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明皇之子 > 第140章 版本:价值观的碰撞与坚守

明皇之子 第140章 版本:价值观的碰撞与坚守

作者:极目汉山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9 06:38:56 来源:小说旗

在创作团队满心期待地将《楚明皇》3.0版本大纲提交给投资人助理之后,本以为能够朝着新的方向顺利推进项目,然而,新的消息却如同一记重锤,再次打破了平静。消息传来,投资人秉持的是欧洲中心论,而在现有的小说框架中,汉的兴起催生了基督教,唐的兴起催生了十字军东征,蒙古的兴起催生了新航路的开辟,这种观点显然不符合欧美国家的价值观,这无疑给创作团队带来了又一个巨大的挑战。

会议室里,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导演皱着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和无奈:“欧洲中心论一直是欧美文化中的一种强势观点,他们习惯将世界历史的发展围绕欧洲展开,把欧洲视为世界文明的核心推动者。我们的观点与之相悖,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

编剧气愤地说道:“但我们的观点是基于历史事实的啊。汉代中国开辟丝绸之路,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对基督教的诞生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唐代中国的繁荣带动了中亚和西亚地区的发展,随着唐帝国的崩溃,中亚和西亚地区的变化才促使欧洲发动十字军东征。蒙古西征更是直接打通了欧洲与东方的联系,蒙古帝国分裂后,这种联系的阻断才推动欧洲去开辟新航路。这都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联系,怎么能因为不符合他们的价值观就被否定呢?”

历史顾问叹了口气说:“我们都知道这是事实,但要让投资人接受,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折中的办法。既不能完全违背历史,又要尽量照顾到他们的欧洲中心论观念。”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创作团队决定重新调整剧情结构,以一种更加巧妙的方式来处理这个矛盾。

他们从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格局入手,构建了一个多元文化交融与碰撞的场景。在欧洲的一个港口城市,商人们忙碌地装卸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这里有来自东方的丝绸、瓷器和香料,这些精美的商品让欧洲人为之倾倒。而在城市的另一个角落,传教士们正在准备前往东方传播基督教。

画面一转,回到中国的明朝时期。明朝的舰队在郑和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航行在印度洋上。郑和的船队带着中国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品,与沿途各国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中国当时强大的海上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然而,欧洲的商人们和传教士们在面对东方的繁荣时,内心产生了复杂的情绪。一方面,他们渴望与东方进行更多的贸易,获取更多的财富;另一方面,他们的欧洲中心论思想又让他们难以接受东方文化对世界的巨大影响。

为了体现欧洲中心论的影响,创作团队设计了一些欧洲学者和贵族的角色。这些人在面对东方文化时,虽然内心受到冲击,但仍然坚持认为欧洲才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他们开始编造各种理论来解释东方文化对欧洲的影响,试图将其纳入欧洲中心论的框架之下。

例如,一位欧洲学者在研究基督教起源时,故意忽略汉代中国丝绸之路的影响,而是强调欧洲内部的因素。他在学术着作中写道:“基督教的诞生是欧洲人精神追求的必然结果,与东方的贸易往来只是一种外部的刺激,并非根本原因。”

同样,在讲述十字军东征时,一些欧洲贵族将其描述为纯粹的宗教圣战,是为了扞卫欧洲的基督教信仰,而淡化了唐朝兴衰对中亚和西亚地区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间接引发了欧洲的军事行动。

对于新航路开辟与蒙古帝国的关系,欧洲的历史学家们也进行了歪曲。他们宣称新航路开辟是欧洲人勇敢探索精神的体现,是为了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路线,以传播基督教和欧洲文明,而忽视了蒙古帝国的兴起与衰落对欧洲经济、文化和地理认知的巨大改变。

但是,创作团队并没有让这种歪曲成为唯一的声音。他们通过一些具有开放思维的欧洲角色来展现不同的观点。

其中有一位年轻的欧洲探险家,名叫安德烈。安德烈在与东方文化的接触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欧洲中心论的狭隘。他在自己的航海日记中写道:“我们一直以为欧洲是世界的中心,但在东方的所见所闻让我明白,世界是多元的,每个文明都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汉代中国的繁荣开启了东西方交流的大门,这对基督教的诞生有着潜在的影响;唐朝的兴衰改变了中亚和西亚的格局,这无疑是十字军东征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蒙古帝国的兴起和衰落更是直接影响了欧洲的命运,促使我们开辟新航路。”

安德烈的观点在欧洲引起了一些争议。一些保守的学者和贵族对他进行攻击,认为他背叛了欧洲的传统价值观。但安德烈并没有退缩,他开始与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传播多元文化史观。

在中国方面,创作团队继续深入刻画各个朝代的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在宋代,展现中国在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与应用。这些发明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代时,除了强调蒙古帝国的军事扩张,还着重描述了在蒙古统治下的多元文化融合。在中国的土地上,不同民族和文化相互交流、学习,这种包容的文化氛围为世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范例。

随着剧情的发展,到了清朝时期。清朝初期的繁荣与后期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与西方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方列强凭借着工业革命后的强大实力,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

这种侵略行为与欧洲中心论有着密切的联系。欧洲列强认为自己是文明的代表,而中国则是落后的、需要被改造的对象。他们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强加给中国,试图打破中国原有的社会结构。

在创作过程中,通过描写中国人民在面对列强侵略时的抵抗和挣扎,展现中国文化中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有识之士,都在为保卫国家主权和文化传统而努力。

在角色塑造方面,安德烈被塑造成一个勇敢、好奇、具有探索精神的年轻人。他敢于挑战传统观念,追求真理。那些保守的欧洲学者和贵族则被刻画成傲慢、固执、目光短浅的形象。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和传统观念,不惜歪曲历史事实。

在中国的角色中,无论是明朝的郑和,还是清朝时期的抵抗者们,都体现出中国人民的智慧、勇敢和对国家文化的热爱。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着中国文化的魅力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

场景设置上,欧洲的场景展现出不同的社会阶层和文化氛围。从繁华的商业港口到庄严肃穆的学术殿堂,从贵族的奢华宫殿到普通百姓的简陋住所。中国的场景则从明朝的宏伟宫殿、热闹的街市,到清朝的田园风光、战争废墟,全方位地展现出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

通过这样的剧情设计,创作团队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迎合投资人的欧洲中心论观念的同时,也能够巧妙地揭示历史的真相,让观众看到一个多元、复杂、相互关联的世界历史画卷。这一章节的创作不仅是对《楚明皇》剧情的进一步丰富,更是对历史价值观的深入探讨,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矛盾与融合中,寻找一种平衡,继续为这部作品注入深刻的内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