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盗墓:来自一位南派土夫子的自传 > 第62章 投石问路

盗墓:来自一位南派土夫子的自传 第62章 投石问路

作者:单手开宾利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9 09:39:09 来源:小说旗

放着正道不走,非要走那见不得光的歪门邪道?

有人走邪道是为钱为财。

而我毫不犹豫的要继续跟着二叔不回头,为钱为财只是一部分。

还有一点是,大风岭汉墓的那场经历,让我感觉到很刺激。

对于正常人来说,大风岭汉墓的经历可能会感到后怕,甚至会成为一辈子挥之不去的噩梦。

但是对于我来说,却像是有一种瘾!寻求刺激的瘾!

后来我遇到了一支登山队,我问他们,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险去登山,还没什么经济收入。

登山队员跟我说,他们都是热情驱动型人格,需要通过冒险和刺激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并且在攀登的过程中通过探索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我想我应该也是这种驱动型人格,也需要通过对古墓的探索来满足我的求知欲。

当然,对于金钱和财富的**,也在其中……

而二叔一听我还要跟着他继续干这行,他立马就把烟头掐灭。

正准备‘教育’我时,门口传来了一阵敲门声,中断了我和二叔的这场谈话。

二叔重新管理了一下面部表情,起身过去开门。

我歪头一看,门口站着一个妙龄女郎,打扮的很时髦,穿着高跟鞋,涂着大红口红,前凸后翘的,跟我在小人书上看到的蛇精差不多。

看来二叔有了钱,这方面的档次也跟着提上来的。

以前没钱的时候,十几块钱的快餐都吃得下,现在一对比,这妙龄女郎最少也得七八百块起步。

女郎站在门口骚里骚气的冲二叔打了声招呼:“老板,晚上好……”

正打着招呼,又突然看到我也在床边站着,又惊讶的问了一句:“老板,怎么还有一个小伙啊?俩人是要加钱的呀……”

俩人?

二叔回头瞥了我一眼:“伢子,既然你翅膀都硬了,要不要我把这间房让给你?”

我秒懂二叔让的不是房间,赶紧把头摇成了拨浪鼓。

说句良心话,我都已经十六了,正是青春发育期,面对这身材火爆的妙龄女郎,也确实有一点对于生命探索的好奇心。

但是在二叔这位长辈面前,哪儿敢点头。

二叔看我晃着脑袋,跟着眉头一扬:“那还不给我麻溜的滚蛋!”

好吧,原来是这个意思。

我赶紧耷拉着脑袋,溜出了房间。

虽然我的坚持被二叔的爱好给中断了,但后来二叔还是同意了我跟他继续干这一行。

因为二叔怕,怕我这倔强的性格真的跟我爸一模一样,要是不同意我继续跟着他,有朝一日会自己出去单干!

从那时的第二天起,我们三个人就正式开始在景德镇‘旅游’。

去了五尖山森林公园,还去了佑陶灵祠拜了风火仙师像,又去了三宝陶艺村的博物馆,了解了很多景德镇的瓷器烧制工艺。

也品尝了很多景德镇的特色小吃,比如什么咸水粑、冷粉、桂花鲜姜酱菜,还有景德镇第七中学非常有名的小吃七中小肉。

不过这些也都是走马观花的逛一趟。

因为职业关系,我们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是景德镇的樊家井古玩市场。

在当时,樊家井是整个景德镇最热闹的文玩交易市场,地摊商铺鳞次栉比,从早到晚,不逢单双,都是人挤人,一片热火朝天。

作为天下第一瓷都,市场上最多自然也都是各种瓷器。

我们一方面是来长长见识,凑个热闹,顺便二叔实操教我一些鉴定瓷器的技巧,和瓷器方面的知识。

至于金小眼儿在景德镇的路子,和那半块浅册璧,我们也都没有过于放在心上。

还是孙反帝有意无意的问二叔,那浅册璧上的陪葬品清单,写的都是什么陪葬品。

二叔也没细说,就说了句随便一件都是价值连城。

说多了也没用,因为感觉这是不切实际的。

西安的秦始皇陵下面,埋的陪葬品更多……

就这么我们一直在景德镇闲玩了一个多月。

中间给金小眼儿也打了几个电话,打听了一下长沙那边的情况。

那批货还在找卖家,有几个洋庄看上了,全部打包价格也出到了一百万,但是没有卖。

我们职业底线就是不跟洋庄做生意,只跟本庄做生意。

至于本庄再转手倒卖给洋庄,这个我们就没能力管了。

大风岭汉墓那边,考古队还在联合公安封锁式发掘,金小眼儿动用了道上的所有人脉关系,也没打听到关于发掘情况的一丁点消息。

刘汉田那个老瘸子也还在家,没被公安抓进小黑屋,这就代表着暂时安全。

可是大风岭的发掘只要还没结束,我们暂时就不能回去。

在景德镇闲玩了一个多月,实在是没啥新鲜感了。

二叔突然一天心血来潮,拿着金小眼儿给的出土浅册璧的汉墓遗址的地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提议过去逛逛。

汉墓遗址在景德镇的浮梁县峙滩镇的莫乡,距离市区也并不是太远。

虽然说是过去逛逛,但也不是纯粹的闲逛。

二叔在二手市场买了辆十八手的破摩托车,拾起了曾经的老本行,下乡去铲地皮。

因为有个身份,打听起事儿来也方便。

南派的四大盗墓基本功‘望、闻、问、切’,其中这个问,里面就有很深的学问。

有很多古墓,真的都是开口问出来的。

二叔对于‘问’这门基本功,那也是功力深厚。

我们到了莫乡村后,二叔就开始用贯口吆喝了起来,也开张收了些破烂,借着机会跟村里人闲扯起来,没扯几句就稀里糊涂,非常丝滑的扯到了村里的汉墓上面去。

这就是‘问’的技巧,先给点好处增进关系,也叫投石问路。

问的时候不能太特意,又要问到点子上去。

要是有社交恐惧症的,就干不了这活儿。

村里人都很朴实,也没什么心眼儿,对我们更没防备,就当做家长里短,跟我们聊起了那座汉墓。

也就在去年的四月份,村里有家三兄弟,老宅紧挨着后山根儿,原本想的是把老宅推倒重建,结果在老宅下面刨出了一座古墓,但是没有上报,而是半夜里偷摸的把墓里的陪葬品给挖了。

具体都挖出了什么,也没人知道。

没过几天,就被村里人夜里发现了,刚好发现的这人平时跟莫家三兄弟不对付,就直接报了警。

事后莫家三兄弟被抓,公安联合考古队对那座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考古队来挖了十几天,有村民看到考古队又从墓里挖出了不少的陪葬品。

这说明莫家三兄弟并没有把墓盗空,他们外行也没能耐短时间把墓盗空,只是盗出了一部分卖给了古玩贩子,这其中就有金小眼儿收到的那半块浅册璧。

至于另外半块,那就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卖给其他古玩贩子了。

二是被考古队挖走了!

反正绝对不可能还留在墓里,但凡是被考古队发掘的,那都是片瓦不留,比脸都干净。

要是卖给了别的古玩贩子,莫家三兄弟肯定是没法儿去问了。

若是被考古队挖走了,除非是等到考古工作对外公布出来,但这个几率渺小,即便是考古工作对外公布出来,出土的陪葬品也未必全都对外公布。

我们折腾了一整天,能打听到的也就这些。

趁着天黑之前,就又骑摩托回了市里,打算明天再去樊家井打听打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