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直击人性 > 第19章 做人不能太好,容易失去自我

直击人性 第19章 做人不能太好,容易失去自我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9 04:54:21 来源:小说旗

在生活的漫长舞台上,我们似乎从懂事起,就被周围的环境不断灌输着要做一个好人的观念。

善良、包容以及处处为他人着想,仿佛是好人身上熠熠生辉且不可或缺的标签,大家也都期望凭借这样的特质在人际交往中收获认可与喜爱。

然而,当我们一味地、毫无保留地去追求做那个无底线的“好人”时,却常常在不知不觉间,让自我如同在茫茫大海中失去航向的船只,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逐渐迷失了方向,最终被悄然遗忘在角落里,难以找寻。

就拿朋友之间的相处来说吧。阿梅是个性格温和、心地善良的姑娘,在朋友圈子里一直有着极好的口碑,大家都亲切地觉得她是个特别好相处的人,就像春日里那柔和的微风,总能给人带来舒适惬意的感觉。

有一次,几个好朋友相约周末一起出去游玩,早在前几天,大家就在群里热烈地讨论着目的地了。

阿梅心里早就盼望着能去郊外那片如梦如幻的花海逛逛,那片花海可是她偶然间发现的宝藏之地呀。每次路过那附近,从车窗望出去,看到那五彩斑斓的花朵连绵成片,随风摇曳,仿佛一片绚丽的花之海洋,她就心动不已。

所以这次出行,她提前好几天就精心查好了详细的路线,不仅在地图上反复标记,还把各个可能的换乘站点都记在了小本子上,确保万无一失。

她还特地从衣柜里翻出了好几套适合拍照的漂亮衣裳,一件淡雅的碎花连衣裙,搭配着一条精致的编织腰带,再配上一双白色的帆布鞋,整个人站在镜子前,仿佛就是从画里走出来的花仙子。

她甚至还用心地准备了与花海相得益彰的发带和小巧可爱的挎包,满心期待着能在那如诗如画的场景中留下一组美美的照片,定格那些美好的瞬间,让这次游玩成为一段难忘的回忆。

可是,当朋友们纷纷提议去市区的游乐场时,群里的消息一下子就像炸开了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得那叫一个兴奋。

有的说游乐场里新引进了超刺激的过山车,那翻转的轨道看着就过瘾;有的则对大摆锤念念不忘,形容着坐在上面被甩来甩去的奇妙感觉;还有的一个劲儿夸赞游乐场里的各种主题表演,热闹非凡,特别有意思。

阿梅看着屏幕上不断弹出的这些消息,心里犹豫了一下,她下意识地咬了咬嘴唇,手指在手机键盘上悬停了好几次,想要说出自己想法的话在嘴边打了好几个转,最终还是没能说出口。

她心里想着,大家都这么想去游乐场,要是自己坚持去花海,会不会显得太不合群了,会不会扫了大家的兴呀,毕竟出来玩就是要大家都开开心心的嘛。于是,她深吸了一口气,脸上挤出一丝微笑,便在群里回复道:“游乐场也挺好的呀,那就去那儿吧。”

到了周末,大家兴高采烈地来到游乐场,一进大门,朋友们就迫不及待地跑去玩那些惊险刺激的游乐设施了,像那高耸入云的过山车,轨道蜿蜒曲折,仿佛一条盘踞在空中的巨龙,还有那大摆锤,在空中大幅度地来回摆动,看着就让人心惊胆战。

朋友们一个个玩得不亦乐乎,欢声笑语回荡在游乐场的每一个角落,那兴奋劲儿仿佛要把游乐场的屋顶都给掀翻了。

可阿梅对这些刺激的项目心里直犯怵,她从小就有点恐高,光是看着那高耸的过山车轨道,腿就开始发软了,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一样“怦怦”直跳。

但她又不想扫朋友们的兴,只能硬着头皮陪着大家一起排队、游玩。坐过山车的时候,她全程紧闭双眼,双手死死地抓着扶手,指甲都因为用力过度而微微泛白了,脸色煞白得像一张纸,嘴唇也不停地颤抖着。

当过山车风驰电掣般冲下去的那一刻,她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快跳到嗓子眼儿了,胃里更是一阵翻江倒海,难受得不行。下来后,她整个人晕乎乎的,脚步虚浮,差点没站稳,缓了好一会儿才稍微恢复了些精神。

就这样,一整天下来,她感觉身心俱疲,心里还一直惦记着那片没能去成的花海,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如果此刻自己正漫步在花丛中,闻着那清新的花香,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该是多么轻松愉悦啊,想着想着,不禁有些失落。

但她看着朋友们玩得那么开心,又觉得自己这样做也算是让大家尽兴了,只能默默地把那份遗憾藏在心底,脸上依旧挂着淡淡的笑容,不想让别人看出自己的心思。

之后的日子里,类似的情况不断上演,就像循环播放的老电影一样。出去吃饭的时候,阿梅明明想吃清淡的粤菜,那精致的点心,每一款都像是艺术品一样,小巧玲珑,看着就让人赏心悦目,咬上一口,软糯香甜的口感在舌尖散开,仿佛味蕾在跳舞;还有那鲜美的煲汤,经过长时间的炖煮,汤汁浓郁醇厚,各种食材的味道完美融合,光是想想就让她垂涎欲滴。

可朋友们都说想吃麻辣火锅,七嘴八舌地说着火锅的热闹劲儿,描绘着那红通通的锅底,热气腾腾地往上冒,锅里的食材翻滚着,散发着诱人的麻辣香气,还有那又麻又辣的独特口感,一口下去,舌尖上先是一阵刺痛,紧接着就是那种让人欲罢不能的火辣,特别过瘾。

阿梅张了张嘴,想要提议去吃粤菜的话又咽了回去,她心里想着,大家都这么想吃火锅,自己要是坚持去吃粤菜,会不会显得太扫兴了呀。最后,她还是跟着去吃火锅了。

坐在火锅桌前,看着那红通通的锅底,阿梅心里就犯嘀咕,但还是硬着头皮拿起了筷子。她每吃一口都被辣得直喝水,那辣味就像一团火在嘴里燃烧,嘴唇很快就变得红肿起来,嗓子也被辣得有些嘶哑了,可她还是强忍着不适,陪着大家有说有笑,偶尔还附和着大家对各种食材味道的赞叹,努力让自己融入这热闹的氛围中。

看电影时,情况也是如此。阿梅心里想看文艺片,期待着能沉浸在那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剧情里,跟着片中的角色一起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会那些微妙的情感变化,就像在阅读一本动人的书籍一样,让人回味无穷。

可大家却都选了动作大片,一开场就是满屏的爆炸、追车场景,震耳欲聋的音效让整个影厅都仿佛在颤抖,各种激烈的打斗画面让人眼花缭乱。

阿梅坐在座位上,感觉有些头疼,那些嘈杂的声音和快速切换的画面让她有些应接不暇,但她也默默陪着看,偶尔在大家为某个精彩打斗场面大声赞叹的时候,也跟着附和几句,只是心里却始终觉得少了点看电影的乐趣。

渐渐地,阿梅发现自己好像已经习惯了把别人的想法和意愿放在首位,而对于自己内心真正的喜好,却变得越来越模糊了。

以前她最喜欢在闲暇时光,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泡上一杯香浓的花茶,然后静静地翻开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随着书中的故事或喜或悲;或者拿起画笔,在画板上随心所欲地涂抹着,将自己心中的美好景象通过色彩和线条展现出来。

可现在朋友们一喊她出去玩,不管是去嘈杂拥挤的商场逛街,还是去那震耳欲聋的KtV唱K,她都会放下手头正在做的事儿,毫不犹豫地跟着去。

她时常在夜深人静时,独自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发呆,心里默默地问自己,我到底喜欢什么呢?那个原本有着明确喜好、充满个性的自己去哪儿了呢?想着想着,眼角就不自觉地泛起了泪花,一种失落和迷茫的情绪涌上心头。

在职场上,这样因为做人太“好”而失去自我的故事也比比皆是,如同一个个无奈又心酸的缩影,在各个办公室的角落里悄然上演着。

小陈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就怀揣着满腔的热血和雄心壮志,立志要在这里好好打拼,凭借自己的努力做出一番成绩,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职场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他工作认真负责,对待每一个任务都像雕琢艺术品一样精细,能力也挺不错,在业务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扎实的专业基础。而且他为人特别热心,只要同事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在大家眼中,他就是那个靠谱又热心肠的好同事。

有一回,部门接到了一个重要的项目,这个项目关乎着公司能否在行业内进一步拓展业务,抢占市场份额,所以领导格外重视,小陈负责其中关键的一部分,需要在一个月内完成详细的方案策划。时间紧任务重,就像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压在他的肩头,可他没有丝毫退缩,每天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桌上堆满了各种文件资料,那些纸张像是小山一样,层层叠叠地摆放着,电脑屏幕上一直开着相关的数据文档和策划模板,各种图表、数据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整个屏幕。

他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眼睛长时间盯着屏幕,布满了血丝,就像两颗熟透了的红樱桃,干涩又疲惫。

为了获取最准确的数据,他不停地做调研,打电话给各个相关部门询问情况,详细记录每一个细节;查资料的时候,他在公司的资料室里一待就是半天,穿梭在一排排书架之间,翻找着那些可能有用的书籍和文件,手上沾满了灰尘也浑然不觉;写框架的时候,他更是绞尽脑汁,在纸上写写画画,不断地修改完善,力求让方案的逻辑更加严谨,内容更加充实。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同部门的一位老同事找到他,这位老同事平时在部门里也算是比较资深的员工了,大家都挺尊重他的。

老同事一脸焦急地说自己手头上有个临时任务,是给其他部门整理一份过往项目的数据资料,那里面的数据错综复杂,就像一团乱麻一样,需要仔细核对每一个条目,还得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整理归纳,这可是个极其繁琐又耗时的活儿。

而老同事自己又赶着要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实在抽不出时间了,希望小陈能帮忙整理一下,说话间还满脸诚恳地拍了拍小陈的肩膀,夸赞他做事细心,交给他最放心了。

小陈心里很是纠结,他知道自己现在的项目任务已经很重了,要是再接下这个额外的活,那无疑是雪上加霜,肯定会压力倍增,搞不好两边的任务都完成不好。

他看着老同事那恳切的眼神,脑海里不禁浮现出自己刚进公司时,对业务不太熟悉,老同事耐心地给他讲解流程、传授经验的画面,那时候老同事就像一位引路人,带着他一步步熟悉公司的业务,帮了他不少忙。

想着这些,小陈心里就觉得,如果拒绝了,多不好意思呀,那岂不是显得自己太不懂感恩了。犹豫再三,小陈还是咬了咬牙,点头答应了下来,心里想着,自己辛苦一点应该也能应付得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小陈每天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加班加点地整理那份数据资料。

晚上办公室里的灯光常常只有他那一盏还亮着,周围安静得只能听见他敲击键盘的声音,那“哒哒哒”的声响在空旷的办公室里回荡,仿佛是时间流逝的脚步声,还有翻动纸张的沙沙声,就像一首单调又枯燥的夜曲。

有时候忙到深夜,他的眼睛都熬得通红,困得不行了就趴在桌上小憩一会儿,可没睡多久,就会突然惊醒,担心自己睡过头耽误了工作,然后赶紧揉揉眼睛,继续接着干,整个人疲惫不堪,就像被抽干了精力的木偶一样。

由于精力太过分散,他负责的项目策划进度受到了严重影响,原本清晰的思路也时常被打断。好不容易想出来的好点子,刚准备进一步完善,就被数据整理的事儿一耽搁,等再回过头来想的时候,那灵感就像飞走的小鸟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变得没那么完善了。

最后交上去的方案虽然勉强合格,但比起他原本的预期质量差了不少,小陈看着那份方案,心里满是无奈和失落。

而那位拜托他帮忙的老同事,在会议结束后,只是简单地跟他说了句谢谢,就没再多过问这件事了,仿佛这一切都是小陈理所当然该做的,转身就又忙着自己的其他事儿去了。

小陈看着老同事离去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可也不好说什么,只能默默地叹了口气,继续埋头处理后续的工作。

此后,小陈在公司里“热心肠”的名声越来越响,找他帮忙的同事也越来越多。今天这个让他帮忙改改ppt,说自己不太会排版,那些ppt里的文字、图片乱七八糟地摆放着,看着就让人头疼。

明天那个请他帮忙校对文案,声称自己眼睛看花了怕出错,那文案里错别字、语病也不少,需要逐字逐句地检查。小陈总是不好意思拒绝,一一应承下来,觉得大家都是同事,互相帮忙也是应该的。

慢慢地,他自己原本制定好的职业发展规划被打乱了,原本计划用来学习新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争取晋升机会的时间,都耗费在了这些帮别人的琐事上。

看着身边一些同事因为专注自身发展,利用业余时间去参加各种培训课程,学习最新的行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进而获得了升职加薪的机会,而自己却还在原地踏步,每天依旧被那些琐碎的帮忙任务缠身,心里满是无奈和迷茫,那个刚进公司时怀揣着雄心壮志、有着清晰职业目标的自己,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了,就像那远去的背影,只能在回忆中去寻找了。

更让人唏嘘的是,做人太好有时候还会陷入被人利用的尴尬境地,这种情况就像一根刺,扎在那些善良之人的心头,隐隐作痛。

小周就是这样一个善良到几乎从不拒绝别人的人,在社区里是大家公认的“老好人”,提起他,邻里街坊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一番,都说他热心公益,为社区贡献很大,仿佛他就是社区里那温暖的阳光,时刻照耀着大家。

有一次,社区要举办一场大型的文化节活动,这可是社区一年当中最热闹、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了,大家都特别期待,希望能办得热热闹闹、顺顺利利的。为了这场活动,需要志愿者们提前做很多准备工作,像布置场地、搬运道具、张贴宣传海报等等,每一项工作都至关重要,关乎着活动当天的整体效果。

活动负责人在分配任务的时候,有几个比较偷懒的志愿者看到小周来了,他们几个私下里就悄悄凑到一起,眼神交汇间仿佛达成了某种默契,然后把清理场地卫生死角这种又脏又累的活推给了小周。

其中一个志愿者满脸堆笑地走到小周面前,热情地说:“小周啊,你做事我们最放心了,这卫生死角可得清理干净呀,不然影响整个活动的形象呢,辛苦你啦!”

小周听了,虽然心里觉得这活确实挺累的,那卫生死角的角落里堆满了杂物,有废弃的纸盒、破掉的椅子,还有各种脏兮兮的垃圾,灰尘厚厚的一层,就像给那些杂物披上了一层灰色的外衣,还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让人忍不住想要捂住鼻子。

但想着都是为了社区活动能顺利举办,自己多辛苦一点也没什么,也就没说什么,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便默默地拿起扫帚、拖把和各种清洁工具,转身朝着那卫生死角处走去。

他来到那卫生死角,先挽起了袖子,然后开始耐心地清理起来。他弯下腰,把那些杂物一件件搬出来,有些重物还挺沉的,他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挪动,累得额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下来,后背的衣服也很快湿透了,紧紧地贴在身上,可他也顾不上擦一擦。

清理完杂物后,他又仔细地清扫灰尘,那扫帚扬起的灰尘在阳光的照射下飞舞着,他被呛得咳嗽了几声,但还是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继续认真地清扫着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处污渍。

活动当天,小周更是忙前忙后,像个不知疲倦的陀螺一样。他早早地就来到了活动现场,帮忙引导居民入场,站在入口处,脸上始终带着热情的微笑,亲切地给每一位前来的居民指引方向,解答他们的疑问,遇到老人或者小孩,还会主动上前搀扶一把,确保他们安全入场。

随着活动的进行,现场的人越来越多,变得热闹非凡,小周又赶忙去帮忙维持现场秩序,在人群密集的表演区周围,他时刻留意着情况,扯着嗓子大声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不要拥挤,声音都喊得有些沙哑了,可他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一刻也不敢松懈。

可那些把脏活累活推给他的志愿者,却在一旁偷懒聊天,他们找了个阴凉的地方,坐在椅子上,有说有笑的,偶尔才象征性地做一点轻松的活儿,比如帮忙递递矿泉水之类的,还一边聊着天,一边看着小周忙碌的身影偷笑,仿佛小周的辛苦付出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件理所当然的趣事。

等文化节结束后,社区要评选优秀志愿者,大家都觉得小周这段时间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肯定能评上,毕竟他在活动中干的活儿可不少,而且都是实实在在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出了力的。

可那几个偷懒的志愿者却在背后说小周的坏话,他们凑在一起,压低声音,阴阳怪气地说:“小周虽然做的事多,但都是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体力活,不像我们在活动中还负责了一些重要环节呢,比如联系表演嘉宾、调试音响设备之类的,那可都是关乎活动成败的关键事儿呀。”

言下之意就是小周做的贡献没他们大,他们才更应该被评为优秀志愿者。

最后,小周竟然没评上优秀志愿者,当结果公布的那一刻,他心里别提多委屈了。他站在人群后,看着那些被评为优秀志愿者的人满脸笑容地走上台去领奖,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

自己辛辛苦苦付出这么多,累得腰酸背痛、嗓子沙哑,却被人这样贬低,感觉特别不值。他默默地转身离开了现场,那落寞的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孤单。

从那以后,类似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只要社区有什么费力不讨好的活儿,那些人总会找各种理由推给小周。

有一回,社区要给孤寡老人送生活物资,那些老人住的地方大多比较偏僻,楼道又窄又暗,还得爬好几层楼梯,小周扛着沉甸甸的米面粮油,一趟又一趟地往返,累得气喘吁吁,汗水把衣服都浸透了。

还有一次,社区花园需要重新翻土种花,正值炎炎夏日,小周顶着大太阳,在花园里一蹲就是半天,手上磨出了水泡,后背也被晒得通红,可那些爱偷懒的人却借口有事躲开了。

而小周因为一贯的善良和不懂拒绝,总是默默承受着。时间长了,他自己参与志愿者活动原本是想收获快乐、提升自我价值、结交更多朋友的初衷,都被消磨殆尽了。

每次接到新的任务,他心里不再像以前那样充满热情,而是多了几分无奈和抵触,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得,有时候都不想再参加志愿者活动了,可又觉得那样好像违背了自己善良的本心,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

他常常在夜里辗转反侧,想着自己是不是真的太傻了,为什么总是不懂得为自己考虑一下呢。

其实,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着名诗人顾城,他极具才情,用独特的文字为世人勾勒出一个个奇幻美妙的世界,像“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样的诗句更是广为流传。

顾城生性敏感、善良,在生活中他总是试图去迎合身边人的期待,想要做一个大家眼中“好”的形象。

他远离喧嚣的都市,去往异国他乡的小岛生活,在那里,他和妻子孩子过着看似与世无争的日子。

每天清晨,他会早早地起床,去打理那小小的菜园,他弯着腰,小心翼翼地给蔬菜瓜果浇水、除草,看着它们一点点长大,心里满是期待,仿佛这些植物就是他在这小岛上的亲密伙伴。

闲暇时,他会坐在海边,听着海浪轻柔地拍打着岸边的礁石,海风拂过脸颊,他静静地构思着自己的诗作,希望能用美好的文字记录下这份宁静与美好。

然而,他过度在意他人的看法,周围邻居偶尔对他生活方式的一些议论,都会让他陷入深深的思考和自我怀疑之中。

比如有邻居觉得他太过于沉浸在自己的诗意世界里,对现实生活有些疏离,他听到后便会反复琢磨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错了,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下,变得更“接地气”些。

在人际关系上,他总是害怕与人产生矛盾,哪怕心里有不同意见,也从不轻易表达出来,只是默默地迎合着别人。

有一次,邻居们提议一起举办一场岛上的聚会,大家各展才艺,热热闹闹地聚一聚。

顾城其实心里更想安安静静地待在家里看书写作,但又怕拒绝会让大家不高兴,于是便答应了下来。

聚会上,他硬着头皮参与各种活动,可心思完全不在这上面,显得有些心不在焉,结束后自己也觉得疲惫不堪,却又觉得不能让别人觉得自己不合群。

在生活方式的选择上,有时候他明明更倾向于一种简单随性的创作节奏,但为了符合别人眼中那种“诗人该有的浪漫生活”的印象,他强迫自己去营造一些看似高雅却并非真心喜爱的场景,比如举办一些诗歌朗诵会,邀请很多并不熟悉的人来参加。会前他要忙着布置场地,准备茶点,会中还得时刻保持热情去和大家交流,可自己在过程中却觉得十分疲惫和别扭,那些原本属于创作的灵感和热情,也在这样的迎合中被一点点磨灭了。

最终,内心深处越发矛盾纠结的他,在这种迷失自我的漩涡中,酿成了悲剧,令人惋惜不已,也让后人在感叹他才华的同时,不禁深思过度迎合他人而失去自我带来的沉重代价。

还有“喜剧之王”卓别林,他以独特的表演风格给无数观众带来了欢乐,塑造的经典角色深入人心。

然而,卓别林在早期的演艺生涯中,过于想要满足观众的喜好以及行业内一些人的要求,不断去塑造别人认为“好”的喜剧形象,甚至一度偏离了自己原本的创作理念。

那时候,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在作品中加入了很多夸张的肢体动作和搞怪的表情,他常常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设计那些能引发哄堂大笑的动作桥段。

比如,为了让一个摔倒的动作看起来更滑稽可笑,他反复练习不同的摔倒姿势,一次次地摔倒在地,身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只为找到那个能让观众笑得前仰后合的最佳效果。虽然观众们在电影院里笑得合不拢嘴,可卓别林自己心里却并不畅快。

他原本希望通过喜剧去展现生活中的真实一面,用幽默来揭示人性的某些特点,可那些强行加入的元素,让他觉得自己的作品变得有些肤浅和低俗了。

每次创作时,他都要考虑这个情节会不会让观众觉得不够好笑,那个桥段是不是符合当下流行的喜剧模式,创作的自由被各种外在的期待束缚着,完全失去了自己创作时的自由和畅快。

有一回,他构思了一个带有深刻社会寓意的喜剧情节,想要通过幽默的方式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但投资方觉得这个情节太严肃,不够搞笑,可能不会受观众欢迎,建议他改掉。

卓别林虽然心里很不舍,但考虑到影片的投资和票房,最终还是无奈地听从了建议,把那个情节换成了一个纯粹博眼球的搞笑桥段。

看着修改后的剧本,他心里满是失落,觉得自己的作品失去了原本应有的灵魂。

他陷入了一种创作的迷茫之中,找不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向,作品也渐渐失去了曾经的深度和韵味,就像失去了光泽的珍珠一样,虽然外表还是喜剧的模样,可内在的价值却大打折扣。

好在后来,卓别林及时醒悟,开始回归自我,坚持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去创作,不再过分在意外界的看法和要求。

他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融入到喜剧之中,哪怕有时候这样的作品可能不会立刻获得大众的热烈追捧,但他依然坚定地走在这条属于自己的创作道路上。

也正是这份坚持,让他又为世界贡献出了更多极具艺术价值的经典之作,让观众们在欢笑之余,也能有所感悟和思考,真正领略到喜剧的深层魅力。

再看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他一生都在思考和探索关于人性、道德、社会等诸多深刻的问题,创作了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不朽的文学巨着。

托尔斯泰出身贵族,本可以安享荣华富贵,过着令许多人羡慕的舒适生活。但他心怀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秉持着善良和博爱的精神,想要为改善社会现状、帮助穷苦大众做很多事。

起初,他只是偶尔拿出一些钱财去接济附近的穷苦百姓,看到那些饥寒交迫的人们脸上露出感激的笑容,听到他们真诚的道谢声,他心里觉得很满足,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他还会亲自去看望那些生病的穷人,给他们带去药品和温暖的问候,坐在简陋的屋子里,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苦难,眼中满是怜悯。

可随着时间推移,他这种善良和想要“做好人”的想法逐渐变得有些极端。他开始大规模地变卖自己的田产和家产,把换来的钱财几乎都分给了穷人,甚至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

他的妻子看着家里的财产一点点变少,心里十分担忧,毕竟一大家子人也需要生活开销,孩子们的教育、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离不开钱呀。

妻子多次和他哭诉,劝他要为家庭考虑一下,可托尔斯泰却觉得妻子太过于看重物质,不理解他的高尚情怀,为此和家人之间产生了激烈的争吵。

在贵族圈子里,他的行为更是被视为离经叛道,其他贵族们觉得他这样做破坏了贵族阶层的体面和传统,对他诸多非议和排斥,不再邀请他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原本那些和他相谈甚欢的贵族朋友,也渐渐和他疏远了,在背后对他指指点点,说他是个“疯子”,放着好好的贵族日子不过,非要去和穷人混在一起。

而托尔斯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因为过于执着于这些外在的“善举”,内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他常常独自坐在书房里,对着烛光陷入沉思,思考自己这样做究竟是对是错,是不是真的能改变社会的不公,还是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

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生活意义,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片迷茫的大雾之中,找不到前行的方向,陷入了深深的精神痛苦之中,这种痛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他后期的创作精力和创作方向,使得他的一些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变得艰难起来,好在他的作品依然有着深厚的思想底蕴留存于世,依旧能在文学的星空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个好人本是一件值得称赞且美好的事情,但绝不能以牺牲自我为代价。

我们应当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在面对那些违背自己内心意愿、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或者不合理的请求时,勇敢地说出“不”字。

要学会尊重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去努力追寻契合自己的生活,真实且自信地做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际交往的长河中,在面对生活的种种纷繁复杂时,既保留住那颗善良的本心,又不弄丢那个独一无二的自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