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小和尚逃荒 > 第88章 天下归一

小和尚逃荒 第88章 天下归一

作者:四川吴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9 08:48:57 来源:小说旗

这让那娃错愕不已,捂住喷血的小腹,指着徐寿涛破口大骂:“你这小人不得好死……”

却说徐寿涛不仅不怒,拿着流血的佩剑,用大鼻子嗅了嗅,突然仰天大笑道:“敢在朝廷命官面前放肆,今后谁劝降谁死。”

在场的人都大眼瞪小眼,傻傻地看着徐寿涛拿着带血的剑锋,对那娃步步紧逼,咬牙切齿道:“只要你当众叫我一声徐王,便可饶你不死。”

那娃宁死不屈,昂起头冷笑道:“你都死到临头了,还笑得出来?呸!”

站在旁边的张涛眼疾手快,从旁边的护手手中要过一杆长枪,直刺徐寿涛脖颈,大喝一声:“兄弟们反了反了,我们本是红巾军,如今红巾军不杀红巾军,只杀叛贼。”

恰在此时,张浪的部队杀进来,很快控制了局面。

张涛让人割了徐寿涛首级,挂在腰杆上,背起那娃朝小鱼洞城里跑,他只想早点救活那娃。

一场决战就这样草草结束,徐志城心头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

最令他感到悲伤的是,那娃却死了,死的时候对徐志城说:“军师啊军师,我死后你不要再打到草原外,基辅大公国我是回不去的,让将士们休养生息吧,你经常叫的娃子去也。”

那娃死后,军师徐志城悲伤了一段日子后,他一向贪色成性,其后只跟姚彤在一起,再也没有跟其她妻妾睡觉,就让她们留在了桃花湖。

朱煮跟徐志城率大军接收张涛起义将士,当即杀猪宰牛,大宴群雄,大喝三天庆功酒,对张涛的起义军士,大加赏赐,唯独不封赏张涛,张涛淡定离去。

徐志城道:“兵不血刃,免遭一场残酷的杀戮,张涛功不可没……”

话未落音,朱煮铁青着脸,一声大喝:“给我把张涛拿下,推出去斩首示众!”

张涛一脸正气凛然,哈哈大笑道:“人人都说朱大将军厚道,今日所见,也不过枭雄耳!”

朱主大怒,叫人推过五花大绑的张涛,喝道:“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杀你吗?”

张涛针锋相对:“过河拆桥,要杀要剐轻便,来吧,别啰嗦。”

朱煮冷笑道:“我平生最恨的,就是以下犯上,大逆不道的乱臣贼子!跪下说话,何为英雄,何为枭雄?”

张涛冷笑道:“我可跪天跪地,跪父母,不可跪你!杀人不过头点地,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朱煮道:“你真的不怕死?”

张涛依然昂头,哈哈大笑道:“大丈夫为国为民,视死如归!”

朱煮道:“按你的功劳,给你封侯封王也不为过。但是,你弑主就该死。”

张涛目空一切,慷慨陈词:“我以下犯上,罪该万死,不求苟活,只求你们善待我的几十万多起义将士!我为何要杀徐寿涛?是他先以下犯上,杀害他的主子吕良,你们知道吗?吕良是我亲舅舅,我委曲求全留下,就是为了杀他,今天杀他,既是报仇,也是为了几十万将士身家性命解忧,更是为了这个残缺的国家。我曾经多次劝他议和,他说,再劝者,诛之。”

听得朱煮一愣一愣的,尴尬之情溢于言表。

恰这时候姚彤冲进来,横在张涛面前,对朱煮大喝道:“要杀就把我也杀了吧,我派人多次跟张涛将军沟通,让他做我们的内应。”

张涛突然朝西方跪下,泪水长长滴下:“舅舅啊舅舅,你从小把我养大,教我做人做事,我为你报仇了,国家也许有救了!”

冷眼旁观的军师徐志城开口了:“我跟张涛一直在策划瓦解徐寿涛,其实张涛将军早就是我们朱家军了。只是大将军有所不知,从决战七里沟再到平江县让徐寿涛逍遥度假,都是张涛一手策划,故意让徐寿涛延误战机,他们夜盗我军粮,我总不能让数十万大军白白饿死吧?他半夜悄悄放出那娃,真是一员有勇有谋的良将啊!”

谋士吴扬听得一脸懵逼,感慨不已:“原来所有的巧合都是你们的精心安排,连我都被你们骗过了。佩服佩服!”

朱煮感动得泪水飞扬,走上前,亲自为张涛松绑,扶起他:“将军受惊了,快快请起!有您这样爱憎分明的忠诚将才,我大汉民族何愁不强盛?何愁赶不走蒙古人?”

张涛甩开朱煮,一路飞奔而去。徐志城追上,一把抓住他:“将军休怪我家主公,他爱你忠勇,你不可如此无礼的!”

张涛道:“我本为罪人,无脸见人的。”

对张涛的愤然离去,朱煮没有怪罪他,觉得自己太过分,不问青红皂白就要杀他,对自己的鲁莽,他深感后悔不已。徐志城劝道:“主公不要责怪自己,待他痛苦几日就对了。”

那张涛也是够烈性的,踏上江边一小木舟上,倒头就睡,谁也叫不醒他。一睡就是一天两夜,一群老部下围着张涛垂泪惋惜。

令张涛吃惊的是,朱煮竟然脱光上衣,背着几根细细木棍,当着几十万将士之面,踏上小舟,重重跪在张涛面前,小舟一阵悠悠地摇晃。朱煮把木棍取下,放张涛手上,恳求道:“将军,不是我朱煮需要你,而是国家需要你,徐志城什么都告诉我了,说你不但文韬武略,还精通水利。朱煮恳请你出山帮助农民兄弟,让国家早日统一,人民过上富裕生活!”

张涛泪水溢出眼角,翻身坐起来,把那些棍棒抛进江水里,扶朱煮坐下,一脸诚恳:“主公,虽然张涛不才,但在下一定尽力。”

当即,朱煮牵手张涛走回议事大厅,徐志城傍左,张涛傍右。吩咐大摆筵席,所有军士放开肚皮吃喝继续大吃大喝。并下令,长江里的残尸败船,务必打捞上岸,还大江一片清净。

不久,徐寿涛之子徐昇在九江投降吴铭,自此,南方基本平定。

随后,朱煮拜张涛为都水营田使,在各地兴筑堤防,兴修水利,预防旱涝,经营农田。由徐志城落实“农时则耕,闲则练兵”。徐志城设管理民兵万户府,仿古代寓兵于农之意,选拔强壮农民,使其“农时则耕,闲则练兵”,还屡次蠲免田赋。他还接受了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

近十年的扩张壮大,一路南征北战,朱煮兵精将广,大半个中国均落入其手,不久,朱煮自称吴王。

经过多年苦战,元朝崩溃,天下归一,朱煮计划在金陵称帝。在未称帝之前,他想秘密回一趟蜈蚣寺。

正值春暖花开时节,两个中年男子到访已是残垣断壁的蜈蚣寺,杂草丛生的寺庙里,娃娃菩萨被砸毁成碎石,遍布苍苔,泉水消失。幸好,娃娃菩萨座基下伪装的石板尚在。他们搬开一块薄薄石板,看见一个活动石门。

胖男子随后手持宝剑守在寺庙山门外,瘦男子推开石门,里面仅有一块红木匣子,这个沉重的红木匣子怎么也打不开。

他拿出师父的最后一个锦囊,拆开一看,突然莫名其妙地哈哈大笑,将那红木匣子高高举起,重重砸在地上,原来不是匣子,而是粘合在一起的两块木砖,砸开后,出现四行正楷小字:

焰焰烈火九州焚,

神州焕然乾坤定。

元宵夜黑一盏灯,

大彻大悟万里明。

瘦男子反复叨念:“可元,悟焕,悟焰。一盏灯,大悟——啊,一盏灯,指明道路,万里明……·”

这时,一道斜阳照在破庙子里,红木上的楷体字熠熠生辉。

胖男子见瘦男子沉思半晌,就轻声道:“吴王,天色已晚,请回吧。”

那吴王没有作声,捡起地上两块红木,突然下跪,泪如泉涌:“师父啊师父,真乃神人也!谢谢你的良苦用心,如今天下属于我们大汉民族了,请您老人家受徒儿一拜!”

俩男人跪在破庙子里,不停地磕头作揖。

然后对拜:“师兄,感恩一路有你倾力相助,如果你愿意,就做个开国大帝吧,我隐退。”

“吴王啊吴王,既然师父看好你,咱们就按照师父的旨意做吧,直到平定天下。我还是你的臣子。”

在登基前,朱煮改名朱元璋,其后在金陵称帝。

而他的师兄徐志城本应该拜为丞相,不承想到,他却悄然离去,隐姓埋名于深山中。

朱元璋立媚儿为皇后,其她女人皆为妃子。

令人不解的是,陶冶同样不辞而别,究竟去了哪里,没人知道。

传说,朱元璋虽一辈子贪色,后宫三千佳丽,他却独宠马皇后媚儿。

不久,一道圣旨颁布:凡为女子裹小脚者,重罪!自此,天下大脚姑娘扬眉吐气。

皇上暗忖:我不知道娃娃菩萨下的活动门,师兄知道,师兄告诉我后却消失了,难道,这也是师父所安排?难怪那天我们走了很远,他又跑回去砸毁了那娃娃菩萨,实则是为了保护这块木砖?

不久,皇帝降旨:修复蜈蚣寺。当地官员大兴土木,建了三个大雄宝殿,更名“报国寺”。寺庙里的菩萨正是高僧可元,旁边塑有一尊神龟,鼎盛时,报国寺僧人达八百之众。

皇上在无聊时,会喝退太监及宫女,独自把玩师父留给他两块木砖,带暗香的木砖沉沉的,应该是一种名贵树木。他悄悄差人打探师兄的下落,各路人马皆空手而归。

他在寻找答案,他相信师父肯定会给他暗示的,只是他还没有发现。尽管从登基到现在,他杀了很多骄横跋扈的开国元勋,但他一直认为自己亏欠了师兄徐志城,他多想当面跟他痛饮一宿,痛哭一场。像当年一样彼此骂娘,又彼此爱护。

他打了个盹儿,梦见师兄冲他傻笑,他给他一个响亮的巴掌:“你让我找得好苦……”

徐志城冷冷地看着他:“你是谁?我不认识你。”

突然一声啪啦声响,手中木砖掉地上,再拾起来,却摔成了八块。再一细看,他惊呆了,每块木砖都有一行字,拼起来细品,竟然是一首诗歌。

耕读人如玉

夜观星月日看山,

雾走万树雨落田。

最是安好耕读客,

空待红尘无悲欢。

其实,在他称帝前,他们曾经痛饮了一宿,徐志城说:“皇上,今后无论大小事,都是你自己拿捏,我将百事不问。”

朱元璋有些不高兴:“这丞相大位非你莫属,我将择日设天坛祭拜师父,再隆重拜相,立下规矩——朱家天子徐家相,四海平定俩和尚。鸳鸯宝剑留后世,此刀用作护良将。”

说罢,将师父留给他们的鸳鸯剑双手递给徐志城:“待我们百年后,你的长子代代丞相,无论谁当皇帝,不许欺负徐家后代,此剑上打昏君下斩贪官。”

徐志城双手接过宝剑,等朱元璋离开后,悄悄来到长江边,抽出带有冷风寒光的鸳鸯剑来,随手一抛,那一对宝剑如同两只飞鸟,一咕嘟掉入江底,溅起一团浪花。

于是,皇上招来大学士吴沉,吴沉一看,突然哈哈大笑:“他在高山之巅,那里风景独好,已经隐姓埋名了。”

皇上问道:“可否找到?”

吴沉进谏:“应该可以,但最好别强求。”

自从师兄别后,皇上再没考虑丞相一职,他认为如此要职非徐志城莫属,其他人毛病太多,宁肯废掉也不滥用一人。

皇上当即御笔挥舞,把“耕读人如玉”改为“耕读人家”,将诗歌抄写下来,令人刻在金铂上。然后差吴沉带上一位武林高手,便装出发,一人一骑,找到徐志城后不许惊扰,不许对外人说起。

却说吴沉在一大山竹林深处,终于看见徐志城在躬耕田野,一排茅庐前遍种奇花异草,溪水绕舍静静流淌。他的几房妻妾,各自带着孩子认字。

不远处有个尼姑庵,一中年尼姑时不时站在山门外打望。

俩人拜见徐志城后,徐志城也不否认自己的身份,当即吩咐妻妾宰鸡沽酒,三人对饮竹丛。酒至半酣,徐志城上茅房去了,吴沉醉眼迷离,小声跟随从说:“你我都不要回去了,再回去必然死无葬身之地。”

话音未落,突然轰隆隆一声巨响,山上滚石砸下来,不偏不斜,正好将俩人活埋。

徐志城愣愣片刻,仰天一声叹息,将皇上赐予他的金铂随手扔进万丈深渊,喃喃自语:“真乃天意啊,如今我再不用搬家了。”

据说,在一个风雨交加夜晚,蜈蚣寺来了个路人借宿,天不亮就离开了。天明后,和尚们惊奇地发现,蜈蚣寺大殿的立柱上,多了一副对联:躬耕深山君莫问,最是精彩自由身。

(本书大结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