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明皇之子 > 第152章 中西方文明发展历程的对照与坚守真实

在创作团队努力在投资人的要求与作品文化内涵的展现之间寻找平衡时,新的思考方向又在他们面前展开。这一次,是关于中西方文明发展历程更为细致的对照。

导演表情凝重地说道:“大家看,从现实的角度去审视,中西方文明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我们不能忽视这些事实而进行虚构创作。基督教在西方的地位和影响力,与中国远古时期异化后的巫文化有某种相似性,但它们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编剧接着说:“是的,中世纪在西方文明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就时间线而言,相当于中国商朝之前的时期。那是一个宗教统治一切,思想受到极大禁锢的时代。而中国商朝之前,虽然也存在着浓厚的巫文化氛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开始向更加多元的文化形态转变。”

历史顾问点了点头:“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这个阶段对西方文明来说意义非凡,就如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代一样。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学说如繁星璀璨,为中国数千年的封建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西方的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则是打破中世纪的黑暗,人文主义开始兴起,人们对人性、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思考逐渐深入,为现代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石。”

年轻的策划人员也补充道:“西方的世界性殖民活动,从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周朝的封邦建国。周朝通过分封诸侯来巩固统治,拓展疆域,将华夏文明传播到更广泛的地区。西方的殖民则是将自己的文化、政治和经济模式强行推广到其他地区。然而,二者的本质目的和背后的文化内涵有着巨大的差异。西方教皇与中国天子,虽然都是各自文明中的重要角色,但他们在权力来源、统治方式以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截然不同。”

“我们必须在剧情中准确地展现这些差异,不能为了迎合某种观念而虚构历史。”导演坚定地说。

于是,创作团队开始构建这一章节的情节。

画面首先切换到中世纪的欧洲。在那片黑暗的大陆上,宗教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角落。城市里,高耸的教堂是最显着的建筑,教堂的钟声回荡在大街小巷,仿佛在提醒人们上帝的存在。神职人员掌握着巨大的权力,普通民众的生活充满了对上帝的敬畏和对地狱的恐惧。知识被教会垄断,科学研究被视为对上帝的亵渎。例如,哥白尼的日心说提出时,就遭到了教会的强烈反对,因为这与教会所宣扬的地心说相悖,而支持日心说的学者们面临着迫害。

与此同时,镜头转到中国商朝之前的时期。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部落林立。虽然巫文化在部落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各个部落已经开始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元素。部落首领们除了依靠巫者与神灵沟通外,也开始重视部落内部的生产、军事防御等实际事务。例如,有的部落擅长陶器制作,他们制作出精美的陶器,上面刻有简单的符号,这些符号可能是早期文字的雏形;有的部落则在军事组织上较为先进,他们利用简陋的武器和有效的战术来保卫自己的领地。

随着剧情的发展,来到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成为了文化复兴的中心。画家、诗人、学者们开始重新审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遗产,从那里汲取灵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的作品开始展现出人性的光辉,不再仅仅是宗教题材的单调描绘。学者们开始研究古典哲学,对人性、理性的思考逐渐兴起。

而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在齐国的稷下学宫,学者们来自不同的学派,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等在这里交流辩论。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传播“仁”的思想;孟子倡导“民贵君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法家的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强调以法治国。这些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使得中国文化在这个时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再看西方的殖民时期。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的船队驶向世界的各个角落。他们带着枪炮和十字架,在美洲、亚洲、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在美洲大陆,殖民者对原住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抢夺他们的土地和财富,同时也将西方的宗教、语言和文化强行传播。

与之相对应的是周朝的封邦建国。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享有一定的权力,但同时也要对周王履行义务。周朝通过这种方式扩大了统治范围,并且在各个封国内推行周礼,促进了华夏文化的传播和融合。诸侯们在自己的封国内发展农业、手工业,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在角色塑造方面,中世纪欧洲塑造一个虔诚但又对知识充满渴望的年轻修士形象。他在教会的教导下成长,但在接触到一些被教会禁止的书籍后,内心开始产生挣扎。在中国商朝之前的部落中,刻画一个年轻的部落勇士,他在巫者的影响下敬畏神灵,但又对部落的发展有着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到部落的生产和防御事务中。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以达·芬奇为原型塑造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形象。他充满创新精神,不顾教会的压力,追求艺术和科学的真谛。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塑造一个游走于各国之间的谋士形象,他博采众家之长,为不同的诸侯出谋划策,见证着百家争鸣的盛景。

西方殖民时期,塑造一个野心勃勃的西班牙殖民者形象,他残忍贪婪,为了财富和荣耀在殖民地犯下无数罪行。周朝则塑造一个睿智的诸侯形象,他治理封国,遵循周礼,积极推动地方文化的发展。

在场景设置上,中世纪欧洲以阴暗的教堂内部、狭窄的街道和简陋的民居为主要场景。文艺复兴时期则是充满艺术气息的佛罗伦萨,有宏伟的教堂、艺术家的工作室和热闹的广场。中国商朝之前是古朴的部落聚居地,有简单的祭祀场所、陶器制作工坊等。春秋战国时期是各个诸侯国的都城,有庄严的宫殿、热闹的集市和学府。西方殖民时期是美洲大陆上的殖民地,有简陋的殖民据点、原住民的村庄和充满血腥的战场。周朝的场景是诸侯的封国,有错落有致的城邑、肥沃的农田和秩序井然的礼仪场所。

通过这样的剧情构建、角色塑造和场景设置,创作团队希望能够准确地展现中西方文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和差异。在创作过程中坚守历史的真实性,避免虚构内容,使《楚明皇》这部作品能够真实地反映中西方文明的发展脉络,从而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本质区别,同时也为作品的文化内涵增添更多的深度和广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