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天才鉴宝师 > 第217章 老山基金会的行动

天才鉴宝师 第217章 老山基金会的行动

作者:青云在眼前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9 12:03: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喧嚷了一天的阵地终于平静下来,疲倦的太阳也躲进西山,夜幕悄悄地吞没连绵不断的山峦。

月光下,阵地上枪炮厮杀的痕迹历历在目:炮弹爆炸引燃的小草轻轻地冒着余烟;成千上万的子弹壳横七竖八地躺在战壕前,在银辉的照耀下,就像天上的星星不停地眨着眼睛;敌人的尸体、逃跑时丢弃的钢盔、弹药、背具也无规则地摆在前沿阵地。

一个小小的山头,每天都要承受成百上千发炮弹的袭击,草木化为灰烬,山岩变成焦土,敌我双方最近的距离只有几十米,以至于我阵地上一点细小的声响,都会引来敌军一阵枪声。

有些哨位分散在石缝里,进出都要爬行。洞子低矮,人要斜卧或佝偻而坐,从天亮到天黑,又从天黑到天明,雨季一到,猫耳洞大量积水,有的深达齐腰……

赵达功一下子坐起来,他是被梦里的水泡醒的,三十年了,但那种滋味真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看看墙上的钟表,凌晨五点,他起身穿衣服,然后骑着三轮车去捡垃圾、收破烂,他的一天开始了。

赵达功骑着三轮车从街头走过,看到马路上穿梭的漂亮汽车,人行道上行走的靓丽男女,心里不知道什么滋味,他也曾风华正茂,曾带着耿耿之志和拳拳之心为国尽忠,还荣立过一等功。

但是三十年过去了,他老了,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残了一条胳膊、瘸了一条腿的捡垃圾的老汉,没人知道他是战斗英雄,甚至人们都忘了那场战争,仿佛它根本没有发生过。

不,不是忘记,现在的年轻人根本就不知道那场战争的存在,不知道那些牺牲与奉献,自然,人们也就不在乎他这个一等功臣。

残了一条胳膊、瘸了一条腿的赵达功退伍,回到旬阳县,进入一家集体工厂,与一个残疾女子组成了家庭,一等功臣的光环很快淡去,柴米油盐的日子渐渐消磨。

时时面对贫穷的日子并不好过,但对于赵达功来说,最艰难的是自己的付出与奉献没人在意,在街头捡垃圾、收破烂,他经常看到的是人们的白眼和嫌弃,而不是英雄该有的荣誉。

中午回家,老伴将早晨剩的稀饭热了热,两人就着咸菜,对付着吃了。

赵达功有补助,如果没有病,不用吃药,日子还是够过的,但老伴多年的心脏病需要手术,他自己的肺也不好,都需要住院治疗,医院就是吞金兽,他们正在攒钱。

而在去医院手术之前,必须用药维持着病情,所以日子是相当的艰难,还用想吗?残疾人的日子当然艰难。

两人刚刚吃过饭,老伴对赵达功道,“老头子,今天你生日,在家歇会儿吧。”

“不歇了,今天我早点回来就是。”赵达功说完,就要推门出去,这时候电话响了,赵达功用的是别人早丢掉的诺基亚,他接起来,对方说道,“您是老英雄赵达功吧?”

老英雄?赵达功听到这三个字,莫名地有些激动,他说道,“我是赵达功。”

“您老家在旬阳县哪里?我们是老山基金会的工作人员,特意来探望您的。”对方说道。

老山基金会?赵达功听到老山二字,心里突地翻江倒海起来,他勉强深呼吸一下,报了自己家的住址,他住在城乡结合部,胡同弯弯绕绕的,怕对方找不见,就跟老伴说了声,出去迎一迎。

来的是褚德龙和王翰。老山基金会是正规注册的慈善基金会,民政布门提供了所有名单,但这次褚德龙二人过来,人名和联系方式来自于刘大良,名单上都是最困难、最急需优先帮扶的对象。

他们从车站打车过来,中途买了一些营养品,在胡同口,他们遇到了赵达功,褚德龙给赵达功庄严地敬礼,然后三人聊着,来到赵达功的家里。

褚德龙当过兵,见到老山英雄家徒四壁,心里当然难受,赵大娘张罗着倒水,聊了几句,赵达功拿出了自己的功勋章、立功奖状和退役证书。

褚德龙看了,深情地用手抚摸奖章和奖状,然后,他介绍了老山基金会,又问道,“老英雄,听刘老师说,您和大娘的病都需要住院手术吧?”

自从来到赵达功的家里,王翰便开始用手机摄录。

赵达功深深叹息一声,无奈道,“可不是嘛,但换支架就需要不少钱,我们还在攒钱。”

“老英雄,大娘,”褚德龙对二人道,“我们现在就去医院,您二老所有的医疗费用,我们基金会都负责了。”

天底下居然有这样的好事?原来还有人记着自己的付出,赵达功抹眼泪,哽咽道,“孩子,真谢谢你们,刘老师去年来过,说要筹钱帮我们治病,治疗费用有一部分能报销的。”

褚德龙嘴拙,不会说太多唱高调的话,但他和王翰的尊敬出于真心,赵达功当然感觉到了,这份尊敬,足以让赵达功落泪与安慰了。

赵达功两口子收拾东西,褚德龙打电话跟京城的冯晓露说明了情况,刚才,王翰已经把拍摄的视频发过去了,冯晓露当即让姚冰给褚德龙转账十万块。

打车去医院,褚德龙与王翰跑前跑后,带着赵达功夫妇去检查、办理住院手续,落实病床、交费,之后的几天,赵达功夫妇都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姚冰又转来五万。

五天后,褚德龙与王翰询问过医生,得知二人再住院一周就能回家了,账户上的钱也足够了,便向赵达功告辞。

“孩子们,真谢谢你们了,谢谢你们的基金会,等报销了费用后,返回的钱我给你们寄过去。”赵达功感激道。

“老伯,我也当过兵,理解你们经受的生与死的考验,您为国立有大功,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那些钱您不用寄回,留作生活费,我给您留下了联系方式,以后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就给我们打电话。”

褚德龙说完,跟王翰离开了,将整个情况报给京城,又奔赴下一个目标。

此时,刘大良、石亨正在滇西的林德县,帮助李谋成烈士的父母盖房子。

1986年4月28日深夜,越军向我老山四十七军阵地开炮,炮弹像雨点般倾泻在我方阵地上,在炮火轰鸣声中,敌人的侦察兵向李谋成所在班悄悄摸了上来,双方发生激烈交火。

当时,李谋成的战壕位于最前沿,在战斗中,三名越军从李谋成的侧翼猛扑过来,他们用枪托猛击他的头部,李谋成当即倒在血泊中。

敌人试图将李谋成俘虏带走,最后时刻,李谋成拉响手榴弹,与三名敌人同归于尽,战友们发现他的时候,他的胸膛都被炸空了。

而就在昨天,战斗间隙的时候,李谋成与战友聊天时曾经说过,“如果我死了,只愿我的死能给贫困的爸妈换来晚年幸福。”

部队给李谋成追记一等功。

但事后,林德县当地传闻,李谋成是被越军俘虏了,虽然林德县武装部和政府去正名辟谣,可是,此事给李谋成的父母,在丧子之痛上,又造成更大的心灵伤害。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局的变化,人们观念的改变,那些曾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失去儿子、丈夫、父亲的烈属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照和抚慰。

李谋成的父母失去了独生子,依然住在歪斜的老屋里,过着贫穷的生活,现状令人心寒。他为国尽忠,谁为他尽孝?

所以这次,刘大良在帮扶了两个伤残老兵后,来到了林德县,帮助李谋成烈士的父母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石亨就在附近,也过来了。

他们找了建筑队,开建一栋三间的砖瓦房,刘大良二人又带着李谋成烈士的父母去检查了身体,在县城给他们暂时租了房屋居住,买了不少好吃好喝,从明年开始,基金会将每月给他们的账户打一千块钱生活费。

这天晚上,石亨上网看到消息,遭到外国人多日嚣张言语的挑衅后,林如海接受了一票外国人的挑战,要与他们打擂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