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小和尚逃荒 > 第51章 智审桃花案

小和尚逃荒 第51章 智审桃花案

作者:四川吴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9 06:39:08 来源:小说旗

军爷找出雨天穿的桐油鞋子和油纸伞,正欲跟纳娃出去走走,有人通报说,灌城新上任的县令杨福通求见。

杨福通见徐爷面时,赶紧行鞠躬礼:“在下杨福通冒昧打扰军师大人,还望多多指教。”

徐爷说:“免礼。”

但他心里范嘀咕: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才到家中来。

杨福通直戳当地说,他最近遇到一个棘手案子,城中心的朱家大院,蒙古人统治期间给他们无偿征用了,后来变为将军府,如今成了县衙,他们要求物归原主。

县令向军师讨教,当如何处置?

徐爷没有立刻回答他,反问他:“你是县令,你是怎么回答他们的?”

杨福通是个瘦高个,站着好像伸不直腰杆,坐着也是后背驼着脑袋向前倾,脸上的八字胡微微上翘,在军师面前显得谨小慎微,好半天才说:“我告诉他们,我得向军师上报。”

徐爷说:“看来你是个老滑头,明明自己可以处置,非要让我拿主意,这不是在考验我吗?”

一听这话,杨福通就脸红脸白的,不知如何回答,半边屁股吊着,如坐针毡一般。

徐爷不忍直视,就直言道:“都两百年前的事情了,还要物归原主,当时他们为什么不找小王爷要?”

县令说:“那朱家人说,军师有令,凡是被鞑子抢走的女人和土地,都要还给老百姓。”

徐爷眼睛一亮:“那你问他有多少地被鞑子抢走了,还要不要?”

县令说:“他们没有给我提出这个要求。”

徐爷沉思一会儿,敲敲案几:“这样吧,下午你带他来见我,我来回答他。”

听军师这样说,杨福通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意,他知道自己不用去对付这些陈年破事了。那个叫朱刚的人,每天都要找他升堂,给他说一定得要回他的祖业。

灌城的雨依然下着,军师徐志城本想好好睡一觉,但他跟县令约好了下午朱家人要来,就在大厅里等着。

雨声如同催眠曲,徐爷正昏昏欲睡时,有人在门外喊:“灌城县令杨福通求见军师。”

徐爷让身边的人回话:“军师说进来便是。”

县令毕恭毕敬头里走,后面跟着一个矮胖子,一看到徐爷就手足无措。

这个叫朱刚的男人不过四十来岁年纪,先给徐爷躬身敬礼,然后跪在他面前:“小民朱刚恳请军师大人下令归还祖业。”

徐爷正襟危坐,问道:“祖业在何处?可否细细道来?”

朱刚斜着眼睛瞟徐爷,突然一把鼻涕一把泪说:“小民朱刚乃金陵人氏,祖上朱弃为岳飞手下抗金将官,灌城县衙乃我祖上产业,时称朱家大院,其后被鞑子抢走,如今鞑子败走,按红巾军条律理应归还祖业。”

徐爷心头一振:这噱头还真不小,朱弃的后代,这都几百年前的事了。

但徐爷依然和颜悦色:“除了朱家大院还有什么?”

那朱刚说:“除了朱家大院,城外还有三千亩良田。”

徐爷提笔记录,又问:“还有吗?”

朱刚又瞟了徐爷一眼,摇摇头:“好像没有了。”

徐爷说:“呈上地契和房契来让我看看。”

那朱刚有些尴尬:“大人,都过去了几百年。我手头哪有房契啊?”

徐爷哼了一声:“我若把县衙给你了,过些日子朱弃的其他后代拿着房契找我,岂不是还得赔偿他们一个朱家大院?”

朱刚有些心急:“大人,除了我朱刚,没人来找你了。”

徐爷打趣道:“如今,朱弃的后代至少上千人,若都找我要朱家大院,要是被你拿走,我拿什么给人家交代?”

朱刚吭哧吭哧了好半天:“大人,我只是按红巾军的条律索要祖业。”

徐爷又问:“你如今住在何处?”

朱刚说:“回大人话,小民前些年住在城外三十里的朱家堡,因为战乱而逃离故土,如今刚回来。”

徐爷又问:“逃出去多久了?家里房屋状况可好?”

朱刚一声叹息:“都流浪了十多年,如今早已物是人非,房子垮塌了,现在灌城做点小生意聊以糊口。”

徐爷:“既然有三千亩良田,干嘛不找人种粮?就算自己不种地,也可以找佃农啊,不能让土地抛荒的。”

朱刚说:“大人,都十多年没有人种,基本上抛荒了,杂草灌木丛生。”

徐爷说:“如果不种粮食也不把荒地开垦出来,我们将收回来作为国家所有。”

只见那朱刚好半天才说:“那些地也没有地契。”

其实,他祖上的土地,早就被他父辈给贱卖了,见数万军士在城外恳荒,如今想打马虎眼骗徐爷,既想白得几千亩地,还想拿回朱家大院。

徐爷似乎看穿了他的鬼把戏,就直截了当回答:“若是没地契和房契,一切免谈。”

朱刚嘴犟:“你们不是说了嘛,凡是鞑子拿走的东西,新的政府会还给老百姓的,我到哪里去找地契和房契?”

徐爷有些生气,但他还是很圆滑:“按照你这样说,姓李的人家可以找我们要回长安城,当时长安是大唐的都城?”

朱刚脸红一阵白一阵,见实在不能蒙混过关,就说:“新的政府总要解决我们的吃饭问题啊。”

徐爷笑了笑:“这个问题肯定会解决,你看我们的军士,他们既要打仗还要种地,每一次战争后,很多人就回不来了。你不见我们早就贴了告示,凡是农民垦荒的,政府借粮食,开荒多少都是属于他自己的田产,无论谁都可以,不分地域跟民族,免几年税赋。”

朱刚见实在没辙了,就找了个借口离去。

看着朱刚远去的背影,徐爷在深思:为什么这些人经历了离乡背井,反而不想种地了?是我们对他们太好了,还是我们的做得不够好?

一旁的县令杨福通所有所思:“大人,我也觉得不能惯着他们,咱们现在可是白手起家啊。”

徐爷又对吴扬说:“你起草一个文案,要求所有县令,按照规定安置农民,凡是军队垦荒出来的良田,有偿分给农民种,还是按照三七分,农民种地辛苦,理应获得七成,政府得三成。”

杨福通又问:“如果有农民回来了,手头有地契,我们当如何处置?”

徐爷沉思了一会儿回答:“原则上十亩以内,我们还给他,二十亩以上减半。这是指部队垦荒的熟地,如果还没有垦荒,二十亩以内,全部归还给他们,没有粮食吃的,政府借粮给农民,让他们安心搞生产。”

吴扬又出主意:“垦出来的荒地,待洪水退却后,最好种上胡萝卜和萝卜等其它蔬菜,如果没有粮食,蔬菜也可以充饥的。若能种下豌豆胡豆和小麦,开垦一块种一块,更实惠。”

徐爷点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不能让老百姓饿着肚皮种地,更不能让军士饿着肚皮打仗,待夏粮收割后,我们按计划攻打九江。”

徐爷何尝不着急,这个冬天里,很多军士没有棉衣穿,迫在眉睫的是解决穿衣吃饭。

外面的雨下得细细的,芦苇在雨中低垂着头。

这就给了他灵感,就对吴扬说:“我认为棉花不足,可以发动军士在天晴后,摘芦苇做棉被,有些野草也可以拿来做填充,总比没有棉被好。”

县令杨福通起身告辞后,从他衣袖里掉下一个折叠的毛边纸,徐爷本想叫他回来拿走,但一看那纸张上有“诉状”二字,军师徐志城感到蹊跷,就悄悄拾起来,拆开一看,竟然是跟那娃一同来灌城的、另一个叫耶娜的洋妞,告发县衙都头唐牯性骚扰的诉状。

诉状上,耶娜说她从没有想过给谁当小妾,但都头唐牯总是缠着她,就像一颗煮不烂锤不扁的铜豌豆,在她面前耍无赖。更让她气愤的是,趁她洗澡的时候,不仅饱了一顿眼福,还抱住她欲行不轨,并威胁她不准对外人说。

耶娜实在忍无可忍,就向县令告发他,县令杨福通找过唐牯,这唐牯仗着自己是军队里的校官出身,并假装在无意间透露,他是大将军朱爷的人,这让杨福通很为难,就一直拖着不敢法办唐牯。

徐爷把这个状纸悄悄放在兜里,从鼻子里发出一个“呸”的声音,暗自骂道:“你他妈一个小校,在县衙当了个都头,就敢横着走?”

回到家后,徐爷什么都没有说,而是让那娃赶紧去看看她的同乡耶娜,如果她想来玩,就带她来吃饭喝酒。

那娃一听,就给了自己一耳光:“我怎么把她给搞忘了?”

她像平时一样,穿了一身粗布斜襟衣衫,足蹬一双桐油浸泡过的鞋子,撑开一把油纸伞,走在小雨中。

当那娃跟耶娜蹦蹦跳跳地走进将军府大门时,徐爷正在弹一首激情澎湃的歌曲,指尖拨弄琴弦如同他在战场上,挥舞关公大刀一般力有千钧,气势磅礴。

耶娜听惊呆了,傻傻地立于徐爷面前。

一曲罢了,徐爷如梦初醒,忙招呼那娃带耶娜到客厅坐。

耶娜特意选了一件平时不舍得穿的白色绸缎长裙,把她本就白净的圆圆脸蛋衬托得更加水灵秀气,如同一轮满月。只是她的头发乌黑,但丝毫不影响她的洋妞气质。

见徐爷给她让座,就行了个躬身礼:“民女耶娜拜见军师大人。”

徐爷忙说:“免礼免礼。”

徐爷让丫鬟跟厨房里说,来了客人,多做几个下酒菜。

耶娜的汉语没那娃说得流利,但也没有交流障碍。

丫鬟送来茶水和糕点,徐爷没有军师的官架子,笑呵呵地问她:“生活还习惯吧?”

耶娜说:“谢过大人,民女早就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更要感谢军师把我们解救出来,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大官人。”

那娃怕徐爷误解,就快人快语:“耶娜跟其她女子一样,既懂得感恩又勤劳,每天起早贪黑为部队将士做鞋子,你看她的手都被麻绳勒起了茧子。”

徐爷笑眯眯的,冲耶娜竖起大拇指:“大美女做针线活,真是辛苦你了。”

耶娜眨巴着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军师,这是我应该做的,那娃上前线打仗,我只是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徐爷欲把谈话引入正题,就编了个故事:“今天我到一个商铺买东西,女店主跟我说,她家闺女只有十四岁,被我们一个小军官看上了,人家父母不同意,他偏要让人保媒。女店主碍于他的军官面子,敢怒不敢言,就一直撒谎推脱。今天看到我,就说军师纪律严明,他的军队里怎么也有霸王硬上弓的败类?我问了那个军官姓名后,让他的长官把他关了起来。”

耶娜的眼神黯淡了几许,欲说还休。

徐爷继续编故事:“有人为他求情,我问那求情者,谁家没个姑娘家,如果是你的姐姐妹妹或闺女,你会怎么想?”

耶娜嘴唇颠了颠:“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啊。”

徐爷又说:“我计划把他送到前线打仗去,不许他再回灌城了。”

耶娜的眼睛湿润了,脸色特别难看。

其实那娃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耶娜应该没有对她说起。

徐爷见耶娜还是不敢对他说实话,继续说:“本来,我只是想警告他一下,没想到他还给我写信说大将军跟他是亲戚。既然是大将军的亲戚,我就重处。”

耶娜再也忍不住了,突然哇哇大哭:“军师,我也遭遇了难以启齿的丑事,你得给我做主啊,就是县衙里那个都头唐牯太坏了。”

徐爷佯作一脸惊讶:“难道你也遇到这种事?”

耶娜说:“大人,我可是有冤无处申啊,多次找县令大人,他们官官相护,从来不正面回答我。”

徐爷忙安慰她:“竟然有这种事情发生在我们县衙?你不着急嘛,慢慢道来我听听,我看谁吃了熊心豹子胆?”

俗话说,正经女子怕赖皮汉,耶娜也一样,因为她的洋人长相,让很多人想入非非,但在红巾军的地盘上,谁也不敢明目张胆,唯有都头唐牯,仗着自己就是这里的土皇帝,有事没事找上门来。就算耶娜给他脸色看,他依然嬉皮笑脸的,说他一定要把她搞到手。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