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天才鉴宝师 > 第353章 前倨后恭

天才鉴宝师 第353章 前倨后恭

作者:青云在眼前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9 12:03: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座众人不敢说收藏家,但几十年浸淫于古玩之中,除了商人的精明,都自诩有一定修养素质,且都身价不菲,所以,对于蔡赫的傲慢、尤其是因为攀附权贵从而获得的自以为是的傲慢,非常反感。

但蔡赫根本不看众人,注意力全在手中的粉彩六方瓷瓶上,他反复观摩器型、纹饰、胎质、釉色、工艺、款识,足足十来分钟后,他抬头叹道,“真是难得的好物件啊!”

之后又起身绕圆桌一圈,把十几件物件都简单看了,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叹道,“京城同行果然底蕴深厚,佩服佩服!”说完,抱拳向众人作揖,又非常诚恳地躬身施礼。

他刚进来的时候,表情高傲,美女小弟侍立一旁,来到陌生的环境却神态怡然又带着淡淡的不屑,似乎不把众人放在眼里,现在几乎完全换了一番做派,前倨后恭,显然是被这些古董折服了。

他这么一套动作下来,众人对他的印象大为改观。刚才屋内众人分成两派,赞同这些物件为真的一派忍不住连连颔首,反对派的周廷儒淡淡道,“这么说,蔡先生认为这些物件都是真品?”

蔡赫愕然,道,“难道还是赝品不成?”说完又拿起桌上一件器物再次研摩。

如果蔡赫总是保持傲慢的态度,还真不见得有人搭理他,哪怕跟他观点一致的,但是他前倨后恭,倒是表现出了一种名士的洒脱气度,这时候再看陈来喜的谄媚,人们的看法就是陈来喜自己的品性有问题。

简恒道,“蔡先生倒不用再看了,我们这里分成两派,一派认为是真品,一派认为是高仿,你是我们一伙的。”简恒说着同时,用手划拉一下,把他的同党点了出来。

“哦,这样啊,但是哪里能看出高仿呢?”蔡赫对周廷儒诚恳求教道。

“什么都能仿造,但器物的灵魂、气韵不能,这些高仿都是没有灵魂的。”周廷儒淡淡道。

蔡赫听了,失笑道,“这位先生的境界好高,或许大收藏家的心神,真的能与古董的精神共鸣,不过鄙人见识鄙陋,未到那个境界,不能理解。”

然后他问简恒,“这位先生,你们去用仪器做个鉴定不就行了,何必在这里争论?”

简恒笑了,“已经用仪器鉴定过了,仪器鉴定为真。”

“啊?难道科学仪器都不能信任了吗?”蔡赫惊讶道。

“仪器也不能尽信,我看了一份鉴定报告,上边的元素数据没有单位,而《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中则分别有7组器胎和5组器釉的10种元素含量百分比数据,若按百分比来对比共有的10种器釉元素含量数据,也有6种相差甚远。

我询问过浙大文物与鉴定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少华先生,他说,《陶瓷卷》其中的数据并非全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所得,只能作元素分析和化学组成分析,故适宜于为瓷器断源,不可以直接用来断代。”

说话的是国博的专家齐承,这几天他做了一番调研,坚决认为这批文物是高仿。

“齐老,不能这么说吧,就拿这份报告来说,所用的X射线荧光频谱仪使用充氦气检测,比抽真空检测更为进步。”李郃阳反驳道。

“……”

被蔡赫等人到来打断的争论再起,室内两派当即唇枪舌剑继续辩论。

一般来说,对器物的无损测试,主要包括能量色散X荧光能谱、质子激发X荧光能谱、同步辐射X荧光能谱等方法,此类方法一般是利用光对古陶瓷胎、釉中含有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分析测试,直接将待测陶瓷器放入控测室内即可。

以金属实例来分析,比如鄂北楚墓中出土的越王勾践剑,经X射线荧光分析得知,其剑身为铜、锡合金,并经过了硫化处理(含CU2S、Fe2S等),因而美观耐蚀,锋利如故,从而证明了古代青铜器存在有硫化处理工艺。

以玻璃为例分析,学术界一向认为,古代西方的玻璃制品以天然纯碱或碳酸钠、碳酸钾的草木灰作助熔剂,而中国古代玻璃则以方铅矿、白铅矿或为助熔剂。故通常以其成分为钾钠玻璃或铅钡玻璃来断定其制作工艺和产地。

对于瓷器,比如元代的瓷器,尤其是一些具有一定高度的琢器,其器型大多都不太规范周正,如元代一些青花盖罐,往往在其颈部出现“歪脖”的现象?

通过测试得出元代制瓷在其胚胎的泥料配方上,采用的是一元配方法制泥,即使泥料中添加了一些高岭土,但其含量也不足8%。

所以用这种泥料制成的瓷胚,很难保证其足够的强度,在自然干燥时难免不变型,即使在自然干燥的过程中不变型,在入窑烧制时窑温超过一定的温度时,其器物也会产生变型的现象,这就是元代瓷器青花大罐出现“歪脖”的主要原因。

发展到明代的洪武以后,在制瓷时用的泥料中添加了高岭土的含量,所以在明代的传世瓷器中,这种变型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尺寸较高的琢器,也几乎没有再歪脖的现象。

清初的制瓷泥料,其配方已接近40%的高岭土含量,所以清代的瓷器其器型更加规范和周正。制瓷泥料中添加高岭土,用来提高大件瓷器的强度及烘成温度,以减少器物的变型现象。

元代瓷器的器型,从不十分规范周正的歪脖,到清代瓷器器型的十分规范周正,在制瓷工艺上的这种发展过程,就是从传统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是的,从传统到科学,在座的众人对仪器鉴定都不陌生,只是自己的判断与科学仪器鉴定出现如此矛盾的事情,以前并未遇到,所以此时争论的非常厉害。

“……这些元素都属于瓷器中的常量元素,现代制瓷技术完全可以仿制。就目前国内的检测技术水平,还没有某种技术或设备可以直接用来对古陶瓷作精确的绝对的真伪辨识。这不是我说的,是一位研究所的专家说的。”

“仪器检测确实是科学鉴定文物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缺乏系统、足量的数据库,那些检测出的数据何以能证明就是某个时代的器物?”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