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明明是特务,你却叫我同志? > 第117章 松江特训班

我明明是特务,你却叫我同志? 第117章 松江特训班

作者:刑不可知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9 04:54:40 来源:小说旗

汉口,戴公馆。

局座今天准备了丰盛的晚餐。

他只有面对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才会摆出这种姿态。

况且是在自己家里摆宴,来人和他的关系必然是不一般的。

“孙主任,好些日子不见了。今日你能来,实在是蓬荜生辉啊!”局座与孙恒相邻而坐,伸手替他倒酒。

“我听说你马上要升迁了,特来祝贺啊。”孙恒举杯。

“秘书处的消息还是灵通啊,来喝一杯。”

二人一饮而尽。

孙恒咂了一下嘴说:“这次来,除了祝贺你,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委座特意交代下来的,他要我帮助杜月笙离开上海去香港。杜月笙掌管着青帮,日本人要拉拢他,他不愿意,所以想让我们提供帮助。”

转移人员这种事,这些年来一直都是他们秘书处在办。

秘书处在各地都有交通航运公司,办这些事情十分方便。

所以委座收到杜月笙的电报后,直接将任务交给了孙恒。

“哦?杜月笙也是我的老相识了,今年我们还见过一面。他想要走,谁能拦得住他?”

“现在局势不一样了,日本人盯他盯得紧。而且你应该知道,青帮的人大多是鬼蜮之辈,前阵子就有人叛变投靠了特高课。所以,杜月笙才会求到委座那里,希望我们相助。

你们上海站干得风生水起的,委座一下命令,我马上就想到了你们。

这不,求上门来了。”

局座摆摆手说:“孙秘书这说的什么话?你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何必说到求字?

这杜月笙也真是的,一封电报的事情,他非要绕这么一个大弯。

放心吧,我让人安排就是了。

话说回来,孙主任你当初看好的许敬元就在上海,以你和他的关系,你找他办事也只是一封电报的事情。”

“这小子谨慎得很,他不联络你,你永远别想找到他。”孙恒当然是想直接让许敬元把这事办了,但是管嘉航公司的高掌柜的都说不知道许敬元在哪,有事都是许敬元那边单线联系的。

“哈哈哈!说起来,我也只能通过上海站才能找到他。这样的特务,才能活得久,是颗好苗子啊!孙主任,你的眼光不错,早早就在此人身上下了重注。”局座的话,如春风拂面,让人十分受用。

“这不得不说是你领导有方啊!”

“哈哈哈!”

孙恒对于此事也是非常得意,许敬元如今不过20岁而已,已经是少校副站长。

随着特务处升格为军统局,许敬元的军衔和地位也会往上再挪一挪。

以孙恒了解的情况来看,上海站的很多行动都是许敬元主导的,实在是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

而且许敬元也是个知恩图报之人,时不时的会托高掌柜带好东西过来,虽然孙恒不缺,但这至少代表着许敬元的态度。

孙恒为此也只是付出了几间房子和一个嘉航公司而已。

二人相谈甚欢,三言两语便把事情定了下来。

第二天,局座给上海站发电,让他们尽快将杜月笙转移走。

黄铭启接到任务的时候不由得开始犯愁。

日本人拉拢杜月笙的事情,早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全上海的人都在看着杜月笙。

这时候要悄无声息把他弄走,是极其困难的事情。

他召集许敬元和应智强在法租界一家咖啡馆碰面。

“这是上次破坏日租界和救出谢团长行动的奖金,至于嘉奖只有口头上的,勋章要以后才能补。”黄铭启把奖金交给许敬元,看起来有一万块钱。

这些钱还要分给下面的弟兄,能到许敬元手上的,估计只有一千左右。

不过许敬元不嫌弃这三瓜两枣的,蚊子再小也是肉。

“多谢黄老哥,多谢处座!”

“以后得叫局座了!”黄铭启把上面分家的事情说了一下。

应智强不由瞪大了眼睛:“这水涨船高的,咱们上海站不也得跟着升格?”

“你说的没错,上面多给了我们一些编制。大概有五百个人左右,人我们自己招,薪水上面发。这些人怎么分配,你们也提提意见。”黄铭启虽然这么说,但是他已经心知肚明,上面现在也没多少钱,估计还是要自己垫付。

否则的话,自己就是下一个周南胜。

加上这五百人,上海站的编制已经超过一千了。

应智强说:“现在我们上海站的情报组有闸北、江湾、公共租界、法租界和南市五个情报组,对于浦东和城区的掌控较弱,我建议新增一个浦东情报组,人数在三十个左右。”

黄铭启点点头:“这倒没什么问题,不过搞情报的,不但脑子要灵活,还要可靠的。眼下实在不好找,我从我行动队抽调三十个出来给你。”

他从金陵带过来的行动队员有一百五十多个,这几个月损失了三十多名,再抽调出来二三十个,也足以应对行动。

应智强听黄铭启肯割爱,自然是高兴的,他转头问许敬元:“敬元,你有什么想法?”

许敬元笑着说道:“人多人少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区别,人多我能干,人少我也能干。”

黄铭启说:“许老弟,你放心,我这不是釜底抽薪,剩下的八个行动大队我都给你留着。另外我在给你增加四个行动大队的编制,不过人员要你自己去弄。”

十二个行动大队?

一个行动大队的编制少说也有40人,十二个有将近500人了。

只不过上海的编制一直都没满过。

他现在八个行动大队不到200人。

有一大半还是淞沪会战前上面派过来的,几乎都是部队里的军人和特训班的毕业生。

至于黄铭启本人则掌握着16个联络小组,还有4个电讯台和一个会计室。

他打算再增加8个联络小组,单独向他负责。

许敬元说:“我确实是没有意见,人多有人多的好处。不过光有人,却没有斗争经验,是很难成事的。我看局座之前创办的特训班模式非常不错,值得我们学习。我自己本身就是杭州特训班出身的,所以我想到松江创办一个为期一到两年的特训班。你们看怎么样?”

民国24年,戴笠就创办过洪公祠和杭州特训班。

许敬元是杭州特训班第一期学员。

淞沪会战开打,戴笠又在青浦区创办了一个特训班,只不过这个特训班学习不到一个月,就跟着部队一起大撤退了,如今已经撤到安徽那边了。

“这个主意不错,松江特训班!我们可以帮忙出一些教官。”黄铭启当下便同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