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四合院:穿越成傻柱,掌控人生 > 第56章 消失的三十平米

何雨柱严重怀疑,王主任一开始就是打个这主意。

想他出个配方,让周红英腌咸菜,改善一下生活。

毕竟,王大力家的咸菜有多受欢迎,王主任心里门清。

张主任仍然不想松口,“封建糟粕不能……”

“不能见光嘛!”何雨柱截过话头,

“可昨儿文化馆同志说,曾经东厢房梁上糊的报纸是1948年《进步日报》,头版登着齐家少爷大婚照。”

他倾斜着身子,“您猜这30平米里面,会不会藏着地主家的齐少爷什么东西?”

张主任后脖颈渗出汗珠。

何雨柱抖了抖手上的红绣鞋。

“兰玉娘当年穿的蟒袍,袖口金线还勾着‘齐’字。”

他是一点不忌讳这些神鬼之事。

敢装鬼吓唬他,五四式顶得住,mR24双管猎枪还能顶住?

僵尸王也能给你一枪爆头。

他转头冲南屋喊:“陈伯,劳您驾给这戏服打个补丁?”

缝纫机声戛然而止。

陈伯佝偻着背走出来,老花镜腿缠着黑胶布:

“补丁得用阴纹针脚,跟当年给玉娘缝寿衣似的。”

张主任一脚踹响板车。

“胡闹!这是区里特批的文物!”

“文物?”

何雨柱从红绣鞋捞出张黄纸,

“那您给找找这三十平米在哪?没准还有更多的文物。”

周红英掀开东厢房窗棂。

“小满说昨儿半夜,这缝里又塞出半拉戏本!”

她抖开泛黄纸页,上头血渍盖住“玉娘”俩字。

张主任倒退着撞上板车,他手上翡翠镯子“咔嚓”裂成两截。

何雨柱用钢笔尖挑起镯子内圈。

“哟,这齐字底下还刻着‘庶七’呢。”

他转头问陈伯:“齐家七少爷是不是1943年送去上津卫当学徒了?”

缝纫机哒哒响。

陈伯踩踏板像在跺脚。

“是的,那年头送出去的地主少爷,得在族谱上画红圈。”

何雨柱摸出火柴划亮,点了一根烟:“要不咱把红圈补上?”

他现在有八成把握,张主任姓齐。

他吹灭火柴,“正赶巧,开个全院大会,好拿东厢房当会场。”

“使不得!”张主任盯着东厢房,“里头……里头有封建糟粕!”

“您放心。”

何雨柱把地契塞进红绣鞋,

“文化馆同志说了,带二十个红领巾来扫四旧。”

张主任拉着板车要往门外冲。

何雨柱伸脚勾住板车:“您慢着,这车借我用用,得给红领巾们运扫帚呢。”

张主任脸色煞白,额头上豆大汗珠滚落。

他死死盯着何雨柱手中红绣鞋。

何雨柱却一脸平静。

他将红绣鞋轻轻放在板车上,伸手拍了拍车辕,发出沉闷声响。

“张主任,这事儿可不能就这么算了。既然牵扯到东厢房,那咱就得把它弄个明白。”

“您留下来做个见证。”

他说着,目光越过张主任,看向四合院的大门。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嘈杂声,几个戴着红袖章的年轻人推着自行车走进来。

为首的是个高个子,手里拿着一张纸,上面盖着鲜红印章。

“张主任,这是区里的通知,关于东厢房文物清查的事儿。”

高个子将通知递到张主任面前。

张主任手哆哆嗦嗦接过,眼睛扫了一眼,脸色愈发难看。

何雨柱上前一步,拿过通知,也扫了一眼,嘴角微微上扬。

“得嘞,既然区里都重视,那咱就按规矩办。张主任,您把东厢房钥匙拿出来吧。”

张主任咬着牙,从兜里掏出一串钥匙,扔在板车上。

“行,你们查,查出来什么事儿,可别后悔!”

何雨柱捡起钥匙,带着众人来到东厢房。

推开门,一股陈旧气息扑面而来。

屋内昏暗,杂物堆积如山。

何雨柱吩咐众人开始清查,自己则走到墙角,蹲下身子,仔细查看一只旧箱子。

箱子上落满灰尘,锁已经锈迹斑斑。

他用力一撬,锁应声而开。

打开箱子,里面是一些旧衣物和几本发黄的书。

何雨柱翻了翻,没发现什么异常。

就在他准备合上箱子时……发现箱子底部有一块木板松动。

他用力一掀,木板被揭开,露出一个暗格。

暗格里放着一个油纸包,何雨柱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叠文件。

文件纸张已经泛黄,字迹有些模糊,但仍能辨认出“北平城防工事图”几个字。

“好家伙,这可真是个大发现。”

何雨柱低声自语,将文件递给旁边的高个子。

高个子接过文件,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

“何同志,这事儿得马上上报。”高个子说着,将文件重新包好,放进包里。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人在角落里喊道:“何顾问,快来看看这个!”

何雨柱快步走过去,只见年轻人从一块金砖缝隙中,夹出一张邮票。

邮票上印着“迎接光复”几个字,下方是伪满标志。

“这东西可不得了,看来这东厢房藏的秘密还真不少。”

何雨柱皱着眉头,陷入沉思。

这又与半夜戏声,有什么关系呢?

何雨柱食指叩了叩金砖。

砖面糯米浆早结成黑痂,指甲盖剐蹭下簌簌落灰。

“四三年伪满邮政总局的戳。”

陈伯蹲在门槛上卷烟丝,

“那年头往关内寄信得走中东铁路,宪兵队查得紧。”

红袖章们搬开八仙桌,露出墙根半截青砖。

何雨柱抄起铁锹把猛击砖缝,碎渣迸溅。

“慢着!”

周红英拽住他胳膊,她指甲抠进砖缝,抽出一张泛黄剪报。

1950年《人民日报》社论标题赫然在目:“坚决镇压反革命分子”。

“这是浆糊封的密室。”

何雨柱嗅动鼻子,拿起一把铁锹继续撬动墙中裂缝,青砖轰然倒塌。

墙洞内码着二十三个铁皮饼干盒,红漆编号从“甲申”到“丙戌”。

高个子戴白手套开盒。

第四个盒子“乙酉”里躺着油纸包,展开是铅笔绘制的北平城防详图。

何雨柱用钢笔尖戳了戳德胜门箭楼标记。

“四八年十二月绘的,签字墨迹没干就被偷梁换柱了。”

陈伯佝偻着背挪进来。

“那年腊月,齐家七少爷从上津卫拉回来三车皮货。”

“皮货?”何雨柱掀开第五个铁盒。

霉烂貂皮底下压着东铁路货运单。

收货人栏钢笔字洇成蓝斑:“齐庶七,1943.11.17”。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