第80章 拜佛若有用,人间便无疾苦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9 04:54:21 来源:小说旗

“拜佛有用,人间便无疾苦”,这话乍一听,似是无稽之谈,可细究起来,却如暮鼓晨钟,震人心扉,引人深思。人性对佛的理解,不应浮于表面,而需深入探究其对人精神世界的深远影响。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庄严肃穆的佛堂庙宇,向来是神秘力量的汇聚之地。青烟缭绕,梵音阵阵,信徒们怀着满腔热忱,虔诚地长跪叩拜,满心期望佛能施展无边法力,消弭灾祸,赐予福泽。

就拿城郊的灵隐寺来说,每逢初一、十五,寺庙的青石台阶上便人潮涌动,香客们怀揣着各自的心愿纷至沓来。李婶便是其中的常客。她的独子小张,原本是个朝气蓬勃的青年,是家中的顶梁柱。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改变了一切。小张在一次工地事故中重伤,落下病根,后续又被查出患上重病。为了给儿子治病,李婶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走投无路之际,李婶听闻灵隐寺的佛祖极为灵验,便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了拜佛上。每日天还未亮,她便摸黑起床,简单洗漱后,便步行一个多小时前往灵隐寺。寺门一开,她便匆匆走进大雄宝殿,长跪于佛像前,双手合十,眼中噙满泪水,口中念念有词:“大慈大悲的佛祖啊,求求您发发慈悲,救救我的儿子吧。他还年轻,人生的路才刚起步,我愿意用我的一切来换取他的康复。”

日复一日,她的膝盖跪出了淤青,额头也因频繁叩拜变得微微红肿,可她从未有过一丝懈怠。在她心中,佛是最后的希望之光,只要自己足够虔诚,佛祖定能听到她的祈求,施展神力,扭转儿子命运的残酷走向。

同来拜佛的王婆,看着李婶日渐憔悴的面容,忍不住劝道:“李婶,你每日都这么虔诚地拜,可佛祖咋还没显灵呢?会不会这拜佛,没咱们想得那么神啊?”

李婶却一脸坚定,反驳道:“王婆,可不能这么说。正如《华严经》所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定是我还不够诚心,只要我坚持下去,佛祖肯定会听到我的祈求,拯救我的儿子。”

然而,命运的车轮并未因李婶的虔诚而停下。尽管她日复一日地祈祷,小张的病情却依旧没有好转。最终,小张还是离开了人世。

李婶悲痛欲绝,整个人仿佛被抽去了灵魂,瘫坐在家中,望着儿子的遗物,泪水止不住地流淌。她对佛的信仰,也在这一刻产生了动摇:“我如此诚心地拜佛,佛祖为何不肯救我的儿子?难道,这拜佛真的毫无用处吗?”

这时,前来安慰的邻居赵大爷,坐在李婶身旁,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李婶,我觉得这佛啊,可能不是咱们想的那种能直接插手人间事的神。”

李婶抬起满是泪水的脸,眼中满是疑惑,问道:“赵大爷,您这话是啥意思啊?”

赵大爷缓缓说道:“我年轻时,也像你一样,遇到难事就求佛。可后来我慢慢明白了,佛更多的是教我们怎么做人做事,给我们指引方向,而不是直接帮我们解决问题。诚如古人云‘自助者天助之’,佛的智慧在于引导我们自我提升与救赎。”

类似的故事,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小镇上的刘老板,经营着一家杂货店,一心想让生意更上一层楼,赚得盆满钵满。听闻后山的寺庙颇为灵验,便带着丰厚的祭品前去拜佛。

在庄严的佛像前,他双手合十,许下宏愿:“佛祖啊,要是能让我的生意兴隆,我一定年年都来供奉您,给您重塑金身。”此后,他隔三岔五就去寺庙,每次都献上昂贵的香烛,无比虔诚地祈求佛的庇佑。

可回到生意场上,刘老板却并未用心经营。为了谋取暴利,他以次充好,将过期的食品重新包装后售卖,还故意抬高商品价格,欺骗顾客。没过多久,顾客们发现了问题,纷纷不再光顾他的店铺。店铺的生意一落千丈,最终因顾客投诉、信誉受损,彻底破产。

破产后的刘老板,满心困惑与不甘,一脸沮丧地坐在寺庙的台阶上,恰好碰到了寺里的慧明法师。刘老板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连忙向慧明法师诉苦:“法师,我这么诚心地拜佛,为啥生意还是做不下去啊?”

慧明法师微笑着,目光温和地看着他,反问:“施主,你觉得拜佛,就是为了让自己不劳而获吗?佛讲因果,你在生意上欺骗顾客,种下了恶因,又怎能指望收获善果呢?《地藏经》有云‘若遇盗窃者,说贫穷苦楚报’,世间因果循环,丝毫不爽。”刘老板听后,低下头,面露羞愧之色,无言以对。

还有年轻的公务员小王,在单位里一心想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偶然听说邻市有座古刹求官运特别灵,便专程前往。在古刹的佛堂内,他恭恭敬敬地奉上厚厚的香火钱,然后跪地磕头,额头磕得生疼,口中念念有词:“佛祖保佑,让我早日升职加薪,仕途顺遂。”

回到单位后,小王却没有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整天琢磨着投机钻营,拉帮结派。他不再认真完成工作任务,对领导阿谀奉承,对同事排挤打压。结果在一次重要的工作考核中,因业绩不达标、作风不正,被领导当众批评,晋升之路也彻底被堵死。

小王郁闷不已,找到老同事老张倾诉:“张哥,我去拜佛求官运,咋一点用都没有啊?我都那么诚心了。”

老张语重心长地说:“小王啊,拜佛不是让你走捷径的。工作得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你不踏实做事,光想着靠拜佛升官,这不是本末倒置嘛。你要是把拜佛的心思,用在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上,说不定早就得到认可了。荀子曾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踏实奋进才是成功之道。”

这些经历不禁让人思索,若拜佛真能如人所愿,为何人间依旧充斥着生老病死、求而不得的痛苦?

事实上,佛的意义并非简单地满足人们的物质诉求,或是消除生活中的一切苦难。佛,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指引,一种智慧的启迪。

佛经中蕴含着诸多劝人向善、教人明心见性的教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句经典之言,便道出了佛教的核心要义。它倡导人们在生活中秉持善良之心,约束自身行为,净化内心世界。

回顾历史,无数仁人志士在佛的慈悲精神影响下,为世间带来温暖与希望。唐代高僧鉴真,怀着普度众生的宏愿,毅然踏上六次东渡日本的艰辛旅程。第一次东渡时,船只刚起航,便遭遇狂风巨浪,汹涌的波涛无情地拍打着船身,船只在茫茫大海中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同行的弟子们被吓得惊慌失措,有人胆怯地对鉴真说:“师父,这出海之路如此艰险,咱们是不是该放弃啊?”

鉴真目光坚定,望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斩钉截铁地回答:“普度众生的道路,哪有不艰难的?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点困难就退缩,如何能弘扬佛法,拯救众生?我们必须坚定信念,继续前行。”

第二次东渡,在海上漂泊了数日,船只不幸触礁损坏,海水涌入船舱,一行人历经九死一生,才艰难上岸。此后的几次东渡,也都困难重重,同行者死伤无数,鉴真大师本人甚至因长期劳累和海上恶劣环境,双目失明。但即便如此,他从未有过一丝退缩之意。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佛法的坚定信念,最终成功抵达日本。

鉴真大师带去了中国的佛教文化、医学知识、建筑艺术等,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他在日本传授佛法,建造寺庙,为当地百姓治病救人。他的行为并非为了求取名利,也不是期望通过拜佛获得个人的庇佑,而是源于内心对佛的慈悲精神的深刻领悟与践行。

在现代社会,也有许多人在佛的智慧中汲取力量,践行着善举。特蕾莎修女一生都在为印度的贫困、患病和濒死之人服务。她在加尔各答的贫民窟中,亲眼目睹孩子们在垃圾中翻找食物,病人们在街头痛苦呻吟,瘦骨嶙峋的身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看到这一幕幕悲惨的景象,她的心中满是悲悯。

于是,她不顾恶劣的环境和自身的安危,毅然在贫民窟中建立了临终关怀院、孤儿院等慈善机构。在临终关怀院里,特蕾莎修女亲自为那些被社会遗弃的人们擦拭身体、包扎伤口、给予食物和温暖。她轻轻握住濒死老人的手,给予他们最后的安慰。

旁边的志愿者看着特蕾莎修女忙碌的身影,不解地问:“修女,您这么做,到底图什么呢?这里环境这么恶劣,条件这么艰苦,您完全可以不用这么辛苦的。”

特蕾莎修女停下手中的动作,温柔地看着志愿者,轻声说:“孩子,我们不图什么。在这些人生命的最后时刻,给予他们关爱,这是我们的责任。这世间的苦难太多,我们虽力量微薄,但能减轻一分是一分。佛说慈悲为怀,我们要用行动去践行这份慈悲。正如老子所讲‘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点滴善举也能汇聚成爱的暖流。”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身边,也能发现许多平凡人以佛的精神为指引,默默奉献。在疫情期间,社区志愿者赵大哥,不顾被感染的风险,主动承担起物资配送的工作。每天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他就来到物资分发点,认真核对物资,仔细检查每一份物品是否齐全、新鲜。

然后,他骑着那辆有些破旧的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将生活物资送到居民手中。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他还会帮忙把物资搬到家里,耐心询问他们还有什么需求。

有一次,赵大哥给李奶奶送物资时,李奶奶满是感激,拉着他的手说:“小赵啊,你为了我们这些老人,天天在外面跑,太危险了。你这孩子,真是心善。”

赵大哥笑着回答:“李奶奶,这不算啥。大家都有困难的时候,能帮一把是一把。我觉得这也是在做好事,跟佛讲的慈悲差不多。能让您和其他邻居们生活方便些,我心里就踏实。正如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

市医院的张医生,在得知偏远山区医疗资源匮乏后,主动报名参加医疗支援队。他背着沉重的医疗设备,翻山越岭来到山区。山区的医疗条件极其简陋,缺医少药,但张医生没有丝毫抱怨。他为村民们看病、治疗,耐心讲解健康知识。有一次,为了给一位突发重病的村民做手术,他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累得瘫倒在地。

助手心疼地说:“张医生,您别太累了,身体要紧啊。您已经连续工作这么久了,先休息一下吧。”

张医生却坚定地说:“病人的生命更要紧。我们既然来了,就要尽最大努力救治他们。这是我们作为医生的职责,也是对生命的尊重。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多救一个人,这世间就少一份痛苦。孙思邈有云‘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医者仁心,自当竭尽全力。”

人间疾苦,从来都不是仅靠拜佛就能消除的。佛给予我们的,是一种信念,一种力量,让我们在面对苦难时,不抱怨、不放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应对;是一种道德的约束,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守善良与正义;是一种无私的大爱,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主动为他人减轻痛苦。

所以,与其在佛前盲目祈求,不如将佛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人,为人间增添一份温暖与希望。如此,方能真正领悟佛的智慧,让人间离疾苦越来越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