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诸天日记本从四合院开始 > 第23章 年的学生开始了

诸天日记本从四合院开始 第23章 年的学生开始了

作者:小宝不哭不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9 04:54:37 来源:小说旗

当许大茂拥有了自己可爱的小孩子后,内心深处便自然而然地涌起对孩子教育问题的担忧。尤其是身处这座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四合院之中,每天看着别人家的众多孩子们背着书包欢快地上学放学。

虽然自家孩子还很小,但许大茂却不自觉的去思索自己孩子上学的问题,看到的各种问题让许大茂焦虑感更是愈发强烈起来。

院子里有一位小学老师,还有着这么多的学生,按常理来说本应无需过度忧心孩子的学业状况。然而身为家长那颗牵挂的心却始终难以平静下来。

总是忍不住去思考关于孩子的方方面面,大到上学读书能否顺利、成绩是否优异;小至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比如饮食营养够不够全面、睡眠质量好不好等等。

许大茂也和中国家长一样,都是一样的抱着老顽固思想,都怀揣着一种近乎执念般的愿望——巴不得将孩子的整个人生道路提前规划妥当,期盼他们能够沿着这条预设好的坦途一路平稳前行,丝毫不要偏离既定路线,也最好不要遭遇任何风浪和波折。似乎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孩子的未来一帆风顺,幸福无忧。而这种心态,几乎成为了广大中国家长们共同存在的“通病”。

往此时此刻的学校里看,1963 年的三月,校园里却涌动着一股热潮——响应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整个学校都沉浸在了学雷锋的浓厚氛围之中,社会上其实也是这样的。

那时的小学里面,孩子们积极地投入到做好事的行列中,他们或是悄悄地帮助老师打扫办公室,或是主动捡起校园里的垃圾,又或是关心照顾生病的同学……然而,这些小小的善举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孩子们总是选择隐姓埋名,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做了好事,这种默默付出的精神真的是既单纯又美好。

那个年代的孩子们年纪尚小,内心单纯而善良。他们在校园里尽情玩耍,笑声回荡在每一个角落。上学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一段快乐的时光。没有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巨大的考试压力,他们能够自由自在地成长,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

对于那时的中学里面的孩子来说,这也确是一个最为纯真、纯洁、安全且友好的时代!尽管物质生活相对艰苦,但人们心中毫无怨言。

因为在他们看来,那样简单朴实的日子已经足够美好。那是一个幸福指数极高的时代,或许现代的人难以真正理解其中的真谛。

当时的中学教学环境较为宽松,老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实践能力,而非仅仅追求成绩的高低。社会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包容与关爱,毕业后工作由国家统一分配,结婚时还能分到房子。

在这样稳定的保障下,中学的孩子们怀揣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眼中所见的社会主义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令人向往不已。

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心灵如同清澈见底的湖水一般纯净无瑕。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创造出更美好的明天。这份对未来满满的希望,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

在那个时候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学校里面组织了好多课外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读书社。对于那些刚刚踏入小学门槛的孩子们来说,课余时光简直就是欢乐的海洋。

无论是下象棋、踢毽子还是跳皮筋,每一项活动都充满着无限乐趣,它们不仅能让人放松身心,更是结交新朋友、增进友谊的绝佳方式。

而且那时候的课业负担可不像现在这么繁重,放学后几乎没什么如山的作业等着孩子们去完成。所以大家可以尽情地享受自由支配时间的快乐。

一般情况下,就算家离学校再远,也很少有家长会特意跑来接送孩子上下学。不论距离长短,孩子们都会选择徒步往返。令人惊讶的是甭管年纪大小,所有的学生们似乎都觉得这根本不是什么难事,住的近的几个朋友同学聚到一起,就这样走回家。从未有人抱怨过路途遥远或者辛苦劳累。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成长环境,才造就了他们自信且张扬的内心。

那时的孩子们心中都怀揣着一个美好的愿望——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尽管他们可能还不太清楚这个名词具体意味着什么,但那种积极向上的信念却深深地扎根在了心底。

每天放学铃声一响,住在同一个院子里的刘光天、刘光齐、阎解放、阎解矿、棒根和阎解睇这些小伙伴就会像约好了似的迅速聚拢在一起,也不管这些孩子是上小学的还是上初中的。

他们兴高采烈地站在院子当中,叽叽喳喳地开始谈论起当天发生的趣事。比如:“今天我帮老师擦黑板啦”、“我们班某某同学上课被老师表扬咯”……偶尔也会聊聊隔壁班级的八卦消息,像是“听说隔壁班的谁谁谁今天考试考砸啦”之类的。这时候如果碰巧许大茂从旁边路过,他总会忍不住停下来竖起耳朵听一会儿,然后若无其事地走开。

阳光明媚的校园里,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学生正尽情地释放着他们那如春日花朵般绚烂的青春活力。这些孩子们天真无邪、烂漫可爱,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对未来无限美好的憧憬之光。

他们心怀远大的理想抱负,渴望长大后能为国家和家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种浓厚的家国情怀仿佛与生俱来一般,深深地扎根于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

就在这各个学校和各个年龄层段的学生看似平静和谐的时刻,一场风暴悄然来袭。学校里提出要将思想教育工作重点放在“阶级斗争”之上,并以此作为指导纲领。

1963 年年末,校团委积极响应号召,大力倡导全校师生唱响激昂澎湃的革命歌曲,以此来抵御侵蚀人们心灵的资产阶级思想情绪。一时间各种宣传口号如同汹涌的浪潮般涌入了校园,迅速传遍了每一个角落。

从此刻起,对于这群尚显稚嫩的学生来说,原本模糊不清的概念渐渐变得清晰明了起来。学校开始认真细致地教导他们如何区分不同的阶级:什么是无产阶级?什么又是资本主义?通过老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身边鲜活生动的事例,孩子们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含义与差异。

不过这种明确的阶级划分却给一些学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影响。比如说阎老师一家被认定为属于资本主义阶级,那么他家的孩子在学校里自然而然就会遭遇到与其他同学截然不同的对待。这并非仅仅来自某一个人的刻意刁难,而是周围所有人的目光和语气都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那些曾经亲密无间的小伙伴们如今看他的眼神不再像从前那般单纯友善,甚至偶尔还会流露出一丝异样;就连平日里和蔼可亲的老师们在面对他时,态度似乎也多了几分谨慎和疏离。

这一切使得各种不是无产阶级的孩子,本应该无忧无虑享受校园生活的孩子渐渐地感到自卑和压抑,总是低着头默默地行走在校园的小道上,仿佛生怕引起他人更多的关注。

与此同时另一些出身无产阶级家庭的学生则因为自身所属阶级的优越性而显得愈发自信和骄傲,他们胸前鲜艳的红领巾在阳光下闪耀着更为耀眼的光芒。

对于天真无邪的小孩子而言,他们之间产生的争执往往微不足道。可能只是关于班级排队时站在前头的人选问题,亦或是评选班级先进个人这样看似琐碎的事情。

但就是这些小小的举动,却能让那些并非来自无产阶级家庭的孩子,在无形中遭到阶级对立和排挤还有各种冷落。毕竟在当时那样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阶级成分被看得无比重要。

小孩子的心灵犹如娇嫩的花朵般脆弱且敏感。此时此刻阎家的那几个孩子内心深处对于父母的不满与怨恨,想必都深深地埋藏在了心底。他们或许并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总是处于劣势,为什么别人可以轻易地得到关注与赞扬,而自己只能默默地承受着委屈。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弱者愤怒,抽刀向更弱者。”对于年幼的孩子们来讲,还有谁能够比给予他们生命、养育他们成长的父母更为弱小呢?

当孩子们表现出自己的缺点或者采取强硬态度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父母们都会选择包容与忍耐。然而这种宽容并没有让孩子们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反而使得他们愈发坚信自己才是正确的一方。久而久之,亲子之间的关系逐渐出现裂痕,并最终走向破裂便成为了一种无法避免的结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个年代里社会上盛行着与资产阶级划清界限的思潮。人们纷纷写下一封封断绝亲情的书信,仿佛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表明自己坚定的立场。如此一来,原本亲密无间的家庭成员之间也因为政治因素变得疏远起来,甚至反目成仇。

当时学校里的政治教育排在第一位,在这里所有的学生皆将积极参与政治视作一种无上的荣耀,他们内心深处无不坚信着自己便是那未来社会的接班之人。于是乎人人都怀揣着一份使命感,认为自身拥有监督社会上那些不良风气与不良习俗的权力。

在每一所校园之中,每一个人都极力宣扬着自己要变得“更红更专”。然仿佛所有人都戴上了一层厚厚的面具,这些面具精致而华丽,掩盖住了真实的自我。人们行走于校园之间,表面上看去皆是一副正气凛然之态,但实际上呢?谁又能真正洞悉其背后隐藏的真相。

你想要揭开那一张张面具,却发现它们早已与面庞紧密相连难以分离。面具戴得太久已然深深地嵌入肌肤,融入骨髓。若要强行将其撕下,恐怕非得经历一番伤筋动骨、剥皮抽筋般的剧痛不可。

又红又专的小童子军就这样诞生了,仿佛只要我带上那个面具,我就可以六亲不认为所欲为。在此期间并没有得到更为有效的引导与规范。在哪个激情似火、热血沸腾的年代,身处其中的学生亦是如此,仿佛燃烧着熊熊烈焰一般,充满了无尽的活力与冲劲。

接受这样的教育,那些尚处于懵懂年少时期的孩子们,他们对这个广袤无垠的世界几乎一无所知,心中毫无敬畏之感。无论是繁杂的法律法规,还是社会所公认的行为准则,于他们而言,似乎都如同过眼云烟般缥缈虚无,认为这些通通无需自己去遵循和恪守。可以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压根就不存在所谓的法治观念和传统这一概念。

就这样这样的一群人宛如一颗颗随时可能被引爆的火药桶,只需稍稍触及一星半点的火花,便能引发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爆炸;倘若将他们聚集在一起,那威力更是堪比核弹爆发,足以产生毁天灭地的巨大能量。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在繁华喧嚣的都市,还是宁静祥和的乡村;无论是在人才济济的高等学府,还是书声琅琅的中小学堂,所有人所学的皆是这样的文化知识,接受的也是如出一辙的思想教育。

面对如此现状,有人察觉到了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但却选择视而不见,佯装自己对此全然不知晓;也有人同样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过仅仅只是将其视为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桩,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

还有一些人心怀叵测,企图从中谋取私利,认为可以巧妙地加以利用以达成个人目的;更有甚者虽然清楚地看到了问题所在,可奈何自身能力有限,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来。

许大茂的孩子如果再成长几年,就将步入这样有红有专的时代,对于知道后续发生什么的许大茂来说真的头皮发麻。

再过三年,

再教育三年。

出世的时候真是惊天地,泣鬼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