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天才鉴宝师 > 第13章 藏画

天才鉴宝师 第13章 藏画

作者:青云在眼前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9 12:03: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几位客人都捧着物件,不知道是刚买的,还是来请辛老掌眼,见辛达有客人,便说不劳烦送,自己离去了,辛达热情礼貌地与三人道别,看林如海拿着的卷轴,问道,“这是?”

“前天淘换的,想让辛老给把把关。”林如海道。

辛达呵呵笑了,“家父和邹老也是闲谈,不过邹老喜欢书画,你这卷轴倒是可以给他们添些谈资。”

说完,便延出请的手势,这家伙前天弄来一个康熙花石碗,谁知道今天是不是宝贝哪?等一会?要是不耐烦等,去了别家怎么办?

他是生意人,自然生意为重,林如海便跟辛达上楼,敲门进去,辛老头和另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正在喝茶。

“刚跟你说的,那个康熙花石碗的发现者,便是这个林如海,这是邹清宇老先生,市文物研究所研究员。”

辛老头起身介绍道,头发花白胖乎乎笑眯眯的邹清宇也起身,林如海躬身施礼,两人握了手。

“你们两个坐吧,小林这是……又有好东西了?”辛老头笑道。

林如海笑道,“前天下午遇到的,感觉不一般,但我看不懂,想请您给看看。”

“哦,那你来对了时候,书画我虽然不大行,但大家在此。”辛老说完,戴上手套,起身来到办公桌前,将卷轴打开,让邹清宇老先生观看。

辛老头站在旁边,辛达和林如海站在二人两旁。

卷轴摊开后,辛老头看了几眼,道,“这仿的是苦瓜和尚的柳溪图?”

邹老头嗯了一声,“画风过于奔放,撇与捺都是皮匠刀的形式,纹路粗陋,一望便知其伪。”

辛老头点点头,转头问林如海,“这是仿做,看天杆地杆也知道质量粗糙,为什么买下来?”

如果不是昨天林如海送来的是康熙真瓷,这句话老头都不会问,每天找他来掌眼的很多,假货亦多,他问的过来吗?

林如海摸摸脑袋,道,“就是感觉吧,和那个斗彩碗感觉差不多。”他还能怎么说?

毕竟是斗彩碗的发现者,辛老头便又去看画,虽然他不十分擅长书画这块,但这画明显仿的粗劣。

“没有国破家亡的痛,没有颠沛流离的苦,除了大千居士,一般人仿不来石涛的画啊。”看了一会,辛老头道。

邹清宇只说了一句话,然后摸了摸画的留白处,之后便一直用两根手指摸着画的正面和背面。

三个人都看着他,半晌,他咦的一声,将卷轴竖起来对着阳光,又看了两三分钟,将卷轴铺到桌上,道,“这画里有乾坤哪。”

“藏画?”辛老头惊讶道。

邹老头点点头“应该是,”然后对林如海道,“小伙子厉害啊。”

林如海咧嘴一笑,心里有些激动,刚才辛老头提到的大千居士,让他消沉下去的兴致又上来了,仿石涛的太多,但张大千的仿品可不一样,价格非常非常高的。

淡红色光晕,民国仿作,大千居士……这么一联想,怎能让人不激动哪?

一个藏字,说明了一切,没人会藏没有价值的东西,这种事辛达只听过,还未见过。

他看着林如海,道,“真是人有三年旺,神鬼不敢挡啊,兄弟运气未免太好了,这幅画多少钱拿下的?”

“两千。”

辛达竖起大拇指,赞赏地拍拍他肩膀。

邹老头这时道,“小伙子,我判断这张熟宣后边藏着一幅画,需要揭开它才能见分晓,怎么样?”

林如海道,“邹老,当然揭啊,在这揭?”

辛老头道,“揭完再裱,这里不行,是不是得……”

邹老头点点头,“嗯,把老胡叫上,去我家共襄盛举。”

林如海拿起画轴,辛达也要跟去瞧,四个人下楼,在二楼楼梯口,遇到两个人,捧着物件来找辛老头掌眼的。

老头抱歉道,“今天不行,改天改天。”四人下楼,坐进辛达的奔驰,奔邹老头家里去了。

上车后,邹清宇拨出去一个电话,叫上了他称为老胡的人,说了藏画的事情。

放下电话,他有点激动,甚至兴奋,这种事他六十多岁了,也就十多年前亲身经历过一次。

画中藏画、观音藏宝这种事情,是在战乱年代,人们保护珍宝最好的方法了。

主要是这些方法,还能够避免物件的破坏损毁,一定程度上,还能为宝物提供储存环境,防止温度、湿度、阳光曝晒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外来物件的伤害。

很多人都用观音像,因为民众大多对菩萨保持着一种敬畏之心,很少会无缘无故去破坏它。

车子向北行了半个多小时,拐过荷叶池,驶进一个小区,邹老头家住三楼,四个人上楼,进屋,来到工作间。

这是邹老头书写作画的地方,长长宽宽的工作台上,除了笔墨纸砚,还看到了粗细的木头杆和其他许多物品。

一会,他们口中的老胡来了,就是胡珀。大家见过面,胡珀想不到又遇见林如海,很意外,对他笑着点点头,便说,“快,让我见识见识。”

画轴展开,辛老头三人旁观,邹清宇和胡泊细细观察后,发现了更多疑点,虽然画不怎么样,天杆地杆轴头都是很普通的木料,但装裱工艺却是复杂的仿古装池。

这就矛盾了,这么差的画这么普通的木料,为什么费劲装裱?此时已经足以说明画中另有玄机了。

工作台上的挣板、晾竿、排笔、界尺等装裱物这许多东西,林如海一个都不认识,辛达同样不识,两人问辛老头,老头一一解释。

“小林,下边我们要揭画了,但是在揭画过程中,也许会伤害里边真正的画作,你的意思怎么样?”邹老头道。

林如海干脆道,“两位老爷子,没关系的,你们尽管去做。”估计在京城,也找不到比这二位更专业的人了。

“小林,按说是应该签一份合同的,这样,不用太麻烦,但你写几个字吧。”辛老头接口道。

林如海点点头,拿起笔,写了几句话,表示如果揭画破坏了里边的画作,一切由自己承担。

邹老头打来一盆水,胡教授取下画轴的天杆地杆和轴头,然后,邹老头拿起一把刷子,在水里沾了沾,对着画卷轻轻刷了起来。

他刷的很轻,水量很少,画卷表面并没有完全湿透,估计只是微微潮润一下。

然后他在画作地下铺上垫板,将画作翻过来,继续刷,这样的工作重复了几次,半个小时后,老头又从一个瓶子里倒出一些糊状液体,换了一把刷子,继续刷。

一会,又换了一把刷子来回的刷,似乎是吸取水分所用。

其他诸人静静看着,林如海在大学粗浅地学过画作装裱,知道装裱可以分为原裱和重新装裱,原裱就是把新画好的画按装裱的程序进行装裱。

重新装裱就是对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不善,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的传世书画及出土书画进行装裱。

经过装裱的书画,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重新装裱的古字画,也会延长它的生命力。古人说:“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而画同样需要包装,包装的过程,就是装裱。

但是揭画他却不知道,看来这过程挺复杂的,比装裱难度大多了。因为水墨画的墨迹遇到水容易晕散,就需要更加专业的手法处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