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小和尚逃荒 > 第60章 往事不堪回首

小和尚逃荒 第60章 往事不堪回首

作者:四川吴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9 06:39:08 来源:小说旗

两人寒暄几句,骢开口问:“听说你在和尚部下过得有滋有味的,祝贺你啊。”

张浪说:“我如今在美女元帅帐下做事,反正比那个张诚好多了。”

骢的本姓丛名叫骢,人们叫丛骢拗口,所以认识他的人就只叫一个单字“骢”。

他与张浪的尴尬在外人看来,张浪跟张诚不仅同姓还同宗,所以他做了将军,骢还是那个小校。

骢刚被编入张诚的红巾军时,因为有飞檐走壁的功夫,张诚让他做了校官,但张浪当时不服气,于是两人互相看着不顺眼,一句话不对,就在校场干了一架。当然无论身高或体重,以及武功,骢皆在张浪之上。

骢做了校官后,张浪口服心服,在他部下任了个尉官,后来历经多次征战,张诚给自己封了个大王,张浪则当上了将军,而骢被封了个殿后将军,殿后将军是没有实权,反正张诚一直沉溺于享乐之中,也不需要打仗了。

后来张诚败北,张浪成为姚彤部下一员猛将,那娃让人召回张浪,意在帮骢一把,让他重回军营,也在为军师网络人才。

张浪只是说,把骢推荐给姚元帅,这样就不愁没仗可打了。

骢听说让他再回军营,一个劲摇头:“我觉得当个郎中挺好的。”

张浪笑他:“常言道宰相肚里可撑船,你堂堂一个将军,敢跟鞑子兵动刀动枪,如今却鸡肠小肚。你是认为军师抢走了你的恋人,还是其它原因?”

骢红着脸道:“你错了,我不是因为那娃,而是脸上的伤疤,太难看了。”

没想到张浪却笑得更让他脸红:“岂不闻三国时期的夏侯惇,他打仗时伤了一只眼睛,不仅不气馁,还把被人射伤的眼睛吞进肚子里,再后来的岁月里,一个独眼龙将军,依然我行我素,征战在疆场上?”

骢问张浪在和尚手下做事累不累,张浪说张诚跟军师徐志城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人家治军非常严谨,压根儿就不任人唯亲,在战场上从来不埋没部下的功劳。

满以为骢会同意,没想到他的眼睛只是简短的亮了一下,然后就黯淡失色,摇摇头说:“我被人家当做奴才,如今还是继续兴义吧。”

见骢不愿意再出山,张浪无不惋惜万分,一脸怏怏不乐回来给那娃交差。

那娃听张浪说骢不领情,就蹙眉沉吟不语。

其实,骢的难言之隐不是那娃,而是他年迈的父亲,母亲已经离开了人世多年,母亲病逝的原因很简单,是巫婆被耽误的。当时他舅舅一直在外流浪,如果找个好郎中,他母亲也许还活着。

他想回老家看看老父亲,因为他是被通缉的叛党,自然不敢回去,唯有等他的老家被红巾军占领后,骢才有出头之日。

骢记得,打他记事起,他母亲就病恹恹的,在这个缺衣少食的岁月里,年轻的母亲从未穿过一件像样的衣衫,长年累月是一件洗的发白、补丁撂补丁的黑色的粗布衣裤,走亲戚或上街赶场,才能穿那件压箱底的蓝色半新衣裤。

他家是佃户,每到中秋节后,他跟父亲把辛辛苦苦种出的粮食,大担的送给地主崔老八,所剩的,也就不多了,为了填饱肚皮,把红薯煮着吃,或掺杂在饭里,每碗饭里,大坨的红薯上黏了几粒白饭。

他母亲吃了红薯就胀得肚皮圆滚疼痛。找附近的郎中看看,拿点中草药吃了,有时有效,有时无效,母亲疼得床上打滚,痛苦地哼哼着,前后几个山头都能听见她悲切切的哀嚎声。每每这一刻,他幼小的心灵深处,似乎有了一道小小划痕,漫出一滴滴血珠;双眼酸涩,泪水一串儿长流。他多想快快长大,当一名优秀的郎中,解除母亲的病痛。因此,他认真念四书五经,也流传下来的医术,若能当一个的好郎中,是他的信念。

十二岁那年,骢双亲大病,妈妈在床上痛苦呻吟,爹在床上面色苍白,鼻子里滴血,地上一滩红血变黑血,拿炭灰掩盖,又流一滩血。

郎中看了,扎银针熬药汤却没效。

乡邻说,两个大人都生病,至少救活一人,否则,一群娃谁来抚养?乡邻找来滑杆,把爹送镇上的大药房羊郎中看病,那羊郎中不亏的名医,他给骢的老父亲把脉后,轻描淡写:“这病不严重,翻红寒,吃几服药就行了。”

母亲病在家里,弟妹幼小,出嫁的姐姐小翠,放下农活,陪伴病痛的母亲。

骢别无选择,陪着体弱的父亲在客栈住了一晚上,因为身上没有钱,人家同情的目光里隐藏着鄙夷,但还是让他们离开了。

次日回到家里,母亲一身浮肿,昔日俏丽的脸庞,蜡黄无血色,卷曲在借来的躺椅上,病痛折磨得她两眼无神,嘴里发出阵阵哼哼声,无比悲凉,他知道,母亲哼哼着,是想减轻病痛。爹说,借钱吧,再把你妈也送羊郎中那里看看。姐姐找亲戚借了一两银子。

骢再次找人用一乘滑杆,翻山越岭,滑杆摇晃着,把母亲抬进羊郎中的药房里,羊郎中看看后面色凝重,摇摇头悄声说:“这叫黄疸,去县城找黄先生吧。”

滑杆再次一路摇晃,把母亲抬进县城的黄先生的药房,黄医生把脉后,仍然摇头叹息,淡淡一句:“黄疸积水了。回去准备后事吧。”

泪水模糊他眼睛,跟着母亲摇晃的滑杆,骢回家了。这一刻,他彻底失望,亦或绝望,若母亲去了,所有梦想泡汤。为治疗母亲疾病,家徒四壁,四处欠债。如今,母亲性命不保,这日子咋过,路在何方?

凄惨的岁月,黯淡的日子,天阴天晴,都是无光的黑夜。

母亲的病痛变得麻木,不再痛苦叫唤,而是以唱歌替代呻唤,见什么唱什么,还跳着脚,在房前屋后看看。母亲的唱词虽然凄厉,却让他终身受益:“儿啊,你已经不小了,妈妈爱你们,你要带着弟弟妹妹,堂堂正正做人,男人必须有责任心,不可偷奸耍滑,不可欺负弱小。你要做个做个强大的人,把鞑子赶走······”

那一刻,他抱住母亲哭了,耸着肩膀痛哭不止。妈妈要走了,这是在交代后事,妈妈的愿望,他怎么可能实现?这个破烂不堪的家,哪像家,仓里无粮,兜里无钱,还有七八亩租来的地,爹一人能种完么?还有,年幼的妹妹弟弟,嗷嗷待育,我拿什么赶走鞑子?

有乡邻说,这病可治的,是鬼魂附身,找个仙娘(巫婆)驱鬼吧。

骢知道,那是一种信或不信都不灵的骗局,母亲这病是绝症。当然,仙娘的到来还可以有心理安慰,万一真能治好母亲的病症呢?试试也行,病急乱投医嘛。仙娘给母亲治病,他虽然不信,但他依然盼望着奇迹的出现

姐姐找来了一个仙娘,是她的远房嫂子,姓陶,当地人都叫她陶仙娘或陶神仙。陶仙娘约三十多岁,蓄着齐耳短发,裹着青布帕子,面如白纸,无一点血色,细胳膊细腿,瘦如枯木。

陶神仙是个眯眯眼,看人时,总是抬头望的姿势,她指挥骢的爹用一块木板,在堂屋的泥墙上做了个神龛,说是安神仙驱鬼魂。神龛上,陶仙娘用泥土捏了个菩萨,一个陶钵盛满五谷杂粮,插了香蜡,一块红布披泥菩萨头顶。

晚上,天黑得如倒扣的铁锅,无风,下着点点小雨,骢的心如夜雨般凄厉。

陶仙娘把一张旧得发黑的桌子搁神龛下,一升白米,点燃香蜡钱纸,满屋子烟雾缭绕。

做法式的时光,陶仙娘把羊角卦搁在破旧的桌上,硬木做的令牌敲得山响。她唱着跳着,绕屋子里打圈儿,那声音还好听,满屋婉转清脆:“玉皇大帝王母娘娘驾到,黄神仙王神仙······各路神仙一个不少,南海观音你听明,把丛氏家中恶鬼赶尽杀绝一个不剩。”

那陶仙娘唱罢,把令牌重重砸桌上,声音响亮,震得升子里白米掉地上:砸鬼魂驱鬼魂,把鬼魂打入十八地狱最底层。陶仙娘唱几声,砸几下令牌,再唱几声,问神仙:“我师父黄神仙,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各路神仙就位显圣,若恶鬼赶走,给我胜卦说明。”

那卦是用羊角剧为两块,按照陶仙娘的说法,打卦是有学问的,向空中一抛,卦掉地上,一块面朝天一块面朝地,就是胜卦,若两块面朝天,是阳卦,两块背朝天是阴卦,两块站立尖尖朝天,则是立卦。

凡是遇到立卦者,必死无疑。

陶仙娘打了几卦,一卦问明:“我师父,各路神仙,鬼魂是否赶尽杀绝,一卦说明。”

卦抛空中落地,陶仙娘一阵惊喜:“胜卦,胜胜,不晓问,妖魔鬼怪已杀绝赶尽。”

陶仙娘又问:“丛氏病症已减轻,还有多少年寿辰,请说明。”

当她抛出的卦在空中晃了晃落地,两块面朝天,陶仙娘更喜:“阳卦,丛氏还有四十年寿辰。”

还有四十年阳寿?骢跟他的家人,高兴得不行,齐夸陶仙娘如神仙下凡来,而她要的工钱则是九纹银。这么多啊?虽然钱多了些,但是,想到她是仙娘,若能真正治好母亲的病,即使给一两银子也行。

家里实在太穷了,什么都没有,就向邻居借了只大红公鸡,宰了祭神,一刀下去,鸡头落地,热热的黑血喷洒一地。无头公鸡扔门外,它却扑棱棱飞了很远。

安神送鬼,要用瓦罐子,骢家里没有,陶仙娘说,找个葫芦也行,找了很久,什么也没有。怎么办?在屋子一角,找到个油瓶,就用麻绳捆住,滴桐油在麻绳上,点火呼呼燃烧,火苗绕着麻绳燃得很旺。再把瓶子捂水里,火熄灭,瓶子齐斩斩裂为两截。

陶仙娘把鸡蛋敲个洞,蛋清蛋黄流空,鸡头断脖处塞进蛋壳里,头在外。陶仙娘说,还要公鸡的红毛绿毛插进去。鸡在门外,拿鸡去,不成想,半天找不到鸡,那无头鸡飞哪里去了,却无踪影。

于是,一屋子的大人孩子,打着火把到处找鸡。

门外,是一片斜斜的下坡地,杂草丛生,鸡藏了哪里?只能在麦秆火把忽明忽暗的微光下,拿棍子拨开杂草,细细寻找。找了很久,总是不见无头鸡的一根毛,有人问道:“是不是被狗叼走了?”

想到狗,骢联想到斜坡下水沟旁,有个狗洞。循着血迹,果见那无头鸡钻了半个身子入狗洞。

陶仙娘拔了几根粗粗鸡毛,插入蛋壳与鸡头齐高,在瓶里放十二个铜板,再装入蛋壳鸡头,拿红布封了敞开的瓶口,用麻绳绑了,一碗水饭里,放坨烧红的木炭,拿一叠钱纸,送在十字路口,挖个坑,掩埋瓶子。

陶仙娘一阵说唱,红红钱纸灰烬,漫天飞舞,如星斗闪亮。

为了安神,陶仙娘在骢的茅屋里,供了一个泥捏的神像,一块红布盖头,还真像那么回事。

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真有神仙相助,骢母亲的病一夜减轻,腿脚消肿,还可吃碗饭,不叫疼痛,摇晃着羸弱的身子,叫骢和小翠陪她看看茅屋的前后左右。

让人感动无比悲伤的是,次日中午,骢的母亲乜斜着眼睛看了看儿子,欲说却无语,骢感觉不对,就轻声呼叫:“娘啊娘,你怎么啦?”

母亲连看他的力气也没有了,一串浊泪夺眶而出,落在他手上。

只听母亲喉咙里“咔嚓”一声,宣告他母亲的人生路终结了。

那一刻,骢哭得昏天黑地,一怒之下把泥神仙砸了。

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小王爷招侍者,因为他口齿伶俐,最终被选上了。

这年骢只有十二岁。

他被小王爷的吓人当牲口使唤,曾经多少次被人家打骂。

无论多苦多累,骢下决心在空闲时拜一个老者为师,既要学文化知识,还要学武功。

他发誓一定要灭鞑子,尤其的那娃的出现,让他更坚定了拿起武器跟这个无法无天的朝廷斗。

也许,骢生不逢时,他遇见的都是小人,怎么去灭鞑子?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