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盗墓:来自一位南派土夫子的自传 > 第69章 进山

盗墓:来自一位南派土夫子的自传 第69章 进山

作者:单手开宾利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9 09:39:09 来源:小说旗

就这么,我们七个人在住处等了三天。

这三天里,杨家俩兄弟早上健身,下午戴着拳套练习搏击,生活作息十分规律,一套军体拳和自由搏击术练得虎虎生风。

老胡就捧着风水书,从早到晚的研究他的风水和八字命理学。

而我们三个和包无事,则是从早到晚,通宵达旦的都在麻将桌上厮杀,杀的那叫一个昏天暗地……

等到了第四天,钟红蝉才亲自开来了一辆面包车,车里放了七个黑色的登山背包,是那种一米多长的多功能登山背包,外面挂着德国进口的强光手电筒,还有备用电源,通讯设备,以及充足的登山绳。

里面满满当当装的都是各种工具装备,紧急药物,和生活物资,甚至还有一些雷管炸药。

生活物资不是普通的干粮,而是德国陆军野战口粮,一盒十人份的那种,有蔬菜和肉,需要加热烹饪,盒子上还有生产日期,是两年前生产的,要不是看了生产日期,我都以为是二战留下来没吃完的。

也不知道钟红蝉是通过什么渠道弄来的这些东西,基本上全都是进口的洋玩意儿,难怪准备了好几天。

不过这也证明着,钟红蝉确实在尽全力的帮我们做着后勤工作。

看着车上的这么多‘高科技’的工具装备,自然也给我们添加了几分斗志。

只有包无事,耷拉着脑袋,软的像个被蹂躏后霜打的茄子。

不过这也正常,属于‘赌后后遗症’,毕竟三天输了三万多块,兵马未动就先欠了巨额赌债,换做谁他都精神不起来啊。

钟红蝉也是看出了包无事的不正常,结果一问,就用看穿一切的眼神白了我们三个几眼。

但也没多说什么,这就相当于是双方的礼尚往来了,出发之前先消了这个芥蒂,有助于以后的团队合作更加融洽。

中间也没过多的废话。

我们七个换上冲锋衣,乔装成登山队,钟红蝉又安排了一个司机开车,先送我们一程,去了怀玉山的西面。

怀玉山坐落在玉山县的西北六十公里处,与三清山对峙相望,属于花岗岩山地风光。

整个怀玉山呈东北至西南的走向,在偏西的位置有一片大概七平方公里的盆地,算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深林覆盖了百分之八十以上,还有溪涧、潭瀑,后来被开发成了森林公园。

而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怀玉山偏西位置的几座山头,也可以说是山峰。

因为我们要找的是春秋战国墓。

找墓有句口诀:“秦埋岭,汉墓坡,商周出在河两边,春秋战国埋山顶,秦汉大墓埋山岭,东汉南朝选山腰,隋唐宋尸坡下挺。”

大风岭的那座黄肠题凑的汉墓,就是埋在了山坳的坡子上。

所以这座春秋战国的楚国墓,有可能是埋在了山顶。

面包车在一条偏僻的进山小路口停了下来。

我们七个人各自背上了登山背包,我因为年纪小,背包看似鼓鼓囊囊,其实里面装的是两个简易的帐篷,并没有多重。

杨家俩兄弟背包里装的是口粮和应急水,所以最重,看上去最起码也有四五十斤,这也算是能者多劳。

除了沉重的登山背包之外,杨家俩兄弟还从面包车的后备箱拿出了两杆用麻布严实包裹的棍,估摸着有一米多长,实际上不是什么棍,棍也不用麻布严实的包裹着,而是两杆猎枪。

山里的野兽多,尤其是野猪泛滥,猎枪是主要用来防野兽的。

下车后,二叔左手拿着地图,右手拿着指南针在前面带路,我们排成一排跟在后面。

可能也是天公作美,最近的天气很不错,风和日丽的万里无云,阳光正好,气温宜人,确实是出来踏青的好时节。

三月初,山上的很多植物也都才刚开始冒出春芽,放眼望去,这花岗岩的山地到处都是怪石嶙峋,奇峰林立,但植被生长的比较稀松,看上去有些光秃秃的。

我们也是第一次来这里,跟心里预期的差距有点大。

因为这花岗岩的山地,打凿开采的难度极大,所以并不是墓址的优选地,也不适合找墓。

尤其是对于规模比较大的古墓,那就更难了。

如果不是我们猜错了,那就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这座干越王墓以自然的山洞为墓,行话也叫‘山穴墓’,在古代的所有朝代都有出现过,把现成的山洞改造一下再封死洞口,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有着融合天地自然的寓意。

二是这座干越王墓并没有按照上面的找墓口诀,没有埋在山顶上,这个可能性也很大,找墓口诀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也并不是所有的墓都会按照这个口诀来下葬。

要不然的话,中原腹地没有山,死了之后还拉到别国领地上,找个山头埋了?

但无论是哪种可能,我们都得一步步的去找。

这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一天,我们就按照规定路线在玉环山上的西面,连续跋山涉水的爬了三个山头,期间除了吃饭,也并没有太多的停留和休息。

结果没有任何惊喜和意外,这一天并没有在山上找到任何可能存在古墓的迹象。

别说是古墓了,这些山头基本上都是岩石,连个坑洞都没看到。

直到临近傍晚,我们也全部都累得脚底生疼,双腿发酸,背着沉重的登山包压得双肩都快垮了,才在山里找了个稍微平坦,视野开阔的地方搭起了两个简易的帐篷,提前准备了点干柴留作晚上生火用。

两个简易帐篷,睡我们七个人。

准确的说应该是六个。

包无事提前先睡,到了后半夜就留他守夜望风。

在这深山里,防止被人发现只是次要,主要是防止夜间活动的野兽偷袭,尤其是野猪,一出现就是拖家带口的一大群。

随着夜幕降临,日月轮班,山里的气温也是骤降,跟白天相差了接近十度,再加上山里一到晚上就起风,我们搭的简易帐篷被吹得猎猎作响,升起的篝火也是火苗乱窜,感受不到一丁点的火焰温度,。

这户外深山到了晚上的条件就是这么恶劣,空气湿度大,无论穿再多的衣服,就像是魔法攻击一样,该冷还是冷,时不时还从远处传来几声不知名的兽吼声,以及乌鸦的丧叫。

要是到了夏天就更难受,不仅空气沉闷燥热难耐,蚊虫更是比吸血鬼还疯狂,点蚊香都没用。

所以干这一行,不仅要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还要有很强的户外生存能力。

否则的话就只能在山脚下、野树林,荒土坡去刨刨无名小墓。

说到户外生存,杨家俩兄弟就很擅长,他们俩说是出去给我们弄点野味尝尝,没过多久就抓了一条蛇回来,而且还是提前开膛破肚了,用匕首分段,穿在木棍上直接烤,手法也是非常娴熟,这一看就是没少在山里干活儿。

二叔一边拿着烤蛇肉,一边趁着篝火的光,研究着从浅册璧上拓印下来的内容。

虽然今天第一天并没有任何的收获,但是我们也有了点经验。

以这里的山地风貌来看,干越王墓埋在山顶上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

老胡的那套风水术也派不上用场。

因为风水是从西晋时期郭璞撰写的《葬经》开始提出的,春秋时期只是有风水这个概念,并没有运用到墓冢的选址上。

所以二叔觉得,大规模的盲找行不通的话,还是要从浅册璧上‘霞光映斗’这四个字里找线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