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直击人性 > 第23章 较真的人,会没有立足之地

直击人性 第23章 较真的人,会没有立足之地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9 04:54:21 来源:小说旗

在这个纷繁复杂、看似热闹非凡的世界中,处处都弥漫着一股若有若无的虚假气息。仿佛我们置身于一个偌大的舞台之上,每个人都精心戴上了或华丽或质朴的面具,演绎着并非全然真实的人生剧本。

就拿娱乐圈来说吧,曾经田震的那段经历,至今回想起来都让人忍不住唏嘘感叹。

田震,那可是一位在乐坛独树一帜、个性鲜明且实力超群的歌手。她的嗓音独具韵味,或豪迈奔放,如那塞外的长风,呼啸而过能震撼人心;或婉转悠扬,似山间的清泉,潺潺流淌可润泽心田。凭借着这般卓越的歌唱天赋以及对音乐全身心投入的赤诚热爱,她收获了无数歌迷的衷心喜爱,在乐坛稳稳地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那一回,是一场备受瞩目的颁奖盛会,在整个娱乐圈乃至歌迷群体中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按照正常的评选流程和大众的预期,田震凭借自己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发行的多首经典歌曲,以及在各大舞台上精彩绝伦的现场表现,毫无争议地在“中国流行歌曲榜”内地最受欢迎女歌手奖的评选中拔得头筹,票数遥遥领先于其他竞争者。

这本该是她荣耀加身、站在领奖台上接受鲜花与掌声的高光时刻,那座奖杯,承载着的不仅是对她歌唱实力的认可,更是对她多年来在音乐道路上默默耕耘、付出无数心血与努力的肯定。

然而,在看似公正透明的评选背后,却隐藏着诸多见不得光的暗箱操作。原来,当时田震因为忙于其他重要演出,没能第一时间答应主办方出席领奖的要求,这可让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

组委会内部一些人,出于各种利益纠葛,或是为了迎合某些有话语权的势力,竟然罔顾公平公正的原则,擅自将原本属于田震的奖项,转手给了排名第二的那英。

当田震得知这其中存在的猫腻后,她的内心十分气愤,也陷入了纠结之中。她完全可以选择息事宁人,像娱乐圈里很多人那样,为了维持表面的平和,为了能继续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圈子里安稳立足,选择沉默,把这口气默默咽下,接受这不公平的结果。

毕竟在那个大环境下,娱乐圈里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很多人都习惯了对这类不公之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想着在虚假营造出来的安稳表象里相安无事,不想去捅破那层窗户纸,免得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自己未来的星途。

可是,田震骨子里就有着一股倔强和较真的劲儿,她对音乐的热爱是纯粹的,对公平的追求也是执着的。她无法容忍这种践踏公平、破坏规则的行为,更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应得的荣誉被如此不公正地剥夺。

于是,她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在颁奖晚会的现场,当着众多业内人士、媒体以及歌迷的面,拒绝领奖。

她不仅如此,还言辞恳切又犀利地揭露了那背后隐藏的虚假情况,痛斥主办方不公正、不专业的行为,指出评选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合理之处,直言这样的做法是对所有认真做音乐、靠实力竞争的歌手的不尊重,也是对广大歌迷的欺骗。

她这一举动,瞬间激起千层浪,整个晚会现场一片哗然,媒体们纷纷将镜头对准了她,闪光灯不停地闪烁,记录下了这震撼又极具争议的一幕。

而娱乐圈内外也因为此事炸开了锅,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有支持田震的,认为她勇气可嘉,敢于为公平发声;也有指责她的,觉得她不顾场合,太过于冲动,破坏了颁奖晚会的和谐氛围。

但不管外界的声音如何,这份较真,终究还是给她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曾经那个在舞台上光芒万丈、歌声传遍大江南北的她,一下子仿佛被这个世界按下了静音键。演出机会变得寥寥无几,各大电视台、演出场所都对她避而远之,仿佛她身上带着某种让人忌讳的标签。

她的曝光度急剧下降,曾经那些排着队邀请她的节目和商演,如今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她的热度也渐渐消散,就像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夜空后,迅速黯淡了下去。

那些曾经无比欣赏她歌声、追捧她的歌迷们,很多时候只能无奈又惋惜地看着她一步步淡出大众视野,只能通过反复聆听她以前的歌曲来慰藉对她的思念。

而那些善于在虚假规则里周旋、懂得迎合的人,依旧在舞台上风光无限,享受着名利带来的种种好处,在闪光灯下笑得灿烂,仿佛这个圈子的虚假与不公跟他们毫无关系。

其实,这样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已有诸多相似的版本,无数较真者都在虚假的世界里历经磨难,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商朝末年的时候,纣王昏庸无道到了极点,他整日沉迷于妲己的美色,被其迷得神魂颠倒,完全不顾朝政。

妲己生得国色天香,却心如蛇蝎,她凭借着纣王的宠爱,肆意妄为,在宫中呼风唤雨,为所欲为。而纣王呢,对她言听计从,只要是妲己说的话,哪怕再荒唐,他也奉为圣旨。

在朝堂之上,谄媚逢迎之风盛行,大臣们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一个个都只顺着纣王的心意,说些虚假的好话,哪怕看到纣王做出多么荒唐、暴虐的行为,比如随意增加赋税,导致百姓苦不堪言;大兴土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奢华宫殿,让百姓们劳役繁重;或者听信谗言,诛杀无辜忠臣良将,弄得朝堂人心惶惶,他们也都当作没看见,还跟着鼓掌叫好,夸赞纣王英明神武,所作所为皆是顺应天意。

而身为王叔的比干,他生性忠肝义胆,心中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自幼便接受着正统的忠君爱国思想的熏陶,眼里根本容不得这朝堂上的虚假和纣王的昏聩之举。

他深知自己身为王室宗亲,肩负着辅佐君王、匡扶社稷的重任,看着国家在纣王的荒淫统治下日益衰败,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心急如焚,常常夜不能寐,食不知味。

于是,比干屡次不顾自身安危,向纣王直言劝谏。他会在朝堂之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痛斥妲己祸国殃民的恶行,细数她如何蛊惑纣王、扰乱朝纲,让纣王远离朝政,陷入奢靡享乐之中。

他也毫不留情地指出朝堂上下乌烟瘴气的乱象,哪些大臣尸位素餐,只知阿谀奉承,哪些官员贪污**,中饱私囊,把这些平日里大家都心知肚明却无人敢说的问题一一摆在台面上,一心盼着纣王能够幡然醒悟,改过自新,重新振作起来,好好治理国家,让商朝重回往日的繁荣昌盛。

可他的这些正义之言、忠诚之举,在那个满是虚假奉承的宫廷环境里,显得是那么格格不入,就好像一群黑夜里的乌鸦中突然闯进了一只洁白的鸽子,太过刺眼了。

那些习惯了虚假逢迎的大臣们,都在暗地里嘲笑比干的迂腐,觉得他这是在自讨苦吃,甚至还盼着他哪天触怒纣王,好让自己少一个“碍眼”的人。

纣王本就被妲己吹得晕头转向,又听着比干这些逆耳忠言,顿时恼羞成怒,觉得比干这是在故意和自己作对,根本听不进去半句劝。

而妲己更是在一旁添油加醋,进谗言说比干的心有七窍,若是能剖出来看看,必定是稀世珍宝。

昏庸的纣王听信了这番谗言,竟然真的下令将比干剖心。

当士兵们来捉拿比干时,比干面无惧色,他深知自己此去凶多吉少,但依然昂首挺胸,大义凛然地跟着去了刑场。

在刑场上,他看着周围那些冷漠的、或是幸灾乐祸的面孔,心中满是悲凉,可他没有丝毫退缩,为了心中坚守的正道,为了对国家的那份忠诚,坦然赴死,至死都未曾向那虚假的世道低过头,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忠君爱国之歌。

只是可惜,他的牺牲也没能唤醒纣王的良知,商朝依旧在纣王的荒淫暴虐下加速走向灭亡,最终在周武王的大军面前不堪一击,国破家亡,成为了历史的尘埃。

再说到战国时期的楚国,那也是一个被虚假和腐朽充斥的国度。当时,楚国朝堂内部奸佞当道,那些权贵们为了一己私利,相互勾结,结党营私,形成了一股强大的黑暗势力。

他们中有不少人原本就是靠着攀附权贵、溜须拍马才得以在朝堂上站稳脚跟,毫无真才实学,却手握重权,只想着如何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更多的财富和地位。

对外,面对秦国的虎视眈眈,他们不想着如何增强国力去抵御外敌,反而一味地谄媚求和,妄图通过讨好秦国来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他们常常向楚王进谗言,说秦国如何强大,楚国与之对抗只会是以卵击石,不如主动送些金银财宝、城池土地过去,以求换来一时的安稳。

而楚王呢,听信了这些谗言,一次次地向秦国妥协让步,使得楚国的领土不断被蚕食,国力也日益衰弱。

对内,他们大肆打压那些忠良之士,只要有人提出对国家有利但不利于他们私利的建议,就会想尽办法去排挤、陷害。

他们会在楚王面前搬弄是非,歪曲事实,把那些忠臣的良言美策说成是居心叵测的阴谋,让楚王对这些真正为国家着想的人产生怀疑和不满。

屈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挺身而出的一位爱国志士。他出身楚国贵族,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才华横溢,心怀家国天下,对楚国的山川大地、黎民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

看着楚国在这些奸佞的折腾下日益衰落,心急如焚,一心想要通过变法革新来改变楚国积贫积弱的局面,让楚国强大起来,能够在战国的纷争中站稳脚跟,抵御秦国的侵略。

于是,屈原毫不留情地揭露那些权贵们的**和虚假嘴脸,在朝堂上力主推行公正清明的治国策略,呼吁楚王要远离小人,重用贤才,加强军备,发展民生。

他会详细地向楚王阐述变法的具体内容,比如选拔人才不应只看门第出身,而要注重真才实学;要整顿吏治,严厉打击贪污**行为;要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还要加强军队的训练,提高楚**队的战斗力等等。

可是,他的这些较真的言行,却触怒了众多权贵。他们视屈原为眼中钉、肉中刺,在楚怀王面前不断进谗言,污蔑屈原居心叵测,说他的变法是扰乱朝纲,是想借此机会扩大自己的势力,图谋不轨。

楚怀王听信了这些谗言,开始对屈原疏远,不再像以前那样信任他,还多次将他流放至偏远之地。

即便身处流放之地,屈原依然心系楚国,他看着楚国一天天走向衰败,心中满是悲愤,常常独自一人在江边徘徊,望着滔滔江水,思绪万千。

他想起楚国曾经的辉煌,想起那些忠心耿耿却被奸佞陷害的同僚,想起受苦受难的百姓,不禁热泪盈眶。

于是,他拿起笔,写下了诸多饱含忧国忧民之情的诗篇,像《离骚》《天问》《九歌》等,用华丽而又饱含深情的文字,抒发着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这污浊世道的愤恨。

在《离骚》中,他以香草美人自喻,表达自己的高洁品质和对美好政治的向往,同时也倾诉了自己遭受小人排挤、被楚王误解的痛苦。

在《天问》里,他对天地万物、历史传说发出了一连串的疑问,看似是在探究宇宙的奥秘,实则是借古讽今,批判楚国当下的黑暗政治和虚假风气。

而《九歌》则融入了大量楚国的民间祭祀文化,通过对神灵的歌颂,寄托了他对楚国的热爱以及对国家能够重回正道的期盼。

然而,楚国却并没有因为屈原的声声呐喊而改变命运,依旧在虚假和腐朽中一步步走向覆灭。最终,郢都被秦军攻破,楚国宣告灭亡。

屈原绝望至极,他不愿与这污浊虚假的世界同流合污,觉得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这样的世道中再也无法实现,于是毅然决然地投身汨罗江,以死明志,让那滚滚江水承载着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纯粹正义的坚守,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千古绝唱,世世代代被人们传颂着,激励着后来人要坚守心中的正道。

还有明朝嘉靖年间,那时候的皇帝朱厚熜痴迷于道教,整天把心思都放在了斋醮求仙这些虚无缥缈的事情上,对朝政是完全不理会,任由国家大事荒废。

他为了表示自己对道教的虔诚,甚至给自己封了一连串冗长又荒唐的道号,还下令在宫中大兴土木,修建道观,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和人力。

官员们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纷纷装模作样,大搞斋醮活动,他们请来各路道士,在宫中设坛做法,搞得乌烟瘴气。

这些官员们根本不懂什么道教教义,只是做做样子,念念经、烧烧香,却在皇帝面前吹嘘这些活动有多么灵验,能够保佑大明江山千秋万代,国泰民安。

整个官场都弥漫着阿谀奉承、弄虚作假的风气,大家都只想着怎么讨好皇帝,保住自己的官位,对于国家的实际情况、百姓的生活困苦,根本就没人去真正关心。

海瑞,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刚正不阿的清官。他自幼家境贫寒,深知百姓生活的不易,通过自己的努力刻苦读书,终于走上仕途,心中一直怀着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求正道的初心。

他看到国家在这样的虚假表象下日益衰败,百姓们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难生活,心中痛心疾首。

他深知,如果再这样下去,大明江山迟早要毁于一旦。于是,不顾自身安危,他毅然决然地写了那道着名的《治安疏》,在疏中,他言辞激烈地批评嘉靖帝的昏庸,毫不避讳地指出朝政的种种弊端,把那些官员们为了迎合皇帝而弄虚作假、中饱私囊的行为一一揭露出来,还痛陈百姓生活的困苦现状,呼吁皇帝要清醒过来,重新整顿朝纲,做一个心系百姓、勤勉治国的明君。

他写道,皇帝您整日沉迷于斋醮求仙,不理朝政,导致朝堂上下一片混乱,官员们贪污**成风,百姓们怨声载道,国家的财政他写道,皇帝您整日沉迷于斋醮求仙,不理朝政,导致朝堂上下一片混乱,官员们贪污**成风,百姓们怨声载道,国家的财政收入日益减少,边境也时有外敌侵扰,如此下去,大明的江山社稷堪忧。

他还列举了一些具体的事例,比如某地因为官员贪污赈灾款项,导致受灾百姓饿死无数;某个边关要塞因为守将克扣军饷,士兵们士气低落,防御松懈等等,用这些实实在在的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让皇帝能清楚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一道疏文在当时的官场简直就是石破天惊,所有人都被海瑞的胆量惊到了,觉得他太过莽撞、不懂变通,这不是在自寻死路吗?毕竟在那个时候,大家都习惯了虚假逢迎的官场规则,谁也不敢像海瑞这样去触皇帝的霉头啊。

果不其然,海瑞很快就被关进了大牢,还险些丢了性命。在狱中,他遭受了不少磨难,可即便如此,他也从未后悔自己的较真,哪怕后来被释放出来,依然坚守着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求正道的初心,继续用自己的行动去和这虚假的世道做着抗争,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清官典范。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里,这样的虚假情况也是随处可见啊。社交场合中,大家脸上挂着的往往都是虚情假意的笑容,那些夸赞的话语大多也只是为了附和别人,并非是真心实意地表达欣赏或者认可。

就比如说一群人聚在一起聊天,有人说了个事儿,明明大家心里觉得不怎么样,但还是会跟着说好,就怕说出不同意见会冷场或者让人不高兴。

有时候,甚至明明知道对方说的是假话,是在吹牛或者炫耀,大家也都只是笑笑,不会去戳破,就想着维持一个表面的和谐氛围。

工作环境里,数据被肆意篡改的情况屡见不鲜,为了让业绩好看些,为了能得到上级的表扬或者升职加薪,有些人就会把实际的数据改得漂亮很多,成果也被过度美化,夸大其词地描述一番,仿佛只要最终能达成自己想要的目的,真实与否根本就无关紧要了。

比如说一个项目明明只完成了一半,却在汇报的时候说成是接近尾声,或者把实际只有一点成效的方案,吹嘘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带动了多少多少收益等等。而且大家都默认了这种虚假的做法,好像谁要是去较真,反而成了那个不合群、不懂事的人,会被同事们排挤,被领导觉得是在故意找茬,给自己招来麻烦。

而像田震、比干、屈原、海瑞这样较真的人,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就显得格外“刺眼”,显得格格不入。他们秉持着内心的原则,心里容不得一丝虚假的存在。只要他们察觉到别人口中说了假话,或者做事的时候有水分,就总会忍不住去核实、去纠正,一门心思地想要还事情一个本来面目。

比如说,在一个团队项目里,大家都对某个环节的数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觉得差不多就行,反正最后能交差就好。

可较真的人就会去仔细核对每一个数据来源,发现问题就会提出来,要求重新统计或者修正,哪怕这样会耽误整个项目的进度,会让大家觉得麻烦。

又或者在一场会议中,有人说了一些夸大其词的成果,其他人都跟着点头附和,只有较真的人会当场询问具体的实施细节、取得成效的证据等等,让场面一下子变得尴尬起来。

可他们的这份执着,换来的常常是旁人异样的目光、冷漠的对待,甚至还会被大家有意无意地边缘化,在很多场合都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别人会觉得他们不懂变通

别人会觉得他们不懂变通、不会“来事儿”,原本出于正义和真实的话语,却被当成是破坏气氛、破坏规矩的利刃,让周围的人觉得不舒服,所以大家都不太愿意和他们打交道,让他们在这个虚假的世界里显得越发孤独。

在学校里,也不乏这样的场景。每次评选优秀学生或者各类奖项时,本应是凭借着真实的成绩、品德表现等来定夺归属。可有时候,一些同学会靠着和老师拉关系,或者家长从中帮忙走动,用些不太光明的手段去争取原本不该属于自己的荣誉。

而那些较真的同学,看到这样的情况,会勇敢地向老师反映,指出评选过程中存在的不公平之处,他们觉得这是对那些真正努力、优秀同学的伤害,也是对公平竞争环境的破坏。

然而,他们的举动往往得不到理解。老师可能会觉得他们是在小题大做,扰乱正常秩序,其他同学也会觉得他们是在故意挑刺,破坏和谐氛围,渐渐地,这些较真的同学在班级里就好像被孤立了起来,原本一起玩耍的伙伴也开始有意疏远他们,小组活动时也不太愿意和他们一组,他们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这份孤独,可心中那对公平公正的坚守却从未动摇。

在职场上,情况更是如此。公司开会讨论项目方案时,有些人为了凸显自己的能力或者尽快让方案通过,会把从别处借鉴来的内容说成是自己的创新想法,还把方案的预期收益吹嘘得无比可观。

大多数人对此都是心照不宣,跟着附和几句,想着反正最后项目做成什么样还不一定呢,没必要在这时候去较真。

但那些较真的人可不会坐视不管,他们会仔细查阅资料,找出其中借鉴的痕迹,并且理性分析方案中那些不合理的收益预估,当着众人的面指出问题所在。

这一下,场面顿时变得尴尬无比,提出方案的人脸上挂不住,领导也觉得他们破坏了会议的顺畅进行,此后再有重要项目或者晋升机会时,往往就把这些较真的人排除在外了,哪怕他们工作能力很强,平时也兢兢业业,可就因为这份对虚假的不容忍,他们在职场上的道路变得坎坷崎岖。

在邻里之间,也同样存在着虚假的影子。有的人家为了显得自家生活过得好,总是对外吹嘘自家孩子多么有出息,赚了多少钱,买了多大的房子等等,其实大多都是夸大其词。周围人听着也就跟着夸赞几句,附和着笑笑,维持着表面的热络。

可要是有较真的邻居去核实,问上几句具体情况,想要弄清楚真假,那这家人就会觉得没面子,对这个较真的邻居心生不满,甚至还会在背后说些坏话,搞得整个邻里关系都变得微妙起来,原本和谐的氛围也被打破了。

在这个充斥着虚假的世界里,较真的人似乎真的很难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他们坚守的真实在一片虚假的汪洋中显得如此单薄脆弱,就好像大海里的一叶扁舟,随时可能被汹涌的波涛淹没。

他们所渴望的纯粹公正,在各种粉饰太平的行为面前显得那般无力,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他们只能在角落里,孤独地守着那份对真实的执着,宛如黑夜里独自闪烁的微光,虽然渺小,却倔强地散发着属于自己的光芒,不肯熄灭。

但即便如此,我们就该随波逐流,放弃较真吗?当然不是。尽管虚假可能会一时大行其道,就像乌云暂时遮住了太阳,让世界陷入一片灰暗。但正是这些较真者的存在,如点点星辰,在黑暗中顽强地闪烁着,照亮了那被黑暗掩盖的真实之路。他们时刻提醒着这个世界,真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纯粹是多么值得我们去不懈追寻。

或许当下他们看似被这虚假的世界挤压得没有了空间,只能在边缘地带艰难生存,但他们所守护的那束真实之光,终有一天会冲破重重迷雾,就像太阳终会穿透乌云,让世界回归到那个本应纯粹、本应公正的模样,让人们重新沐浴在真实和美好的阳光下,不再被虚假所蒙蔽。

你看,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醒,开始意识到虚假带来的危害。在各个领域,都有一些有识之士站出来,呼吁建立公平公正、真实透明的环境。

就拿学术圈来说,曾经也有不少抄袭、造假等乱象,可如今,一旦发现有学术不端行为,就会受到严厉的惩处,整个学术氛围也在慢慢变得纯净起来。

在娱乐圈,虽然曾经存在诸多黑幕,但现在观众们的眼睛越来越雪亮,对于那些靠虚假炒作、不正当手段获取流量的艺人,大众也不再盲目追捧,反而更欣赏那些靠扎实演技、优秀作品说话的真正艺人。那些敢于揭露行业虚假现象的人,也逐渐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尊重。

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正义的声音在汇聚,人们对真实和公正的追求愈发强烈,那些较真者曾经孤独的背影,如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跟上他们的脚步。

当一个个微小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洪流,去冲垮那虚假的堤坝,让真实的清流重新流淌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让这个世界真正成为一个可以让较真者堂堂正正立足,让公平和正义得以永驻的美好天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