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天才鉴宝师 > 第3章 光晕圆环

天才鉴宝师 第3章 光晕圆环

作者:青云在眼前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9 12:03: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林如海懒得和他对骂,从鉴宝阁出来后,依然在琢磨那个光晕圆环的事,福至心灵,突然,他像想起什么似的,飞快地向二区北边走去。

他直接来到了街中央的汉唐风古玩店,在二区这片,汉唐风算是比较高档的存在,老板辛鹏飞是一个干瘦老头,戴着一副厚厚眼镜,宛如一个老学究,因为为人宽厚平和,鉴定本领高超,辛鹏飞在圈内很有些名气。

潘家园这边都称他辛老,而且,汉唐风不卖假货,工艺品是工艺品,古玩是古玩,从不糊弄欺骗顾客,口碑非常好。

临街的三层门脸装修的古色古香,门口进进出出人流不断,林如海知道一楼是精美的工艺品,对应的人群是游客,二楼都是真东西,虽然有的价值一般,三楼是办公室,只接待大客户,交易的都是珍品。

林如海直接上二楼,二楼有东中西三个展厅,四周玻璃柜台里摆着各式古玩、玉器、瓷器、书画、铜器和杂项等等物件。

几个展厅中间,疏离地布置了两张八仙桌,几个红木茶几和不少椅子,供人休息畅谈,靠里一侧还有一扇木制屏风,隔开了一个小间。

林如海进来时,大约有十几个顾客的样子,看着沉着的神态和动作,也知道多是古玩玩家,戴着手套拿着放大镜,仔细地看着眼前的物件,对四周的喧扰无动于衷。

进来后,林如海从左手边的柜台开始看起,第一眼便见到一尊佛像,佛像上面充斥不少绿色铜锈,表面斑驳,冷眼看上去,品相不怎么好,但细一打量,又感觉亲切、庄严和慈祥,整体很饱满。

佛祖左手下垂结与愿印,右手上伸施无畏印,这是佛祖的布施像。

在佛像四周,注意力集中的林如海看到了深红色光晕,林如海转了一圈,将二楼玻璃柜台里摆着的各种古玩物事看了个遍,发现了淡红色、深红色和紫红色等等不同颜色的光晕圆环。

然后他去了旁边的清雅斋和物缘古玩店,两个小时后,结合售货员的解说和店主介绍,林如海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甚至自己都不敢相信的结论:他获得了某种超自然能力,能鉴别真假古玩物件。

这个判断很荒谬,令人不敢相信,但目前只能推导出这个结论啊,至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还完全摸不着头脑。

莫不是昨天晚上、那个色彩变幻的滚地雷的缘故?

诸如捡漏,打眼等许多古玩界的故事,林如海当然知道很多,古玩谁都喜欢,但这种靠眼力和经验的行当注定和普通人无缘。

如果自己可以分辨出真假物件,那岂不是发达了!林如海激动的浑身颤抖。

他找了一个面馆,一边吃面一边琢磨那些莫名其妙的光晕圆环,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物件周围不同颜色光晕表示的就是不同的年代,清朝的东西反馈回来的光晕圆环是红色,年代越久红色越深,接近民国颜色就非常淡了。

明朝的东西就接近深红色,元朝的物件紫红色,再往前到宋朝就变成紫色了。

这都是在几家高档古玩店,遇到真正的好东西后,林如海听了介绍,总结出来的。宋代再往前的物件,他也没见着,不过越往前,可以推导出光晕圆环一定颜色越深。

林如海只吃了半碗,他已经没有心思吃下去了,迅速从面馆出来,要试验一下自己这个摸不清头脑的异能,是不是有效?能不能捡个漏什么的。

摩肩接踵,大店小摊人们川流不息,林如海经过路旁无数小摊,听摊主巧舌如簧,说的天花乱坠,但没发现一件古玩,全是工艺品和假货赝品,因为颜色光晕一次都没出现。

两个小时后,林如海有点累,似乎这样看古玩,耗费了很多精力。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是真的,天打雷劈,原来是送来了一场大富贵!

这超能力来的莫名其妙,也让林如海有点不踏实,这里边应该有古怪,只是自己还没琢磨明白。

可能五颜六色的滚地雷和其他闪电不同吧,所以,让自己拥有了用颜色辨别古玩的能力,追根问底的事情以后再说,当务之急是用它捡个漏,赚一笔!没准哪天这异能就没了。

但林如海在市场里转悠了一下午,累的都有点脑供血不足了,也没发现一个漏。使用这个超能力不是随意眼睛一扫就可以的,必须注目凝神,注意力集中,这个过程很用脑,很耗费精力。

自己的超自然能力确实有鉴定古玩真假的功能,但是靠这个发家,看来也不容易。各个古玩市场,一天不知道被行家里手趟过多少遍,犁过多少趟了,想捡漏如大海捞针啊。

这大海捞针的活,首先是得有运气,林如海今天没有撞见运气,不过,他依然很兴奋。

第二天,他又来了潘家园,转悠了一个小时吧,没有收获,他买瓶水,坐在一个台阶上休息。

台阶前面,林如海的右手边是一小摊,地上一张两米见方的红布上面,摆着玉器铜器、钱币刀剑、古旧陶瓷等等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物件,简直堪称杂项大全了。

摊主坐在一把阳伞下,逛街的人们有的会蹲下挑拣几下,摊主不断张罗着吆喝着,“哥们,这是清朝时期的物件,看看,做工多精细呀,非常不错的古董,看中的话,不妨买回去收藏……”

左手边的小摊占地面积一样大,面前只摆着一个青花大罐和两个瓷碗,摊主是一个衣着破旧、看上去老实憨厚的年轻人,只在那坐着,也不知道吆喝,来往人问东西,也说不出一二三来。

在林如海喝水的当,几个外国游客模样的人在右边小摊停留,不断地拿起物件与摊主交流,对着几个人半生不熟的汉语,急于做成生意的小贩一脑袋汗。

好在最后生意成交,几个外国人留下两千块,捧着几个碗罐,挥舞着刀剑离开了,小贩长出了一口气,见林如海在看他,说道:“哎呀妈呀,这洋鬼子,急死我了。”

“老板,恭喜了。”林如海道。

小贩呵呵笑:“谢了,兄弟看着眼熟,是来淘换东西的?”

“也在这片混。”林如海随口道。

这时,六七个人聊着比划着从远处走过来了,为首是一个戴金丝眼镜、文质彬彬的中年人,跟着他的几个都是些老头老太太。

“黄老师,您可真厉害,上次您淘换的那个寿山田黄龙纹印章一转手就赚了十倍。”说话的是一个戴宽边遮阳帽的老太太,语气那叫一个崇拜呀。

“可不是嘛,黄老师收的时候才花了不到三千块。”一个老头道。

“……”

被称为黄老师的中年人听到弟子们的称赞,脸上挂着微微的自矜笑容,四下里打量着摊位上的物件。

一会,黄老师道,“咱们也培训半个月了,今天第一次出来做实践作业,你们要牢记我们上课培训的鉴宝秘诀,仔细观察,这家东西全,都上上手吧。”

六个老年人应是,然后一行人在右边摊子前停下了,每个人都上手一件物事,开始看起来。

林如海只看一眼,便知道这个黄老师是个托,一方面办培训班收着老年人的学费,一边和摊主合谋设局,坑害这些学员高价买赝品。

主要是这些退休的老头老太太既有钱还有闲,还有幸学到了“鉴宝秘诀”,手拿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就没有不上当的。

“老师,您看这瓷碗的釉色。”

“老师,这个高脚杯的纹路是不是有点像……”

七个人把小小摊位围的水泄不通,学员们叽叽喳喳地说着自己的见解,摊主也热情地推销,林如海乐的看个热闹,只心中暗想,不止保健品,现在连古玩行都盯上老头老太太们的退休金了。

左边的傻小子摊主还是一声不吭,来人看他的东西他也不会介绍,偶尔有人问价,青花罐一万八,瓷碗一个一万,顾客还价了,他也不知道接口,就是一万八,一万来回说着。

林如海见此,注目凝视他的罐子和瓷碗,没发现什么特别。

他过去上手,山水青花罐色青翠,十分雅洁,且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绘画技法好像纸绢水墨画分水皴染,画面富有立体感,纹饰粗犷。

康熙青花大罐?林如海反复看,真像,真像真品,如果不是他有异能,他是看不出假的。

古玩作假早形成产业了,几十块的东西能卖几十万甚至更多,已经足以让人不顾一切想尽各种办法往里扎了。

那些造假者的水平之高,高到让你想不到,尤其是现在工业高科技的发展,很多经过药品处理、高压蒸煮做旧的赝品和真的一点不差,最高明的鉴定专家不说真,但也绝对不敢说假。

现在,碳14检测、便携式视频数码显微镜都已经用到鉴宝上了,更厉害的是到研究所用仪器鉴定瓷器的化学成分。

大拍卖行都已经采用高科技手段去反高科技造假了。

林如海放下大罐,又看看瓷碗,就是高仿做旧。他又坐回到台阶上,向右边小摊注目凝神扫视一圈,突然,发现了红色光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