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直击人性 > 第72章 制定规则的人,往往不懂规则

直击人性 第72章 制定规则的人,往往不懂规则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9 04:54:21 来源:小说旗

在社会的宏大架构中,规则宛如一条条无形的经纬线,编织起秩序的网络。然而,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悄然浮现:制定规则的人,常常身处规则的迷雾之中,对其本质与影响缺乏真切认知。

教育领域里,各类升学规则的制定初衷无疑是为了选拔人才、保障教育公平。可制定者大多身处教育管理的高层体系,远离教学一线与学生的真实生活。

就拿奥数竞赛曾被纳入升学加分项来说,制定者期望借由奥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选拔出学科特长突出的苗子。

但他们没料到,这一规则在执行中迅速变味。家长们疯狂地将孩子送进奥数培训班,全然不顾孩子的兴趣与天赋。

孩子们在高压下苦学,只为了那能助力升学的几分。本该充满趣味与挑战的数学探索,沦为机械的解题训练。制定者未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与教育的多元性,忽略了规则在基层实施时可能引发的盲目跟风与应试化倾向。

再看职场的绩效考核规则。公司高层为提升工作效率、明确员工职责,制定出一套复杂的考核指标。但这些制定者往往脱离日常业务操作,不了解一线员工的实际工作场景。

例如,某销售部门的考核规则着重于销售额与客户拜访量。可在实际工作中,市场风云变幻,一些地区经济形势不佳,销售难度极大。尽管员工们付出了大量努力拓展客户、维护关系,却因客观环境限制,难以达成高额销售额。

而制定者未考虑到这些市场波动与区域差异,使得考核规则成了高悬在员工头顶的“紧箍咒”,非但没激励员工,反而引发不满与挫败,降低工作积极性。

交通规则的制定旨在保障道路安全与顺畅。可部分规则制定者,坐在办公室里依据理论模型与过往经验设定规则,却不常亲身体验交通出行的实际状况。

以某城市的限行政策为例,制定者为缓解交通拥堵,实行尾号限行。但他们忽略了城市产业布局不均衡,导致大量上班族集中在特定区域工作。

限行后,公共交通不堪重负,许多人通勤时间翻倍,不仅没达到缓解拥堵的预期,还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这正是因为制定者缺乏对城市交通流量动态变化、居民出行需求多样性的深入了解。

在商业职场的舞台上,一位年轻气盛的富二代,便是一个典型的规则制定者“不懂规则”的案例。

富二代家族企业在业内颇具规模,涉足多个领域,家底雄厚。当他接手家族企业的部分业务,负责新部门组建时,便迫不及待地制定了一套严苛的招聘规则。

他坐在宽敞明亮、装修豪华的办公室里,对着人力资源经理下达指令:“这次招聘,年龄必须在30岁以内,形象气质差一点都不行,学历至少是985高校毕业。这可是我们公司的核心部门,员工素质必须得高端。”

人力资源经理面露难色,小心翼翼地提醒道:“招聘条件这么严苛,符合条件的人并不多,而且这个年龄段有丰富经验的更是稀缺,要不要适当放宽点条件?咱们公司业务有其特殊性,有时候经验丰富的普通院校毕业生反而更能上手。去年从普通院校招来的小张,上手快、业务能力强,为公司创造不少效益。他入职不久就接手了一个重要客户项目,通过精准把握客户需求,对产品进行针对性调整,成功与客户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为公司带来每年超百万的稳定收益 。”

富二代却不屑一顾地摆摆手,说道:“这是我的要求,必须严格执行。我们公司不缺资金,就要最好的人才。形象气质佳是对客户的尊重,高学历意味着学习能力强,这样才能快速为公司创造价值。普通院校的学生,基础差、潜力有限,不值得培养。就算有个别表现好的,那也是运气,难以形成普遍优势。”

在招聘现场,一位求职者满怀期待地递上简历。他毕业于一所普通高校,有5年相关工作经验,在之前的公司做出过不少业绩。

富二代随意翻了翻简历,看到毕业院校那一栏,便皱起眉头,直接把简历扔回给求职者,冷冷地说:“学历不符合要求,下一个。”

求职者满脸失望,还想解释几句:“我虽然不是985高校毕业,但我在之前的工作中积累了很多实用技能,而且对咱们这个行业有深入了解,一定能为公司带来价值。我主导过一个项目,通过优化流程,让项目周期缩短了20%,成本降低了15%。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面对技术难题,我组织团队成员查阅大量资料、请教行业专家,最终找到解决方案,确保项目顺利交付。后续还通过持续优化,使项目收益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了30%。 ”

富二代不耐烦地打断:“没什么好说的,我们的规则很明确。你说的这些,那些名校毕业生能做得更好。他们学习能力强,能给公司带来更多创新思路。他们接触的学术资源和前沿理念更多,能迅速将新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为公司带来跨越式发展。”

又有一位求职者,年龄31岁,能力出众,专业技能过硬。富二代连面试机会都没给,就以年龄超了一岁为由将其拒之门外。

求职者无奈地说:“就一岁的差距,我各方面都很符合岗位需求啊。我在专业领域发表过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还参与过多个大型项目的核心工作。在其中一个大型项目里,我负责关键技术环节,成功解决了技术瓶颈,推动整个项目提前两个月完成,为公司节省了大量成本,还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赞誉。”

富二代却冷酷回应:“规则就是规则,没有商量的余地。30岁以下的员工更具活力和可塑性,能更好地适应公司的快速发展。公司的发展规划决定了我们需要年轻有冲劲的人才,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的工作模式和理念,能快速跟上公司的变革节奏。”

就这样,富二代凭借着家族的财富和自己制定的规则,组建起了一支看似光鲜亮丽的团队。

然而,好景不长,经济风向突变,市场环境急转直下。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加上家族企业的一些决策失误,由他经营的部分业务遭受重创!

后来,富二代看到外卖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便投资了一家外卖平台公司。他坐在会议室里,对着一众高管说道:“咱们要让用户体验到最快的送餐速度。给骑手设定的配送时间,一律缩短20%。超时的话,罚款力度翻倍。”

运营经理忧心忡忡地说:“可是老板,现在的配送时间已经很紧张了,再缩短的话,骑手们压力太大,而且可能会导致安全问题。咱们这座城市的道路情况复杂,早晚高峰拥堵严重,很多小区还不好找,这时间一紧,骑手们很容易出意外。上个月,有个骑手为了赶时间,抄近道走小路,结果掉进没有井盖的下水道,摔成重伤。他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学,这一受伤,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都断了。”

富二代却不以为然:“这有什么,他们想赚钱就得想办法提高效率。咱们平台要是配送慢,用户就都跑别的平台去了。安全问题他们自己多注意,出事只能怪他们自己不小心。他们可以提前规划好路线,多留意路况信息,总能避免一些意外的。”

接着,他又大手一挥:“还有,为了降低成本,商家的抽成比例提高5%。”

市场经理赶忙劝阻:“老板,提高抽成的话,很多小商家可能承受不了,会选择退出平台的。咱们平台上的小商家占比很大,他们很多都是薄利多销,这一提高抽成,利润空间被压缩,可能就经营不下去了。就说咱们合作多年的王记面馆,抽成提高后,每个月利润少了三千多,老板正打算关店歇业呢。王老板一家老小都指着这家店生活,要是关店,他们就得另谋出路,可现在就业形势这么严峻,哪有那么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

富二代却固执己见:“他们要是不接受,自然有别的商家愿意进来。咱们平台流量大,不怕没商家合作。大品牌商家入驻,能提升平台的档次和口碑。大品牌有完善的供应链和成熟的运营模式,能为用户提供更稳定、优质的服务,这对平台的长远发展有利。”

在这样的规则下,骑手们每天都在马不停蹄地奔波。为了不超时,他们不惜闯红灯、逆行,交通事故频发。许多商家不堪重负,纷纷下架商品。而平台的用户也因为订单出错率增加、配送质量下降,开始大量流失!

后来,富二代名下的所有资产被查封,一夜之间,他从高高在上的富二代沦为了落魄的打工者。

当他怀揣着简历,穿梭在各个招聘会现场时,才深刻体会到了曾经自己制定的规则有多残酷。

在一家公司的招聘摊位前,面试官看着他的简历,问道:“你之前是企业负责人,但企业倒闭了,而且你都32岁了,不符合我们30岁以下的招聘要求。”

他急忙解释:“我虽然32岁了,但我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之前企业倒闭是受大环境影响,并非我能力不行。在经营企业期间,我成功开拓过新市场,带领团队完成过多个重要项目,这些经验能让我迅速适应新工作。 ”

面试官却不为所动,冷漠地打断他:“我们只看规则,不符合就是不符合。你说的经验再多,年龄摆在这,我们没办法考虑。公司的招聘标准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会轻易改变。这是公司基于长期发展战略和人才储备计划制定的,关乎公司未来的竞争力。”

在另一家公司,面试官看到他的简历,调侃道:“以前是高高在上的老板,现在也来和我们这些普通人抢工作啦?看你这学历,也不是顶尖高校的,怎么能胜任我们公司的岗位呢?我们这个岗位需要快速学习新知识,名校毕业的人在这方面更有优势。你可能在知识更新速度上跟不上,影响工作进度。新的行业知识和技术不断涌现,名校毕业生在学术氛围的熏陶下,养成了快速学习和吸收新知识的能力,能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

他的脸涨得通红,却无言以对。回想起自己曾经也以同样的理由拒绝过众多求职者,心中满是苦涩。

之后,他又去应聘一个管理岗位,对方要求有稳定的职业经历,可他因企业破产,履历上出现了一段空白期,又被拒绝。

他试图解释:“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学习提升自己,研究行业动态,对市场趋势有更清晰的认识。我参加了线上的管理课程,还考取了相关证书,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我系统学习了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通过模拟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但面试官依旧摇头:“规则如此,我们需要稳定可靠的员工。履历上的空白期让我们无法判断你这段时间的状态和能力提升情况,不能冒险录用你。空白期可能意味着职业发展的停滞或者存在难以言说的问题,公司承担不起用人失误的风险。”

为了维持生计,他决定去送外卖。当他注册成为骑手后,才真正感受到自己当初制定的规则是多么不合理。配送时间太紧,经常因为一些不可控因素就面临超时罚款。

有一次,他接了一个订单,地址在一个偏远的村子,导航不准确,他在村里绕了好久才找到客户家,结果订单超时了,被罚款50元。他一天辛苦跑下来,赚的钱还不够交罚款。而且为了赶时间,他每天都精神高度紧张,生怕出什么差错。

这时,他遇到了一位老骑手,忍不住抱怨:“这配送时间根本不合理,这么短时间怎么可能送到,这不是逼人违规嘛。”

老骑手叹口气说:“是啊,你现在知道这规则的苦处了吧。以前我就因为超时罚款,一个月白干了好几天。有的路段经常堵车,可配送时间又不调整,我们只能冒险抄近道,太危险了。上次我为了赶时间,在一个路口闯红灯,差点被车撞了,现在想起来还后怕。那次事故后,我躺了半个月,不仅没收入,还花了一大笔医药费,家里生活都成问题了。”

富二代想起自己曾经制定规则时的傲慢,心中一阵刺痛。

他又去商家取餐,商家老板一脸无奈地说:“你们平台抽成太高了,本来利润就薄,现在都快赚不到钱了。我这店小,不像那些大品牌能扛得住,再这样下去,真干不下去了。我都打算把店面转让了,这生意没法做。我已经找了好几个接手的人,但因为抽成高,都不愿意接。”

富二代无言以对,曾经他制定抽成规则时,完全没考虑过这些小商家的生存困境。

一次,他看到平台上有个新的惩罚规则,只要客户给了差评,骑手不仅要扣钱,还会被限制接单一周。他急忙向平台客服申诉:“这个差评是客户误会了,我明明按时送到了,只是客户当时心情不好就给了差评,这对我太不公平了。我按时送达,还提前电话沟通确认,客户却因为自己心情原因给我差评,这规则不合理,不能因为客户的随意评价就断了我的生计。”

客服冷冰冰地回复:“规则就是这么定的,我们只按规则办事,无法更改。客户的评价我们都会如实记录,不会去核实具体情况。你要是对规则有意见,可以选择不接单。公司制定规则是为了保障平台的整体运营秩序,不可能因为个别骑手的情况而改变。”

他愤怒地说:“这规则太不合理了,就因为客户的无端差评,我一周都不能接单,这让我怎么生活?一周不接单,我房租都交不起了,家里人还等着我挣钱养家呢。”

客服依旧冷漠:“那也没办法,这是公司的规定,所有骑手都得遵守。你可以在被限制接单期间反思自己的服务,争取之后避免类似情况。”

这一刻,他彻底明白了那些被他用规则拒之门外的人,以及被他不合理规则压榨的骑手和商家的心情。

这时,他才想起自己曾经如此苛刻地要求员工,心中满是懊悔。曾经的他,站在权力与财富的制高点,仅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制定规则,却从未考虑过这些规则对求职者、骑手、商家意味着什么。如今,角色互换,他才真切地感受到规则的利刃可以如此锋利,割破了他所有的骄傲与幻想。

为何制定规则的人会不懂规则?其一,信息不对称是关键因素。制定者居于高位,信息经层层传递到达他们手中时,已被筛选、过滤,失去了原始的丰富性与真实性。基层执行者与普通民众的实际反馈难以完整、准确地传达。

其二,权力的距离感使制定者脱离实际。一旦拥有制定规则的权力,便容易陷入一种“规则万能”的思维定式,认为凭借理性设计就能构建完美秩序,却忽视了规则在复杂现实面前的局限性。

要改变这一现状,制定规则者需深入基层,亲身体验规则实施的场景。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社区座谈等方式,广泛收集民众意见。

在规则制定过程中,引入多领域专家、一线从业者与普通民众代表共同参与,打破信息壁垒,填补认知盲区。如此,制定出的规则方能贴近现实,真正发挥维护公平、促进发展的作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